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育保健学教案1

体育保健学教案1

来源:易妖游戏网
2004级教案

体 育 保 健 学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刘 勇

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

一、 教学目的

实用体育保健学是医学和体育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较系统地运用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预防和处理运动伤病、更科学有效地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 教学要求

学完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1、能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运动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 2、较熟练掌握运动按摩的基本手法; 3、掌握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规律、预防方法以及合理地进行急救处理。

授课周数:18周

授课时数:54学时×2 授课次数:18次

授课年级:体育系2003级 授课班级:本科1~6班

授课时间:2006年2月~6月

体育保健学教案

第2 周 第 1 次课

教学主题: 绪言、第一章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教学目标:通过绪言和第一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保健学的目的、内容和任务;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明确体育保健学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学习重点: 理解体育保健学是在体育与医疗保健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 学习要求:精神饱满、认真听讲、认真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序号 1 主 要 内 容 点名、提出本学科学习要求 绪言 一、学习目的 二、主要任务 教学方式 讲授 时间 5 讲授 2 三、主要内容 讨论 (一)体育卫生 (二)医务监督 (三)运动损伤 (四)运动按摩 (五)医疗体育 四、学习方法 第一章: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第一节 体育锻炼卫生 讲授 30 3 一、循序渐进 提问 二、系统性 三、全面性 40 四、个别对待 第二节: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讲授 提问 讨论 4 一、冷环境 二、热环境 第三节 运动建筑设备卫生 30 讲授 一、运动建筑设备的一般卫生要求 5 二、室内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 提问 讨论 三、室外运动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 40 6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学校体育中关于教学原则有哪些? 2、什么是冷环境? 3、什么是热环境? 上课时间:2006年2月14~15日

体育保健学教案

第3周 第 2 次课 教学主题: 第二章 第一节 营养素 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所需6种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供给量和来源。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掌握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 学习重点:各营养素的营养功用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讨论 序号 主 要 内 容 教学方式 时间 第二章 运动与营养 讲授 1 概 述 营养的概念 第一节 营养素 讨论 讲授 讨论 提问 5 2 一、营养素的概念 二、各种营养素的主要功用 一、蛋白质与运动 (一)营养功用 1、 构成机体组织 2、调节生理功能 10 讲授 3 3、供给热能 讨论 (二)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 1、蛋白质的供给量 2、蛋白质的来源 (三)蛋白质与运动能力 二、脂肪与运动 (一)营养功能 讲授 1、 供给热能构成身体组织 30 4 2、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提问 讨论 3、 供给必需脂肪酸 4、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 30 (二)脂肪的供给量与来源 1、脂肪的供给量 2、脂肪的来源 (三)脂肪与运动能 三、糖与运动 (一)糖的营养功用 1、供给热能 2、构成机体重要物质 3、保肝解毒作用、 4、 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 5、节约蛋白质 5、 酮作用 7、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 (二)糖的供给量与来源 1、糖的供给量 2、糖的来源 (三)糖与运动能 四、维生素与运动 (一)维生素A 1、性质 讲授 提问 讨论 讲授 提问 讨论 5 30 6 2、营养功用 (1)维护正常视功能 (2)维护上皮组织的健康 (3)防止肿瘤和癌症 20 3、供给量与来源 (二)维生素D 1、性质 讲授 提问 讨论 7 2、营养功能 3、来源 4、供给量 20 8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你所了解的你所吃的事物中哪些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糖? 上课时间:2005年2月21~22日

