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Mg-24 S-32 Ca-40 Fe-56 Cu-Zn-6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或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l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电热器取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天然气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考点:物质的变化 2.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C.金刚石 D.C6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故选C. 考点:物质的构成
3.下列物品中,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全棉衣服 B.塑料牙刷 C.木制玩具 D.玻璃杯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选B. 考点:化学材料
4.加碘盐中的碘元素以KIO3形式存在,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B.天然气燃烧 C.水力发电
D.太阳能供热
A.+1 B.+3 C.+7 【答案】D 【解析】
D.+5
试题分析:碘元素以KIO3形式存在,设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1+X+(-2)*3=0,则X=+5.故选D.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长颈漏斗没有浸入液面以下;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夹应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不能用嘴直接将酒精灯吹灭。故选C. 考点:实验操作 6.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B.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在水中燃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与软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会变红色,因为酸不能使得酚酞变色。故选A. 考点:实验现象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净水
B.双氧水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加快,是由于二氧化锰有催化作用 C.沾满油污的餐具用洗涤剂清洗,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答案】D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8.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中NaOH 和Ca(OH)2的性质相似,是因为二者在水中都能够解离出OH-离子,不是因为Na+和Ca2+的性质相似。故选A. 考点:基本概念
9.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荣获诺贝尔奖。青蒿素组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青蒿素由15个C、22个H和5个O原子构成 C.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37%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青蒿素(C15H22O5)属于有机分子化合物,但不是高分子;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C、22个H和5个O原子构成;三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D.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选项 A B C D 事 实 NaOH 和Ca(OH)2的性质相似 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可以冶炼金属 给装满水的纸杯加热,开始时纸杯完好无损 酒精灯不用时,需用灯帽盖好 解释 Na+和Ca2+的性质相似 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防止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10.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H2S S SO2 H2SO4
硫的化合价
铁丝
酒精 温度由低到高 白磷
着火点
-2 0 +4 +6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50g 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Zn
Fe
Mg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
纯碱
质量由小到大 H2质量
食盐
酸奶
0 7 14 pH
试题分析:A中白磷的着火点在三者中最低,不是最高;C中金属足量,置换得到的氢气的质量相同,所以
C错误;D中酸的PH小于7,而碱的PH大于7,所以D错误。故选B.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 Ba2+Cl-SO42- B.Na+CO32-Cl-SO42- C.Cu2+SO42-Na+Cl- D.K+SO42-H+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Ba2+和SO42- 会产生沉淀; B中CO32-不能存在酸性溶液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中Cu2+有颜色。故选D. 考点:离子的共存
12.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丁的容器盛放,丁与乙的盐溶液不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甲>乙>丙>丁 C.丁>丙>乙>甲 D.甲>乙>丁>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弱;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丁的容器盛放,说明丁的活动性大于丙;丁与乙的盐溶液不反应,说明丁的活动性小于乙。 故选A.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需要过滤然后结晶;B中二者都会和氧化铜发生反应;C中会产生新的杂质氯化钠。故选D. 考点:除杂
1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物质 FeCl2溶液 H2 NaNO3溶液 铜粉 杂质 CuCl2 CO Na2CO3 铁粉 试剂 过量铁粉 灼热的CuO 适量CaCl2溶液 过量盐酸 操作 结晶 洗气 蒸发 过滤
A.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1∶5
C.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后,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t2℃时,3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20 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t1℃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比为1∶5;
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但是溶质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其质量分数不会改变;t2℃时,3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20%溶
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20g。故选C.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15.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反应前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以是碳酸钙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反应后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 14分)
16.(14分)实验室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某同学想通过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
(4)对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分离,可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某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数据 反应前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180 g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12g 充分反应后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187.6g
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甲:酒精灯 乙:烧杯 (2)A 2KClO3 (3)b (4)D 引流 (5)83.3%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甲,因为过程中需要加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3O2↑。通过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b进入,因为二氧
