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研究
来源:易妖游戏网
2012年4月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pr,2012 第34卷第2期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1.34 No.2 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研究 吕克军 (浙江省社科院方志办,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冀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在艰苦复杂的抗战局面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 了“三三制”的根据地政权,发展人民民主,高度重视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改造,坚持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党的绝对领导。 其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运转有效,在组织、、运作等各方面都颇具特色。 关键词:中国党;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 中图分类号:K2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12)o2—0073—06 收稿日期:2012—0l一06 作者简介:吕克军(1977一),男,山东聊城人,浙江省社科院方志办助理研究员,历史学硕士。 冀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党抗日战争时期在 出要建立冀南抗日根据地及强有力的政权来领导冀 华北建立的一块重要的根据地,主要位于河北南部地 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区,基本上包括现在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的部分 八路军一二九师先后派孙继先、胥光义、陈再道、 县市,地处三省交界处,自然条件优越,是日本侵略者 李菁玉等率领去冀南地区建立根据地。 重点侵略的地区之一。抗战时期,中国党联合冀 1938年3月中旬,宋任穷又率部到冀南,收复了广 南地区各阶层进步力量,领导人民,建立抗日联合政 宗、曲周、平乡、南和等县,在当地建立“战委会”抗日 权,政权运转灵活有效,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创造出 政权组织和各种抗战团体。4月,中国党在南宫 很多新经验,形成很多新特点。 召开近四十个县的战委会主任、会议,成立了冀 一、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南军政委员会筹委会。8月中又召开了各县代表会 1937年10月15日日军占领冀南重镇邢台,国 议,改组冀南军政委员会,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杨 民党政权或仓皇逃跑,或投降敌寇,原地方政权的统 秀峰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担任行署主任,宋任穷 治沦丧。10月27日,北方局给各、各地方 任行署副主任。冀南行署任命所属各县,及 党部发去指示:“在被敌占领区域,党与八路军 行政人员大多由进步知识分子和士绅担任。冀 以自己名义公开直接动员群众”,“地方党及八路军 南行署成立时,、洛甫、王稼祥、刘少奇致电徐 各级政治部要以自己公开的面目和主张动员群众,扩 向前、、宋任穷,要求“冀南新成立必须立 大民族统一战线运动,要使自己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 即实行几件善政”,“土匪应该争取及肃清”,“新 组织者”。…11月15日,北方局做出《 在本区内应立即发布各种布告法律命令,提高自己威 北方局关于目前形势与华北党的任务的决定》, 信,以完全新的姿态在人民面前出现”,l3 为冀南公 指示:“我党已是华北最大的政党,八路军具有游击 署的施政指明方向。按指示精神,冀南行署成立 战争的特长,华北反日游击战争的领导责任,就自然 后立即颁布《施政方针》,提出“健全各级的 落到我党身上。目前在华北旧的政治机构已被日寇 政治机构,紧缩机关中的组织,裁减不要紧的人 破坏,而日寇与汉奸的政权还没有在广大的农村与大 员,洗刷贪污腐化分子,缩减预算的支出”,“坚决迅 多数小的城市建立起来,我党在这些地方公开直接动 速实行几个重要抗战法令”,“健全与充实各群众中 员与武装民众的权利和自由,已经有了。”l2 明确提 的组织与工作,发动群众积极参战”_4 等,有力 73 推动了冀南抗战的发展。 冀南地区的行政管理的任务。冀南区政权初由群众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各根据地政权不统一的状 团体、地方士绅、等协商产生,在运作较为成 况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令的统一。为解 熟之后有由民众经过选举的法定程序产生,并经国民 决这个问题,1940年4月,北方局召开“黎城会 河北省签署同意,是隶属于国民的地方 议”,冀南、太行、太岳根据地负责人参加。会上提出 。