体育保健学教案

第4周 第 3 次课

教学主题: 第二章 第一节 营养素 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所需6种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供给量和来源。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掌握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 学习重点:各营养素的营养功用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讨论 序号 (三)维生素E 主 要 内 容 教学方式 时间 1、性质 2、营养功用 (1)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 1 (2)能减少组织的耗氧量……… (3)用于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 (4)促进血红素的合成; (5)抗衰老。 3、来源 4、供给量 (四)维生素B1 1、性质 2、营养功用 讲授 15 讨论 (1)辅助糖代谢 (2)促进能量代谢 2 (3)维护神经系统的机能 (4)减轻疲劳 (5)促进消化吸收: 3、供给量与来源 讲授 15 讨论 3 (五)维生素B2 1、性质 讲授 15 2、营养功能 提问 讨论 (1)体内酶的重要成分 (2)保护眼睛、皮肤、口舌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3)参与蛋白质的代谢 3、来源 4、供给量 (六)维生素C 1、性质 2、营养功用 (1)促进生物氧化 (2)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讲授 提问 讨论 4 (3)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4)参与解毒 (5)促进造血 (6)提高ATP酶的活性 (7)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 3、来源 4、供给量 20 (七)维生素PP 1、性质 2、营养功用: (1)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减轻胃肠障碍; (2)使皮肤更健康; (3) 预防和缓解严重的偏头痛; 讲授 提问 讨论 5 (4) 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下降 (5) 减轻腹泻现象; (6) 减轻美尼尔氏症的不适症状; (7)使人体能充分地利用食物来增加能量; (8)治疗口腔、嘴唇炎症,防止口臭; (9)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脂。 3、来源 4、供给量 15 6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85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维生素A、D、E、B1、B2、C、PP的营养功用 上课时间:2005年2月28~3月1日

体育保健学教案

第5周 第 4次课 教学主题: 第二章 第一节 营养素 第二节 热能 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所需6种营养素的营养功用、供给量和来源。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掌握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 学习重点:各营养素的营养功用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讨论 序号 主 要 内 容 教学方式 时间 五、无机盐与运动 1、特点 讲授 1 2、常量元素 3、微量元素 (一)钙 1、营养功用 (1)构成骨骼及牙齿 讲授 (2)维持神经和肌肉活动 讨论 10 2 (3)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 提问 讨论 (4)参与凝血过程 2、供给量 3、钙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二)磷 讲授 1、营养功用 20 3 (1)构成骨与牙齿 提问 讨论 (2)参与物质能量代谢 15 (3)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4)磷与脂肪合成磷脂 2·供给量与来源 (1)供给量 (2)来源 (三)铁 1.营养功用 讲授 提问 讨论 4 2·供给量与来源 (1)供给量 (2)来源 (四)氯化钠 1·营养功用 25 讲授 2·供给量与来源 5 (1)供给量 提问 讨论 (2)来源 3、超量的危害 六、水与运动 (一)水的营养功能 讲授 1、水是细胞和体液的重要成分 20 6 2、参与维持体温的恒定 提问 讨论 3、水是润滑剂 4、维持脏器的形态和机能 25 (二)供给量与来源 1、供给量 2、来源 七、纤维素 1、膳食纤维定义 2、分类: (1)可溶性纤维 (2)不溶性纤维 3、功能 (1)增加排泄物的体积,缩短食物在肠内的通过时间,减讲授 提问 讨论 7 少人们患结肠癌的危险。 (2)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减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3)减少胆石症的发生。 (4)膳食纤维素可产生饱感, (5)有减缓食物中的多糖迅速转化为单糖并极为迅速地进入血液,导致血糖骤然升高功效。 4、需要量: 25 8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10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钙营养功用 2、水的营养功能 3、氯化钠过量的危害 上课时间:2005年3月7日~8日

