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
精准脱贫背景下地方高校参与文化扶贫探究
———以吉首大学参与联团村文化扶贫为例
罗 阳1 周信君2
()吉首大学图书馆,湖南吉首4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16000;2.16000
摘 要: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地方高校作为当地主要的
文化传播中心,在文化扶贫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吉首大学作为武陵山片区的一所综合性高校,充分发挥文化
“扶贫中的优势,以驻村帮扶、互联网+”指教等多种形式推进联团村文化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校在文化
扶贫中应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扶贫专业队伍和参与扶贫的常态化机制和发挥各种平台的集群效应及联动机制,提高贫困地区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文化扶贫;精准脱贫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cnki.1672G3198.2019.35.003j文化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
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社会的治本之策.没有文化的全面脱贫,就实现不了全国的脱贫攻坚战略目标,文化扶贫是贫困地区实现全面脱贫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和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主要的文化传播力量,不仅是智力资源的集聚地,而且是科研成果资源的策源地,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地方高校文化扶贫的自身优势,推动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尽早实现文化脱贫,最终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1 地方高校参与文化扶贫的优势
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具有各类省部级的实验基地及实践平台,同时掌握着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本身又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教育资源优势及各种人脉等优势,对文化扶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1 有丰富的人才和雄厚的教育资源支撑
高校是各类人才荟萃和教育资源聚集的地方,各种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地方高校参与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可以在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及科研成果等方面发挥其强大的自身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村民加速文化脱贫,更是可以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扶贫力量,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扶贫事业的发展.1.2 参与文化扶贫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地方高校参与文化扶贫在形式上和扶贫内容上具有多样性.扶贫形式上,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大学生村
、“、“官”文化下乡”志愿者等专兼职”及高校委派扶贫专干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扶贫.在文化扶贫内容上,地方高校采取包括开展国学下乡,社区活动等教育和丰富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包括开展对贫困地区师资培训及人才培育,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水
.平,增强贫困地区村民的“造血功能”
1.3 科研成果理论与人才培养实际相结合
高校参与贫困地区文化扶贫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将自身的科研成果与贫困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通
过与贫困地区建立“产-学-研”基地,将最新的前沿
研究成果在贫困地区进行实验和推广,一方面可以指导和引领贫困地区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及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完善,促成贫困地区文化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验证和巩固高校自身科研成果的效果.此外,高校也可以将自身的学科优势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为贫困地区培养适合的人才,以促进和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同时高校的师资队伍可以将自身理论与贫困地区的实际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推动高校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 吉首大学参与联团村文化扶贫的实践
联团村位于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镇西南部的一个偏僻的山区,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落.生产方式原始,以农业为主,经济来源渠道单一.文化设施落后,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从2作为该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吉首大学015起,
向该村派驻了帮扶工作队,同时投入和整合大量资金,全面推进该村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脱贫攻坚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推进全村的文化扶贫方面,更是成果显著.
自生能力”2.1 以驻村帮扶来提升贫困地区百姓的“
要想实现贫困地区彻底脱贫,帮助贫困地区实现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提升贫困地区的“自生能力”是根本之一.吉首大学驻村工作队把自身的文化优势与当地百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加强对当地百姓“自生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当地百姓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其中文化教育是最基础性的工作.首先,通过扶贫宣传,吉首大学驻村工作队帮助联团村村民了解的各项扶贫和举措,做到村民们心中有数.其次,吉首大学驻村队通过定期开办夜校和各种技能培训班以及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再次,通过建立教育帮扶机制和开办各类学习辅导班,使村民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3年来,吉首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精准脱贫战略背景下湘西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
().18C0589
,,作者简介:罗阳(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吉首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周信君(男,汉1977-)1974-)
族,湖南新邵人,博士,吉首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6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35期
大学驻村工作队多次组织村民和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养殖种植技能培训班,开阔了村民的视野,提升了村民的自生能力.
云上学堂”和“互联网+支教”帮扶改善教育2.2 以“
贫困条件
吉首大学志愿者通过“云上学堂”帮扶,积极创新“互联网+支教”思路,提出了“新兴互联网入村,多种方式扶持教育”的方案.使教育扶贫能够得到更强有力地实施.在联团村少数民族的贫困地区,志愿者结合当地情况,多种方针对症下药,更好地发挥支教的最大力量.
