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答案请填写在横线上) 1.(3 分)化简:
= .
2.(3 分)方程 x(x﹣5)=2x 的根是 . 3.(3 分)已知函数
,则 f(3)= .
4.(3 分)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点 P(﹣2,4)、Q(﹣3,5)的距离为 . 5.(3 分)已知方程 x2+3kx﹣6=0 的一个根是 2,则 k= . 6.(3 分)若最简根式
和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a•b 的值是 .
7.(3 分)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这个逆命题是 命题;
8.(3 分)某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原价为 5000 元,如果连续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 10%,那么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 元.
9.(3 分)已知 A(m,3)、B(﹣2,n)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 10.(3 分)到点 A 的距离等于 5cm 的点的轨迹是 .
11.(3 分)如图,在△ABC 中,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 AC、BC 交于点 D、E,如果 AB=CD,∠ C=20°,那么∠A= 度.
.
12.(3 分)比较大小: .
13.(3 分)如图,△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C=4cm.DE⊥AB,E 为垂足.DE=3cm.则△ADC的面积是 cm2.
14.(3 分)在直线 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 1,2, 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 S1,S2,S3,S4,则 S1+S4=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3 分)二次根式A.
的一个有理化因式是( )
C.
B.
D. 16.(3 分)下列关于 x 的方程中一定没有实数根的是( ) A.x2﹣x﹣1=0
B.4x2﹣6x+9=0
C.x2=﹣x
D.x2﹣mx﹣2=0
17.(3 分)已知函数 y=kx 中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它和函数 y=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BD 平分∠ABC,BD=2,则以下结论错误的
18.(3 分)如图,在△ABC 中,∠C=90°,BC=是 ( )
A. 点 D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B. 点 D 到 AB 的距离为 1 C. 点 A 到 BD 的距离为 2 D. 点 B 到 AC 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 个题,共 46 分.第 19、20 题,每题 4 分;第 21、22、23 题,每题 6 分;第
24、25 题,每题 10 分) 19.(4 分)当 t=220.(4 分)解方程:
时,求二次根式
.
的值.
21.(6 分)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m﹣1)x+m+1=0(m 为常数)有两个实数根,求 m 的取值范围.
22.(6 分)已知,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DE⊥AB,DF⊥AC,垂足分别为 E、F,且 BD =CD.求证:AB=AC.
23.(6 分)如图,在 Rt△ABC 中,已知∠C=90°,∠B=60°,AC=8,点 D 在边 BC 上,BD=
3CD,线段 DB 绕点 D 顺时针旋转 α 度后(0<α<180),点 B 旋转至点 E,如果点 E 恰好落在Rt△ABC 的边上,求:△DBE 的面积.
24.(10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内,点 A 在直线 y=3x 上(点 A 在第一象限),OA=2
(1) 求点 A 的坐标;
.
(2) 过点 A 作 AB⊥x 轴,垂足为点 B,如果点 E 和点 A 都在反比例函数 y=(k≠0)图象上(点 E
在第一象限),过点 E 作 EF⊥y 轴,垂足为点 F,如果 S△AEF=S△AOB,求点 E 的坐标.
25.(10 分)已知,如图,在△ABC 中,AE 平分∠CAB 交 BC 于点 E,AC=6,CE=3,AE=3,BE
=5,点 F 是边 AB 上的动点(点 F 与点 A,B 不重合),连接 EF,设 BF=x,EF=y.
(1) 求 AB 的长;
(2)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 当△AEF 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 BF 的长.
沪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答案请填写在横线上) 1.(3 分)化简:【解答】解:
=
. =
. =
. 故答案为:
2.(3 分)方程 x(x﹣5)=2x 的根是 x1=0,x2=7 . 【解答】解:将方程 x(x﹣5)=2x 整理成一般式得:x2﹣7x=0, 则 x(x﹣7)=0, ∴x=0 或 x﹣7=0, 解得:x1=0,x2=7, 故答案为:x1=0,x2=7. 3.(3 分)已知函数【解答】解:f(3)= 故答案为: +1.
4.(3 分)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点 P(﹣2,4)、Q(﹣3,5)的距离为 【解答】解:∵P(﹣2,6)、Q(2,3), ∴PQ=
故答案为: .
5.(3 分)已知方程 x2+3kx﹣6=0 的一个根是 2,则 k= . 【解答】解:把 x=2 代入方程 x2+3kx﹣6=0 得 4+6k﹣6=0,解得 k= . 故答案为 . 6.(3 分)若最简根式【解答】解:∵最简根式 解得:
,则 f(3)= =
+1 . =
=
;
.
= ,
和和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a•b 的值是 18 . 是同类二次根式∴
,
,
∴a•b=18,
故答案为:18.
7.(3 分)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个逆命题是 真 命题;
【解答】解: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在同一个三角形内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逆命题是真命题. 8.(3 分)某种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原价为 5000 元,如果连续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 10%,那么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 4050 元.