2KCl+ 3O2↑
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上述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后的固液残留物进行分离,可选择上图中的装置D,,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解:m(CO2)=180g+12g-187.6g=4.4g 设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 100 44 X 4.4克
列比例式得:100:X=44:4.4克 解得X=10.0克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克/12克×100%=83.3%。
考点:气体的制取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 14分)
17.(7分)水和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若试管a中产生10 mL气体,则相同条件下,b试管中产生▲ mL气体。
(2)图2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 (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试验结束后,用pH试纸测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其pH▲ 7(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图3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4)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字母)▲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禁止使用空调 【答案】(1)2H2OAC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若试管a中产生10 mL气体,则相同条件下,b试管
2H2↑+O2↑ 20(2) 属于 小于 (3)氧气的含量(氧气的浓度) (4)
中产生20mL气体。图2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试验结束后,其溶液显示酸性,用pH试纸测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其pH小于7。图3所示的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c中铁片变红,d中铁片依然光亮,对比c、d中的现象,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氧气的含量(氧气的浓度)。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以下建议: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考点:水的电解 基本概念和原理
18.(7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化学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 A.用含铅工业明胶作药物胶囊,以降低生产成本
B.将废弃的电子产品(电子垃圾)掩埋地下或焚烧处理,以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C.提倡购物时少用塑料袋或不用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
D.在腊肉、香肠等食品中加入大量亚钠(NaNO2),以防腐、增色
(2)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碳具有▲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 (3)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 B的质量比为▲ 。
②取少量尿素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填“能”或“不能”)嗅到刺激性气味,尿素属于▲ 肥。 【答案】(1)C(2)SiO2+2C【解析】
试题分析:不能用含铅工业明胶作药物胶囊,以降低生产成本,因为铅对人体有害;不能将废弃的电子产品(电子垃圾)掩埋地下或焚烧处理,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提倡购物时少用塑料袋或不用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 不能在腊肉、香肠等食品中加入大量亚钠(NaNO2),以防腐、增色,因为亚钠有毒;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 + 2CO↑,该反应中,碳具有还原性 ; 生产尿素的
Si + 2CO↑ 还原(3)①17:22 ②不能 氮
反应中,A与 B的质量比为=34:44=17:22,。②取少量尿素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不能嗅到刺激性气味,因为没有铵根,尿素属于氮肥。 考点: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19.(7分)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其他杂质不溶于酸)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酸溶之前要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 。稀硫酸需要过量的目的是▲ 。酸溶步骤中碳酸镁溶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
2+2+3+
(2)已知Mg、Fe和Fe在溶液中遇到氨水均可以转化成难溶性碱沉淀,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
下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Mg2+ 9.4 12.4 Fe2+ 7.9 9.6 Fe3+ 2.7 3.7 2+3+2+
流程“氧化”一步中H2O2的作用是将溶液中的Fe转化成Fe,不能直接沉淀Fe的原因是▲ 。
(3)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 。 (4)滤渣2的化学式是▲ 。
【答案】(1)增大矿石与酸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使MgCO3和FeCO3完全反应 MgCO3+H2SO4= MgSO4+H2O+CO2↑(2)防止Mg2+沉淀出来(3)3.7~9.4(4)Fe(OH)3
考点:实验过程及其评价
20.(5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
生成物已略去)。已知A由一种元素组成,B、C由两种元素组成,D、E、F由三种元素组成,且E广泛用于制造玻璃、造纸等生产中。①~⑦表示7个不同的化学反应。请回答问题。
A ①B ④D ⑤⑥②③C ⑦E F
(1)A的化学式为▲ ; (2)E的俗称为▲ ;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答案】(1)O2 (2)纯碱 (3)Ca(OH)2+ Na2CO3===2NaOH +CaCO3↓(4)分解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中硫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4FeS2+11O2 = 8SO2+2Fe2O3 (2)亚硫酸钠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设计方案】甲、乙二个实验小组均设计了下列装置,称取了m1 g黄铁矿样品,将样品放入如下图所示的硬质粗玻璃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玻璃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高温
甲组同学仅称量了上述实验所需要的相关装置质量后即完成了测定。 乙组同学则在上述反应结束后,将C瓶中的溶液进行了如下图处理: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上述装置中A瓶内所盛的试剂最好是▲ 溶液,其作用是▲ 。 (2)A、B装置不能对调位置,原因是▲ 。 (3)C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甲组同学应称量的数据是▲ (填编号)。
①反应前C装置及其中物质总质量m2 g ②反应前C、D装置及其中物质总质量m3 g ③反应后C装置及其中物质总质量m4 g ④反应后C、D装置及其中物质总质量m5 g
(5)根据(4)中所选数据,甲组同学测得的该黄铁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
(6)乙组实验中,检验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若实验过程中未洗涤滤渣就直接烘干称量,则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检验滤渣是否洗净所用试剂是▲ 溶液。 【答案】(1)NaOH吸收空气中的CO2。(2)防止A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而影响实验;
(3)SO2+2NaOH=Na2SO3+H2O(4)②④(5)(m5-m3)/2m1; (6)静置,在上层清液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已过量;偏大 银 【解析】
试题分析:装置中A瓶内所盛的试剂最好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A、B装置不能对调位置,原因是防止A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而影响实验;C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瓶中的溶液 H2O2溶液 过量BaCl2溶液 滤渣 洗涤、烘干、称量 滤液 m6g固体 SO2+2NaOH=Na2SO3+H2O,甲组同学应称量的数据是②反应前C、D装置及其中物质总质量m3 g④反应后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