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安市某985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西安市某985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来源:易妖游戏网
Chinese Joumal of Heahh Education,ADril 2017.Vo1.33,No.4 西安市某985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李利利 ,刘江 ,陶磊 ,郝雁 【摘要】 目的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整体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对西安市某高校306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和压力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9.0和Excel 2003 大学生学业、择业、情绪方面的压力得分较高(2.03±0.82、2.02±0.87、2.02 -0.74);4 男生在恋爱、人际、学校环境压力这项压力得分高于女生[(1.59 4-0.67)vs(1.31±0.49),(1.77 4-0.66)vs (1.58±0.51),(1.89±0.75)vs(1.6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户籍大学生在家庭、人 际、学校环境、情绪压力这4项得分高于城镇户籍大学生[(1.52±0.47)vs(1.64 4-0.48),(1.66 4-0.63)vs (1.83±0.61),(1.75±0.69)vs(1.93±0.68),(1.95±0.81)vs(2.2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解决问题、自责、幻想这3种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压力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西 安市某985高校大学生总体压力感状况良好,解决问题、自责、幻想这3种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大学生 的心理压力感。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82(2017)04—0342—04 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17.04.01 3 Analysis on basic feature and coping styl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mong students in a 985 university of Xi’an City LI Li—li,LIU Jiang,TAO Lei,HAO Yah.Hospital of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coping styles of psychologicla stres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Methods A total of 306 students from a university located in Xi’an City were selected with stratiifed random sam— piing to undergo a survey for basic feature and coping styl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9.0 software and Excel 2003 software.Results The students got high scores on academic stress,career pressure and emotional stress(2.03±0.82,2.02±0.87,2.02±0.74).The scores of love stress,interpersonal relations stress and campus environment stress of boy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1.59±0.67)vs(1.31±0.49),(1.77± 0.66)vs(1.58 -40.51),(1.89±0.75)vs(1.63±0.48)],the di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The scores of family stress,interpersonal relations stress,campus environment stress and emotional stress of rural student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urban students[(1.52±0.47)vs(1.64-4-0.48),(1.66±0.63)vs(1.83±0.61),(1.75± 0.69)vs(1.93±0.68),(1.95±0.81)vs(2.21 4-0.82)],the difference was signiifcant(P<0.05).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rying to solve problems,self—reproach and reverie had an important predictor effect on psycholog— ical stres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Conclusion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mo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generally good.To a certain extent,trying to solve problems,self-reproach and reverie had an important predictor effect ou psycholog— ical stres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stress;Coping styles 樊富珉等 研究认为,71.3%的大学生在学习 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的 学生对压力感缺乏正确认识。压力感及压力应对方 【基金项目】陕两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 式的实证研究(SGH13006) 式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 。 据统计,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 在30%~40%左右,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 学生占总数10%左右,部分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 生不得不因此休学或退学。因此,课题组于2015 年1__4月对西安市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整 体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压力 1西安交通大学医院,陕西西安710049; 【作者单位】 2西安交通大学离退休处,陕西西安710049 【作者简介】 李利利(1982一),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主治医 帅,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及健康教育工作。  【通讯作者】 郝雁,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E mail・836050053@qq.conl ・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寻找有效的解压方法, 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42・ 中国健康教育2017年4月第33卷第4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西安市某985高校大学本科生306人。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本科 的4个年级中,每年级随机抽取8个班级,每个班 级按学号随机抽取10名学生。共抽取本科生320 人并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6份,回收 率95.62%。 1.2.2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 感问卷》 和《应对方式问卷》 J。大学生心理压 力感问卷通过对学业压力、人际压力、家庭压力、 情绪压力、择业压力等11个项目的调查,研究大 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该问卷分为2个维度:①个 人自身压力:包括家庭压力、适应压力、健康压 力、恋爱压力、自卑压力和挫折压力等6个项目; ②社会环境压力:包括人际压力、择业压力、情 绪压力、学校环境压力和学业压力等5个项目。各 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方式,即没有记1分,很轻记 2分,一般记3分,较大记4分,极大记5分,被 试者在问卷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感受到的心理压 力越大。总压力感得分为各项目得分总和除以分项 目条目数,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应对方式测 量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有62道 题,包含6个分量表:退避、幻想、自责、求助、 合理化和解决问题;每个分量表有若干个条目组 成,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除以分量表条目数就是 分量表的因子分。该问卷得到了较好的信度、效度 检验(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值在0.35或以 上)。 1.2.3质量控制 本测试由我校临床心理咨询师 主持,在统一指导语下,进行统一集体测评,让大 学生被试在相对安静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 我评定,对所研究和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检查和校 队后,录入Excel 2003表格。 1.2.4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 验;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 卷306份,回收率95.62%。其中,男生217人 (70.92%),女生89人(29.08%);独生子女235 ・论著・ 人(76.80%),非独生子女71人(23.20%);城 镇户籍大学生190人(62.09%),农村户籍大学生 116人(37.91%)。大一78人(25.49%),大二 77人(25.16%),大三78人(25.49%),大四73 人(23.00%)。 2.2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得分情况 大学生总 体心理压力感平均得分为(1.812±0.561)分,为 较低压力感水平;各维度压力感按照程度大小,前 3位依次是学业、择业、情绪压力;均属于社会环 境心理压力感这一维度,见表1。 表1 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得分情况( ±S,分) 2.3不同性别心在校大学生理压力感得分情况 男生在恋爱、人际、学校环境压力这3项压力得分 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 项占比27.27%。其他压力项中男、女生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表2。 