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来源:易妖游戏网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王敏 山东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王晓锋 山东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色彩在音乐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作曲家已经投入了对音乐色彩性的研究。实际 上,音乐中色彩的表现主要是通过调式调性、和声以及配器等手段来实现的 这些微妙多样的创作技 法,使音响色彩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音乐的发展走向了新的领域。 关键词:色彩;调式;调性;配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8-3359(201 6)1 8-0082-03 随着艺术观念与审美意识的发展,音乐艺术和视觉 艺术一样出现了很多新的倾向特征。这种侧重于听觉 的音乐艺术开始逐渐尝试实践中跨越不同领域的艺术 素材与组织形式。 一的音响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是通过音响的强弱、缓急、 稳定与不稳定、和谐与不和谐来传达审美含义,是动 态的、变化的、不断在运动着的。同时,听觉艺术又 是时间的艺术,通过时间的连续性来表达情感。声音 在时间中的流动与情感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相对应, 故使其最动人心弦。 随着艺术的多元发展,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也走向 ,音乐色彩性的意义 音乐艺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对作品内涵的表现与 风格的发展,在音乐于其他艺术之间往往有着很大的 共通之处,并且,随着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音乐 艺术开始走向更深层次的交融和共用。因此,新的时 了更深层次的交融和共用。这些都是由于视觉艺术中 的色彩和听觉艺术中的音乐之间有着诸多的相似和相 通的因素而造成的。 代语境下的音乐艺术只有将各门类艺术的特色融会在 一起,才能丰富当今艺术的内容,才能激发当今艺术 二、调式调性的色彩性共同性 调式调性在音乐创作中起着基调定位的作用,作曲 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在艺术的创作中达 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家要想在音乐创作中获得色彩效应,调式调性也是一个 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色彩表现手段。作曲家为了追求乐曲 风格、色彩的独特味道,为了使乐曲音响达到一种全新 的意境,音乐中的整音音阶、五声音阶、七声自然音阶、 半音阶、全音阶等调式也被广泛应用,其中,二度、三 度、六度、七度音程和增、减音程的调性关系还经常被 用作色彩性的调性对置,以求得色彩在调式上的变化。 音乐的色彩性与视觉艺术具有共同性的特点,在听 觉艺术上色彩性是音乐与其他艺术共通的基础。听觉 艺术是审美感官上的一种艺术,它让我们更直观地、 更贴近地感受艺术。听觉是一种审美感官,就是一种 动态美。因此。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 在空间排列中突出时间的连续性。不同的音乐歌舞不 仅可以展现听乐、观舞、休憩、清吹、休闲等不同时 空中发生的片断,但实际上却给人一种连续的、丰富 多彩的精神生活。 音乐这种物化的音响色彩感,不仅可以引发变化, 体现出音乐创作技法的不同作用和意义,还可以接下 来就谈一下色彩在调式、和声、配器以及在当今独特 这些调式与色彩的对应其实是有理论根据的,因为 所有的色彩都有一定的微分色组成,所有的乐音也都 有一定的微分音组成,二者在产生、存在和发生作用 时都有一定的相通性,从物理原理看,音乐中的音阶, 是由发音体振动产生不同的频率形成的,而绘画中的 色阶是由明度调和产生不同的色调所形成的,也是一 82  fYin Yue Wu Dao 种频率,音阶频率反映出的是快慢高低,色彩频率反 映出的则是明暗强弱。 这些有实际意义的调性与色彩的相对记号使得音乐 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又向一个新的领域进行延伸。 从物理原理看,音乐中的音阶,是由发音体振动产生 不同的频率形成的,而绘画中的色阶是由明度调和产 生不同的色调所形成的,也是一种频率,音阶频率反 映出的是快慢高低.色彩频率反映出的则是明暗强弱。 作曲家如同画家一样,通过调动不同的音乐调式、 调性线条色块,形成奇特的音响画面,音乐家将不同 的音符组合排列,形成美妙的音乐。 其次。和声的色彩性应用在音乐的发展和创作风格 的变化中,使得传统音乐的和声和近现代音乐的和声之 间有了一条明确的界限。传统音乐的和声比较讲究和 声的功能性,而近现代音乐的和声在强调和声功能性 的同时。更强调和声的色彩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和声已形成了固定的色彩效应和情感象征。 