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篇⼀】
东魏天平年间,在⼭东博兴县有⼀位张⽯匠。他的⼿艺全国闻名,他雕刻的龙凤活灵活现,各种动物、⼈物栩栩如⽣。
张⽯匠妻⼦早亡,膝下有⼀⼥⼉,⽗⼥两个相依为命。他的⼥⼉叫秀娥,当年⼗⼋岁,长得如花似⽟,知书达理,贤惠聪明。来张家提亲的都踏破了门槛,秀娥却没有⼀个中意的。
天平元年,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信奉佛教,要求在全国各地修建庙宇,号召⼈们拜佛念经。
当时,博兴县境内,要建⼀座龙华寺,雕刻佛像的责任就落在了张⽯匠⼿中。张⽯匠到⼭区选好了⽯料,运到龙华寺,开始动⼿雕凿。
当时监⼯叫吴良⼼。他是知府的⼩舅⼦,为⼈刻薄,⼼⿊⼿辣,他依仗着姐夫是知府,仗势欺⼈,欺男霸⼥,⽆恶不作,⼀直到三⼗岁,也没有哪个良家姑娘嫁给他。
为了早⽇完成⼯期,监⼯驱赶着⼤家,加班加点,经过三年多的时间,龙华寺终于建成,剩下的就是安奉佛像了。
由于佛像多,⽯匠少,进度⽐较缓慢,那吴良⼼就盯在⼯地上,不让⽯匠回家,⽇夜加班,吃饭的时候都是由家⼈送到⼯地上。
这⼀天,秀娥去给⽗亲送饭,迎⾯碰上吴良⼼,他看见秀娥,简直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两只眼睛看了⼜看,不离秀娥的⾝上,秀娥羞得低着头来到⽗亲⾝边。
吴良⼼跟着秀娥,来到张⽯匠跟前,嬉⽪笑脸地说:“姑娘,多⼤了,找婆家没有?没有,我给你找⼀个?”
张⽯匠看了,没好⽓地说:“不劳吴⼤⼈费⼼了,闺⼥有了婆家了!”
“有婆家了?不知道是谁家的公⼦这么有福⽓?”吴良⼼嬉⽪笑脸地说着,还⽤⼿去捏秀娥的脸。
张⽯匠看了⼤怒,⼀把把他的⼿打开说:“放尊重点⼉,滚!”
吴良⼼讨了个⽆趣,愤愤地说:“张⽯匠,这闺⼥早晚是我的,你别给脸不要脸。”
⽗亲吃完饭,秀娥收拾碗筷回家,⾛在半路上,突然,从庄稼地⾥跳出⼏个⼈来,⼿⾥都拿着⼑,为⾸的就是监⼯吴良
⼼。
吴良⼼⾛上前,*笑着说:“姑娘,怎么样,今天就和我回家成亲,亏待不了你。”⼀边说着,⼀边往上凑,伸出⼿来拉秀娥。
秀娥⼀看跑不了了,⼲脆,⼀不做⼆不休,宁可死也不受辱。她抡起巴掌,照着吴良⼼脸上就是⼀个⽿光。
吴良⼼⽓极了,咬着⽛说:“你竟敢打⽼⼦,来,把她捆起来,抬到我家去。”
⼤家⼀起围了过来,就在这时,来了⼀位姑娘,⼀⼿拿着莲花,⼀⼿拿着拂尘,⼤声喊道:“光天化⽇,朗朗乾坤,竟敢欺负良家妇⼥?”