1938年8月14日,冀南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召 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三大任务,决定成立冀南 开,选举产生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因河北省政 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5 府宣布冀南行署“非法”,为证明我冀南行署的合法 月,冀太联办成立,经民主选举由杨秀峰任主任。之 性,9月召开冀南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 后冀南行署也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三三制”的政 生冀南行署及其行政首长。 权,宋任穷被推举担任冀南行署主任。9月冀南人民 冀南行政公署的行政首长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 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全区的人民代表 名,“主持冀南一切行政事务”_5 ;行政公署设秘书长 250余人,后冀南人民代表大会改称为“冀南参议员 名;行政公署的内部处室共九个,分别为:秘书处、 大会”。参议会在民主的基础上,选举了王乃堂为参 参议室、政务科、财政科、实业科、文教科、总务科、视 一议长、平杰三为副参议长的参议会;改组冀南行政公 察室、交际处。另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各种委员会。科 署,推选出由中国党、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等组 长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委任,秘书、视察员由专员遴 成的行政委员会,无党派人士杨秀峰兼任主任①,宋 任穷任副主任。 1942年,日本侵略者对冀南区进行了多次大扫 荡,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各级机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 “精兵简政”和“一元化”领导的改革。减少行政环节 和行政区划,加强改善党的领导,适应当时紧张、残酷 的战争形势,扭转了抗战的困难局面。1944年,冀南 选呈请冀南行政公署核委,参议由专员委任或聘任, 科员、办事员由专员委任。冀南各级政权的机构设置 秉精简的原则,精简机构,减缩开支,适应战时需要。 专署的各处、科、室工作人员(参议及各会委员不包 括在内)总额不超过一等县。成立后不久,冀南行署 又把内设机构减为秘书处、参议室、行政科、财务科、 实业科、文教科、视察科七个科室。县设一 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和冀鲁豫抗 名,秘书一名,设立行政科、财政科、实业科、文教科四 Ft根据地基本上已连成一片。为扩大对日伪斗争的 科。协助民众建立各种社团组织,的部分职能由 活动区域,5月,北方局调整冀南区、冀鲁豫区的 这些群团组织承担。另为了加强对基层的领导和动 行政区划,成立冀鲁豫分局(又称平原分局),分 员,每个县还根据不同情况划为数区,设立区公所。 局下面设冀南、冀鲁豫两个工作委员会。之后,两区 使党的力量深入到基层,深刻改造了基层政权。冀南 行政公署实行合署办公,统一原两行政区政权。1945 各级行政机构高度重视机关人员的作风建设,规定各 年5月,冀鲁豫行政公署成立。7月,冀鲁豫行政公 级的工作人员的生活费最高每月不得超过20 署第一次行政委员会决定成立冀鲁豫行政公署冀南 元,实际上从1939年7月起则“普遍实现了主任专员 办事处,领导原冀南行署的工作,办事处主任为范若 。 。 愚。两区合并后,原冀南行署各专区的区划和序列也 和每月只拿四块钱”。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冀南区的行政工作仍具有很大的 性,直至抗战胜利结束。 二、冀南行政公署的组织结构和运作 冀南行政公署成立之后发表施政方针,内容主要 包括: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民主的廉洁 的有工作能力的各级抗日,发展农村经济,提倡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冀南行署虽然前后名称不 土质生产,废除苛捐杂税,实施抗战教育,肃清汉奸敌 冀南行署还颁布了战争动员、公平负担、优 尽统一,其中也历经合并和分离,但冀南区的行政区 探等。l待抗战军人家属、破路拆寨、减租减息等法令,救济战 划大体一致,机构基本健全稳定。 争难民和水灾灾民,调节各阶级利益。冀太联成立后 1.行政机关 提出坚持抗日统一战线, 抗战初冀南区就成立起了党员和爱国民主 也立即颁布了《施政纲领》,保证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 人士组成的半政权性质的“战委会”等组织,在中国 坚持敌后抗战,党的领导下冀南行政公署就迅速建立起来,根据 仰、居住的自由和权利,提出贯彻实现民主政治、建立 地政权的建设走上正轨,机构逐步健全,承担起整个 廉洁和吸收一切抗日人民参加工作的主张,①杨秀峰时为地下党员,当时未暴露身份,对外以无党派人士面貌出现。 74 提出了改善工人待遇,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 冀南唯一的最高行政机构。会议审议通过冀南行署 。契合时代主题,起到了团结群众、促进民 的行政计划;选举王乃堂为参议长、平杰三为副参议 生、推动抗战的作用。 2.权力机关 长的新的参议会;并改组冀南行政公署,推选出由中 国党、进步分子、中间分子等组成的行政委员会。 