【解答】解:第一次降价后价格为 5000×(1﹣10%)=4500 元, 第二次降价是在第一次降价后完成的,所以应为 4500×(1﹣10%)=4050 元. 答:两次降价后的价格为 4050 元. 故答案为:4050.
9.(3 分)已知 A(m,3)、B(﹣2,n)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 【解答】解: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y=, 根据题意得:k=3m=﹣2n ∴ =﹣ 故答案为:﹣ .
10.(3 分)到点 A 的距离等于 5cm 的点的轨迹是 以点 A 为圆心,以 5cm 为半径的圆 .
【解答】解:根据圆的定义可知,到点 A 的距离等于 5cm 的点的集合是以点 A 为圆心,5cm 为半径的圆.
故答案为:以点 A 为圆心,5cm 为半径的圆.
11.(3 分)如图,在△ABC 中,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 AC、BC 交于点 D、E,如果 AB=CD,∠ C=20°,那么∠A= 40 度.
.
【解答】解:连接 DB, ∵DE 是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 ∴DB=DC, ∴∠DBC=∠C,
∴∠BDA=2∠C, ∵AB=CD,DB=DC, ∴BA=BD, ∴∠A=∠BDA, ∴∠A=2∠C, ∵∠C=20°, ∴∠A=40°, 故答案为 40.
12.(3 分)比较大小: > .
【解答】解:由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可得 4﹣x≥0,解得 x≤4, 则 x﹣6<0, 则 ∵ ∴
<0, ≥0, >
. 故答案为:>.
13.(3 分)如图,△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C=4cm.DE⊥AB,E 为垂足.DE=3cm.则△ADC的面积是 6 cm2.
【解答】解:如图,过点 D 作 DE⊥AB,DF⊥AC,垂足分别为 E、F,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AB,DF⊥AC, ∴DE=DF=3cm,
∴S△ADC=•DF•AC=×3×4=6(cm2),故答案为:6.
14.(3 分)在直线 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 1,2, 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 S1,S2,S3,S4,则 S1+S4= 2 .
【解答】解:在△CDE 和△ABC 中,
,
∴△CDE≌△ABC(AAS), ∴AB=CD,BC=DE,
∴AB2+DE2=DE2+CD2=CE2=3, 同理可证 FG2+LK2=HL2=1, ∴S1+S2+S3+S4=CE2+HL2=1+3=4. ∵S2+S3=2, ∴S1+S4=2, 故答案为:2.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3 分)二次根式A.
的一个有理化因式是( )
C.
)2=x+y,
D.
B.
×
=(
【解答】解: 故选:C.
16.(3 分)下列关于 x 的方程中一定没有实数根的是( )
A.x2﹣x﹣1=0 B.4x2﹣6x+9=0 C.x2=﹣x D.x2﹣mx﹣2=0
【解答】解:A、△=5>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108<0,方程没有实数根; C、△=1>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m2+8>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B.
17.(3 分)已知函数 y=kx 中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它和函数 y=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解答】解:∵函数 y=kx 中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k<0,
∴函数 y=kx 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故可排除 A、B; ∵k<0,
∴函数 y=的图象在二、四象限,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18.(3 分)如图,在△ABC 中,∠C=90°,BC=是 ( )
,BD 平分∠ABC,BD=2,则以下结论错误的
A. 点 D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B. 点 D 到 AB 的距离为 1 C. 点 A 到 BD 的距离为 2 D. 点 B 到 AC 的距离为
【解答】解:∵在△ABC 中,∠C=90°,BC=∴∠A=30°, ∴∠ABC=60°, ∵BD 平分∠ABC, ∴∠ABD=∠CBD=30°, ∴∠A=∠ABD,CD= BD=1, ∴AD=BD=2,
∴点 D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过 D 作 DE⊥AB 于 E, ∴DE=DC=1,
∴点 D 到 AB 的距离为 1,BC=∴点 B 到 AC 的距离为
,
CD= ,
,
过 A 作 AF⊥BD 交 BD 的延长线于 F, ∴AF= AB=BC= ∴点 A 到 BD 的距离为故选:C.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7 个题,共 46 分.第 19、20 题,每题 4 分;第 21、22、23 题,每题 6 分;第 24、25 题,每题 10 分) 19.(4 分)当 t=2【解答】解:当 t=2
时,求二次根式时,
的值.
=
=|3﹣t| =|3﹣2 =3﹣2
| .
.
20.(4 分)解方程:
【解答】解:x(x﹣2)=2(x+6),(1 分) x2﹣2x=2x+12,(1 分) x2﹣4x﹣12=0,(1 分) (x﹣6)(x+2)=0,(1 分) x1=6,x2=﹣2.(2 分)
∴原方程的根为 x1=6,x2=﹣2.
21.(6 分)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m﹣1)x+m+1=0(m 为常数)有两个实数根,求 m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m﹣1)x+m+1=0(m 为常数)有两个实数根, ∴△≥0 且 m﹣1≠0,即(2m﹣1)2 ﹣4(m﹣1)(m+1)≥0 且 m≠1, 解得 m
且 m≠1.