吴良⼼看了看姑娘,⾯相⽅圆,弯眉细⽬,微翘的嘴⾓饱含笑意,真像仙⼥下凡,笑着说:“好,⼜来了⼀位,我都要了,给我把她也捆起来。”
⼤家围过来,只见那位姑娘挥动拂尘,三下五除⼆,把那⼏个⼈*在地,然后⾛到秀娥跟前,给她解开绳索。吴良⼼乘机从背后拿着⼑悄悄地⾛了过来。
“恩⼈,⼩⼼!”秀娥⾼喊了⼀声。
那位姑娘连头都没有回,把拂尘往后⼀甩,吴良⼼倒退了⼏步,扑通⼀声仰⾯摔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张⽯匠带着⼏个⼈跑来,吴良⼼看了,指着张⽯匠说:“张⽯匠,你竟敢叫⼈谋害我,等着瞧。”说完带着⼤家⼀溜烟地跑了。
张⽯匠来到姑娘⾯前,连连致谢:“多谢恩⼈救命之恩,不知恩⼈姓甚名谁,家住哪⾥,我以后亲⾃登门道谢。”
姑娘笑了笑说:“路见不平,出⼿相助,是我份内之事,不必道谢。”说完,转⾝不见了踪影。
所有的雕像基本完⼯,⼤殿⾥的释迦三尊像由张⽯匠亲⾃雕刻,也全部完⼯,只剩下⼀尊单体协侍菩萨像,还没有动⼯。
孝静皇帝传来谕旨,三⽉三要驾临龙华寺拜佛。现在剩下不到半⽉的时间了。吴良⼼听了,眼珠⼦⼀转,就把雕刻协侍菩萨的任务交给了张⽯匠。
张⽯匠选好⽯料,⼼⾥琢磨着怎样雕凿,这时,救⾃⼰⼥⼉的那位姑娘出现在眼前,他挥动锤⼦和钢钎,⽇夜不停,⼏天的功夫就完成了,看着⾃⼰雕凿的菩萨像,张⽯匠会⼼地笑了。
龙华寺⾥所有的雕像全部落座,州府的都来观看,吴良⼼跟在众⼈后⾯,来到了⼤殿⾥⾯,当他来到协侍菩萨前,看了看,觉得⾯熟,再仔细⼀看,不觉⼤怒,那尊菩萨像,就是那天打他的那位姑娘。他悄悄地来到他姐夫⾯前,凑在⽿朵边细
说了⼀遍。
知府听了,命⼈把张⽯匠捆在寺内的⼀棵树上,指着张⽯匠说:“张⽯匠,你竟敢把凡⼈雕凿成菩萨,这是亵渎神灵,也是欺君之罪,应该满门抄斩,念你雕佛有功,砍掉你的双臂,让你的⼥⼉到吴良⼼家中为奴。”
上来两个刽⼦⼿,挥起⼤⼑,照着张⽯匠的左右臂砍去,围观的⼈吓得惊叫⼀声,闭上了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张⽯匠的⼥⼉跑过去,迎着⼑伸出双臂,只听见“咔嚓咔嚓”两声响,秀娥的两只胳膊被砍掉了,顿时鲜⾎直流,张⽯匠⼤喊⼀声:“秀娥!”也昏死过去。
谁知过了⼀会⼉,秀娥两只胳膊慢慢地长了出来,⼤家都万分惊奇。这时,⼀位衙役跑过来说:“知府⼤⼈,你快到⼤殿⾥去看看,菩萨的双⼿没了。”
知府来到⼤殿⾥⾯,也惊呆了,只见协侍菩萨的双臂,不知去向。皇帝就要来了,再重新雕凿已经来不及了,知府找来能⼯巧匠,雕凿了双⼿,可怎么也安不上。
三⽉三,皇帝来到了龙华寺,看了建筑和雕像,万分⾼兴,来到协侍菩萨⾯前,看到胁侍菩萨天⾐褶纹流畅⾃然,璎珞疏密得体,姿态端庄秀⽓,连声称赞。
⼜看到菩萨没有双臂,脸⾊陡变,问:‘如此精美的雕像,为何没有双臂。“
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皇帝,皇帝⼤怒,将吴良⼼判了死刑,知府也削去官职,发配到伊犁,永不录⽤。失去双臂的协侍菩萨静静地站在⼤殿⾥⾯,观看着沧桑的变化,⼀站就是⼏百年。
长篇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篇⼆】
长⽩⼭的深处有个叫刘家窝铺的⼩村⼦,村⾥有个叫刘⼆的年轻⼈,⼈很机灵,性格也随和,可就是时运不济。他成年在深⼭⽼林⾥转悠,⾐服挂烂了四五⾝,鞋⼦磨破了七⼋双,到头来愣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爷们⼉坐在炕上侃⼤⼭,总要拿刘⼆当话题,说什么“这⼩⼦倒霉透顶了,吐唾沫都要砸⾃⼰脚后跟”。刘⼆也觉着邪乎,爹娘在世的时候没做过啥缺德事,这命咋就跟⾃⼰较上劲了呢?