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是代表各进步阶级的抗日 冀太联办参议会、冀南参议会成立之后,在繁忙、残酷 民主政权,从政权建立开始就积极听取社会各阶级、 的战争状态中冀南参议会和冀太联参议会多次召开 各阶层的意见。中国党并不在党内产生,而 会议,行使其职能。1942年5月冀南参议会在冀南 是提名在当地有威望、有文化的人选,然后在群众大 区召开。在各区参议会召开的基础上,晋冀鲁豫参议 会上由群众通过后担任。随着根据地的巩固,中国共 会召开。参议员听取了工作报告。杨秀峰向参 产党听取,发扬民主,建立具有充分代表性的立 法机构。1939年9月冀南区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 威县曹楼村成立,成为冀南区的最高权力机关,参加 会议的有来自冀南区经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 250余人。人民代表的产生在初期由于条件未 能实行普选,而是采取由各团体间接选举产生的方 式,带有政治协商意义。冀南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 由于涉及和国民参议会的衔接问题,之后不久改 为冀南区参议会。此后在参议员的选举中则进一步 扩大民主的范围,明确民主程序。后来又规定“县议 员由全县公民,用不记名单计投票法直接选 举”,l8j1 摆脱了根据地成立初期的不规范现象,民 主的范围确定为“公民”这样一个严格的法律术语, 并明确规定“所有全县公民不分职业,均参加区域选 举”; 9 而且在法律上规定县议员人选的提出和竞选 方式,“县议员之选举,各抗日党派,群众团体、工厂、 学校、及公民自由组合区域均可提出候选名单,在不 妨碍选举次序下,得自由的选。”同时设立各级选举 委员会。 冀南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立法权、任免权、重 大决定权、监督权。立法权为“制定本区各种单行法 规”,“追认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颁布一切重要法令”; 任免权为“选举、罢免最高冀南行政司法人员”;重大 决定权为“审查通过或否决关于政务、财政、实业、文 教、人民武装(自卫队、游击小组)各项工作计划”, “审查通过或否决冀南行政公署之预决算案”,“通过 否决或追认本区发行纸币或公债”,“审查通过或否 决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及该署各种委员会提交审议事 项”,“决定本区一切应兴、应革之重要事项”;监督权 为“监察及冀南各级行政及司法人员”。_8l2 宋 任穷代表冀南行署向冀南第一届参议会作了《目前 国内外政治形势与我们巩固冀南根据地的任务》的 工作报告,经参议员审议,表决通过。人民代表拥有 监察、视察等权利及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的义务。 1940年9月冀南参议会召开,代表听取并审议 了杨秀峰主任的工作报告,承认冀南行政公署为 议会汇报了军事工作,土地和合理负担的落 实情况,的精兵简政情况;戎子和向参议会报告 了年度财政状况及财政计划。会议召开期间,参议员 对工作展开质询,“提出质问者共五十余人,提 出质问案一百四十余件,其中有关土地租息问题二十 三件,负担问题三十二件,司法除奸问题三十 件。”_1 o_ 对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坦诚承认错 误。杨秀峰在答复参议员询问时坦率的承认工 作的缺点,说“减租减息工作,合理负担执 行不够,除奸工作不力,三三制贯彻不彻底,保护抗日 军非常不够,是应受到大会责备的。”_1 0l姗赢得了参 议员的肯定。籍的参议员谢好礼称:“会上的 发言,有许多不同的争论。不识者,以为彼等不团结, 其实真正表现了民主精神的发扬,促进团结。” 。 经过坦诚、激烈的质问、辩论和答复,会议通过了 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聘请日韩籍参议员、优待 技术文化人员、辽县改名为左权县等议案,修订并通 过了《土地使用暂行条例》,并决定了其他相关事项。 3.司法机关 冀南抗日各根据地的司法机关的具度和活 动原则与当时政权的“三权分立”原则,以及 “五权”体系中的司法机关截然不同。冀南抗日 根据地政权的司法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参议会)设 立、任免,在根本上向它负责,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的原则。行署成立后,旋即成立了司法处机 构——司法处,隶属于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由“冀南 行政主任公署之命令成立或撤销”。_lll。司法处设处 长、副各一人,官长一人,推事二人,官 三人至五人,执达员三人,示事庭丁、法警若干人。人 员相当精干。司法、副、推事、官长由冀 南行政主任任免。冀南司法处设立民庭、刑庭,受理 二审案件。司法处督办司法行政事宜并兼理刑 庭推事,“但对于推事处理案件,非依法不得干 涉。”_1l _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法官(推事)行 使审判职能的权力。 