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后叶九年制学校“心动课堂”为例
来源:易妖游戏网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第29卷Vo1.29 第2期 2013年4月 No.2 Apr. 2013 口教育教学研究 新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云阳县后叶九年制学校“心动课堂”为例 熊德雅 ,李 强 (1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重庆400020;2.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平湖3 14200) [摘 要] 为深入了解重庆市“新学习”课程教学改革在薄弱学校中产生的影响,我们对云 阳县后叶九年制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专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学习之心动课堂实 验”对该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新学习课堂中倡导的以合作互动为 基础的间接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还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建议教师恰当运用教学策略和激励 策略,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业成绩。 『关键词】新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52(2013)02—0103—06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后叶九年制学校教师尤其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问题。我们深入学校现场听课、访谈和查看资 料,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专项的问卷 调查。问卷调查根据美国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 学”的理论体系和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针对后叶 重庆市教委在2011年以“领雁工程”为载体 启动了一项教育民生工程。该工程重点关注了薄 弱地区薄弱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实验中 提出了“新学习”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框 架。根据“新学习”的理论和设计理念,它把课 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定位于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 九年制学校在新学习“心动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方 式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效果 反馈、学生学习方式与和自信心以及师生关系等自 行设计了调查问卷。在2011年6月27日,对学校 任课教师和抽样年级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为了 确保后叶九年制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 们将对这所学校进行持续的跟踪研究。 二、研究方法 学习者之间构建学习共同体,积极提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即探 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追求“心随课动、 课随心动”的课堂教学新境界。以提高课堂的教 学质量。 作为三峡库区腹心的农村偏远学校的重庆市 云阳县后叶九年制学校,于2010年9月率先启动 了“新学习”理论背景下的“新学习之心动课堂 实验”。学校经过一学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课题实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后叶九年制学校四年级、五年级和七 年级学生中按照最近一次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分 层抽样,有效样本474人。在学校教师中进行随机 验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 变化,增强了学校和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 许多学校和市、县级专家都先后到这所学校参观 学习和调研,这所学校在课改中的试验特征在 抽样,有效样本41人,见表1。 (二)调查工具 “新学习”课程改革的学校中具有鲜明的先行性、 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它的个案研究可以对其他正 稿日期]2013-03-05 1.教学方式问卷。该问卷依据有效教学的理 论,初步设计51个项目,采用3点计分,3表示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统筹城乡教育背景下西部地区特色教师内涵发展战略研究”(11SKN01)。 【作者简介]熊德雅,男,重庆云阳人,主要从事学校教育管理、教育评估等研究。 104 “是”,2表示“不完全是”,1表示“不是”,计分 时,将负向题转化为正向计分,且将各维度得分转 化为百分制分数。教学方式问卷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0.874,信度良好。该问卷的KMO值为 0.783.Bartlett’8球形检验结果为极其显著,表明各 变量并非,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经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出现特征根大于1的 l7个因子.这l7个因子的解释率为85.256%。删 去因子载荷均衡的题目后,再根据各题目本身的设 计意图.对这些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整合为7个 维度.分别是自主探究、预习策略、合作学习、小 组建设、成果展示、间接教学、直接教学。合并后 的维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维度之间相关性 均小于0.41(相关系数最大为0.409:合作教学与 直接教学维度),但与问卷总分之间呈极其显著的 中高度相关(相关系数最小为0.376:合作学习与 总分),表明重新整合后的问卷结构效度比较好。 表1调查样本情况 l1\年级\\ 性别 男 女 总计 四年级 84 80 164 五年级 65 7l l36 学生 七年级 86 88 174 合计 235 239 474 四阜级 5 5 10 五年级 3 3 6 七年级 2 5 7 教师 八年级 6 1 7 九年级 8 3 1l 合计 24 17 41 2.教学效果问卷。该问卷由32个项目组成。 采用3点计分,3表示“是”,2表示“不完全是”, 1表示“不是”,计分时,将负向题转化为正向计 分,且将各维度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分数。教学效果 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1。信度良 好。该问卷的KMO值为0.779。Bartlett’s球形检验 结果为极其显著。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出现特征根 大于1的1O个因子,这1O个因子的解释率为 71.629%,删去因子载荷均衡的题目后,再根据各 题目本身的设计意图,对这些因子进行进一步分 析,整合为5个维度,分别为自信心、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班级民主、学习效果,合并后的维度相 关分析结果表明,这5个维度之间均呈弱相关(相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关系数最大为0.324:学习效果与自信心),但与问 卷总分之间呈极其显著的中高度相关(相关系数最 小为0.521:班级民主维度与总分).