觏靴草绿了⼜黄,马虎岭⿊了⼜⽩。辞灶这天的鞭炮⼀响,家家户户就忙着屠鸡戮鸭,杀猪宰⽺,把上好的尖⼉⼲⼲净净地拾掇出来,留着供奉⼭神⽤。因为⽼⼋辈⼦就有话:这赶⼭的⼀年到头满⼭满岭风⾥⾬⾥地转悠,全靠⼭神爷照应。所以在祭祀这件事上,刘家窝铺的男⼥⽼少谁都不敢来半点含糊,⽣怕⼭神爷吃得不⾼兴了,让⾃⼰全家步刘⼆的后尘。
腊⽉三⼗那天,刘⼆先去左邻家瞧了瞧:桌上摆的是鸡鸭鱼⾁;再去右舍家瞅了瞅:桌⼦上堆满了⼭珍海味。不看不打紧,越看⼼⾥越不是滋味:别⼈⼀年到头赚了个盆满钵盈,⾃⼰⼀年到头⾟⾟苦苦地折腾了个啥呀!⾦砂淘不到⼀粒,⼭参挖不到半根倒也罢了,连张⽪⼦也扛不回来,你说这还让不让⼈活了?可叹⽓归叹⽓,窝⽕归窝⽕,这年还得过,⼭神爷还得供奉。
刘⼆摇了摇头,从缸⾥摸出⼏个咸菜疙瘩,细细地切成丝,淋上油盐酱醋,⼜炒了⼏盘⼭野⼩菜,烫了⼀壶⾃家酿的⽼酒,完了烧上三炷线⾹,化了⼏百纸钱,凑凑合合地算是把年过了。
⼀夜连双岁,五更分⼆年。半夜⼀过,⼭神爷照例要到⼈间巡视⼀番。可家家户户的鸡鸭鱼⾁⼭珍海味真让⼭神爷吃腻了胃⼝,他三转悠两转悠,就进了刘⼆家。⼀瞅桌上的供品,嗬,有特⾊,再尝⼀⼝,哎呀,连汗⽑孔都觉得清爽。⼏筷⼦下去,盘⼦就露了底,⼭神爷意犹未尽地⼀抹嘴,“刘⼆呀刘⼆,你⼩⼦算是摸透爷的⼼思了。得,今年你就等着发财吧!”
这⼀年刘⼆可就发了⼤财。别⼈能淘澄三五粒⾦砂就⾼兴得不⾏,刘⼆却是⼀把把地捞出来;别⼈能挖到⼀两棵⽼⼭参就算烧⾼⾹了,刘⼆却⼀捆捆地抱回家,跟捡柴⽕似的,还全是上上等的七品叶!⼏个⼼眼活的后⽣进⼭时悄悄跟在刘⼆后⾯,打算捡个仨⽠俩枣的,可没等赶到跟前,刘⼆已经把那些⼭货揣到⼝袋⾥去了。
刘家窝铺的爷们⼉看得⼼⾥冒⽕眼⾥放光,可就是没辙。⼏个⼼细的⽼娘们⼉围住刘⼆:“你说说,给⼭神爷吃的啥?”刘⼆说了实话:“⼭野⼩菜、成菜疙瘩。”⽼娘们⼉不信,刘⼆脖⼦⼀挺:“谁蒙⼈就让谁出门碰上⿊瞎⼦!”说者⽆⼼听者有意,⼏个⽼娘们⼉暗暗地把刘⼆的话记在⼼⾥,当成圣旨。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这⼀年除⼣,刘家窝铺的⽼⽼少少跟商量好了似的,⼀窝蜂地往供桌上整⼭野⼩菜、咸菜疙瘩,让原本满⼼欢喜的⼭神爷吃得眼冒⾦星⼝吐绿⽔,脸都成了⼭野⼩菜的颜⾊,真真是伤透了⼼,倒⾜了胃。
