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企业建设在发电企业的实践
摘要:作为新厂新制发祥地的盘山发电公司,投产以来一直是火电行业的标杆企业。但是,在人才大量输出、服务大唐国际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稀释已在不同程度给盘山发电公司的经营管理、队伍稳定和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影响。经过10年的发展,盘山发电公司的人才队伍已面临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员工工作效率不高、进取精神严重不足。通过学习型企业的建设,盘山发电公司有效的解决和缓解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之间的矛盾,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走向良性发展。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 员工发展 企业活力
电力行业本身就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一个合格的运行人员在不间断学习的情况下,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而检修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再加上大唐国际多元化发展之后进入新领域,对人才队伍的需要迫切性进一步提高。随着经营压力的增大,许多员工发展后劲不足,工作上开始停滞不前,思想上懒惰,随遇而安……,如何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也是摆在发电企业面前的又一难题。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管理方法,而创建学习型企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1 从战略高度谋划学习型企业建设工作
作为新厂新制的发祥地的盘山发电公司,投产以来一直是火电行业的标杆企业,但是,在人才大量输出、服务大唐国际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稀释已在不同程度给盘山发电公司的经营管理、队伍稳定和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影响。经过十年的发展,盘山发电公司的人才队伍已面临普遍缺员、年龄老化、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断层等一系列问题。各岗位人员专业单一,岗位流动性差,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员工不能明确自己未来的成长路径和发展通道,对未来前景不明朗,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员工工作效率不高、进取精神严重不足。
为增强企业活力,保持公司在系统内旗舰企业的位置,盘山发电公司在认真分析内外部形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集体协商,决心进行学习型企业建设。公司领导集体对此非常重视把学习作为一种管理理念,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率先建立了学习型领导班子。每周定期进行中心组学习,企业领导层深入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深刻理解学习型企业内涵,达成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推动企业变革、创新、发展的共识。全面部署有关学习宣传工作。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员工的清华,干部的黄埔”人才培养理念。同时进行广泛宣传,使企业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对学习型企业有了深刻理解,认识到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使企业内部在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愿景上达成了共识。
2 自上而下率先进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整个社会组织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同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各项的制定者,决定和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对创建学习型企业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只有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把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龙头,才能带动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盘山发电公司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围绕公司发展和稳定大局,重点抓好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公司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中心组学习质量,把围绕分管工作开展调研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为加快后备干部培养,将副总纳入学习范围,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的方式,扩大其分管工作范围,实施跨专业培养,使其迅速成长,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打造“干部的黄埔”的发展理念。
3 重在执行努力做好学习型中层干部建设
一个企业里责任能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突出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还是要看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作为高层决策的执行者,和基层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位置非常重要。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在企业中起到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一个单位中层干伍的素质如何、能力高低、作风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单位的总体工作面貌。因此对学习型管理团队建设就显得至关重
要。
盘山发电公司对干伍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干部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了不同策略。有针对性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先进的管理科学经营理念。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解决管理人员思维固化问题,使管理者与时俱进,思想观念不断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思想,进而提高管理人员自身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达到依法治企的目的。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纠纷和矛盾能够运用法律分析处理,保护企业自身利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行业内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意识、管理方法,有效的提高了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
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盘山发电公司非常重视复合型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公司采取中层干部内部轮岗挂职交流方式,不断促进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为解决中层干部职数有限,一些优秀员工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公司建立了助理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以满足公司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每年定期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不断提升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4 夯实基础认真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员工的清华”这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员工的培养
是盘山发电公司培养人才的又一重点。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对于优秀员工采取去清华脱产培训、建立后备助理制、拓宽技术人才通道等多种方式,让员工切实体会到员工的清华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具有真实的具体内容,逐步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公司特别重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梯级建设,从培养、聘用、管理及待遇等各个环节,认真抓好责、权、利的落实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顶尖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盘山发电公司每年召开两次专家座谈会,倾听专家建议,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更好的服务。对集团公司“112人才”、大唐国际技术技能专家,严格按年度进行考核评价,针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提高技术技能专家的履职能力和履职自觉性。为鼓励、调动各级各类专家的工作积极性,公司及时兑现专家津贴,为他们开展工作、发挥优势创造条件。二是不断发掘、储备“首席”专家。2010年7月,盘山发电公司制定下发了《首席专家管理办法(试行)》,首次将专家在聘用期间的待遇提高两个岗位层次。按照严格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个人申报、人力资源部初审、人才评价委员会复审、公示、党政联席会研究,一名员工被聘任为公司首位“首席专家”,为技术型关键人才成长开辟了全新通道,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领域的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三是鼓励全员自主学习。盘山发电公司大力宣贯“全员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工作和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力争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鼓励员工以岗位为基础,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努力学习,团队共享。对于学习突出的员工,享有优先
上岗的权力。通过优秀型组的评选,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的学习热情。对于优秀型学习员工,盘山发电公司每年选派两人参加清华大学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在员工内部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5 以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是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核心理念。盘山发电公司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之初就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人才的合理使用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重要内因”的共识。坚持“规范深化、创新提高,实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健全了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制定了人才评价标准,细化、量化了考核评价要素,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初步形成了具有盘电特色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将培养、使用、考核和待遇“四位一体”联动,建立了与培养体系相配套的用人、考核和薪酬机制。将学习型企业建设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员工个人培养和成长情况作为企业用人的依据。根据员工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员工的业绩表现,结合职业导师的评价,成绩优秀的员工优先纳入企业后备人才库,进入“人才蓄水池”,在具备使用的前提条件,再根据公司管理和发展需要,从“人才蓄水池”中优先选拔使用。(2)加强人才培养考核。建立职业导师的“双向选
择”制度。对于公司中所有符合职业导师条件的人才予以公布,员工根据专业要求和自身需求,首先申请导师,导师再选择徒弟,确立“师徒”关系。对于连续两年无人选择的导师取消导师资格。员工每项培养计划都需事先明确评价标准,事后对执行情况给予评价、打分,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使用、待遇、培养挂钩。对于“首席专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责任。3)建立“物质与精神”并重的激励机制。对于有特殊贡献的“职业导师、首席专家”等,享受特殊津贴,发放荣誉证书。在单位和上级单位组织的技术比武、技能竞赛获得荣誉者,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并在2年内的竞争上岗中加分。对在优秀学习型班组和优秀学习型员工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励。同时,每年产生的前2名优秀学习型员工,到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职业经理人培训。
6 结语
健全完善的严培、真考、优用的激励机制和鼓励自学等相关制度,对保证学习型企业的创建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的用人机制,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型企业建设,盘山发电公司有效的解决和缓解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之间的矛盾,员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企业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企业不断走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第五项——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
上海:三联书店,1994.
[2] [3]
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J].中国人才,2003(2):18. 冯奎.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的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
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