表明重新整合 后的问卷具有比较理想的结构效度。 (二)数据统计 全部数据统计采用SPSS16.0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 “心动课堂”的教学结构主要采取了“预习 (导学案、问题设置)、展示(课堂问题、分组讨 论)、反馈(问题拓展、情景化)”,调查结果表明, 后叶九年制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学 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基本能够适应新学习“心动课 堂”的要求。 1.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和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 表2 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和对教师教学方式的 评价 四年级 五年级 七年级 全体学生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自主探究 81.85 14.34 86.27 13.78 90.45 10.47 84.43 13.89 预习策略 75.86 15.15 81.05 14.51 87.53 1O.oo 77.99 15.25 合作学习 71.2O 10.96 72.18 12.03 83.6 7.24 72.18 11.84 小组建设 74.85 14.6o 73.04 13.29 86.18 6.16 73.46 13.8O 成果展示 74.74 16.O8 75.25 15.84 87.64 7.83 75.23 16.88 间接教学 73.28 l1.67 76.O6 13.72 75.80 14.57 75.01 13.42 直接教学 74.95 12.30 76.1O 12.12 75.34 12.33 75.42 12.24 表2数据显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了主要的 学习方式。每个年级的学生在自主探究方面的分数 都是最高的。表明调查年级在推进学生合作学习过 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通过学 生的自主探究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预习 策略维度上的得分也较高,从问卷设置的问题中反 映出教师在预习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预习时间的保 障和丰富的资源性支持(如提供学案、学习参考资 料等)。 表2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于教师间接教 学策略和直接教学策略的评价得分基本一致,并没 有明显差异(后文的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也证实了 这个结论)。这一方面表明,学校教师在实施间接 教学的同时,将直接教学的方式融人其中,实际教 学中却是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而非截然分 开;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针对不 第29卷第2期 熊德雅等:新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口 105 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受到 题、交流学习心得以及代表小组发言时,是以优秀 生(或组长)为主导,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还没有被 充分调动,小组成员虽然有职务分工.但是在课程 学习上获得的发言机会并不均衡。这表明合作学习 小组建设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尽管学校建立的学 生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比较完善,但影响实际学习 教师比较灵活的教学策略。 2.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评价 表3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情况调查各维度得分 四年级 五阜级 七年级 全体教师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自主探究 90.83 l1.42 89.29 l1.5O 91.67 10.54 90.45 10.47 预习策略 85.56 10.54 90.48 lO.00 90.74 10.92 87.53 l0.oo 效果的因素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要使小组学习的 组织性形式成为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言、讨论和展 合作学习 86.67 7.03 86.51 5.42 84.26 9.57 83.6 7.2,4 间接教学① 88-33 3.88 86.11 6.42 84.72 8.0O 86.18 6.16 直接教学⑦ 92.0o 5.26 84.76 8-36 87.78 8.86 87.64 7_83 示的基本制度保障。 (二)总体课堂教学效果(相关因素及学习效果) 1.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的评价 表3显示。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评价与学生 表5课堂教学效果调查情况(学生) 四年级 五年级 七年级 全体学生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自信心 69.41 16.O2 63.17 16.99 62-31 18.72 65.O1 17.59 的评价基本一致,得分是各项指标中最高的。学生 自主学习的方式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导方式。教 师对课堂活动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相对较低,且 间接教学策略和直接教学策略得分相当。与学生调 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教师认为学生的 同学关系 79.47 13.96 81.13 13.43 84.61 13.13 81.83 13.66 学习效果 83.50 1O.22 82.89 10.51 81.57 l1.6O 82.62 lO.83 师生关系 85-23 l1.55 90.44 9.39 88.51 l1.88 87.93 l1.28 班级民主 70.60 14.18 76.23 12.98 75.93 14.88 74.17 14.32 亲社会行为、学习的态度(自信心)和价值观得到 了显著的改变。这充分说明,调查的每一个班级都 建立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明确了学生的角色任 务,开展-fib组学习讨论。 3.师生课堂教学评价显著性差异检验 表4师生课堂教学评价显著性差异检验 \\对象 学生 教师 表5显示,从课堂教学各相关因素的得分情况 来看,学生问卷中对师生关系维度得分最高,反映 出学校尊师爱生的文化氛围非常浓郁.课堂教学中 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同学关系、学习效果维度得 分也比较好。这表明“新学习”课堂的学习效果在 社交技能、亲社会行为等方面取得到了初步的成 维 \ 均分 学生探究 预习策略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P值 13.89 90.45 10.47 O.o07 15.25 87.53 10.00 0.Ooo 84.43 77.99 效,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发言、乐于展示的 参与度得到明显提高。 表5数据也显示。学生总体上对自身学习效果 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仅次于师生关系),但随着 年级的升高略呈递减趋势,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 加,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批判性反思也在逐渐增强。 