体育保健学教案

第6周 第 5次课 教学主题:第三章 儿少、妇女、中、老年人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教学目标:从儿童少年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变化规律特点出发,进而阐述了儿童少年的一般与特殊体育卫生要求。 学习重点: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序号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一、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特点 (一)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年龄分期: 2、生长发育规律: (1)两次生长发育高峰 (2)身体发育的比例 (3)身体的发育生长顺序规律 (4)生长发育的五领先 (5)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四、三、二、一 (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生长发育规律 1、身体形态 2、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1)速度(2)力量(3)柔韧(4)耐力(5)灵敏 教学方式 时间 1 讲授提问 30 2 二、儿童少年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的特点与体育卫生要求 1、骨骼 (1)特点 (2)、要求 2、肌肉 (1)特点 (2)要求 3、神经系统 (1)特点 (2)要求 4、心血管系统 (1)特点 (2)要求 5、呼吸系统 (1)特点 (2)要求 讲授 提问 讨论 30 第二节 女子体育保健 一、女子发育的一般特点 (一)女子的六期划分 1、新生儿期 讲授 提问 讨论 3 2、幼女期 3、青春期 4、生育期 5、更年期 6、老年期 (二)体格发育的一般特点 30 二、女子体卫要求 讲授 (一)青春发育期 4 (二)经期卫生 1、月经 提问 讨论 30 (1)正常型 (2)抑制型 (3)兴奋型 (4)病理型 2、运动要求: (1)适当减少运动量,运动时间要短; (2)要避免震动大和剧烈的运动; (3)避免热、冷刺激; (4)不宜下水游泳; (5)有经疼和月经紊乱者,经期应停训。 三、更年期的体育卫生 (一) 保持达观快乐 讲授 5 (二) 加强医务监督 (三)参加体育锻炼 讨论 25 6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少年儿童不能进行的静止性的背伸练习和憋气性动作有哪些? 2、女子在月经期的运动禁忌有哪些? 上课时间:2005年3月14日~15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7周 第 6次课 教学主题: 第三节 中年人体育卫生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卫生 教学目标:阐述中老年人体育卫生保健要求。 学习重点:体育锻炼对中老年防病抗老的意义。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序号 主 要 内 容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一、中年人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运动器官系统 1、骨质改变 2、关节改变 3、肌肉改变 (二)心血管系统 1、心脏改变 教学方式 时间 讲授 提问 讨论 1 2、血管改变 3、心血管调节机能改变 (三)呼吸系统 1、胸廓改变 2、肺和气管改变 (四)神经和内分泌及其他系统 1、神经系统 2、内分泌改变 3、其他系统改变 20 二、体育锻炼对中年防病健身的意义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讲授 提问 讨论 2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对神经和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影响 三、中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15 讲授 (一)锻炼前要体检 3 (二)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提问 讨论 (三)加强医务监督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卫生 讲授 一、老化的概念: 10 4 1、生理老化 提问 讨论 2、病理老化 二、老年的划分 1、出生~20岁发育期 2、20岁~40岁成熟期 讲授 3、40岁~60岁渐衰期 10 5 4、 60岁以上衰老期 提问 讨论 另外 1、45岁~59岁称为老年前期 2、60岁~89岁称为老年期 10 3、90岁以上称为长寿期 三、老年人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讲授 提问 讨论 6 (二)心血管系统 (三)呼吸系统 (四)神经系统 四、体育锻炼对老年防病抗老的意义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20 讲授 提问 讨论 7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对神经和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影响 