⼭神爷叹了⼝⽓,“罢了罢了,还是去刘⼆家看看吧。”这⼀去,可把⼭神爷给乐坏了。为啥?发了财的刘⼆和刚过门的媳妇铆⾜了劲⼉给⼭神爷上了⼀桌⼦⼭珍海味,热腾腾⾹喷喷,让⼭神爷吃得直喊舒坦。
就这样,刘⼆⼀家渐渐成了当地⾸富,原本穷得丁当响的刘⼆成了红光满⾯的刘员外,那⼤院收拾得⽐县太爷住的衙门都⽓派。谁要是不信,去长⽩⼭马虎岭刘家窝铺瞧瞧就知道了,那栋⼤院现在已经开辟成⼀个旅游景点,游客多得都挤成堆了。
五百年以后,⼀个叫刘晓东的⼈蹲在北京潘家园古董市场的路灯下翻阅⼀本发了黄的家谱时,⼀个⾃称姓刘名⼆的⽩胡⼦⽼头⽤拐杖敲了敲书脊,问道:“明⽩了?”刘晓东惊出⼀⾝冷汗,榆⽊脑袋⼀下⼦开了窍,连连说:“明⽩了,明⽩了。”然后起⾝给下岗好⼏年的⼤姐发了个短信息:“⼀本⽣意经,通共四个字:‘逆向思维!’这可是咱⽼祖宗亲⼝告诉我的!”
长篇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篇三】
明朝末年,鲁南⽇照县出了⼀位顶天⽴地的英雄,他姓杨名毅,⼀套通背拳打得虎虎⽣风,⼏个壮汉都近⾝不得。轻功更是了得,⼏⽶⾼的城墙,⼀提⽓就能⼀跃⽽上,即便是三层官兵守卫的官府仓库,杨毅也能轻松地进去,拿⼀样东西就如同探囊取物。
杨毅嫉恶如仇,发誓杀死⼀百个恶⼈之后归隐⼭林。步⼊江湖⼗余年,他已经杀死了九⼗六个恶⼈,这⾥边有杀⼈不眨眼的⼤盗,虐杀公婆的恶妇,欺凌弱⼩的恶霸……每⼀次杀死恶⼈后,他都会在恶⼈⾝上留下⼀枚⽵牌,上⾯写着“恶⼈第××号”⼏个⾪书⼩字。⽇照⼀带的坏⼈提起杨毅,就汗⽑竖起,冷汗直冒,浑⾝打哆嗦。
⼀个夏⽇,杨毅远赴⿊龙江与同道切磋武功,⼀个⽉后,尽兴⽽归。杨毅的住处在⽇照城西⽂⼭上的⼀座⼭神庙⾥,当他路过⼀⽚槐树林准备回住处时,忽然听见附近传来⼀阵哭泣声。杨毅循声望去,却看见⼀个中年妇⼈将⼀根绳⼦抛向⼀个树杈,将脖⼦搭上去就要上吊。杨毅忙甩出⼀⽀袖箭,将绳⼦⼀斩两断。
杨毅上前扶起妇⼈,说:“⼤嫂有什么想不开的,⾮要⾛这条路?”妇⼈看着杨毅,泪如⾬下,哭诉道:“你还是让我死吧,我活不下去了!”