2.4独生与非独生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得分情 况非独生大学生在人际、情绪压力高于独生大学 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项占比 18.18%。在其他压力项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5不同户籍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得分情况 按户籍来源将学生分为城镇与农村,两者问的压力 感比较:农村户籍的大学生在家庭、人际、学校环 境、情绪压力方面高于城镇户籍大学生,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差异项占比36.36%。其他 压力项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4。 .343・ 表2不同性别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得分情况( ±s,分) 表3 独生与非独生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 得分情况( ±s,分) 表4不同户籍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得分情况( ±S,分) 2.6在校大学生压力感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将大学生各压力项得分的总分作为因变量,大学生 心理压力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幻想、 退避、合理化、自责)、以及性别、是否独生、户 籍来源、年级、专业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解决问题、自责、幻想这3 种应对方式及性别(男性)为大学生各压力感总分 的影响因素,其中解决问题是大学生各压力得 分总分的保护性因素,见表5。 表5在校大学生压力感总分的回归分析 3讨论 我国学者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普遍包括学习、 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本研究发现大学生面临 学业压力显著,这与车文博、徐长江 。 等学者的 结论相同,学业压力大可能是由于该校属于重点大 学,对学业要求高,学生之间的学业竞争也会加 大。情绪压力与该校是典型的工科学校,学生的交 往能力相对较差有关。国内 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压 力源与心理压力关系的研究指出,压力源是心理压 力的主要来源,压力源不同,学生的压力感也不 同,这提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压力疏导时,根据不 同的压力源采取措施,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分 类疏导。 本研究男生在恋爱、人际、学校环境压力这3 项压力高于女生,该校男生人数明显多于女生,这 会导致男生在恋爱、人际和学校环境方面竞争力较 大,压力感增加;这是很多工科学校的特征。独生 与非独生大学生问的压力源大体相同,这可能与他 们都经历了严格的高考选拔,使其在大部分压力感 上并不呈现显著性差异。农村户籍学生的家庭、人 际、学校环境、情绪压力相对较大,可能与户籍来 源的家庭背景悬殊较大相关;这与普通认知相 一致。 压力感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消极的结果,没有压 力感的环境是不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面对压力 中国健康教育2017年4月第33卷第4期 ・论著・ 时,大学生采用什么方式来应对压力,压力应对方 度研究[J].心理学探索,2003,23(4):47—51.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式是决定生活事件是否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 究提示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责、幻想对大学生 压力感有预测作用,个人解决能力越强,压力感就 越低;而个人的自责、幻想越多,其压力感越大; [5]车文博,,黄冬梅.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 [J].应用心理学,2003,9(3):3—9. [6]徐长江,钟晨音.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 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 100—1o4 这与邝嘉宜等 ]、杨炳丽等 、龚勋等… 研究结 果基本一致。陈虹霖等¨ 对上海6所大学问卷调 查研究,大学生的压力感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 关。国外有学者证实,积极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7]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 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1):7—11. [8]梁秀芳.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社 会心理科学,2010,25(8):145—149. [9]邝嘉宜,吕宣斌,李珊珊.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其关系实 的强弱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 减轻大学生压力的对策建议:根据大学生压力 特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构建健全的社会支持网 证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4):39—42. [10]杨炳丽,葛雪琴,张丽娜.医学生心理压力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 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2,20(3):400—401. [11]龚勋,汪伦,周芳.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相关研究 [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04—106. [12]陈虹霖,张一奇.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研 络,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 知压力,丰富应对知识,通过必要的课程知识和实 践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技能。 参考文献 [1]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 [J].青年研究,2000(6):40—46. 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4):1007—1009. [13]Arulrajah A.Relationship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with perceived stress,coping styles.and social support amongst university under— [2]董旭冉,童辉杰.大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4):75—79. [3],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 graduates[D].Malaysia: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2000. [收稿日期]2016—09—19 【本文编辑]刘彤 (上接第333页) [6]李园,张娟,施小明,等.中国城乡居民2012年全民健康生活方 式行动实施效果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9): 869—873. “老套”,但在涉及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传播的问题 方面,实则有着大众传播媒介与新媒介传播不可替 代的独特作用。为引导南京市居民更新健康理念, 确立健康生活方式,应采取多种传播途径并行、针 对重点人群、重点健康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 [7]王焕春,王春晓,殷召雪,等.4城市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 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67—269. [8]姜彩肖,陈立章.石家庄市2012年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现况调查 [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2):1597—1601. 育,倡导社会各界支持,建立支持环境,传播 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 平,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健康、追求健康生活方 式的氛围。 参考文献 [1]zislio E,Currie C,Rasmussen VB.The WHO cross—national study of 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 aged children from 35 countries:findings [9]饶春平,秦立强.苏州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现状调查[J].现 代预防医学,2015,42(4):668—670. [1O]庞静,李英华,杨庞,等.中国六省(市、区)五类女性职业人群 生活方式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0): 927—931. [11]魏晓敏,丁园.上海市青年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及其 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1):1011—1013. [12]李园,张娟,王静雷,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在我国慢性病 防控工作中的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8): 741—743. from 2001—2002[J].J School Health,2004,74(6):204—206. [2]梁维君.当代大学生健康教育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1:7—30. [13]戈学群,何美琪,李小燕,等.南通市港闸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 宣传活动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5): 443—44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4]陈泽华,钟海波,陈森玲,等.汕头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及基本技能监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 2331—2333. [4]王陇德.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中国之2020[J].北京大学学报, 2010,42(3):245—246. [5]胡月,陈福宽,龚磊,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调查[J]. 中国公卫卫生,2013,29(6):796—798. [收稿日期]2016—10—18 [本文编辑]刘彤 ・3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