五、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一)参加锻炼前要进行体格检查 20 讲授 (二)遵守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8 (三)科学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及运动量 提问 讨论 (四)加强医务监督 (五)其他注意事项 六、传统养生方法 讲授 1、发要常梳; 2、面要常擦 ; 3、目要常运; 20 9 4、耳要常弹;5、口要常漱; 6、齿要常叩; 提问 讨论 7、浊要常呵; 8、胸要常扩; 9、腹要常揉;15 10、腰要常活:11、谷道常提; 12、肢节常摇;13、腿膝常压; 14、肌肤常摩;15、足心常搓; 16、二便常禁言 。 10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10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中老年人的运动禁忌有哪些? 2.传统养生方法十六宜内容的分析 上课时间:2005年3月21日~22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8周 第 7 次课 教学主题:第五章 医务监督 第一节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教学目标:体育课的医务监督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学习重点:自我监督的内容与方法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记录,认真思考 序号 主 要 内 容 教学方式 时间 第五章 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 第一节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1 一、 内容: 1、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2、健康分组的方法 3、注意事项 讲授 提问 讨论 30 4、体育锻炼的禁忌 (二)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1、意义 2、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3、医学观察的结果的评定: 第二节 自我监督 一、概念 二、作用 三、内容 (一)主观感觉 1、一般感觉 讲授 提问 讨论 10 2 2、运动心情 3、不良感觉 4、睡眠 5、食欲 6、排汗量 (二)客观检查 1、基础脉博 2、体重 3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45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怎么样看待体育运动的“双向效应”? 上课时间:2005年3月28日~29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10周 第9次课 教学主题:第四节 运动训练的医务监督 第五节 比赛期间特殊的医学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及常用指标;了解人工月经期的医务监督和兴奋剂的种类及危害 学习重点:常用指标的实际应用,人工月经期提前法和推后法。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讨论 序号 主 要 内 容 第四节 运动训练的医务监督 一、内容 二、常用生理指标 (一)脉博 1、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 2、评定训练水平 教学方式 时间 讲授 (1)定量负荷法 1 (2)结合运动成绩分析法 提问 讨论 3、 反映运动量的大小 4、 反映运动强度等级 5、控制训练间歇时间 (二)血压 1、评定训练强度 2、评定身体机能状况 60 第五节 比赛期间特殊的医学问题 一、人工月经期 讲授 提问 30 2 (一)概念 讨论 (二)提前法 (三)推后法 二、兴奋剂 (一)概念 (二)兴奋剂的种类: A药物 第一类刺激剂 1、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 2、精神刺激剂; 3、拟交感神经胺类。 第二类麻醉镇痛剂 讲授 提问 讨论 55 3 吗啡、海洛因、双氧可待因、杜冷丁等。 第三类合成类固醇 睾酮、甲基睾丸素、睾丸素、康力龙等。 第四类 利尿剂 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等。 第五类 激素 促性腺激素HC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红细胞生长素、EPO等。 B使用方法与技术 血液回输和某些药物学、化学、物理学使用方法。 C受一定的药品 有乙醇、大麻、局部麻醉剂、皮质类固醇、β-受体阻滞剂等5类药品。 (三)禁用手段 1、血液兴奋剂: 2、药理学、化学和物理学。 (四)兴奋剂的危害 4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假设你是一个田径队的中长跑教练,你应什么来控制训练的节奏? 2、计算人工月经期提前法和推后法。 上课时间:2005年4月11日~12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11周 第 10 次课