原来,妇⼈叫⽜李⽒,是⽇照县⽜家村⼈,膝下没有⼉⼥,与丈夫⽜三相依为命。⽜三是个樵夫,⾝体很结实,整天上⼭打柴,然后带到⽇照县城卖掉换⼀些⽇⽤品,这⽇⼦虽然不富裕,但是温饱还是有保证的。
这天,⽜三偶感风寒,浑⾝酸痛,⽜李⽒就赶忙去⽇照县城有名的“济世堂”药铺给丈夫抓药。济世堂的⼤夫叫王世普,他粗粗问了⽜李⽒⼏句⽜三的病情,就开了⼀个药⽅,让伙计照单抓药。
回家后,⽜李⽒把药煎了,然后端给丈夫喝。⽜三喝了之后就感到头昏脑胀,就上床睡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第⼆天,⽜李⽒就发现丈夫⾯⾊铁青地死在了床上。
杨毅插⾔道:“这么说,是那个庸医的药夺去了你丈夫的命?”⽜李⽒擦了擦眼睛,说:“我也觉得是这样,因为我丈夫的⾝体⼀向是很结实的,于是我就去济世堂讨说法。那个王世普却死不承认,最后竟然……竟然……”⽜李⽒再也控制不住⾃⼰的感情,号啕⼤哭起来。
杨毅急问:“那后来怎么了?他对你做什么了?”⽜李⽒⽌住哭,说:“这个王世普有钱,⼜与县太爷有关系,后来他竟然去县衙把我告了,说我诬陷好⼈,影响他的形象,对他的⽣意造成了很⼤的影响,要我向他道歉并且赔偿损失五⼗两银⼦。这是恶⼈先告状,我⾃然不服,就在公堂上与他争执起来。那个县太爷竟然说我咆哮公堂,将我乱棍打出。”
说到这,⽜李⽒不顾羞耻,⼀把掀起⾐服,让杨毅看她⾝上的斑斑伤痕。杨毅⽓得⼤喊⼀声:“岂有此理!这天下还有王法吗?”
这天,王世普要去乡下出诊,当⾛到城郊⼀个偏僻之所时,忽然⼀⼈从⼀棵⼤树上跳了下来,⽤⼀把短⼑逼住了王世普。王世普忙说:“好汉,此时⽩家村正有⼀个重病号等着我去诊治,性命攸关的事,还请好汉⾏个⽅便。只要你放过我,我把⾝上的钱财全部给你,如不够,可以到我济世堂去拿,我决不⾷⾔。”来⼈正是杨毅,他冷笑道:“庸医,你以为我会相信你的⿁话吗,你去救⼈?说你去害⼈才对!”说完,杨毅不由他分说,⼿起⼑落,顿时鲜⾎四溅,可怜王世普顿成⼑下之⿁。
做完这⼀切,杨毅⼜将⼀块上书“恶⼈九⼗七号”的⽵牌留在了王世普⾝上。做完这⼀切,他回到住处,呼呼⼤睡。
第⼆天下午,杨毅忽然听见外边⼈声⿍沸,像是很多⼈正朝这边⾛来。
杨毅⼀惊,提着⼑⾛出⼭神庙,眼前的情景却令他惊呆了。原来,外边站着⼏⼗个⼿持叉⼦、铁锨还有镐头的百姓,他们正怒视着杨毅。杨毅忙问:“乡亲们,你们这是要⼲什么?”⼀个⽩须⽼者问:“杨⼤侠,济世堂的王世普⼤夫是你杀的吗?”杨毅点了点头,说:“那姓王的坏事做尽,死有余辜!”⽼者顿⾜道:“你好糊涂呀!”
原来,这王世普并不像⽜李⽒说的那样是个草菅⼈命、仗势欺⼈的庸医,恰恰想反,王世普是⼀个医术⾼超、医德⾼尚的⼈,⽽且收费低廉,有的贫苦百姓得病后⼿头没钱,王世普就把医药费给免了,晚上急病号需要他出诊,即便是冰冻三尺的寒冬,即便是百⾥之外,王世普也会⽴即起床去诊治。所以,王世普在海曲百姓中最有威信,也都愿意找他看病。
却说⽇照县内还有⼀个药铺,叫“润⽣堂”,是⽇照县最早的药铺,店主叫刘⼠甄。他医术也很不错,但是医德却不⾏,去他药店看病,少⼀个铜板他也不会让你离开,⽽且晚上从不出诊,即便是患者⽣命垂危。
济世堂开业之后,眼见着患者都跑到那⾥去了,刘⼠甄不从⾃⾝找原因,却怨恨起王世普来,屡次找他的茬,都以失败告终。好在王世普⼤⼈⼤量,从不与他计较。
后来,刘⼠甄⽆意间知道了杨毅到了兖州府,⼜⼼⽣毒计,派⾃⼰的⽼婆李⽒,在杨毅必经的路⼝,装作要上吊的样⼦,被杨毅救下之后,⼜说出⼀番被庸医王世普逼得⽆路可⾛的话来。果然,嫉恶如仇的杨毅上当了,杀死了王世普。
⽼者说:“杨⼤侠,这⼀次王医⽣原先是给⼀个⼤出⾎的产妇出诊的,却被你给耽误了。⼤⼈死了,⼀个男⼈从此失去了他的爱妻,⼀个⼩孩从此没有了母亲,你想想,这⼀次你的罪孽有多⼤?”
