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

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

来源:易妖游戏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

作者:叶仲秋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9年第06期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的方法,提出在课内要让学生学会依托教材、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再结合教材特点开展主题拓展阅读,让学生迁移运用阅读策略的教学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堂 主题式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2019)06A-0061-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六年中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不仅要加强课内阅读教学,而且要分层次分次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是教师优先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课堂上进行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

“主题式课外阅读”是指以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提炼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的一种阅读方式。 一、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在课堂上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阅读成为一个持续的整体。也就是说,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困惑,满足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不足的需要,并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科普类的文章,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对文本产生很多疑问,如《太阳》一课,学生读后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太阳还有什么特点是课文里还没写到的?这样的疑问正是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契机。这种从学生阅读兴趣和需要出发的携手学生课堂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其次,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主题”来选编课文,选文中的知识点大多是相通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某个主题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在压缩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单元主题,将课外阅读材料按主题整合的方式放在课内完成,然后再在课外深化,以此避免因零散阅读所带来的知识遗忘,并把学生相对浅思考的问题进行深化。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课内外阅读的主题统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主题概念,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获得更大的收获。这样,学生将会从这种目的性明确的规范化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甚至是在阅读中构建框架,从而使课外阅读不再是盲目的。 最后,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泛读教学指导,以避免学生课外阅读的低效。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课堂中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课外阅读只能在课外进行的传统方式,更好地践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教学理念。 二、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牵手学生课堂,教给学生根据单元主题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是课外查找、阅读整套著作,以弥补课文的不足。一般来说,课文是节选的文章,它提供的只是一个阅读的方向。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它是原文的节选。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完整版的《小木偶奇遇记》,使学生了解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要重点欣赏并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感受童话里那神奇的想象。

二是查找、阅读与课文题材、内容、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进行主题课外阅读。这种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如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大有大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夜的工作》等文章,全面了解伟人周恩来。

三是查找、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联系但体裁、写法不同的文章,进行主题课外阅读。如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猫》《母鸡》《白鹅》等描写动物的文章后,引导学生阅读沈石溪或者西顿的长篇动物小说。通过阅读比较,学生对动物这一主题的阅读会更加深入,对动物的丰富情感也会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四是品读故事的不同版本。如学习了《赤壁之战》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晋陈寿写的《周瑜鲁肃吕蒙传》,明朝罗贯中写的《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林汉达与曹余章写的《周瑜火攻赤壁》,吴涵碧写的《精彩激烈的赤壁之战》,易中天写的《赤壁疑云》,让学生了解到:即使是同一个主题——赤壁之战,也会有不同的写法。学生通过读不同的作者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就能比较完整客观地了解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看到不同的形象。这种多方面阅读使学生明白:由于作者所掌握的内容有限,或者文章的篇幅有限,其所呈现的材料是“碎片”的,要想获得相对完整的认识,就要阅读更多的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文章;只有获取更多的材料,才能“拼装”出比较完整、全面的内容或知识。这也是主题阅读的一个好处。

三、利用主题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要想做到大量阅读,需要具备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信息、比较、分析、判断、创造等能力。其中一些能力是可以通过主题式阅读来培养。 (一)找出文本的共同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组写人间真情的课文,有朋友之情、乡邻之情、两岸同胞之情、母子之情、同学之情,各有不同,有的奔放,有的内敛,但通过文章中的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读完这些文章,为了加强印证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找“人间真情”这个主题的其他文章来阅读。如许行的《溫暖》,美国爱德华·普里斯的《街头邂逅》,于中飞的《爱是给予》……通过课外主题阅读,学生会对“人间真情”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找出文本的差异

在寻找文本差异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文本的差异一般有看法观点、表达方法、篇章结构的差别等。比如,同样是写创世神话,写世界的形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盘古开天地》中描写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而日本人对原始世界的看法不同,因为他们生活在岛上,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多是岛屿、海洋,因此他们认为原始世界就是一个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创世神话有很大的差异,也因此不可避免地留下本民族先人生活环境的痕迹。

像这样依托教材通过主题阅读找出文本的差异,然后进行比较、探究,对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是很有帮助的。 (三)学会整合

文本所写的事实或者讨论的问题是相似的,但是呈现的角度不同,需要阅读者进行整合。比如“幸福”,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有的文本说是分享,有的说是帮助,有的说是放手……读不同文章对“幸福”的诠释,可以整合出比较完整的“幸福”的内涵。在整合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某些疑问,也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主动拓展阅读。 (四)学会判断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同理,表现在阅读上,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也是多元的。有些文本的表达、观点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文本做出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己的判断,不要简单盲从。比如,同样是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我们可以依照以作家为主题的阅读方式,依托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去年的树》,引出他的作品《大鹅过生日》《猴子和武士》。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体会到《去年的树》有一点淡淡的伤感,而《大鹅过生日》有趣好玩,《猴子和武士》却是悬疑的,充满幽默的。像这样以作家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感受同一个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而诸如“根据阅读材料,你喜欢哪种风格的作品”之类的问题,就需要读者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往往也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 四、开展主题式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选择最佳时机,做到及时“反三”。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包含《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古诗都是通过描写节日中的传统习俗来表达诗人的感情),学完《元日》后,学生在教师的精读引领下已经学会了抓住“节日的习俗”这一意象理解诗歌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此时是阅读本课中其他两首古诗的最佳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另外两首古诗。在学生利用掌握的方法学会了《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古诗后,教师可以及时链接《端午》《乞巧》等古诗,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传统习俗”这一意象开展主题式课外阅读,以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感受,产生“触类旁通”的感觉。

二是螺旋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有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教材具有“反复认知”“螺旋上升”的特点。就课文而言,相同的主题在不同的年级选用的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根据主题选择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课外阅读内容。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下册、四年级上下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都安排有“美好的大自然”这个主题。教师可根据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链接同一主题但深度或者侧重点不一样的课外阅读材料,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能力。如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侧重点是以体会作者细腻的观察,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为主;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侧重点是掌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领会并尝试模仿描写。就这个主题而言,可以从描写景物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出发,让学生逐渐熟悉寫景的方法与特点,然后开展读写结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作文中体会。

因此,教师要对各年级的教材进行比较,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并对各个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有一个通盘的思考和计划,循序渐进地、逐层深入地制订主题阅读教学计划,安排好各层次的阅读材料,渐进地、螺旋式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叶仲秋(1972— ),女,汉族,广西昭平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系“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暨“李国伟、荣慕蕴教育园丁奖”获得者,南宁市青秀区十佳教师,曾被聘为南宁师范大学、广西教育学院语文教学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多次被南宁市教育局、全区各地市教育局聘为骨干教师研修班、“影子工程”项目研修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责编 黎雪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