在音域音区的跨度上,高八度的音区内演奏、从 最低音小字一组的D音跨度到最低音为小字二组的G 音、最后又升为高八度演奏等都是音色变化的手段, 这样整个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的音距也就时而紧密时 而疏远。在不协和和弦的连接上、在和弦的不同位置 排列上、在力度上,往往采用主和弦随着音的持续, 力度上逐渐加强。引发色彩变化。 另外,在近现代的一些无调性音乐中,由于彻底打 破了调性的局限性,和声材料的选择及色彩调配的方法 更是丰富多样,色彩表现也就更加显得光怪陆离了。如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人们生理、心理不同程度的变化, 也会对色彩节奏和音乐节奏的感觉起到较大的作用。事 实上,人的音乐、色彩心理和人的音乐、色彩生理是 同时交替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当色彩或音乐引起人的生理变化时,也会使人产生一 定的心理变化。譬如:人在情绪激动或烦躁不安时, 如果看到红色或者听到热烈的音乐,便会不由自主地 加强情绪的波动:而此时周围环境里若是淡雅的色调 或轻柔平静的音乐,便能使其兴奋的情绪得到抚慰, 使情绪慢慢趋于冷静。当人们在伤感、烦闷、抑郁时, 便会倾向于欣赏沉着、淡雅的色调或清凉、抒情的音 乐。显然,在人们灰心、失望、消极时,如果环境色处 理以灰暗的颜色或沉闷的音乐为主,就容易引起人们的 心理共鸣,就会加剧消极因素的发展,倘若此时注意 暖色调或音乐的调整,则能较好地调节人的消极状态, 从而使精神得以振奋。 I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I-l—I由此可见,色彩的节奏变化、音乐的情绪变化和人 的生理及心理变化是相辅相成的,人们主观的生理节 奏和心理变化影响着人们对色彩和音乐的选择,同时, 客观的色彩节奏和音乐风格也深深地作用着人们主观 的生理节奏和心理变化。音乐的这种存在于思维和现 象之间、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特性就为它与色彩艺术的 结合打开了一扇巧妙的大门。 三 配器的色彩性应用 作曲家为了使音乐达到色彩丰富的音响效果,也将 色彩应用到了配器上。浪漫主义时期的马勒,不仅是一 位优秀的乐队指挥大师,还是一位配器法大师,他非常 注重交响乐队的色彩,尤其是对乐器强弱表现的追求, 可谓是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马勒最著名的作 品是他的哀伤的《大地之歌》,此曲充分展示了他的抒 情诗人的才华,也展现了他在使管弦乐变成了一个色 彩斑斓的新组合,轻柔、朦胧、虚幻、缥缈、奇异的 《木管四重奏》第7号这首乐曲是美国现代作曲家卡 特(Elliot1908一)的作品,例中虽然有长笛、双簧管、 单簧管、大管四个声部的旋律,但实际上只有一个G 音。乐曲演奏中,音高始终没有变,也就是说,乐曲是 在一个音高线上进行着,没有任何的旋律“起伏”,但 乐谱中却有着大量的休止记号和力度记号,这些特殊 的记号,这恰恰是乐曲的特色点。在不同的力度、不 同的乐器和不同的起奏点上演奏,使得G音在色彩上 有着多层次的变化,整体构成了一条“色彩旋律”,从 而使作品音响因素丰富多样,突出了时间色彩的特性。 这种手法也为中国作曲家所采用,如杨立青用色彩多 变的手法,刻划了百感交集的怀旧情思的作品《忆》, 也是一首色彩内容十分丰富的音乐作品。 音乐的这种存在于思维和现象之间、精神和物质之 间的特性就为它与色彩艺术的结合打开了一扇巧妙的 大门。音响与色彩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艺术的 内涵。随着人类未曾体验到的社会变革。我们可以从 宏观到微观的色彩世界里,感受到比以往更丰富的电 化色彩的新刺激。就可以激起听者不同的情绪,赋予 他们不同的感受思维和想象空间。 此外,视觉色调和听觉音调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 方面进行分析: 1、从色相上分:某一色相调子,即画面上某一色 相的倾向性,也就是说,对某种色光的反射率多即属 某种色相调子。某首乐曲中的基调,就是这首乐曲对 主音的倾向性,也就是主音在这个Illil ̄,组成的小集团 下转74页 YinYueWu Dao l 83 f  “个别课”+“小组课”+“大班课”的授课方式。钢 在教学活动中加强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调整考核比 琴个别化教学有一定的优点,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钢 琴技术差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提 高,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小组课(根据学生能力及差异 进行具体分组,可6人组、10人组、16人组等)和集 体课的结合方式。主题式模块化的教学结构主要将“欣 赏”与“弹奏”进行有效的融合,打破传统的结构内容, 深化综合音乐素养的目标,整合欣赏内容及弹奏曲目。 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和讨论活动等。