杨毅听了后悔莫及。他对⽼者和众⼈说:“你们容我⼀晚,明天我定给⼤家⼀个答复。”当晚,“润⽣堂”店主刘⼠甄两⼝⼈被⼈杀死,留下的⽵牌分别是恶⼈九⼗⼋号和恶⼈九⼗九号。他们的⾝边还躺着另外⼀个⼈,正是⽇照义侠杨毅,他是⾃杀⽽死的,他的⾝上也有⼀块⽵牌,上写:恶⼈第⼀百号。
长篇中国民间故事精选【篇四】
南宋临安府,风波亭事件⼗余年后的⼀天上午,秦桧突然⼼⾎来潮,乔装成⼀个算命先⽣,玩起了微服私访。他想看看岳飞死后这么多年,临安城的百姓是否还耿耿于怀?
街道上⼈来⼈往,贩夫⾛卒商家过客都在为了⽣计奔忙,再也看不到当年街头巷尾为岳飞叫屈喊冤的景象。
中午时分,秦桧饥肠辘辘,便拐进了街⾓⼀家冷冷清清的⼩店。
落坐后,秦桧点了两道菜,⼀个烧鸡,⼀个芹菜炒⾁。谁知店家⼀听要吃芹菜炒⾁,盯着他看了半天,瞧得秦桧⼼⾥直发⽑。店家满脸疑惑地问道:“听客官⼝⾳,很像本地⼈,那为什么还要点‘芹菜炒⾁’这道菜?”秦桧见事有蹊跷,随⼝撒谎道:“我⽼家在临安,这些年到外地云游,刚回家不久,不知其中缘由,愿闻其详。”
店家见他说得滴⽔不漏,“哦”了⼀声后,咬⽛切齿地骂道:“这事跟秦桧⽼贼有关!⾃从风波亭残害抗⾦英雄岳飞⽗⼦后,临安城的百姓⽆不想扒了他的⽪喝了他的⾎,可⽼贼⼿握⼤权,⾼⾼在上,⼜有重兵保护,谁也奈何不了他。因为芹菜姓‘秦’,⼤家谁也不愿意吃它,饭店也就没⼈卖这道菜了。要不是你刚从外地回来,我早就把你赶出去了。”
秦桧⼀听,暗暗⼼惊,虽说表⾯上风平浪静,但临安城的百姓仍然对他恨之⼊⾻,⾯对店家滔滔不绝地咒骂,因孤⾝⼀⼈,他不敢造次,只得捏着⿐⼦附和。可⽩⽩吃了个哑巴亏,他哪⾥会⼼⽢?饭后,他灵机⼀动,压低声⾳对店家说:“我⾛南闯北这么多年,学了⼀些奇招异术,既然你这么恨秦桧,现在我教给你⼀个法⼦,可以让他死于⾮命。”
店家⼀听,马上来了精神,说只要把⽅法教给他,饭钱就免了。秦桧⼼中暗喜,信⼝开河道:“西南有种毒咒,在谁⾝上下咒,只要⽤⾯⼈捏成他的模样,然后放⼊油锅⾥炸,只要炸够九九⼋⼗⼀天,他就会⼀命呜呼。”店家⼤喜,不停地道谢,并拿出银两赠送。秦桧哪⾥把这点碎银放在眼⾥,⼀边推辞⼀边试探性地问道:“你知道秦桧长什么样吗?如果⾯⼈捏得不像,死咒就不会灵验。”店家听后连连摇头。
⼀看店家不知秦桧模样,他⼼⾥有了底,便开始实施⾃⼰的计划:“看你下咒⼼切,我索性好事做到底。前⼏天有幸进秦府算命,见过秦桧⼀⾯。平⽇除算命外,我还喜欢丹青,现在把秦桧的相貌画出来。”
店家⼆话没说,进屋取出⽂房四宝。秦桧很快就画好了⼀幅⼈像,不过这个⼈可不是他,⽽是朝中跟他意见不合的刘成,他⼀直视其为眼中钉⾁中刺。虽然死咒是胡乱编的,可他依然不想犯忌讳。
晚上,秦桧坐镇丞相府,招呼⼏个得⼒⼲将,让他们去临安城街头查问,只要谁家卖油炸⾯⼈,就偷偷抓来,他要让那个辱骂他的店家吃尽苦头。
两个时⾠后,秦桧正等得不耐烦,⼏个⼿下⽓喘吁吁地空⼿回来复命,⼿下办事不⼒。他⼤发雷霆,问怎么回事?⼿下战战兢兢地说:“临安城⼏条街上的⼩店⾥,很多家都在卖油炸⾯⼈,还起名叫‘油炸桧’,我们不知道哪⼀个是该抓之⼈?”
