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理念下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易妖游戏网
[U1 0 I U.[/ 幼小衔接理念下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探究 科教研究 裴丽娜 (哈尔滨市机关第三幼儿园 黑龙江哈尔滨 1 50000) 摘要:劫儿大班教学是为了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本文立足幼小衔接理念,分析当前幼儿大班教学模 式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完善的大班教学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 幼儿大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97 95(201 3)e9(c)一e03e-el 幼儿大班是对幼小衔接所设置的过渡 Ohina Education lnnovatIon Herald 立思考能力。真正在接触到没有学过的知 教育模式的吻合,普遍在形式上争求与其 期,构建完善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变得尤 识时,出现学习能力下降,不能养成良好的 相似,比如上课时间、课程知识等等。但是 为重要。完善幼儿大班教育模式有助干幼 学习习惯。大班提前对学生进行小学教育, 这样的模式往往容易使大班没有起到相应 儿从幼儿园向小学模式转变,增强学习适 目的是为了使其提早接触小学的知识,促 的过渡作用,反而使学生提前进入小学,幼 应性。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目前我国 使其提高对小学课程学习的适应性,但是 小衔接的断层更加严重。 的大班教学出现片面性、过干形式化等问 结果却适得其反。 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学习习惯和思 题,因此,探究幼小衔接理念下的幼儿大班 最后,仅重视学生的生理变化,不重视 维方式人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这种 教学模式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 心理及实际学习习惯的调整,不能在可持 小学前的准备教育相比干提前学习小学知 续发展的眼光下看待问题。学生从幼儿园 识更为重要。比如培养幼儿的坐姿、握笔的 1幼小衔接理念及其断层分析 到小学并不是两个的阶段,而是相互 姿势、根据铃声上下课、形成上课规律等。 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 联系的。两个阶段存在交叉重合,因此,应 另外应该培养其思考的能力,通过加 过渡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幼儿教育向小学 真正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过程设置相应的 强幼师的培训,使其在大班教学时摆脱松 教育的转变的准备阶段,幼儿大班的作用 大班教育模式。 散的教学方式,而是传授给学生思考 就是起到这样的缓冲效果,使幼儿能够在 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小学的学习。 读小学前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3幼儿大班教学模式相关建议对策 3.3培养学生自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同,在幼儿园教 根据以上分析的主要问题,针对构建 幼儿园教育方式是每个学生有一个教 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以游戏为主的生动形象 完善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对 师一个培育员,专门对幼儿的衣食住行进 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较粗浅。而小学教育 策供参考。 行全方位的看护。而小学只有几个任课老 是以严谨、抽象的课程教学为主,向学生传 3.1重视系统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量 师,每天只在讲课时间见面。学生在小学出 授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次,是课程时间安排 的增加 现的问题都应该学会自己解决,思考。 的不同,幼儿园教学主要是每天的课程学 目前的大班教学在认识上出现偏差, 因此,在大班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 习时间在1~2个小时,其他时间属于灵活 过于注重课程量的增加。出发点是通过提 能力,比如生活、完成任务等。 的活动时间,而小学教育则是每天保证4~ 前进行小学课程的教育,使学生在进入小 5个小时上课,同时每节课45分钟。最后,是 学前接触到将来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增强 4结语 要求的学习能力不同,幼儿园教学是以形 其适应性。但是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学 提高学生在幼儿园向小学的转变过程 象的模拟和玩游戏使学生掌握知识,而小 生进入小学后,因为已经学过部分知识,而 中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为其在以后的学习 学则是以重复练习获取知识。 出现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对学习 生涯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大班在幼小 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从而在后期出现未学 衔接中起到过渡作用,应去形式化,真正从 2幼儿大班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到的知识时,不能充分掌握,另一方面,单 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入手,构建完 目前,大班课程设置过于片面化、形式 纯增加知识量,不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善。这 善合理的幼儿大班教学模式。 化等,导致了大班不能起到幼小衔接的缓 导致的结果是,使用幼儿园松散的教育方 冲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式传授小学系统严谨的知识内容,导致学 参考文献 首先,大班的设置过于形式化,包括在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形成 [1】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 课程内容、教课形式等方面。大班教育出现 错误的知识体系。从而进入小学以后,较难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的普遍问题是过于重视形式的过渡,而忽 改正原来掌握的不准确的知识,干扰学生 [2】洪素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与方 略了实质的衔接。目前的大班仿照小学韵 的正常学习。因此,应该注重全方位的培 法【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9):69, 教育模式计,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阶段。 养,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全面 l1 1. 导致只有效率没有效果,虽然严格按照上 改进,使学生不仅从知识上,同时,在学习 [3】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 课时间、增加了课程量等,但是到了小学还 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真正做到与小学教育的 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是不能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衔接。 2008(11):54-55. 其次,大班的课程设置知识量较多,学 3.2去形式化。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生真正进入小学以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独 当前的大班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与小学 3 0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c ̄it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