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夕阳真美

夕阳真美

来源:易妖游戏网


苏教版语文二上

夕阳真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质疑、发现问题

指导学生预习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想想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写下来。通过思考、查资料、请教别人等方式解决了哪些问题?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上课讨论。 教师准备

1.课件

2.了解学生的问题。

设计意图: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至于提出质量太低的问题。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交流预习,梳理问题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夕阳真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真”可以换成什么词?(好,多么)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自读要求:字字入目,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用“?”标出。

2.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壮、沉、涨 后鼻音:轻、傍、芒、壮、涨、更 (2)检查课文段落是否读通读顺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互评――齐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 四、梳理问题 1.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教师课前了解到的学生提问: (1)夕阳真美,美在哪? (2)霞光怎么会让天空五颜六色?

(3)“夕阳脸涨红了”,什么是“脸涨红了”?

(4)“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留在遥远的天边”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要去看夕阳? (6)爷爷为什么会满面红光? (7)“灿烂”是什么意思? (8)“刺眼”是什么意思? 2.讨论:能课内解决的问题当堂解决。

(1)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灿烂、刺眼”的意思。 (2)看图理解“脸涨红了”。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预习,把学生预习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删除重复类似的,简单的问题,留下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以便下面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指向性更强。

研读课文,破解问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插图:看看插图,他们的心情怎样? 3.指名读。读出高兴的心情。 4.解决问题:为什么要去看夕阳?

六、学习生字“傍、芒、蓝、伏、余、壮、慢”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准字音 2.学生做小老师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

特别指出“壮”字的将字旁,右半部分是“士”。 4.学生写字。 七、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讨论,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去看夕阳?

2.“灿烂”是什么意思? 3.“刺眼”是什么意思?

4.“夕阳脸涨红了”,什么是“脸涨红了”? 还有这样几个问题没有解决:

1.夕阳真美,美在哪? 2.霞光怎么会让天空五颜六色?

3.“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留在遥远的天边”是什么意思? 4.爷爷为什么会满面红光?

课后读课文再思考,“霞光怎么会让天空五颜六色?”请大家阅读课外书籍了解科学常识,并将找到的资料带到学校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1.上节课初步学习了《夕阳真美》,同学们课前自读课文提出疑问。我们梳理后,同学们的疑问主要是: 出示:

1.为什么要去看夕阳?

2.“灿烂”是什么意思? 3.“刺眼”是什么意思?

4.“夕阳脸涨红了”,什么是“脸涨红了”?

5.夕阳真美,美在哪? 6.霞光怎么会让天空五颜六色?

7.“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留在遥远的天边”是什么意思? 8.爷爷为什么会满面红光? 2. 出示四个已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了4个问题。 3. 出示未已解决的问题。

对“霞光怎么会让天空五颜六色?”这个问题,我们课后查阅了资料,过会儿交流。“夕阳真美,美在哪?”“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留在遥远的天边”是什么意思?“爷爷为什么会满面红光?”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课文,探讨这些问题。 二、复习

1.出示词语:

西斜 光芒 深蓝 余晖

下沉 涨红 慢慢 云

日落 更红 灿烂 霞光

2.指名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夕阳美? 2.找找傍晚夕阳位置的句子,用“——”划出来。 3.指名说。

4.出示:先„„接着„„然后„„ 用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说。 板书:西斜 下沉 落山 5.师:夕阳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它先西斜,接着慢慢地下沉,然后走到西山的背后,它美在哪儿?现在就细细读读课文。(板书“?”) 四、第2自然段

1.太阳西斜,美在哪里?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谁来读?

3.出示第二自然段:太阳西斜,美在哪里? 相机出示图片

理解“填空一片深蓝” “连绵起伏、壮丽” 4.录像:边看边听。

5.自由读:带着你所感受到的美,美美地读一读,享受太阳西斜的美吧! 6.出示填空,如果不会就看看书。 7.男、女分背。

8.总结:夕阳西斜,余晖美。板书:余晖

五、第3自然段

1. 过渡:太阳慢慢地往下沉,景色又发生变化了。轻轻读一读第3自然段吧!边读边想象。

2.检查朗读:谁想读给大家听?

3.出示第3自然段。太阳下沉真美,美在哪里? 4.交流。点拨。

(1)“圆圆的脸涨红了”真美。

(2)云的色彩美。看书上插图,想象一下,还有哪些颜色?板书:云 (3)师示范读。(边读边想象,省略号要读出来,读得慢一点。) 5.师范背:写得太美了,我把它记在脑海里了。 6.你能记住他吗? 同桌互背。注意背书姿势规范。 六、第4自然段

1.过渡:太阳的脸更红了。此时夕阳美在哪里? 2.检查朗读。一生读完,请同学点评。板书:霞光 3. 出示图片,看图背一背第四自然段。 七、第5自然段

1.出示第5自然段,引读:这时,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 生:夕阳真美呀! 2.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

3.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的心情怎样? 八、看板书总结2、3、4三个自然段

西斜 余晖 美

夕阳真美 下沉 云朵色彩 美

落山 霞光 美

总结:

太阳西斜,余晖真美,美得壮丽;太阳下沉,云朵真美,美得绚丽;太阳落山,霞光真美,美得灿烂。光美,色美,景美,变化美,一句话——夕阳真美! 九、背诵课文 1. 播放录像 2. 学生准备。

3. 把这篇美文再读读,看能不能背下来。指名4个学生,最后一段全班背。 十、写字“慢、沉、涨、灿”

设计意图:梳理出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通读课文后就能解答,有的查了字典也能帮助解答,所以这些浅显的问题我们在第一课时就解决了。对于一些比较深层的学生不能很容易回答到位的问题,例如“夕阳美在哪里?”则通过第二课时教师一边分析课文,一边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

课内延伸,生成问题

1.欣赏夕阳图片,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

如果你处处留心,细细观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你会看到不一样的夕阳。

2.推荐文章阅读。

设计意图:学完这篇优美的散文,孩子们一定对夕阳美景有了无限的向往,可是这仅仅是停留在文字的层面,走进大自然去真切地感受一下夕阳美景定然会对文中的描绘有进一步的理解,然而夕阳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又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知道后,兴趣一定更浓,更像去了解更多不同的夕阳美景。 教后反思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天空、云彩、西山等事物。这篇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傍晚时分太阳慢慢落下及其变化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段落。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如诗如画的课文中去,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按照“夕阳西斜——下沉——躲到西山背后”的顺序,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深入体会夕阳慢慢下沉时的变化和不同的美,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太阳西斜的景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连绵起伏”的含义,我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孩子深入感知、体会西山的连绵起伏。我还带领学生用手指比画群山“连绵起伏”的样子,使动手、动口、动脑结合起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形象,也同时体会了西山日落的壮丽景观。

课文第三、四段重点体会太阳下沉时自身及其周围云朵色彩的变化并感受夕阳落山后留在天边的霞光的“灿烂”景象。我先让学生自学文本,有选择性地品悟语句,通过课件展现落日的景观,进一步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直观影像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感受到晚霞的多彩、霞光的灿烂,感悟夕阳的美。并通过进一步朗读、体验,深入感受夕阳的美丽。

在教学中,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朗读方面,教师对于朗读的指导还不到位,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还没有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2、总结课文时,对课题“夕阳真美”挖掘得稍微浅了些,可以适当挖掘。

一节课上下来,仔细琢磨有有特色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知道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将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