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比赛方案
为全面贯彻上级有关规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加强我校开展课外阳光体育活动,创新育人观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现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以“青春无悔、激情无限”为主题的课外阳光体育轮滑比赛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轮滑不止 青春不败 二、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三、活动内容: 轮滑计时赛 四、活动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 五、年级比赛安排:分男女两组
一班和二班比赛 三班和四班比赛 五班和六班比赛
七班和八班比赛 九班和十班比赛 十一班和十二班比赛 十三班和十四班比赛 十五班和十六班比赛 十七班和十八班比赛 十九班和二十班比赛 六、活动规则:
1、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各参赛队伍,各班积极参加。 2、报名人数不限,参赛队员必须自己及参加。 3、比赛规则:
(1):所有参赛队员必须佩戴头盔、护具 (2): 起跑
起跑按以下方式进行:运动员两只轮滑鞋必须与地面完全接
触或部分接触,两脚不得移动,允许身体移动。运动员站在起跑线后,每名运动员应保持至少50厘米间距。
(3):发令
发令员将发出两次信号,第一次为“预备”第二次为鸣抢。遇到以下情况,发令员可以召回运动员重新比赛:
.运动员由于器材发生意外故障而非本人责任摔倒 .运动员在发信号之前起动,将重新起跑
(4):滑行中
.比赛滑行中,不得以曲线或横线滑
.任何情况下,运动员之间不允许推、拉、阻止其他运动员滑行
八、注意事项:
(1)必须听从裁判员的裁决及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守比赛纪律和规则。赛前10分钟检录,三次点名不到的运动员视为放弃。
(2)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对违纪者或故意者,给予相应处分。
传统“填鸭式”与“满堂灌”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调动不起他们对新知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教学模式改良的形式,也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追随。本文联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部分内容,对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目的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在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后,和其他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该教学模式在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会对数学进行更深层的探索,而不只是局限于教学书本上的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
一个班级总是会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一些学生也许是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或是难以融入学习氛围导致成绩较低。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对讲解的知识理解得较深刻,所以在学习态度上也是较积极的,所以使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从而导致班级之间的个人竞争。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会参与到学习探究中。因为这是团队间的竞争,而非个人竞争,所以团队中的人员会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使后进生不气馁、不放弃自己。在团队协作的氛围中,每个人都
尽最大努力去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 1、掌握合理时机,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到的。教师在分配学习任务、组建合作小组时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正确时机。在教学过程中,如遇到数学疑难问题或学习重点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自主探索教学内容,发现自己难懂的知识是什么,并与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学习重点。这样最后教师在解答疑难时学生才会理解得更加深入且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如理解上的错误或是步骤方法上的错误。教师在观察学生讨论的同时应注意到这些情况,对学生在学习上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一些学生在思路开拓后会不自觉地偏离研究的主题,教师应多注意上述情况,使学生及时回到正确的讨论主题上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声音难免会大,因为每个小组都沉浸在自己的讨论中,难以注意到他人的反应。所以当某个小组噪音过大时,教师应及时控制,以免影响到其他小组的思考和讨论。如果整个班级噪音较大,教师应先暂停小组讨论并对学生强调小声讨论。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部分教师没有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倾听的技能、表达的技能,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其他组员进行良好的合作。在教师分配任务后,一些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或是没有解题思路,再或是不接受他人的看法,固守己见,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在这方面,教师应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在讨论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所以难免会对他人有不赞同或是建议,但学生要注意自己提出反驳时的态度和说话方式。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很快想出解题思路,但也不要着急告诉大家,可以再等一会还在思考的同学。在每个人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其他人应该安静地倾听,不管对错,先不要急于反驳,而是在这个同学讲完后再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每个组员在小组里都会受到尊重,出现闹别扭和懈怠的情况也会较少。一个小组中,每个组员一定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是什么,掌握自己被分配的任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下去。 3、创造小组学习环境
教师承担着学科教育者、课堂活动组织者与管理者等多样化角色。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抓住小组合作学习重点是关键,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构建优良环境。首先,教师深刻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价值是基础,
将“小组学习”贯穿于教案准备、知识传授、家庭作业布置等各个环节中,以調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确保教学规划与小组合作模式相匹配。尤其是在课堂教学问答环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带有目的性、新颖性、实用性以及合作性等多样化特征,将问题直接布置给小组学生,使其在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中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强化掌握程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小组学习的实效性也彰显出来。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热情,同时提高思考能力和数学成绩,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上课讲授的知识,而是在与其他组员的讨论中,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与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