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调节好十种心境
如今,当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辛苦,繁忙不说,稍有不慎就招致别人非议,徒劳无益,苦不堪言,老师都怕这差事。然而工作还得有人去干。这时若能换一种心境,本着育好人,服好务的原则,抛开个人名利得失,不怕别人非议,可能就是另一种感觉:没有了委屈、牢骚、怨悔、烦恼,而是平静、平淡、心平气和,乃至于释然、欣慰。这样就能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超水平发挥,干出成绩。而达到此目的,我认为要调节好以下十种心境,并能运用自如。
一要有爱心,即对学生、集体的热爱之心。爱心铸师魂,这是执教的前提。若无爱心,怨天尤人,见了学生就烦,怎能与学生沟通?
二要有公心,即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态,遇事秉公办理。经济社会,圣洁的学堂也受到世风的影响,致使一些同仁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而现在的学生们很敏感,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对老师也会“另眼相看”,致使班主任班务管理费时费力,却劳而无功。反之,若老师对学生能一碗水端平,心中有“人人”,“人人”才会对老师心服口服,形成凝聚力。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此理。
三要有信心,即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带不好班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要时时给自己鼓气,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这样才会督促自己进步。不能稍有挫折就一蹶不振。
四要有决心,即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与否,做与不做。我们要做立常志之人,特别是在逆境中、失意时要咬紧牙关,狠下决心,振作士气,那么面临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五要有恒心,即常抓不懈。班集体虽小,但学生人多嘴杂,人小自控力弱,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这就需要班主任事事过问,时时过问,不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形成规矩,形成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懈,使学生无空子可钻,无机可投。
六要有耐心,即常操此业,乐此不疲。工作干久了,易生厌倦心,不愿去创新,得过且过,见了学生就烦,碰到学生请教就头痛。而教师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有耐心。有耐心需要安贫乐道,耐得住寂寞,时刻将眼光投向学生,不生他念,才能做到乐此不疲。
七要专心,即集中注意力,别无它图。师生同理,做到专心敬业很难。好些人经不起外界诱惑,身在教育心在它业,不能安于本职工作,一心二用,工作无动力。我们既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善于出主意,想办法,全身心投入到班级工作中,不求第一,只求更好。
八要细心,即观察要细致,善于洞察学生心理,揣摩同学关系,及早发现问题。若粗心大意,事情发生了才知道,难免误事。要想防患于未然,必须要多看、多问、多听、多查,留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室内的细微变化,学生的细微变化。这就要心细,眼亮,明辨,善听。
九要热心,即待学生要有热情,有兴趣,肯为学生服务。从服务这个角度讲,学生是顾客,是上帝。要想得到顾客满意,就必须热情待人,周到服务。这就要求班主任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知冷暖,明需求,不盛气凌人,拒人于千里之外,而要让学生觉得你就是太阳,时时照着他们,从而愿与你无所不谈,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提供信息,指出症结。
十要有平常心,即保持一个平静安定的心态,凡事我须努力,成败何必在我。逆境,顺境,得意,失意,都能泰然处之,胜不骄,败不馁。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常心者,会以愉快的心情去做事做人。把孩子交给会做人,心态好,有学识的人教,家长怎能不放心?
班主任若把心态调整到上述状态,做到以上几点,就会少生烦恼,少走弯路,少花功夫做无益的事,不需挖空心思惩治学生,不需针锋相对审问学生,不需师生尖锐对立——因为你的人格力量无形中影响了他们,师生双边活动中没有了障碍,平等自由民主地交流,互相尊重、理解,达到了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也达到了自我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