教学主题:第六章 运动性疾病 第一节 ~ 第六节 教学目标: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其预防措施。 学习重点:各运动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序号 主 要 内 容 第六章 运动性疾病 第一节 过度训练 一、概念 二、病因 三、症状与检查 (一)轻度 (二)中度重度 教学方式 时间 讲授 提问 讨论 25 1 三、处理 (一)早期 (二)中期 五、预防 (一)加强医务监督 (二)重视产生过度训练的一般因素 (三)遵守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 第二节 过度紧张 讲授 提问 讨论 25 2 一、病因 二、机制 三、征象 (一) 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及运动应激性溃疡 1、症状 2、机制 (二)急性心脏功能不全和心肌损伤 1、症状 2、检查 (三)脑血管痉挛 (四)运动猝死 1、运动猝死的原因运动猝死的预防 四、处理 (一)轻度 (二)对于严重的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 (三) 昏迷者 五、预防 第三节 晕厥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一)血管扩张性晕厥病因 (二)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 讲授 提问 讨论 25 3 (三)重力休克 (四)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 (五)低血糖症 (六) 心源性晕厥 二、症状 三、 处理 四、预防 第四节 低血糖症 一、概念 二、病理 讲授 提问 讨论 20 4 三、征象 (一)轻者(二)严重 四、急救 五、预防 第五节 运动性腹痛 一、病因: (一)胃肠痉挛: 讲授 提问 讨论 25 5 (二)肝脾郁血 (三)肌肉痉挛 (四)腹部慢性疾病 二、症状 三、处理 四、预防 第六节 运动性贫血 一、概念 讲授 二、标准 6 三、病因 提问 讨论 (一)红细胞的机械性脆性增加 (二) 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不足 25 四、特点 五、征象 六、处理 七、预防 总时间 课堂常规 5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为什么过度训练是渐进性的? 2、无氧运动后为什么不能停下不动? 3、低血糖症的症状有哪些? 4、运动性贫血与贫血的区别有哪些? 5、由运动造成的血尿与病理性血尿区别有哪些? 上课时间: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12周 第11次课 教学主题:第六章 运动性疾病 第七节 ~ 第十一节 教学目标: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其预防措施。 学习重点:各运动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序号 主 要 内 容 第七节 运动性血尿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一)肾静脉高压 教学方式 时间 讲授 (二)肾脏缺血、缺氧 1 (三)肾脏损伤 提问 讨论 (四)膀胱损伤 二、症状与体征 三、鉴别诊断 30 四、处理 预防 第八节 运动员高血压 一、运动员高血压原因 (一)运动性高血压 1、过度训练或过度紧张所致 讲授 2、专项训练所致 2 (二)青年性高血压 提问 讨论 (三)反应性高血压 (四)原发性高血压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预防和治疗 第九节 肌肉痉挛 一、病因 (一)大量排汗: (二)肌肉收缩失调: 25 讲授 (三)寒冷的刺激: 3 (四)疲劳: 提问 讨论 二、症状 三、处理: 1、牵扯痉挛的肌肉。 2、点按穴位 。 25 四、预防: 第十节 中暑 一、概念: 二、病因: 三、症状: (一)热痉挛: 讲授 提问 讨论 30 4 (二)热衰竭: (三)日射病: (四)热射病: 四、处理: 五、预防: 第十一节 溺水 一、病因。 1、吸入淡水 2、吸入海水 讲授 二、症状: 5 三、急救: 提问 讨论 1、岸上: 2、水中 四、处理: (一)控水: 35 方法: 1、让患者头胸低,伏卧在救护者的腿上; 2、让患者头胸低,伏卧在救护者的肩上; 3、让患者头胸低,伏卧在牛背上。 (二)人工呼吸: 1、对口呼吸: 2、心脏外按摩 6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85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肌肉痉挛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区分日射病和热射病? 3、溺水的急救方法。 上课时间:2005年4月25日~26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14周 第12次课 教学主题:第十一章 运动损伤的概述 第一节~第三节 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第一节~第二节 教学目标: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发生规律、产生原因和预防原则。 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学习重点: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损伤的基本原因;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认真参与讨论 序号 主 要 内 容 教学方式 时间 1 第十一章 运动损伤的概述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 二、 运动损伤的分类 (一)按损伤组织种类分 (二)按损伤组织有无裂口与外界相通分 (三)按损伤的程度分 1、轻度伤 2、中度伤 3、重度伤 (四)按损伤的病程分 1、急性损失 2、慢性损伤 第二节 损伤的基本原因 一、思想因素 二、准备活动方面 1、不做准备活动 2、准备活动不充分 讲授 提问 讨论 40 讲授 提问 讨论 40 2 三、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四、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一)局部负担量过大 (二)人体机能状态不良 五、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上的缺点 六、其他原因 七、诱因 (一)各运动项目的特点 (二)人体解剖特点与弱点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和态度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的原则 (一)加强思想教育 (二)遵守教学、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三)加强保健指导 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初步鉴别与诊断 一、定义 二、收集病史 三、就地检查 1、检查伤者的全身状况 2、损伤的局部检查机动: 第二节 急 救 一、意义 二、原则 讲授 提问 讨论 讲授 提问 讨论 讲授 25 20 20 3 4 5 (一)抢救生命第一 1、首先抗休克。 