一 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聘请专家来校讲学,开 展专题研讨讲座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 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现场切身感受钢琴艺术的 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 堂的结合,加强学生的课外艺术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 加校园各种形式的音乐会、音乐剧等,为师生提供相互 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提高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构“以生为本”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以人为本”的钢琴课程教学是指在钢琴课程教学 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 展。结合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建 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使“教”与“学”之间产生新 型的关系,明确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 不再是高度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支持、合作和引导者, 例,削弱终结性考核所占比重,注重过程性考核。将学 生的课堂表现及模块化课程任务的单元考核作为过程 性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重视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对钢琴技巧和艺术风格、音乐表 现的感受力、领悟力,允许学生对作品有自己不同的 理解和分析。通过对钢琴作品的品悟和鉴赏,逐渐在 教学活动中注重“人”的塑造、发展与提升。在知识、 技巧传授的同I ̄I'/JD强情感的交流和对话,以情感人。 以人为本。 新形势背景下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呈现蓬勃发展的 趋势,高校要加强对钢琴教学资源的整合,大力引进 高素质教学人才,有效充实师资队伍。积极拓展学生 学习和实践的路径,切实提高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2007:8 [2]马棠华.钢琴课教学与评价改革探讨[J].淮北 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1 71 [3]高进.钢琴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1):80—90 上接83页 中任统帅作用,其他音以主音为准去确定自己的地位。 当然,艺术的多元化使得现代派乐曲中产生了无调 性音乐,现代派绘画中也出现了无色调倾向性的作品, 但这些无调性、无色调的作品与色调和音调的基本相 通原理是不相驳的,相反,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这些 作品对二者的同时抛弃更证实了二者相通性的存在。 2、从明度上分:色彩明度对比中的高短调,类比 于高音区小调式,抒情、细腻。高长调,类比于高音 区大调式,明朗、响亮。中短调,类比于中音区小调式, 梦幻、回忆。中长调,类比于中音区大调式,高亢、辉煌。 低长调。类比于低音区大调式,苍老、纯厚。低短调, 类比于低音区小调式,深沉、悲哀。 3、从冷暖上分:大调中和小调中主要的三个和弦 称之为“正三和弦”大调式中是大三和弦,小调式中 是小三和弦。大调式中是阳刚之气、具有很积极性的 色彩倾向,小调式中温柔、淡雅,充满了亲切感。因 通,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为主, 都存在着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这种共鸣,消除了明 显的感知界限,使人们的感觉和情感达到了融合状态。 精神领域和风格中的情感体验与精神冲动,是音乐富 有想象力的基础。没有了情感的波动和体验感知,音 乐也无法感染他人。 结语 在艺术领域,色彩一直与感情相通,“人们对每一 此调式中的和弦或半音进行,除了音响纯正、迫近外, 还带有很强的情感倾向性特点。几乎可视为眼前的“物 体色”。这三个和弦I、JV、V、分别可类比为红、绿、 青。不同音乐有冷色、暖色不同色彩出现,但都被淡化、 冷化。色彩与音乐在“精神”和“情感”领域中的共 74 Il Yi n Yue Wu Dao f 种色彩都有一种特定的感情,这种感情既遵循自然感 情法则,更遵循社会感情法则。”把这种带有一定的自 然感情法则和社会感情法则的色彩应用到音乐的创作 中,实为音乐发展的一种新的技法、新的材料,也使 得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 这种大量的色彩音乐经典之作,丰富了音乐的内 容,开辟了一条适于音乐发展的新道路。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在近现代音乐大师们也相继投入“音乐与色彩” 这门富有深度、潜力的领域研究中,他们以全新的形 象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视听新世界,实现了色彩独 具的魅力。色彩与音乐的结合,将给全人类带来了一 种新的音乐文化现象、一个新的课题和一个新的意识 潮流发展趋势以及更多更多的思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