吉首大学“云上学堂”共开展文化课和艺术教育及素质提升课程2其中特色课程占一半以上.7门课程,立高校参与的常态化机制,一方面高校要利用自身的
人才、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收集、整理和分析贫困地区帮扶对象的需求信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逐步探索和建立订单式的文化扶贫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高校跟踪回访帮扶机制其次,通过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的助学活动、技术推广等项目的跟踪与回访,可以及时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举措,推动高校文化帮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最后,改变以往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同时创新“造血式”文化扶贫机制,进一步打造文化脱贫的内在动力,开发出符合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的扶贫机制,确保高校文化扶贫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收到实效.
正是及时关注到了“互联网志愿者们坚持“扶贫必扶智+教育”的蓬勃发展,所以
”,力图通过文化教育发达
的地区与薄弱地区,进行信息化结对帮扶.借助互联
网、多媒体等平台,突破时空局限,“云上学堂”致力打
造一批“云”系列精品课程上传云网络,进行数字化资源共享,为乡村中的孩子创造远程支教的条件,更好地为他们进行教育扶持,贯彻响应国家教育部关于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号召.
.3 精准把握好扶贫工作,
注重教育引导在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吉首大学主要从五个方面
把握好精准扶贫工作即“五精准”:找贫灶(贫困根源)
精准、把贫脉(科学研究)精准、斩贫根(教育培训)精准、铲贫壤(智力输出)精准和变药方(理论对策)精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吉首大学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优势.注重教育引导,解决“习惯了贫困”的问题.发挥宣传正确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农村实用技术、经济信息,转变“等靠要”的观念.加大精准扶贫宣传力度,帮助分析贫困原因,让当地群众了解脱贫的方式方法,树立自强自立、勤劳治贫的信心和决心.加大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各具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力争实现“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带动一片”的作用.
完善高校扶贫工作的思考
.1 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集群效应及联动机制
充分整合和优化各种平台的集群效应,发挥高校的学科、研究优势和社会服务的协调效应,积极引进能够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各种平台协作的规模效应.同时建立各级平台之间的联动机制,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第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理顺各种平台之间的机制关系,使各平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形成平台之间互为支撑、集群发展的有力态势;第二,密切建立与国家相关部委、地方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和保持各合作主体之间的频繁互动和密切交流的长效机制;第三,建立并执行联动机制,加强各平台之间的联动,以形成各平台之间的合力,确保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2 建立高校参与文化扶贫的常态化机制
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久战役,绝不能一帮了之.而已建
.3 发挥资源优势,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文化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和丰富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高校作为文化扶贫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物质和技术等资源优势,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和特点,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扶贫论坛,派出相关专家,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交流会,使贫困地区群众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逐步摆脱陈旧的文化思想观念,促进该地区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帮助和提高贫困地区的各项文化发展水平,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4 建立和稳定一支文化扶贫的专业人才队伍
为了避免文化扶贫工作因各种原因(如教师调离、学生毕业等)出现断裂,高校在建立文化扶贫工作队伍时,应考虑专业人才的稳定性和队伍的长期性,可以实行稳定的人才轮换和流动机制,及时补充新血液.一方面实行扶贫人才的轮换机制,选取一批有能力、有意愿、素质高的人才到扶贫队伍中来,充实扶贫队伍人才库,随时补充因各种原因调离队伍的人员,保持扶贫队伍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在贫困地区鼓励和帮助一批愿意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进入高校进行深造,提高他们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吸收到文化扶贫队伍中来,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事业.最后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鼓励和倡导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和工作,宣传先进的文化思想,加强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力度,最终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居民的全面脱贫目标.
参考文献
[1
]庞晓涛定点帮扶云南省景东县为例.高校参与国家重点扶贫县帮扶工作的思考—以浙江大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4):[2]1李永明G2.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优势与实现路径研究[,J].[3
]翁楚歆,曾振宁,苏铭2.0精准扶贫视野下大学生16,18(04):24G28.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研究[[4]彭陈,李宝艳.基于精准扶贫J].科技风,视201阈7,(下0的5):高2校56文+化26扶1.贫研究[]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J.
厦[5]邓琳蕾.浅析地方高校20服18,务2驻0地02脱贫41G攻45坚.路径探索[]财会学习,2018,(05):125G126.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35期
7
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