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外语学校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
高 二 语 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请将答题卡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所有答案按规定书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试卷由自己带回保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处方/设身处地 呼吁/长吁短叹 镣铐/烟雾缭绕 ......B. 一沓/纷至沓来 救济/人才济济 炽热/独树一帜 ......C. 逮捕/猫逮老鼠 塞车/敷衍塞责 楔子/歇斯底里 ......D. 铜臭/乳臭未干 倨傲/前倨后恭 戳穿/戮力同心 ......A.喧泄 B.邂逅 C.暮霭 D.罪愆
通霄
破天荒
前合后偃 羽扇纶巾 好高鹜远 轻歌慢舞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亵渎 闭门羹 影牒 炒鱿鱼 国萃 唱双簧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腾讯公司首次公开拍卖QQ号,对此,市民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爱心行....
动,有人则认为它有商业炒作的嫌疑。 B.近来,全国各地房价增长停滞,房价下跌趋势明显,想买房的民众对此弹冠相庆,....
专家指出房价下跌也会引发不安定事件。
C.两岁女童小悦悦遭车两次碾压,18个经过的路人对她侧目而视,只有一位拾荒的....
阿姨扶起她并呼救。
D.人性复苏的德国工厂主辛德勒先生和他的助手一起,为营救犹太人的事业处心积...
虑,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
到了严重干扰。
B.2011年10月13日,外交部副宋涛召见泰国、老挝、缅甸驻华大使,就载有
我船员的货船在湄公河遇袭导致多名中国船员身亡事件提出紧急交涉。
高二语文·第 1 页(共 8 页)
C.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
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D.“神马都是浮云”、“鸭梨”、“蒜你狠”、“围脖”、“非常艰难的决定”、“给力”等网络
词语在2010年一夜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左丘明的《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是左丘明的《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一部断代史是
范晔的《后汉书》。
B.柳永,字耆卿,北宋专业词人。其人精通音律,擅长铺陈点染,“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一句出自他的《望海潮》。 C.雨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动的领袖人物和代表作家,他的长篇历史
小说《巴黎圣母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外形丑陋心灵高尚的人物形象加西莫多。
D.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课文《娜塔莎》选自他的
最后一篇小说《复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可能了,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
高二语文·第 2 页(共 8 页)
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6、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玄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7、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
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
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
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
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高二语文·第 3 页(共 8 页)
三、(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留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碰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即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狂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随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早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布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注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题目,却又尚未做出决定。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净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偷偷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热和、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看着她、如今已是僵硬、昏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静静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请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永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布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高二语文·第 4 页(共 8 页)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闻声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啼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眼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由于极度兴奋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
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9.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10.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4分)
11.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
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4分) 12.《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指责,有人
赞赏,众说纷纭。你持怎样的观点,请作简要探究分析。(6分) 四、(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9分,每小题3分)
阎 典 史 传
邵长蘅
崇祯十四年,阎应元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人。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
①②③
豫王大军渡江,弘光帝寻被执。诸生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夜驰入城。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户才及万,又饷无所出。应元至,则料尺籍,治楼橹,令户出一男子乘城,余丁传餐。令日:“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他物者听。”
④
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驾大炮击城,城垣裂。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贯铁护之,
⑤⑥
取空棺实以土,障处。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蒿为人,人竿一灯,立埤堄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
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刘良佐者,降本朝总兵也。遥语应元:“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
应元性严毅,号令明肃。轻财,赏赐无所吝。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敛,酹而哭之。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
高二语文·第 5 页(共 8 页)
贝勒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应元骂曰:“败军之将,被禽不速死,奚喋喋为!”又遣人谕令:“斩四门首事各一人,即撤围。”应元厉声曰:“宁斩吾头,奈何杀百姓!”叱之去。
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城陷,大军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遂被缚。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日暮,应元死。
(节选自《虞初新志》卷二,有改动)
【注】①豫王:名多铎,清顺治皇帝的叔父。②弘光帝:明亡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③诸生:秀才。④铁(gēng):大铁索。⑤(tuí):倒坍。⑥埤堄(pí nì):城上的齿形矮墙,又叫雉堞。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阑入内地,将薄城 薄:迫近。 B.输不必金 输:运输。 ..