冀南抗日根据地还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75 根据地制定和施行的刑事法律、法规主要有:《冀南 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区别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区修正惩治汉奸条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关于处 也不同于工农专政,它是抗日阶级的专政,要坚决摒 理特种刑事案件的训令》《冀南区刑事调解条例》等; 弃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的观念,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 民事、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晋冀鲁豫边区 进行包括冀南区在内的约200个县的村选运动,大力 婚姻暂行条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关于雇工上下 宣传“三三制”。冀南区政权于1942年3月召开的 工时间的规定》等;行律、法规主要有:《冀南人 冀太联办第二次专员会议上,决定以“三三制”政权 民代表大会组织暂行章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组 选举临时参议会议员,各级政权普遍按照“三三制” 织大纲》、《冀南各县村选举暂行条例》、等;经济法 的原则进行充分的调整,吸收了一批积极抗日的地主 律、法规主要有:《冀太联合办事处贸易暂行条例》、 阶级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政权。5月、8月 《冀南各县征收外货入境税办法》等。冀南抗日根据 晋冀鲁豫临时参议会分别在冀南、冀鲁豫、太行三处 地在抗日战争的紧张状态中制定了刑事、民事、社会、 召开,大会讨论了精兵简政、土地、合理负担等重 行政、经济等各部门法,反映了其高度重视法制的精 要问题。1945年3月,晋冀鲁豫临时参议会的使命 神。 结束,晋冀鲁豫参议会在太行、太岳、冀南三地同时正 会议讨论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民主实施的 冀南抗日各根据地的司法机关坚持公开审判、合 式召开,议陪审、公开审判等原则。还在司法实践中认真落实 议题,指出大力开展经济建设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 “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精神,走群众路线,深 物资力量,是实现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严肃提出了 入基层,依靠群众;学习陕甘宁边区“马锡五审判方 废除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的要求。 式”,实事求是的了解案情,同时采取就地审判、巡回 选举是民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民主程度的重要 审判、群众公审等方式,依法合理的审判案件,不拘形 标志之一,也是的不懈追求。指出: 1 ,政权“是 式,方便群众诉讼,极大的便利了群众。冀南抗日根 “在政治改革方面,必须实行民选制度”_据地司法机关还秉着简法护民的精神,减轻群众诉讼 民众选出来的,一切都依照人民的宗旨,坚决抗战,有 1 J3 1939年冀南区制定了 负担,在县、区、乡建立调解委员会,推广司法调解。 大众的民主主义作风。”¨同时对调解委员会的人数、构成、的产生做出详 《冀南各县选举暂行条例》,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制 细的规定。并对诉讼时效、调解日期、回避、经费等作 定了《村民代表会议选举暂行条例》,这些法规对选 了详细规定。调解委员会可办理民事调解事项和依 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方式、选举程序、选举办法等做 法得撤回告诉之刑事调解事项。 三、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的特点 了具体的规定,甚至对选票的样式都做了规定。根据 地还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规定了竞选,“在选举 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在认真执行的路线、方 期前公民得自由组合提出候选名单,在不妨碍选举次 针和过程中,有所创新,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这 序下自由选举”Il 。中国党还采取多种方式向 些特点既有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共性,也有其地方特 民众普及选举知识,使人民群众逐渐熟悉和掌握了选 点。 举的程序、方法。在冀南抗日根据地,凡年满18周岁 首先,冀南抗日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为巩 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冀南抗日根据地 选举采取的是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不记名投票法。 实行了高度的抗日民主政治,体现在政权上便是在行 在选举中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极大的尊重和保护,选 政机构、立法机构中广泛实行“三三制”和普遍选举。 民的参选率很高,选举和群众的利益有密切的联系, 抗战初,河北对冀南特委指示:“一经 使选举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选举中许多候选人 成立起来,即应是民主选举的,联合战线的,坚决执行 采取竞争性手段来宣传自己的政见,相互之间进行 抗日、改善民生的,绝不同流合污与过去军 “竞选”,接受选民的选择。