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日本案例

日本案例

来源:易妖游戏网


《日本》教学案例

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中学 宋晓丽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了解日本位置、地形、气候,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2. 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气候图表,“日本工业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 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 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5. 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媒体】

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看短文猜国家:

该国大约与地中海和北美的洛杉矶纬度相同,四面环海。地震仪观察数据表明,1885—1903年,该国总共发生地震27485次,年均地震1447次,日均4次。每年有震感的地震大约有1000次。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该国最高山富士山山顶终年积雪,山势巍峨挺拔,是人民引为自豪的国家象征。共有海岸线在100米以上的岛屿6852个,加上海岸线在100米以下的岛礁,可以号称“万岛之国”了。温泉遍布全国各地全共有温泉约1200多处。国土表面的四分之三为山峦起伏的地形,国土当中约有61%是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18%是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二者相加将近占国土的80%。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是世界上10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就有339.3人(1998年),是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土地资源不够丰富,农业用地即耕地资源更显得比较贫乏。森林在国土中所占的面积则比较大。至1995年,共有森林4.6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每年三四月樱花开满大街小巷,景象十分令人向往。

二、日本的地形及国土结构。

2.学生猜国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回忆刚才所看内容,由学生总结对日本的初步了解。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帮其梳理条理,并板书。

学生的总结如下:日本是个岛国,多火山地震,山地为主,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高。海岸线较长。

教师在肯定同学们的总结能力后,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从而使学生深入思考,由于已经具备这种分析能力,他们会运用学过的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教师注意对语言规范上提出一定要求。同时,学生也联系地震分析了日本多温泉的原因。

4.根据学生总结的,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为学生提供一组资料:

一股叫做日本暖流的洋流沿东北方向经过日本列岛南半部,该洋流的一个分支对马洋流沿着国土的西部流进日本海。 从北往南,一个叫做鄂霍次克洋流的寒流沿着日本的西海岸流动,该洋流的一个支流亦即利曼洋流从北部进入日本海。

根据资料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日本多良港,在寒暖流交汇处海产丰富。

5.学生先是观察了图后,小组练习了解说日本位置。

学生上台指图说位置:北纬30°~45°,东经123°~150°之间,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6.自主记忆了日本国土构成。学生自行观察后,有的提出这样的疑问:从图上看关东平原这么小,资料中居然说它是最大的平原?我肯定了他的思考方式,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找出答案。我为他们提供了一幅图:

7.学生们用此图进行一次填图比赛。很快他们写出了日本的四个岛和重要的临海,但重要城市只是随机记住了几个。但我还是夸了他们的学习水平进步快。

三、日本的气候

8.教师提出思考:日本是我国邻国,气候是否与我国相似?出示资料:

9.学生据前面所分析的纬度位置和我国哪个地区相似来推测日本气候。

10.教师提出疑问:在冬季,北京的什刹海的湖面到处是欢快的溜冰的人群,而在日本东京的公园却有人在划船,这是为什么?出示图片:

给学生自由讨论时间,听一听他们从这幅亚洲植被分布图上能看出什么来。再出示一段气候资料:

日本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2-18℃,最热月平均气温20-28℃,最冷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在0℃以上。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日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在1800毫米左右,而欧洲的年均降水量仅有560毫米左右,北美也仅有0毫米左右。秋田县与北京的纬度相同,但其降水量是北京的3倍。

9.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日本气温和降水资料,并结合以前学习过的气候分析知识,来自主总结日本的气候特征。在发言时要求说特征同时陈述意大判断理由。如:日本气候带有海洋性特征,从气温上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从降水上看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又因它四面环海,因此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大。我很吃惊学生竟然能分析得如此全面透彻。索性更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学。

教师问:然而日本在各地气候上存着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个本州岛上,面向太平洋的“表日本”和面向日本海的“里日本”之间在气候上也有较大差别:里日本冬天降水量大,多阴雪天气;表日本则往往冬日晴朗,但夏天降水量大。日本春天的特点是阴晴变化频繁,而夏季的特点则是高温多雨。秋季“台风”和“晚霜”频繁光顾。大雪是日本特别是北部日本冬季的独特景观。教师: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能够分析出表日本和里日本一个是沿海,一个是内陆,表日本受到海洋影响更为明显。

三、河流

11.过渡:从以上资料看出日本降水丰富,那么一定有不少大河吧?

出示日本地形图,并结合板书日本地形特征,来分析日本河流特点。有的学生能观察分析出日本无长河,因为日本地形狭长。还有的说:日本河流流速快,因为多山,地势陡。分析得有理

有据,但没能分析出水力资源丰富,教师作了补充说明。

然而,同生活在地震带的大多数人一样,日本人一日三餐照吃,照常耕耘播种,和孩子玩耍。危机感使他们不断从多年的教训和实践中摸索,建设起一个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四、日本经济

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12.资料:

日本矿物资源当中,只有石灰石资源尚可称之丰富,而其他资源特别是石油、煤炭、铀等能源资源则尤显缺乏。这一点在其需要耗费大量矿物资源的工业高速发展以后显得更加突出。 日本土地资源不够丰富,农业用地即耕地资源更显得比较贫乏。

工业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工业体系完整,工业结构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农业实行机械化商品性生产,产品主要为稻米、小麦。渔业发达,捕鱼量位世界前茅。海运、航空、铁路、公路均极发达,铁路长47000千米,公路长117千米

学生根据以上资料不由惊叹:日本自强精神真是值得学习呀!结合地图作出如下分析:日本发展经济多港海运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管理效率高。

13.利用前图标注出以下优良港湾:神户、横滨、 长崎、大阪、名古屋、奈良。比赛填图后再分析日本多良港的原因。

14.资料:

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地带。

据此资料分析出:日本工业带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比赛作填图练习,以巩固对工业带分布的掌握。

五、日本文化

由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查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不要代替学生做出结论,而要让他们自已去探寻,来得印象深刻。日本教育家多湖辉也认为遇到困难恰好是孩子思考的最佳时机。因此此节课设置了一系列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想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引发学生去想像,去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紧扣主题的资料,使他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既锻炼了能力,又激发了积极性。但作为教师有些组织课堂教学方面还得提高。再就是这样上课学生会提出许多意外的问题,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因此我急需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