也越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随着年 龄的增加。学生对教师教学以及自身学习的期望也 在不断提高。 合作学习 闻接教学 直接教学 72.18 75.O1 75.42 11.84 83.6 7.24 0.o0O 6.16 O.0o0 7.83 0.Ooo 13.42 g6.18 12.24 87.64 表4显示.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调查情况 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教师对目前课堂教学方式方 法改革的积极评价明显高于学生。反映出教师对现 在的课堂教学情况更加乐观。充满信心:或者可能 由于教师作为成人,在回答问卷时带有更大的社会 2.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的评价 表6课堂教学效果调查情况(教师) 四年级 五年级 七年级 全体教师 期望效应。 4.存在的问题及讨论。表2、表4显示,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 习是新学习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但是关于学 生课堂活动(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成果展示)的 得分相对较低,这主要表现在和小组成员讨论问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平均分 标准差 师生关系 95.0o l1.25 95.24 8.13 86.11 12.55 89.43 13_31 学生自信心 81.11 l6.6o 90.48 l1.88 66.67 19.88 79.95 l6.71 班级民主 85.0o l2-3O 88.1O l2.6o 94.44 8.61 86.18 l2.31 学习效果 82.22 13.84 88-36 1O_35 80.86 lO.58 82.66 10.06 ①直接教学指用来教授知识的一组策略。 ②间接教学指用来教授探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涉及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等。 106 表6显示。教师对于师生关系的评价也是最高 的,特别是小学教师更加明显。值得引起重视的 是,七年级教师对学生自信心评价明显低于其他维 度,与该年级学生的评价结果一致,这表明,七年 级学生的自信心明显缺失。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 的评价,相对于其他维度而言也比较低(略高于自 信心),这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略 低于他们的期望值。 3.师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表7师生课堂教学效果显评价的著性差异检验 \\对震 学生 教师 参度\ 均分 标准差 均分 标准差 P值 师生关系 87.93 U.28 89.43 l3.31 O.420 学生自信心 65.01 17.59 79.95 16.71 0.000 课堂民主管理 74.17 14.32 86.18 12-31 O.0oo 学生学习效果 82.62 10.83 82.66 10.06 0.982 注:P值大于0.05表明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 小于0.05表示比较对象有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 O.01表示比较对象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从表7中师生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性差异检验结 果来看,学生自信心和班级民主管理两个维度上存 在着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教师明显高估了学生的 自信心,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此外,教师也 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课堂民主管理方式与学生期望值 之间的差距。以上调查结果反复表明,这两点可能 正是学校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在。 4.存在的问题及讨论。在班级民主和学习效果 方面。教师的看法与学生有微妙的差异。表6中, 教师对自己班级的民主管理评价较高.而学生则相 对较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排在了班 级民主管理之后。这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 的提升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而学生则对于班级的民 主管理的改进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学生的自信心与学校教师的主观感受有一定的 差距。表5中,三个年级学生的自信心均表现出较 大的内部差异(标准差均明显高于其他维度),这 反映出学生的自信心在整体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 升;班级管理(包括学习小组建设)的民主化程度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这可能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 的两个不利因素。表6中,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评 价得分相对较低。这与学生调查结果高度一致。这 说明,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学生自信心的不足,得到 了师生的一致认同。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三)课堂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效果相关分析 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 各维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表8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相关分析 相关维度 自信心 同学关系 学习效果 师生关系 班级民主 间接教学 学习效果 .306** 221% 师生关系 .221 .213"* .288** 班级民主 0.085 0.044 .160 ¥ .245** 学生探究 .173"* .142"* .253** .264** .220 } 预习策略 一0.005 O.02 .O97水 .123"* 0.O9 合作学习 0.077 .130'* 0.052 0.O41 .139牛半 间接教学 .202** .104" .144 .127"* .159"* 直接教学 .131'* .131术木 .225** .119 ¥ .104" .376** 注: 表示相关性极其显著, 表示相关性显 著。无 表示相关性不显著。 1.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由表8 可知,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各维度之间存在显 著的相关,但相关系数不是很高。从学生学习效果 维度来看,学生自信心与其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师 生关系和学生自主探究,再次是教师的直接教学和 间接教学策略。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与学习成效之间 关系并不大。这一方面表明,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 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是三条最有效的途径。另一 方面也表明。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仍处于形式模仿阶 段,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中尚未发挥应该具 有的作用。 