冀南根据地各县的竞选 阀时代之官僚机关”。_】 我党在冀南抗日根据地实行 活动,各参选人也在境域内张贴竞选标语,公开发表 民主,在立法、行政机构中实行“三三制”,在冀南各 意见。 级、参议会的组成人员中,代表无产阶级的 其次,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高度重视基层政权的 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地主阶级开 建设和改造。中国历史上县以下的治理机构长期实 明士绅和中资产阶级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行里甲、保甲等制度,这是一种松散的、间接的治理模 1942年3月彭德怀在北方局党校作了《民主政 式,对社会的控制力比较弱。但清末民初以降,特别 治与三三制政权的组织形式》的讲话,他认为“三三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破裂,民族陷于危亡状态。 76 应对这种局面势必要发动群众,改造基层政权。 例。使边区政权组织更合乎边区军政民团结如一家 指示:“尤须注意县、乡、村三级的整理…… 人的实际情形,更发挥了民主集中的工作效能,一扫 1 8_”特别是在战争 使政权民众化”。讲:“假如我们过去没有发 过去政权组织形式中的矛盾现象。l动群众,没有团结各阶层,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不要 的状态中,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复杂的层级、众多的机 说支持一年零三月,就是三个月也是不可能的。” 构、多头的管理带来的必定是信息沟通的不畅和行动 所以中国党联合各进步阶层在冀南建政之初,就 的不协调。1941年底,新四旅主力在二分区接 注意“改进和加强区村政权,建立中心村制度”,“改 连被日伪军合击7次,在遭敌合击前,、沟通 进各级政权,特别是区村政权……建立冀南区各党 不畅得不到有效信息。残酷的形势在客观上“逼迫” 区、县区以及中心村参议会”,l1 Ⅲ1舳建立健全基层政 党政军民密切配合。1942年5月下旬,冀南区 权。 冀南区在县内设立区一级行政机构,每个县根据 情况设立数个区,区的机构名称为“区公所”。区公 所的行政首长为区长,由民选产生,特殊情况下由县 长直接任命。区的行政组织由助理员、、区丁等 组成。区以下建立中心村,中心村大致根据村的大小 和距离以每十个编乡为单位,组织一个中心村,中心 村是给养统筹统支的单位。村公所下设闾,闾下设 邻,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间。中心村设村长、村政指 导员、协助员、乡丁等。后又设立各干事。中心村的 村长接受区公所的领导,完成上级交派的各种任务, 规定每月召集两次各村村长会议,督导下属各村的工 作。村长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和罢免。1939年冀南 行署还颁布《冀南各县村公所组织暂行规程》,详细 规定了村公所的职权、组织、会议和会期、办公费、任 期等事项。当年12月’2日颁布《冀南各县村政权改 进办法》,规定:“村政委员会以九人组织之,村长、村 副及各群众团体负责人为当然委员”。¨ 经过对区、 村的改造,基层政权得到深度的整合。党积极引导农 民阶级和社会其他进步阶级、阶层的当家作主、参政 议政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以前政治参与程度差和政治 冷漠的状况,社会各进步阶级、阶层摆脱束缚,积极的 参与基层事务。 最后,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体现了特定时期中国 党的绝对领导原则。冀南行署是在中国党 的领导之下建立起来的,中国党是工人阶级先锋 队性质的政党,党在政权的建立、建设中采用“三三 制”等方针大力吸收各阶级的优秀分子参与政权的 同时,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治 上的主导作用。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建 立不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而是按照“议行合 一”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三者之间是互相配合和“同 舟共济”的关系。在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的一次会 议上,议长申伯纯讲:“我们首先清算了三权分立的 思想,确立了议行统一民主集中的政权组织形式的认 识。根据这种正确的认识我们制定了参议会组织条 召开地委扩大会议,认为冀南“缺乏党政军民一 元化的领导,在领导上缺乏预见性与组织性,政治上 麻痹,军事上被动”, 通过了《冀南区关于贯彻 党的正确以打开目前严重局面的决议》,决定精 简领导机关,实行一元化领导,推行机关工作军事化 等做法。冀南区首先调整行署、专区、县的政权机构, 撤并科室,对群众团体进行合并,调整合并行政区划。 然后在机构精简的基础上,在党政军机构中实行领导 干部交叉任职,军分区主要领导参加地委常委,地、县 委兼任分区、游击队政委,地委专员和兼任 地委、县委常委。冀南区、各专区、县委为各 地方最高领导机关,各级由党政军主要负责领导 组成,主力军必须接受所在地的一元化领导。在 特定历史时期,冀南区在全国各敌后根据地中首先提 出并落实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原则,将党政军民各组织 统一于的领导下,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避免 了各自为政。 