22.(6 分)已知,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DE⊥AB,DF⊥AC,垂足分别为 E、F,且 BD =CD.求证:AB=AC.
【解答】证明:∵AD 平分∠BAC(已知), ∴∠EAD=∠FAD(角平分线的定义), ∵DE⊥AB,DF⊥AC (已知), ∴∠DEA=∠DFA(垂直的意义),又∵AD=AD(公共边), ∴△AED≌△AFD(AAS),
∴DE=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DB=DC(已知),∠BED=∠DFC=90°, ∴Rt△BED≌Rt△CFD(HL),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B=AC(等角对等边).
23.(6 分)如图,在 Rt△ABC 中,已知∠C=90°,∠B=60°,AC=8
,点 D 在边 BC 上,BD=
3CD,线段 DB 绕点 D 顺时针旋转 α 度后(0<α<180),点 B 旋转至点 E,如果点 E 恰好落在Rt△ABC 的边上,求:△DBE 的面积.
【解答】解:∵∠C=90°,∠B=60°, ∴∠A=30°, ∴AB=2BC
∵在Rt△ABC 中,AB2=BC2+AC2, ∴4BC2=BC2+×3, ∴BC=8, ∴AB=16,
∵点 D 在边 BC 上,BD=3CD, ∴BD=6,CD=2,
如图,当点 E 在 AB 上时,过点 E 作 EF⊥BC 于点 F,
∵旋转
∴DE=BD=6,且∠ABC=60°, ∴△BDE 是等边三角形
∴BE=6,且 EF⊥BD,∠ABC=60°, ∴BF=3,EF= BF=3
∴S△BED= BD×EF=9 ,
如图,当点 E 在 AC 上时,
∵旋转 ∴BD=DE=6 在 Rt△CDE 中,CE=∴S△BED= BD×EC=12
,
或 9
.
.
=
=4
,
综上所述:△DBE 的面积为 12
24.(10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内,点 A 在直线 y=3x 上(点 A 在第一象限),OA=2
(1) 求点 A 的坐标;
(2) 过点 A 作 AB⊥x 轴,垂足为点 B,如果点 E 和点 A 都在反比例函数 y=(k≠0)图象上(点 E
在第一象限),过点 E 作 EF⊥y 轴,垂足为点 F,如果 S△AEF=S△AOB,求点 E 的坐标.
【解答】解:(1)∵点 A 在直线 y=3x 上(点 A 在第一象限), ∴设 A(x,3x),其中 x>0, ∵OA=2
,
)2,
∴x2+9x2=(2 解得:x=2,
点 A 的坐标为(2,6);
(2)∵点 A 在反比例函数 y=(k≠0)的图象上, ∴k=12,
可得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y= , 由题意得 点 B 的坐标为(2,0), ∴S△AOB=6, ∵S△AEF=S△AOB, 设点 E(n,
),可得 F(0,
);
①点 E 在点 A 的上方, 由 S△AEF=n•(
﹣6)=6,得 n=0(舍去),
∴点 E 的坐标不存在; ②点 E 在点 A 的下方, 由 S△AEF=n•(6﹣
)=6,得 n=4,
∴点 E 的坐标为(4,3),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 E(4,3).
25.(10 分)已知,如图,在△ABC 中,AE 平分∠CAB 交 BC 于点 E,AC=6,CE=3,AE=3=5,点 F 是边 AB 上的动点(点 F 与点 A,B 不重合),连接 EF,设 BF=x,EF=y.
(1) 求 AB 的长;
(2)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 当△AEF 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 BF 的长.
,BE
【解答】解:(1)∵AC=6,CE=3,AE=3,
∴AC2+CE2=62+32=45, AE2=(3
)2=45,
∴AC2+CE2=AE2, ∴∠ACE=90°, ∵BE=5, ∴BC=8,
由勾股定理得:AB=
=
=10;
(2) 如图 1,过 E 作 EG⊥AB 于 G,
∵AE 平分∠BAC,∠C=90°, ∴EG=EC=3, ∵AE=AE,
∴Rt△ACE≌Rt△AGE(HL), ∴AG=AC=6, ∴BG=10﹣6=4, ∵BF=x, ∴FG=|4﹣x|,
在 Rt△EFG 中,由勾股定理得:EF=∴y=
=
(0<x<10);
,
(3)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 AE=AF=3∵AB=10, ∴BF=10﹣3
,
时,如图 2,
②当 AF=EF 时,如图 3,过 F 作 FP⊥AE 于 P, ∴AP= AE=
,
∵∠CAE=∠FAP,∠APF=∠C=90°, ∴△ACE∽△APF,
∴ ,即 ,
AF=
,
∴BF=10﹣ = ,
或
.
综上,当△AEF 为等腰三角形时,BF 的长为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