2、注意保暖或防暑; 3、止血 (二)动作要快 (三)注意事项 提问 讨论 6 总时间 课堂常规 5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请几位同学回忆自己在运动时受伤的原因。 2、为什么要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3、为什么急救要抢救生命第一? 上课时间:2005年5月9日~10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15周 第 13 次课 教学主题: 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第三节~第二节 教学目标:主要介绍运动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包括包扎、止血、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临时处理,休克急救措施和人工呼吸方法。 学习重点: 急救与处理的步骤与方法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回答问题 序号 主 要 内 容 第三节 出血的急救方法 教学方式 讲授 时间 1 一、出血与止血 35 提问 (一)止血的重要性 (二)止血是抢救伤员的第一步 二、分类与鉴别 (一)按出血的部位分 1、内出血 2、外出血 (二)按出血的性质分 三、止血方法 (一)抬高伤肢 (二)加压包扎 (三)冷敷 (四)压迫止血 第四节 休克与急救 一、原因: 二、机制: 三、征象 (一)兴奋期: (二)抑制期: 四、急救 1、针刺或指掐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十宣、涌泉等穴位,以使其恢复知觉。 2、止血、止痛,保证呼吸通畅。 3、对伤部包扎和固定,防感染和再伤。 4、防止再休克和便于进一步处理,应及时转院。 讨论 讲授 提问 讨论 30 2 3 第五节 关节脱位 讲授 30 一、概念: 二、原因: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三、合并症 四、分类 五、症状 1、痛疼肿胀,瘀斑、压痛明显。 2、运动能力丧失。 3、畸形。 4、关节腔空虚 5、“X”线检查。 六、急救 1、止痛、止血抗休克。可采用兴奋的加强手法。 2、夹板、绷带固定。例如肩关节脱位的固定。 3、立即送医院。 七、功能锻练 1、急性期 2、中期 3、后期 第六节 骨折 一、概念: 二、骨折的分类 提问 讨论 讲授 (一)从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分: 4 1、开放型骨折 2、闭合型骨折 提问 讨论 (二)从骨折的程度分: 1、完全性 2、不完全性 (三)从骨折后的稳定性分: 50 1、稳定性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四)从骨折的时间分: 1、新鲜性骨折 2、陈旧性骨折 时间划分依据: 三、骨折的性质及导致原因 (一)损伤性骨折折。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肌肉强力收缩: 4、疲劳性骨折: (二)病理性骨折: 四 症状与诊断 (一)一般症状: 1、红肿瘀血; 2、痛疼; 3、功能障碍; (二)特有症状: 1、畸形: 2、假关节活动: 3、骨擦音(感) (三)检查: 1、压痛: 2、轴心挤压实验 3、轴心冲击实验 4、“X”线确诊 五、应急处理 (一)止血、止痛抗休克: (二)现场临时固定: (三)对临时固定的器械的要求: 1、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2、夹板两端空隙处、骨突处要垫衬棉花软布。 3、绑缚松紧要适当,注意观察末端循环。 六、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七、善后处理: 现场处理后,要送到医院去治疗,要求动作要轻快,防震免撞,随时观察,警惕休克。 开放性骨折要在6小时内送到医院。 八、功能锻练 (一)早期: 1、时间 2、目的 3、锻练: A、主动锻练 B、被动锻练 (二)中期: 1、时间 2、目的 3、锻练: A、主动活动 B、被动活动 (三)后期: 1、时间 2、目的 3、锻练 A:主动活动 B:被动活动 5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人体中血液的总量有多少? 2、怎么样理解休克的概念? 3、关节脱位的原因有哪些? 4、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上课时间:2005年5月16日~17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17周 第 14次课 教学主题:第十三章 运动损伤的处理 第一节~第二 节 第十五章 常见运动损伤 第一节~第二 节 教学目标:介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以及损伤机制、症状及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介绍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症状及处理措施。肌肉挫伤和拉伤的损伤机制、症状及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 学习重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处理原则了解挫伤、裂伤、刺伤、切伤处理挫伤和拉伤的原因、原理、征象处理预防和伤后训练。