秦桧听后,⽬瞪⼝呆,他本想玩个聪明⼿段,把店家抓来治罪,没想到⼀个下午,到处都有油炸⾯⼈,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油炸桧”,不就是油炸秦桧吗?这么多⼈咒他死,他只觉得有⼀股怒⽓直冲头脑,顿时两眼发⿊,要不是⼿下⾝⼿敏捷,他真可能⼀头栽倒在地上。
第⼆天,“油炸桧”⾯⾷就在临安城⼤街⼩巷流⾏起来,秦桧⼀听到这个名字就会⼼惊⾁跳,好在当时画像上不是他,多少让他⼼安⼀些。
转眼过了两个多⽉,这⼏天秦桧正为朝中之事烦躁不已,刘成处处跟他对着⼲,⼀⼲贿赂过他的迟迟不能升迁,弄得⼤家怨声载道。偏偏在这个节⾻眼上,宋⾼宗赵构对刘成⼗分赏识,弄得秦桧在朝堂上没⾯⼦,任其发展,他很快就会失势。当务之急,就是找个借⼝,拔掉刘成这根刺。
这天早上,秦桧正准备更⾐上朝,管家急匆匆跑进来,上⽓不接下⽓地嚷道:“⽼……爷,⽼爷……,好……消息,天⼤的……好消息!刘成……死了,死在了……早朝的路上!”秦桧听后⼤喜,可⼜有些不太相信,昨天上朝时还跟他较劲,⾝体好得不得了,怎么说死就死了呢?
朝堂之上,众⼤⾂都对刘成猝死之事议论纷纷,都说他死得蹊跷,像是被⿁神索了性命。说者⽆⼼听者有意,秦桧掐指⼀算,刘成的死期距他微服私访正好⼋⼗⼀天,难道冥冥之中真有炸⾯⼈的死咒?虽然是从他嘴⾥说出去的,可现在⾃⼰也弄不清真假。
不管什么原因,刘成死了,⼼腹⼤患已除,秦桧偷偷在家中⼤摆宴席庆贺。为了验证死咒是否灵验,⼏天之后,秦桧再次微服私访,如果真的灵验,以后再铲除朝中异⼰就易如反掌了。
这次出门,秦桧改变了⾏装,为了安全起见,他扮成⼀个商⼈,带着两个武功⾼强的护卫,选择了⼀条跟上次完全相反的道路。
天近中午,秦桧⼀⾏进了⼀家清净的⼩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店家捧上⼀盘“油炸桧”,秦桧看后眉头⼀皱,说没点这东西。店家呵呵笑道:“这东西免费,吃多了还有奖励!多吃⼀个,就会多炸⼀个,杀害英雄的卖就会少活⼀会⼉!”⼿下刚想发作,被秦桧⼀把拦住。秦桧并没⽣⽓,拿起⼀个“油炸桧”说:“你这油炸⾯⼈的死咒根本没有⽤,知道为什么吗?”