2.两种课堂教学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值得引起 注意的是,教师直接教学策略与间接教学策略的相 关系数达到了0.376,且相关性极其显著。在所有 维度的相关系数中是最高的。说明教师在常规教学 中,实际上是两种策略交互运用,相互补充,并不 是采用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符合“新学习 之心动课堂”关于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即多样化 的教学策略。在“新学习之心动课堂”的课堂教学 中.自主探究式的预习指导如导学案.本身就是一 种直接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更多的 属于间接教学策略: 3.存在的问题及讨论。同时也能看到,相对于 教师的间接教学策略.直接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 结果相关性更大一些,这表明,目前教师的新课堂 教学策略还没有充分产生出相应的教学成效:这并 第29卷第2期 不表明直接教学比交接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学校需要深入研究间接教学的有效性,通过 间接教学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中问 题的发现和学习活动的内容整合起来,从学生的认 知规律出发。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从学 生的经验和见解出发发展和提炼学生的答案;通过 教学互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储备挖掘所学内容的 意义。 (四)各年级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相关性 为了提高研究的精确性,为学校各年级提供更 有价值的改进依据,我们对所调查的三个年级 (四、五、七年级)分别进行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效 果的相关性分析。 1.各年级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表9四年级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相关系数 相关维度 自信心 同学关系 学习效果 师生关系 班级民主 间接教学 管理 策略 学习效果 .31O .169" 师生关系 .294** 0.14 .332** 学生探究 0.147 0.072 .209** .2ll料 .176" 预习策略 0.o68 0.132 0.14 .165" 0.004 舍作学习 0.073 0.O48 —0.059 —0.132 0.135 小组建设 0.121 —0.113 0.022 0.021 0.083 成果展示 0.o48 0.153 0.094 0.026 一O.O73 问接教学 .239** 一O.oo6 0.124 .164" O.122 直接教学 O.046 -0.oo3 .251睾 0.047 0.103 .301"* 表9显示。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的自 信心、自主探究、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直接教学有 显著的相关性.而与教师的间接教学策略、学生的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及他们的预习策略并没有相关 性。而教师的间接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 作小组建设有明显的相关,这反映出小学四年级学 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还比较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 助。同时也发现。教师间接教学策略与直接教学策 略之间有明显的相关,与总体情况一致。 表10五年级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相关 }生分析 相关维度 自信心 同学关系 学习效果 师生关系 班级民主 间接教学 学生探究 0.128 0.165 0.134 .230** .191 预习策略 一0.oo3 O.O26 .189" 0.036 0.163 合作学习 0.154 .213" 0.407 -0.O48 0.O67 小组建设 O.O69 0.105 0.111 0.081 0.063 成果展示 0.154 .25l木串 0.132 0.094 0.O65 间接教学 .305** .175* .185" 0.035 .216" 直接教学 .261木 .234** 0.O62 0.08l 0.12 .368** 表10显示,五年级教师的问接教学策略和学 生的自信心存在着比较紧密的关系,结合前面分 熊德雅等:新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口 107 析,这反映出一合作学习为特征的间接教学模式下 师生互动比较充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在这 种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相应的 提升。此外,与其他年级一样。五年级教师间接教 学和直接教学策略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相关。也反 映出教师在教学中两种策略交互运用、相互补充 的特征。 表1l 七年级课堂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相关 系数表 相关维度 自信同学 学习 师生 班级民 学生自 合作学 间接教 心 关系 效果 关系 主管理 主撂究 习活动 学策略 学生探究 .3o9 .165' .411 .294 .234** 预习策略 -0.019 一O.1 O.0o9 0.084 0.075 .175' 合作学习 0.059 O.114 .15l书 .214'* .170' O.062 小组建设 0.023 —0.087 0.065 --0.004 O.o58 O.05 —0.058 成果展示 O.096 0.112 .276** .319料 .343** .213"* -32 间接教学 .160女 0.115 0.147 0.121 0.118 .366}¥ 0.128 直接教学 0.126 .184' .322** .198'* 0.085 .379** 0.O42 .439** 表11显示。七年级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及教师直接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 显著的相关。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教师间 接教学以及直接教学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 关。这表明,七年级教师无论选择间接教学方式还 是直接教学方式。均重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 但是直接教学策略似乎比间接教学策略更有助于学 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同时间接教学策略和直接教学 策略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相关。综合以上发现,我们 可以得出结论,目前.七年级的教师的直接教学策 略更为娴熟.也更有效。 综合起来看,四、五、七三个年级教师的课堂 教学中。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方式并存。年级越 低。教师的直接指导教学越多,随着年级的上升, 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性在逐渐加强,与学习结果之 间的关联性也在逐渐显现出来。这也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 2.存在的问题及讨论。五年级与四年级学生的 课堂合作学习活动、自主探究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 几乎不存在相关,这表明,小学生对课堂合作活动 的目的并不明确.