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分析一、简答题(3*20)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偪 让 田 晦 如
(2)将下面几句话翻译为现代白话文
A、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B、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3)简析本段文字的写作手法
2、简析范仲淹(实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附原文)
3、简析《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二、论述题(3*30)
1、试分析庾信《拟咏怀》(11)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附原文)
2、试分析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附原文)
3、试分析《赵氏孤儿》的悲剧冲突。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科业务课代码:716
业务课名称: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分析
1、 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10分,计60分)
1、 荀子《赋篇》之《箴》有云:“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
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踰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请问:此物之形象特点如何:此赋对汉代辞赋有何影响?
2、 简析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的写作成就。
3、 简析白行简《李娃传》的叙事特点。
4、 结合张可久[中吕 卖花声]《怀古》,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这篇作品开头三句写到哪三件事?(2) “读书人一声长叹”,叹什么?(3) 简析这篇作品的抒情特点。
5、 阅读刘基《楚人养狙》,回答下列问题:(1)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A、 赋什一以自奉。
B、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2) 说明本文的寓意,并结合古代一两个思想家的言论,加
以简要评析。
附原作: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老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
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也
6、《红楼梦》“宝黛诉肺腑”情节(见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主要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描写宝、黛之间的真情与痴迷?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有什么意义?
2、 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0分,计90分)
1、至少例举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的五首论述阮籍诗歌对于正始时局的反映及其心路历程。
2、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往。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仔细阅读这首词,以此为例分析姜词风格“清空”的含蕴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3、阅读陈维崧《贺新郎 纤夫词》,写一篇评析性短文。附原作:
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征发棹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里正前团催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捽头去,敢摇手? 稻花恰称霜天秀。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
参及评分标准一、简答题
1、形象特点(5分):细小尖利,上下贯通,聪明机巧,运用自如。
影响(5分):问答体的形式开启汉赋先声;既句法整齐又错落有致,散韵结合,对汉代大赋启发颇大。
2、 抒情强烈(3分);叙事与写景巧妙(3分);章法句法具有民
歌风味(4分)。
3、简析白行简《李娃传》的叙事特点(10分)。
A、基本情节:荥阳公子郑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爱,几被其父鞭挞至死。后流落街头,得李娃救护督促,发愤用功,应试得中。其父回心转意,认李娃为儿媳。(3分)
B、全篇情节波澜起伏,采用大团圆结局。(3分)
C、描写人物性格、心理的变化,表现了倡优女子李娃的美好品格,既富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也增强了人物性格的可信性。(4分)
4、结合张可久[中吕 卖花声]《怀古》,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这篇作品开头三句写到哪三件史事?(3分)
美人句:项羽被刘备围于垓下,慷慨悲歌,与爱妃虞姬泣别,虞姬自杀。项羽逃至乌江自觉无言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战火句:指三国时的赤壁之战。
将军句:东汉班超投笔从戎,长期转战西域,屡建奇功,被封为定远侯。
(2) “读书人一声长叹”,叹什么?
作者对项羽、诸葛亮、周瑜、曹操一概加以否定,认为历史上的战争,归根结底是“英雄”们争夺天下或建立个人功业的手段,给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3)简析这篇作品的抒情特点
A、借古抒慨,以“英雄”与“生民”对照,突显旨意。B、语言质朴明快,用常典,通俗易晓。C、结语警拔,振聋发聩。
5、阅读刘基《楚人养狙》,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A、赋什一以自奉。
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B、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说明本文的寓意,并结合古代一两个思想家的言论,加以简要评析。(6分)
本文通过养猴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如果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剥削与压迫过甚,人民一旦觉悟,统治者就会灭亡的道理。评析略
6、《红楼梦》“宝黛诉肺腑”情节(见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主要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描写宝、黛之间的真情与痴迷?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有什么意义?