店家被他唬得⼀愣,直愣愣地看着他,秦桧见此⼈已上钩,捋着胡⼦说:“你捏的⾯⼈根本就不是秦桧,我这⾥有他的画像,你好好看看吧!”说完从怀中掏出⼀张早已准备好的画像。
店家⼿持画像,⼀再向秦桧道谢,并免了他们的饭钱。回去的路上,护卫不明就⾥,问他为什么给这些民画像,秦桧哈
哈⼤笑:“那画像是第⼀个做‘油炸桧’的⼈,让他们互相诅咒去吧。”
转眼⼜过了⼋⼗⼀天,这期间秦桧早就派⼈打探到了第⼀次去吃饭的店主叫王⼤宝,原是北⽅⼈⼠,差点⼉被⾦兵所杀,岳飞对他有救命之恩。死咒期限到了,中午时分,秦桧化装成⼀个⾏医的郎中,带着两个家丁,去了王⼤宝的⼩店,今天,他要亲眼验证死咒是否灵验。
秦桧和家丁⼀⾏⾛进⼩店,王⼤宝热情招待,并给他们奉上可⼝的饭菜。吃饭时,他不停地偷眼观看王⼤宝,可王⼤宝⽣龙活虎,没有⼀点要死的迹象。⼀顿饭吃了整整两个时⾠,最后⼀道免费的“油炸桧”上来,⾯⼈还是刘成的模样。秦桧迟迟不见王⼤宝有什么异样,只好结账⾛⼈。
刚到街上,⾝后就传来王⼤宝的喊声:“客官,请留步!”秦桧转⾝,王⼤宝疾步追来,⼿举着⼏枚铜钱:“客官,对不起,多收了您四⽂钱……”话⾳未落,⼈就来到了⾯前。秦桧刚想开⼝,王⼤宝突然步履踉跄,他⼤声喊道:“秦桧!他是秦桧……”话没说完⾝⼦往前⼀扑,整个⼈“扑通”⼀声,直挺挺地倒在地上,⼿中的铜钱也撒落地上。
两个家丁⼤骇,急忙围过来,⼀⼈挡住秦桧,⼀⼈对倒地的王⼤宝拳打脚踢,可惜王⼤宝⼀动不动了。秦桧喝住打⼈的家丁,翻开王⼤宝的⾝体,探探他的⿐息,只见他满脸乌青,嘴⾓流⾎,已经断了⽓。
周围的⼈围了上来,对着他们指指点点,有声⾳响起:“他就是卖秦桧!”“杀了岳元帅的坏种!”……看到群情激愤的百姓,秦桧哪敢久留,在家丁的保护下,他钻出⼈群,灰溜溜逃回了丞相府。
王⼤宝的死给秦桧的震动很⼤,他⾮常后悔为什么会编造死咒?如今他⾯相已露,⼋⼗⼀天后,死咒就会落在⾃⼰的⾝上,他岂能不担⼼?
把炸⾯⼈的⼈全抓起来,临安城这么⼤,如何能抓得完?秦桧权⼒再⼤,他也不敢乱来,毕竟上头还有皇上。⽇⼦⼀天天过去,他的恐惧与⽇俱增。两个⽉后,他病倒了,即使是太医,也不知他得的是什么病。⼋⼗天还没到,他就撒⼿⼈寰了。
秦桧死讯传出,临安城内⼀⽚欢腾。当晚,很多⼈聚集到西湖旁边的岳王墓前吊唁,其中带头的就是王⼤宝和他的表弟—秦桧⼆次私访的店主张清源。临安城的百姓⽆不痛恨秦桧,听说“炸⾯⼈”的死咒,纷纷效仿。秦桧⼆次私访拿出的画像,张清源⼀眼就看出是表兄王⼤宝。秦桧⾛后,他找到表兄,⼆⼈分析提供画像的⼈就是秦桧,⽽且看出他对死咒半信半疑,于是利⽤⼀种能诈死的药物,跟街坊邻居⼀起,合演了⼀出精彩的剧⽬,活活吓死了秦桧。
秦桧死了,他不知道⾃编的死咒阴差阳错吓死了⾃⼰,也没弄明⽩刘成死于⼼脏不好是⼀种巧合,更想不到的是⼀句谎⾔创造了流传千年的美⾷—油条,也就是⼀种⽤⾯棒代替⾯⼈的⾷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