参考文献: [1]北方局给各地方指示电[Z]//冀南根据地史编 审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第二辑.1985:17(内部资料). [2]北方局关于目前形势与华北党的任务的决定 [z]//冀南根据地史编审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第 二辑.1985:19(内部资料). [3]关于冀南新成立后的工作指示[z]//冀南根据 地史编审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第二辑.1985:43(内部 资料). [4]宋任穷.冀南十个月来的抗日政权工作[C]// 党史研究室.宋任穷纪念文集.北京:党史出版社, 20o9. [5]冀南行政公署组织大纲//冀南根据地史编审委员 会.冀南党史资料:第三辑[Z].1985:5(内部资料). [6]孙文淑.一年来冀南抗日政权之发展[Z]//冀南根 据地史编审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第二辑.1985:163 (内部资料). [7]宋任穷.冀南十个月以来的抗日政权工作[c]//中 央党史研究室.宋任穷纪念文集.北京:党史出版 社,2009:321. [8]冀南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暂行章程[z]//冀南根据地 77 史编审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第三辑.1985(内部资 料). 党史研究室.宋任穷纪念文集.北京:党史出版社, 20o9. [9]晋冀鲁豫边区县议员选举条例[z]//山西大学晋冀鲁豫 [15]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 边区史研究组.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二辑.1986: 389(内部资料). 编:第一辑[z].1986:467(内部资料). [16].艰苦奋斗中的冀南[z]//冀南根据地史编 [10]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晋冀鲁豫边区史料编 选:第二辑[z].1985(内部资料). [11]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司法处组织规程[z]//冀南根据 料). 审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1985:77(内部资料). [17]冀南各县村政权改进办法[z]//冀南根据地史编审 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第三辑.1985:35(内部资料). 地史编审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第三辑.1985(内部资 [18]本届参议会的四大成功申议长在边区参议会太行区成立 大会的闭幕词[z]//山西大学晋冀鲁豫边区史研究组. 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二辑.1986:384—385(内部资 料). [12]去把反日游击战争的烽火燃烧遍全华北!!——给 直南特委暨全体同志的信[z]//冀南根据地史编审 委员会.冀南党史资料:第二辑.1985(内部资料). [13]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z]//山西大学晋冀鲁豫 边区史研究组.晋冀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一辑.1986 (内部资料). [19]冀南斗争史编审委员会.冀南斗争史[M].北 京:编译出版社,1996:229. [责任编辑陈福荣] [14]宋任穷.纪念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一周年[C]// The Study of Political Power of South Hebei anti-Japanese Base LV Ke.iun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3 10007,Zhejiang)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ower of South Hebei anti—Japanese base,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olitical power,the characteristic of political power,and etc,makes certain the evolution of Jinan anti- Japanese base in the history,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of administrate machinery,legislature and jUS— tice,and indicate the three flavor of the political power of South of Hebei anti-Japanese base. Key Words:South hebei;anti-Japanese base;political power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