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解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解内容

来源:易妖游戏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解内容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语文下第1篇 一、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想,读中悟,体会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武夷山的美丽,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四、教学准备:

武夷山课件武夷山美景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武夷山游览,想去吗 2、板题:美丽的武夷山 (1)齐读课题.

(2)识字.\"武\"认识吗在哪里见过它能用它说个词吗 \"夷\"怎么记会写吗(书空) 3、再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

过渡: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来欣赏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好吗。

1、课件显示武夷山风光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从视觉上刺激学生感官,为读文生情做准备) 2、谈谈看法.

小朋友,看过武夷山的奇山秀水后有什么话想跟老师说吗。

3、初读.要求:自由轻声读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4、反馈信息,检查字词。 5、送生字回家,读文检查。 6、自我检查,评价。 (三)再读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重点读,悟,体会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丽,读出情感。 1、反馈:读了几遍课文,你解决了哪一个问题。 (1)指说

(2)读相关自然段。

2、指导读,感悟武夷山的美丽。

(1)结合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去发现美。 (2)小组探讨:如何读出美. (3)多种形式读,评价. (4)口语训练.

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山很高,高得. (5)相机板书.

3、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武夷山山美水美,同学们读得也美,那么课文最后一节写了什么呢。 自读.

4、指说。

5、议一议;为什么游武夷山的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五)总结全文

1、回到问题,总结学法。

2、配乐读文,生闭目,静听,想象,再次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3、齐读课文。 六、教学结束:

作业设置: 1、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当导游把武夷山的美丽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语文下第2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无性繁殖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语文下第3篇 教学内容: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语文下第4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

2.理解句意,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诵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习写景叙事的方法。

5.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宽阔的胸怀,树立高尚的情操,培养美好的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的胸怀旷达之美,欣赏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学法引导

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 2.自制文体、文学常识积累卡。

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 4.自制名句积累卡。 5.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习古人写景叙事和写人的方法。2.领会语言运用的特点。3.识记有关常识、实词、虚词、美文及名句。

解决办法:加强诵读,老师帮助归纳。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知识抢答。 2.交流积累卡。 3.练习巩固。

4.能力迁移训练。 七、教学步骤

(一)概述单元内容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儿时趣事,有的刻画人物形象,还有唐代以来的优秀诗篇。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简洁。

学习本单元课文应在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基础上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品味文中生动简约的语言,积累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知识抢答

1.有关文学常识。 2.美文背诵。 3.名句默写。

(三)帮助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 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四)背诵默写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3.大漠孤烟直,_____。

4.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5.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 (五)重点语段

阅读《三峡》2、3、4节,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④绝献多生怪柏( )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2)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答案:

(1)①上。 ②快。 ③白色 ④极高。 ⑤繁荣茂盛。(2)①对偶 ②借代、夸张 (六)能力迁移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1-4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

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被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习惯使人染上),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清·刘蓉)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蓉中时 少:数量小 B.每履之履:踩,走。

C.顾而笑曰顾:看 D.浸淫日广浸淫:积渐而扩及。 2.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而读,仰而思——低头读书,抬头思考 B.足若踬焉——脚好像被绊了一下

C.坦然则既平矣——平平坦坦的已经填平了 D.又久,而后安之——又过了很久,才安全了

3.刘蓉习惯了走洼地,再走上填平后的地,他的感觉是( )

A.足若踬焉 B.如土忽隆起者

C.坦然则既平矣 D.既久,而遂安之 4.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