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摄影的拍摄角度

论摄影的拍摄角度

来源:易妖游戏网
论摄影的拍摄角度

【摘 要】本文从角度的意义来阐述角度不同对被摄体的表现,对主题的表达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摄影;角度

角度对于摄影画面的最终影响是很大的,它可以完全改变画面的结构形式,使同一被摄体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 一、角度的意义

角度的选择对摄影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角度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拍摄位置的确定。在各种造型元素中,角度对于画面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它决定的是画面的“骨架”。

角度变化可以影响到画面多种造型结果。角度不同,画面中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及各方面因素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即使是在同一场景拍摄同一物体,由于拍摄角度的差别,画面结果也会不同。

在被摄体周围可以有千千万万个角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象,在这些形象当中,有一些形象不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物体的本来面目,这种现象往往被我们称做视觉错觉,视觉错觉会赋予被摄体怪诞的或者新奇的视觉效果,要根据主题需要,有意识地利用或者防止这种错觉。

不同的角度,往往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角度具有鲜明的个性,它能够强调、突出、夸张对某个事物的表现,也能减弱对某个事物的表现。由于拍摄角度的差别,我们可以真实呈现事物的外

形和揭示事物的本质,也可以造成对被摄体表现上的不真实、不客观,可以使观众无法正确的认知被摄体。角度的运用是画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角度运用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创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角度不准则词不达意。

谈到拍摄角度,人们都很容易想起我国著名诗人苏轼写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名诗精炼地概括了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物体所呈现的状态的变化。 二、拍摄角度包含的内容

角度千变万化,可在被摄体周围找出无数个拍摄点,但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通过三个坐标来共同确定,即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也就是拍摄时围绕拍摄体所进行的左右、前后、高低的综合变化。 (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摄影者以拍摄对象为中心,进行水平圆周运动,寻找最理想、最能体现拍摄对象特征的角度。根据拍摄方向的变化,可以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面角度、背面角度四种。 1.正面角度

正面角度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它可以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或者局部,许多物体最易与其他物体相区别的面就是其正面,人们也往往将最能体现某物体特征的一面定义为该物体的正面。

从正面角度拍人物,可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的对称特征,还可展示人体正面的动作姿态。

正面角度结构的画面往往给人以某种程度的静态的感觉,适合表现安静、平稳、庄重、严肃的主题。如国家的重要会议、举行重要的仪式。

正面角度不利于表现空间感、立体感,它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面,在画面上难以表现出事物的多面性,画面往往显得较平。 2.侧面角度

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侧面角度的表现力很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皮影戏的皮影造型主要都是在事物的侧面轮廓上下功夫。

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人或事物的动作姿态,许多事物运动起来的时候,最优美的、最富有特征的线条往往展现在侧面。如人、马、鱼、汽车等。

侧面角度有利于清楚地交代动体的方向性和事物之间的方位感。 侧面角度有利于展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许多事物也只有从侧面才能看出其最富有特征的外貌、最富有特征的轮廓,如轮船、大炮等。

3.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是指介于正面角度与侧面角度之间的角度,背斜侧面角度运用较少,前斜侧面角度运用较多。斜侧面角度既能表现对象

正面的形象特征,又能表现物体侧面的特征,而且物体形象可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往往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斜侧面角度可以弥补正面、侧面结构形式的不足,消除画面的呆板,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多变。

从斜侧面拍摄人像作品,既能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能表现人物面部的立体起伏和轮廓特点,在传统人像绘画、人像摄影当中,斜侧面角度都是一个常用的角度,人们往往将“3/4人面像”作为最经典的人像。斜侧面角度拍摄人像还会给画面带来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

斜侧面角度有利于使相互联系的事物分出主次关系,有利于突出物体的某一局部,它可形成画面中物体的大小对比,使画面当中各部分失去同等意义。一般来讲,离镜头近的部分会得以突出强化,远离镜头的部分会显得弱化。

斜侧面还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斜侧面角度还有利于表现动势、动感,如果说单纯的正面、侧面静态有余而动感不足的话,那么斜侧面往往显得动感较强。从斜侧面拍摄,景物总是处在侧面和正面之间的不稳定状态,总有一种正面或向侧面运动的内在张力,给人以较强的动感。 4.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即从物体背后拍摄,在拍摄方向的四种角度是一种较少被采用的角度,它往往能产生特别的效果,比较含蓄,给观众留下的联想、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引人思考。

背面角度往往会给观众带来很强的参与感。它能将主体人物和他们所关注的对象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观众可以看到主体人物面对的人和事,也就容易体会主体人物的所思所想。

在背面角度中,人物或事物的神情、细节降到次要地位,姿态、轮廓变为刻画人物或事物的主要语言,要注意背影的传情写意,着意刻画人物的姿态、轮廓,并选择提炼典型线条。 (二)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不同,会影响到画面当中地平线的高低、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前后景物的显现程度、景物的远近距离感等。根据拍摄高度变化,一般可以分为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俯角度拍摄和顶角度拍摄四种。 1.平角度拍摄

平角度拍摄就是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个角度合乎或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平角度拍摄所得画面的透视关系、结构形式和人眼看到的大致相同,给人以心理上的亲切感,适于表现人物的感情交流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平角度拍摄往往给观众带来平等、客观、真实、自然的感觉。 2.仰角度拍摄

仰角度拍摄就是摄影机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向上拍摄被摄体。

仰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处在较高位置的对象,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特别是景物周围拍摄空间比较狭小时,更可以利用仰拍角

度,充分利用画面的深度来包容景物的体积。

仰角度拍摄往往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抬头仰视,有强有力的吸引,都是伴随着某种心理因素。 3.俯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就是摄影机镜头处在正常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向下拍摄被摄体。

俯角度拍摄有利于展现空间、规模、层次,可以将远近景物在平面上充分展开,有利于展现空间透视及自然之美,它有利于表现某种气势、地势,如山峦、河流等,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规模、数量,如阅兵式等,有利于展示画面中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俯角度拍摄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它往往表示反面的、贬义的感情色彩,有时也表示一种威压、蔑视的感情色彩,这与人们在口常生活中形成的心理定势有关。 4.顶角度拍摄

顶角度拍摄就是摄影机镜头近似垂直地从被摄体上方自上而下拍摄,这种角度在拍摄中用的较少。

顶角度拍摄有利于强调人物、景物造型上的图案变化。 顶角度拍摄具有化立体为平面的能力,被摄体周围的空间被大大压缩,物体的顶面成为最突出的部分。 (三)拍摄距离

摄影当中有两种拍摄距离的变化,一种是摄影机到被摄体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即摄影机离被摄体是远还是近;另一种拍摄距离是

指拍摄时所选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即不改变摄影机和被摄体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求得距离变化。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获得同一被摄主体同一景别的画面,一种方法是利用较短焦距的镜头在比较近的距离拍摄某一被摄体,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较长焦距的镜头在比较远的距离拍摄该被摄体,两种方法所得的画面中被摄主体的景别大小是一样的,但严格来讲,这两种画面的总体效果却并不一样。 三、结语

摄影术从诞生至今虽然才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但是人类的视点却已经几乎是无处不在了。一个新角度的诞生,往往给人类提供一种全新的影像,往往会带来人类视觉领域的拓展。时刻寻求新的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新角度,是所有摄影创作者的共同任务。 参考文献:

[1]郑国恩.影视摄影构图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李国兴.摄影构图基础[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周宇宏,助教,现供职于南京政治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