C.人竿一灯 竿:树立。 D.若将缒城斫营者 斫:袭击。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明阎应元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的一组是( ) ①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 ②应元投袂起,夜驰入城 ③驾大炮击城,城垣裂 ④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 ⑤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 ⑥见贝勒,挺立不屈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阎应元胆识过人且武艺高强。江盗驾着百余艘船只逼近江阴县城,阎应元挺身而出,率民众千人列阵迎贼。他驰马射箭,箭无虚发,连毙三人。盗贼仓惶逃走。 B.阎应元足智多谋。他主持全城防务,在城内巧妙构筑防御工事;黑夜在城头放置蒿草人,佯攻而骗取清军大量的箭;派勇士夜闯清营顺风放火,烧死几千清兵。 C.阎应元深明大义。投降清朝的总兵刘良佐来到城下劝降,阎应元不为荣华富贵所诱,大义凛然,断然拒绝。两位降将被反绑着跪到城下说降,遭到阎应元怒斥。 D.阎应元视死如归。清军攻破江阴城,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员,与清军展开巷战。投水自尽但没成功。见到贝勒,挺立不屈服,被士兵刺穿小腿而仆倒在地。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3分)
译文: (2)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敛,酹而哭之。(3分)
译文: (3)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4
分)(《张衡传》)
译文: 17、阅读下面文字,在需要停顿的六处用“/”线画出。(3分)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高二语文·第 6 页(共 8 页)
五、(13分)
1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4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5道题)。(5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多情自古伤离别, , 。 (《雨霖铃》) (3)浔阳江头夜送客, 。 (《琵琶行》)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定风波》) (5)人生如梦, 。 (《念奴娇·赤壁怀古》) (6)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7)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六、(12分) 20、(名著导读)请简述《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80字左右。(4分)(A类和B类任选一
题)
A类:简述“木石前盟”的由来。
B类: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
21、学校广播站播出的一则征文启事的正文内容,在语言表述上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四处
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为迎接省运会,学校团委拟举办“爱我荆门”征文活动①,要求全校同学每人都要撰写一篇征文②。内容反映荆门人民的精神面貌③,讴歌荆门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④,文体不限,不超过1500字⑤。学校团委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⑥,佳作将在《荆门晚报》(荆门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晚报)上发表⑦。来稿请投入征文稿箱⑧,从即日起截止到12
高二语文·第 7 页(共 8 页)
月30日⑨。
错误 (只填序号)改正 错误 (只填序号)改正 错误 (只填序号)改正
22、梳理探究,任选一题作答。(4分)
①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传说有位师傅,想考一下自己的两个徒弟。有一天,他给了两个徒弟每人一箩花生,让他们剥开看看,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着,大徒弟不假思索,急忙走到箩筐前,抓起花生,一个一个地剥了起来。小徒弟则不然,他先挑选了几个饱满的和不饱满的花生,又挑选了几个单仁的、双仁的和仨仁的花生,再挑选几个大的和小的花生,合在一起也就是十几个花生。不一会儿,他就把这些花生剥完了。他发现这几种不同类型的花生都有粉衣包着,于是,他认为这一箩花生的仁都有粉衣包着。大徒弟忙了一天,才把一箩花生剥完,结果发现这一箩花生的仁都有粉衣剥着。
在这个传说中,大徒弟和小徒弟各自用了一种逻辑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叫做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你更赞同哪种方法,为什么?
②据报载:近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一些学习表现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则佩戴“红领巾”。该学校的这一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你对此事有何评价?请简要谈谈,字数在100字以内。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1年8月23日中午l2时30分许。上海一名年轻女子在窗台上或坐或站欲轻生,引得、消防部门到场。
楼下还聚起不少围观群众.一个小男孩一直大叫:“姐姐,你不要跳啊!”一位80岁的老太太自打发现了这个女孩的跳楼意图后.整个下午就从没有放弃劝解。 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位93岁的老人,他挥着苍老的手臂,用尽力气发出一点嘶哑微弱的声音:“不要跳,不要跳!有什么事情回家和妈妈讲讲,就都解决了。”他整整站了l5分钟.直到双腿再也支撑不住。当保姆将轮椅上的老人推回家去时,他仍旧努力地回过身来,冲着女孩的方向不断地挥手。 而就在老人和小孩的身后,有人抱着肩膀、面带笑容地围观;有喊“你爽气点,要跳赶快跳”;甚至有人为“跳或不跳”立下赌约。他们花几个小时围观那个坐在高处的21岁女孩.一点点耗尽她对生命最后的留恋。 约4个小时后,该女子在一片“快跳、快跳”的起哄声中纵身从5楼跃下。
据悉,这名女子是在上海念书的安徽籍大三学生,跳楼缘于感情困扰。女孩受了伤,没有生命危险。但某些围观者的冷漠却让她伤得更深。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第 8 页(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