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更注重形式, 主要是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而对学习结果尚 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此外,初中七年级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与 学习效果之间与小学生相比。出现了显著性相关, 108 (七年级r(合作学习,学习效果)=0.151"。而四 年级r(合作学习,学习效果)一0.05。五年级r (合作学习,学习效果)=O.04)。虽然相关性较弱, 但足以表明,初中生对于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有了较 为明确的目的性,能把合作学习活动有意识地指向 自身的学习结果。这种变化趋势足以引起重视。 另外,虽然目前教师的直接教学方式比间接教 学方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然而这并不意味 着,直接教学策略优于间接教学策略,只是目前教 师在直接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比以合作学习为特征 的间接教学策略更加熟练,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 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也说明,教学改革并不是推 倒重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引入新鲜血液。结合自 身实际不断改进、融合与完善的过程。对此,我们 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目前的教学实际。间接教 学本身体现了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高度尊重,我 们相信,随着新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 内在价值,必然会在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其他方面 显现出来。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教师在新学习课堂 教学的设计中要根据学生认知、情感和心理动因或 年级的不同恰当运用课堂教学的直接策略和间接策 略,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运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 指导应该有一定的区别。低年级的教师指导需要更 多一些,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有助于学 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提升;高年级的学生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时候,学会将学习 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反应和行为,注重强调知识目 标、情感目标和交际技能目标的协同达成。 四、结论及建议 “新学习之心动课堂”实验,在后叶九年制学 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教 学方式和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了课 堂教学的主导方式。师生关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学习的态度(自信心)和价值 观得到了显著的改变。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结 构基本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情感和心理动因 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适合性。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视角来看,给学校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是合作学习要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落 实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上。让自主学习成为每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一个学生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思维互补、展示成果、获得帮 助的载体,使之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目 的,并将最终目的落脚在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究学 习能力的发展上。因此,师生互动在于提供多数小 组成员所共有的回答机会,促进学生的思考: 生生互动应担负起相互学习的责任与氛围,鼓励学 生反馈、巩固和支持来自于小组的其他同学。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要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第二是间接教学方式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的策略需要进一步探究。从理论上讲,间接教学本 身体现了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高度尊重。其内在 价值对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正向的,必然会在学生 的学习成效以及其他方面显现出来。由于“新学习 之心动课堂”中倡导的以合作、自主为基础的间接 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体现不够充分.因此学 校要恰当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策略,把课堂教 学改进的重心逐步转到优化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上 来。建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情感和心理动因 以及教学材料的不同,合理安排同中有异的课堂教 学结构,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 第三是加强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与效果反 馈。进一步优化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结构.从 角色期待、角色任务、角色责任、角色分工、角色 互换、角色参与等合作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实现同伴 互助、广泛参与等功能;运用激励策略,努力营造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自信心和学习成就 感,鼓励全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和课堂展示;监管学习小组的表现。融洽学习小组 的合作互助关系,使每位小组成员意识到合作的重要 性,并乐于与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与成果。 参考文献: [1】蒋 渡,谭顶良.论有效学习的内在机制[J】.中国教 育学刊,2011(6):33—36. [2]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 刊,2008(11):40—46. [3]王 升,张 燕.从有效性维度对主体教学的进一 步思考[J].教育研究,2009(4):84—88. [4】【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l2. [责任编辑: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