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讨论 序号 主 要 内 容 第十三章 运动损伤的处理 教学方式 时间 第一节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处理原则 一、病理变化 (一)组织损伤出血期 (二)急性炎症反应期 1、炎性充血 2、炎性水肿 3、淋巴循环障碍 (三)肉芽组织生成期 1、肉芽组织 2、形成过程 (四)疤痕形成期 讲授 提问 讨论 80 1 二、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一)修复 (二)再生 1、完全再生 2、不完全再生 三、影响再生与修复的因素 (一)年龄 (二)营养 (三)内分泌 (四)损伤程度 (五) 组织的再生能力 (六)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七) 处理情况 四、处理原则 (一)早期: 急性出血炎症期 (二)中期: 肉芽生成期 (三)后期: 疤痕修复期 第二 节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一、概念 二、处理要点 讲授 三、伤因 2 四、部位与处理 提问 讨论 1、擦伤 2、撕裂伤 3、刺切伤 第十五章 常见运动损伤 第一节 挫伤 一、概念 二、原因 20 讲授 提问 讨论 20 3 三、症状 1、单纯型 2、合并型 四、处理 五、预防 第二节 肌肉拉伤 一、原理 二、原因 三、损伤部位 讲授 提问 讨论 25 4 四、多发部位 五、损伤程度 六、症状 七、处理 八、预防 5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复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及处理原则 2、主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原因和现象有哪些? 3、什么是挫伤? 4、什么是肌肉拉伤?什么样的动作容易导致肌肉拉伤? 上课时间:2005年5月30日~31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18 周 第15次课 教学主题: 第三节~第九节 教学目标: 同上次课 学习重点: 同上次课 学习要求: 认真听讲、积极讨论 序号 主 要 内 容 第三节 关节韧带损伤 教学方式 讲授 提问 讨论 时间 1 一、概念 二、损伤机制 三、征象 四、处理 五、预防 第四节 滑囊炎 一、急性挫伤 二、慢性损伤 三、征象 10 讲授 提问 讨论 15 2 1、急性 2、慢性 四、处理 1、急性 2、慢性 五、预防 第五节 腱鞘炎 一、 损伤机制: 二、多发部位 讲授 提问 讨论 20 3 (一) 桡骨茎突部腱鞘炎 (二) 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三)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四) 踝部腱鞘炎 三、症状与诊断 四、处理 五、预防 第六节 疲劳性骨膜炎 一、原因 (一)局部负担量过大 (二)场地过硬 二、损伤机制: 讲授 提问 讨论 25 4 (一)肌肉牵扯学说 (二)应力学说 三、症状与诊断 四、处理 (一)轻者早期 (二)严重者 五、预防 第七节 骨骺损伤 一、 损伤机制: (一)急性挫伤 讲授 提问 讨论 20 5 (二)慢性挫伤 二、症状与诊断 三、处理 四、预防 第八节 肩部损伤 讲授 一、解剖概要 6 二、肩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 提问 讨论 (一)杜格氏征 30 (二)疼痛弧试验 (三)反弓试验 (四)肩关节内旋试验 (五)肱二头肌抗阻试验 三、肩袖损伤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二)症状及体征 (三)处理 (四)预防 四、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二)症状及体征 (三)处理 (四)预防 第九节 肘部损伤 一、解剖概要 二、肘部运动损伤的检查手法 (一)肘后三角 讲授 (二)前臂外展试验 7 (三)抗阻屈腕试验 提问 讨论 (四)米拉氏试验 (五)抗阻伸腕试验 三、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30 (二)症状及体征 (三)处理 (四)预防 四、肱骨外上髁炎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二)症状及体征 (三)处理 (四)预防 8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10 150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滑囊炎、腱鞘炎、疲劳性骨膜炎、骨骺损伤的损伤机制? 2、疼痛弧试验机理是什么? 3、什么是网球肘? 上课时间:2005年6月6日~7日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19周 第 16 次课 教学主题:第八节 腰痛 教学目标:腰痛的损伤机制、症状及诊断、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 学习重点:机制、症状、体征、处理和预防 学习要求: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序号 第八节 腰痛 主 要 内 容 教学方式 时间 讲授 一、解剖概要 1 (一)脊拄的构成 提问 讨论 (二)脊椎骨的连接: 30 1、椎间盘 2、韧带 3、肌肉 (三)脊拄的运动: 1、运动范围 2、运动 二、概述 (一)概念: (二)原因: 1、腰椎本身引起的 2、其它脏器引起的 3、体质虚弱引起的 (三)种类: 1、损伤性腰痛 2、非损伤性腰痛 三、损伤机制 1、重力超越躯干一时所能承担的能力 2、脊柱运动一时超越了正确的生理范围 3、肌肉的不协调运动: 四、各典型损伤及诊断 (一)椎间盘突出症: 1、解剖功能 2、损伤机制 3、临床诊断 (二)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挤压伤、撞击伤 1、损伤机制 2、临床诊断 (三)腰背肌筋膜炎: 1、损伤原因 2、临床诊断 五、处理 六、腰痛的潜在原因 第九节踝关节损伤 一、解剖生理 (一)踝关节的组成 (二)形态: (三)结构 1、关节囊 讲授 提问 讨论 30 2 2、韧带 3、肌腱: 前 后 两侧比较 4、血管: 5、神经: 6、特点: (四)功能: 1、中立位 2、跖屈位 二、损伤机制 (一)内侧韧带: (二)外侧韧带: (三)下胫腓韧带: 三、临床诊断 1、有明显的受伤史; 2、痛疼肿胀、瘀血; 3、局部压痛; 4、功能障碍。 四、治疗: 1、早期: 2、中期 3、后期 3 总时间 机动:课堂常规 5 65 课堂提问及讨论的问题: 1、请腰部损伤过的同学讲述受伤经过和疼痛感受。 2、急性腰部损伤和慢性腰部损伤的区别有哪些? 3、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比外侧韧带损伤多的原因有哪些? 上课时间:2005年6月13日~14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