A、主要用侧笔(虚笔或侧面描写)等,写出彼此的真情和痴情。B、这一情节揭示了宝、黛爱情的思想基础,成为他们爱情发展的关键,在叙事上时一个转折点。此后,作品的主要笔墨用在他们与外部世界矛盾的叙写上。(5分)二、论述题
1、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如其十六(5分); 社会的动荡和变乱如其三(5分); 司马氏统治的黑暗其三十三(5分);
矛盾、痛苦、寂寞、孤独、恐惧的心路历程如其一、其八十一(5分)。
要求结合正始时局来分析时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10分)
2、 “清空”是一种“古雅峭拔而有空灵无迹的艺术世界;(6分) 语言、命题、造境清雅而空灵;(8分)
该词写词人厌倦漂泊,移情于景,用无心随云的燕雁、愁风愁雨的山峰,参差飘舞的残柳构成一幅令人怅惘的凄清图像,此为“清空“基本内容;(10分)
地位:南宋格律词派之宗主,为清代浙派词人所推崇(6分)3、阅读陈维崧《贺新郎 纤夫词》,写一篇评析性短文。
阳羡词派的一代宗主陈维崧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力的词作家之一。此词反映是清初“三藩“之乱时清廷在江南组建水师,强征水手的情形,以及由此给社会、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写法上,点面结合,内容深刻,给读者以强烈震撼。用词简炼精切,如“战舰排江口”、“风驰雨骤”、“骚然鸡狗”,极富表现力。最后几句的夫妻对话,用字不多,却生动地描摹出生离死别的情景和各自的心态。全词体现了作者以赋法入词、史笔作词的整体特征。风格上具有“气魄绝大,骨力遒劲”(陈廷焯评语)的特点。
古代文学作品分析阅读(2009年)一、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给下面一段话添加标点(标点应抄在答题纸上,可以只写每句最后两个字,前面以省略号代之,不要直接点在试卷上,否则不计分),译成现代汉语,并对其寓意与写法作简要分析
(20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2、简析张生的《画堂春》(20分)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3、简析《红楼梦》中“凤姐出场”片段(20分)二、论述题(3*30)
1、细读下诗,联系作者生平,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30分)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弃尘自兹隔,赏心於此遇。虽无玄豹姿,终(一作且)隐南山雾。2、从你认为合适的角度比较下列二诗(30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
试分析《长生殿》叙事技巧(30分)参及评分标准:一、简答题
1、1)标点(5分)2)翻译(7分)
3)寓意:讽刺学者深文周纳,强作解人,而作者原意未必如此。写法:寓言,情节虽简单,但非常生动,且类比性强。(8分)
2、简析《画堂春》
1)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7分)
2)下片由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8分)
3)抒写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5分)
4、简析《红楼梦》凤姐出场片段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4分)
2)通过黛玉的观察,对凤姐的容貌、穿着作出浓墨重彩的描写,展示其不同一般的风度气质(8分)3)
对凤姐的语言、行动进行细腻叙写,以见出其在贾府的地位及性格特征(8分)二、论述题
1、细读诗文联系作者生平,写100字左右的赏析
1)此时为谢朓从建业出发赴宣城太守任时途中所作(5分)2)此时作者不得志,故诗中仕与隐的矛盾非常突出(10分)3)结构:前两句叙事,接下来两句写景,其余均抒写内心矛盾,表达对隐居的向往之情(10分)
4)艺术特色:写景两句为名句,应重点加以欣赏,最后两句用《列女传》典故,应指出其全身要害之意(5分)2、从你认为合适的角度比较下列二诗
1)背景:刘禹锡从外地被贬回来回到洛阳,与白居易初逢酒筵之上,白以诗赠刘,刘作诗酬答(5分)
2)本诗格调较低,主要从个人遭际、官运升沉出发,对刘禹锡表示同情(10分)
3)刘诗情调豪迈俊朗,眼界阔大,表现出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胸襟和气度(10分)
4)本诗用语较直白浅露,刘诗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显得含蓄、深远,富于哲理(5分)3、试分析《长生殿》的叙事技巧
1)彻底删去此前各种文本中关于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的“污秽事”,并回避李、杨二人在年龄上的巨大差异,使他们的爱情以纯净形态呈现(8分)2)
前半部分细腻叙写李、杨爱情的曲折磨合过程,让其令人信服地朝着“愿生生世世是永为夫妻”的方向发展(8分)3)
通过后半部分二人感人肺腑的深刻“情悔”,使不含生理因素和世俗内容的真挚爱情产生永恒的审美价值(8分)
4)
匠心独运地设置李谟与郭从谨、老丈等人的对话,既反思“迟了朝纲”从而导致安史之乱的政治原因,又表明自己对于爱情与政治关系的深刻认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