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来源:易妖游戏网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乘法估算》是义务课程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第二节《笔算乘法》的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这个单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相关乘法运算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解决乘法实际问题和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单元的内容是按照由口算到笔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系统安排的。

我教学的“乘法估算”是笔算乘法这个节中第六课时的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水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教学,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通过解决秋游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地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充足的买票钱数。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步入四年级,掌握了乘法口算和笔算的基本技能及将准确数估算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的方法后实行的。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估算的一般方法,实现知识的自我生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水平,好奇心强,对游戏活动、新鲜事物充满浓厚兴趣,喜欢评价他人或事物。根据学生这个年龄特点,教学时,可设计一系列有兴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张扬他们的个性,在获得知识和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教材处理

本节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我改变了传统的复习导入的模式,改为游戏导入,将问题置于生活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删去了教材中的所有练习题,以秋游作为游戏主线,设计了一系列与秋游密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四、教学策略及设计理念

1、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在于使数学生活化。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并提出的,将数学问题还原于现实生活,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协助学生形成数学产生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活思维,提升思考水平。

2、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生全员参与,体现了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对估算结果实行评价,既使学生共享探究成果,又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他人的意识和水平。

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通过游戏表演,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49×104≈?”的估算不是抽象的乘法估算,而是在解决问题的生动情境中因需求应运而生的。

2、水平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估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应根据要解决的具问题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既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对估算结果实行评价,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他人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恰当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对两个因数的积实行估算。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题卡。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对!秋天是果实累累的季节,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伴随着秋天的脚步,稻田一片

金黄,枫叶染红了连绵持续的群山,不禁让我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句诗(师生共同朗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金色的秋天里,闻名遐迩的六峰湖(本地的一处名胜)依然是波光荡漾,景色宜人。荡舟湖中,悠然自得,仿佛进入仙境一般(教师描述同时,出示六峰湖秋景课件),那里的娱乐场还有很多小朋友喜欢的娱乐项目呢!像海盗船、摩天轮、飞碟机、空中飞人、激流勇进等等。有这么多好玩的项目,同学们想不想到六峰湖看一看呢?学生回答后,老师说:“那就让我们一起加入秋游的团队吧!”(然后请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司机、导游、秋游的队员。通过对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

(1)投影例题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2)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3)师:你们对“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这个问题怎样理解?

(4)列式计算

师:哪位同学会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49×104

师:既然不要求我们算出准确值,结果前面要用什么符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合作探究

(1)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请同学们用学过的估算方法试着估算一下,并写出估算的过程。

(2)展示并板书学生的估算结果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估算的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口述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一下几种结果:

① 49×104 ≈5000(元) ② 104 ×49 ≈5500(元)

50 100 110 50

③ 104× 49 ≈5250(元) ④ 104 ×49 ≈4500(元)

105 50 100 45

(3)小组交流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本道题目的要求?请和本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明理由。建议同学们计算一下准确值。(全班按座位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的结果.)

(4)全班交流

请各组(或部分组)派代表对黑板上展示的估算结果实行评价,使多数学生形成共识,并认定符合问题实际、接近准确值、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

(5)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按1、4种估算,钱显然不够;第3种两个都看大了,钱有剩余,也更接近准确值,但不够简便。因为是秋游,带的钱越充裕越好,第2种钱剩余较多,计算简便,比较符合实际。

(三)实践应用,拓展深化

师:门票、车票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到那里的娱乐场,看一看有哪些好玩的娱乐项目。

投影显示:弹跳飞人每人每次需要13分钟,四年级104约需要多长时间?照这样速度,秋游中每个同学是否都能玩到弹跳飞人呢?

(1)学生估算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学生口述,教师用投影演示过程:

①13 ×104 ≈1050(分) 1050分≈17小时

10 105

②13 × 104 ≈1000(分) 1000分≈16小时

10 100

③13 × 104 ≈1500(分) 1500分=25小时

15 100

投影显示:

①“海盗船”一次可乘坐42名乘客,全天只能运行21次,全校790名学生能不能全部玩完?

②摩天轮最大载重量是45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大约是28千克,四年级104人可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你喜欢哪个项目?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选择你喜欢的项目,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一下。

(学生口述过程,教师演示过程。)

42×21≈800(名) 800名>790名

40 20

28×104≈3000(千克) 3000千克<4500千克

30 100

师:学校组织的秋游即将结束了,同学们要乘车返回学校。

投影显示:

汽车每分钟行驶823米,学校到六峰湖的路程是72千米,92分钟汽车能否返回学校?

(1)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2)全部交流。

(3)学生估算。

(4)展示结果,学生口述估算过程。

(四)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解决了秋游中遇到的好几个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呢?能与大家交流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

乘法估算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