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本公共服务概念辨析

基本公共服务概念辨析

来源:易妖游戏网
I袷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概 急 辨 析 韩小威尹栾玉 摘要:从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后,公共服务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本 公共服务更是当前讨论的焦点问题。如何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实质是一种范围的界定,也是一种价值理念的 涵盖。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基本,二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核心,理解公共服务是逻 辑的起点,将公共服务界定清楚才谈得上其他问题。对基本公共服务概念理解的偏差正是缘于对公共服务概 念理解的差异 关键词: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D6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0)09—0042—03 目前.学界对公共服务的界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 一是基于物品性质界定的公共服务。最早提出公共 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 服务概念的学者是l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社会学派和 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 20世纪初期的法国公法学者;后来,随着公共经济学者 和创造条件。” ‘一般来说,公共服务属于公共物品, 于1954年明确提出“公品”定义,公品的研 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提供的公共 究成为经济学和财政学重要的概念。在西方传统理论中, 物品主要有: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具体可以分为 一直在沿着按照用物品特性解释公共服务的思维逻辑前 三类。第一类: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服务.如国 行, “公共服务”和“公品”被看作是可以等同和 防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等。第二类:非竞争性和非排他 相互替换的概念,至少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从认 性弱的服务,包括邮政、电信、民航、铁路服务.水电 定“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品”,到认定“公共服务不 气服务等。第三类: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强的服务,包 仅仅提供公品”。公共服务的定义不断变化.但始终 括公共环境服务(如垃圾处理、公园、道路管理、公共 没有摆脱用物品的规定性解释公共服务的逻辑。按西方 卫生、气象服务),公共科教(基础教育、基础研究等), 研究此问题的思维逻辑,对公品的研究细致人微. 文体事业(如公共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服务)公共 并以此似乎可以代替对公共服务的研究,用公品的 医疗,公共交通以及社会保障等。”⑤可见,此界定方式 规定性可以推导出公共服务的规定性.认为把公品 是基于经济学中非排他、非竞争的公品概念引申而 的问题研究清楚了,公共服务问题便可以不解自清。 来,其核心是物化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我们的目的。任何集团或社团为任何原因决定通过 二是基于行为方式界定的公共服务。此界定方法是 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定义为公共商品或服 从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角度来定义公共服务的。在公 务的不同机制。”①“为了厘清公共经济的逻辑.我们应 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中,把所有涉及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事 该首先认为公益物品的性质不同于私益物品。然后,我 务称为公共服务,这些公共服务是由各级以各种方 们探索公共领域多组织安排的可能性.包括发展类似于 式进行管理。此定义方式突出的是的作用,把提供 市场的安排。”②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先驱和主要倡导者E. 公共服务作为的最基本职能。虽然服务不是公 s.萨瓦斯在《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一书中特 共服务的全部,也不是唯一的服务供给者,但 别强调,物品和服务“这两个术语将被用做同义词” 是重要的公共部门之一,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因 公品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有较充分的论述,其 而,的行为方式无疑是判定公共服务的重要标尺, 影响广博深远,受此思维逻辑的影响,我国官方和学界 于是,以行为为基准界定公共服务成为一种重要方 在讨共服务时也约定俗成地套用物品的规定性来解 式。如, “所谓公共服务,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不宜由市 释公共服务,这样的规定性已经非常常见。如, “公共 场提供的所有公品,如国防、教育、法律等,狭义 服务.就是提供公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 上一般指由直接出资兴建或直接提供的基础设施和 ④ JIANGHAN LUNTAN 2010.9 公用事业,如城市公用基础设施、道路、电讯、邮政 等。” ‘公共服务是利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 促进居民基本消费的平等化,通过分担居民消费风险而 进行的一系列公共行为。”⑦可见,此界定方式基于 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界定提供理论依据。因为经济 学家坚定地秉持“物品本身的特性决定着物品供给的条 件”,因而,试图通过物品属性的划分来界定市场与 各自的功能界限,为宽泛的服务提供合理性的解释。 的基本职能,其核心是从公众利益出发,旨在满足均等 化的行为。 对公共服务的这两种界定方式,是基于不同的理论 和视角,因而,对公共服务的界定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这两种界定方式,不能笼统地说孰对孰错,但从基本公 共服务的基点出发,对两种界定方式做一分辨是必要的 然而,相对于公品,私人产品的界定倒变得清晰可 辨,私人产品由市场提供成为最一般的经济学定论。按 此逻辑,非私人物品按其属性就应由或集体来提供。 然而,随着非私人物品理论的发展,准公品、混合 公品以及中间公品的出现使公品公共性的 “纯度”不再有绝对性。这也让市场及其他组织形式提供 首先,对基于物品分类法界定的辨析。基于物品分 类法,即将非排他、非竞争的公品概念引申,将公 非私人物品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而且,不同时代、不同 背景、不同环境,可用作公品的范嗣相当之广,远 品的规定性来代替公共服务的规定性.大体上相当 于将公品与公共服务等同视之。如果非排他性和非 竞争性可以作为公共服务的规定性,我们需要分解非排 他和非竞争的属性的意思。这一点大可从经济学的角度 来分析一下:一是消费的非竞争性:这就是,一个人消 费某种物品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该物品;二是消费的非排 他性:即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地消费某种物品.而 远超过理论上对其界定的范围。实践上看,提供的 物品,涵盖所有性质的物品.包括在特定场合下提供私 人物品,如灾难时期、战争时期提供的帐篷、食品、衣 物、药品、房屋等等。提供的远不止公品,更 不止纯公品,凶而。以公共物品的属性来界定 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不准确的,逻辑上也行:不通。 其次,对基于行为方式界定的辨析。此界定方法是 要阻止某个人免费消费该种物品,或者代价昂贵或者不 可行;三是被免费消费的该种物品,其边际生产成本非 常小甚至是零。概括地说,也就是一件纯粹的公共物品 基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职能来进行判定的。现代政治 学意义上的.是拥有公共权力的宪政机构。它应是 公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是理 在消费上是非竞争性的,就意味着,一旦该物品存在, 另外一个人消费他所需要付出的追加资源成本为零。也 所应当的。但由于公益概念的高度抽象性。致使在不同 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主体对其的理解人青人殊。然而, 就是说,从理论上严格地讲,只有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两个特征的物品才是真正的公共服务。但现实 中同时具备两种特征的物品并不多。布坎南认为: “真 无可否认,实现、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是责任的法 理义务和政治使命。决定提供某种物品,首先是对 公共利益的判断,其次是对公共财力的考量。无论怎样 正的公共物品”相当地少, “即使按照技术意义上的真 正公共物品的宽泛定义,……这类公共物品的支出占 去理解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有其基本特征,这也是决定 行为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准绳。第一,公共利益具有 GDP的合理份额可能就是10%一12%。”⑧而且现实中 提供的物品远远超出此界定范围,公品的现实范围 更为宽泛,公品理论因而得以拓展。奥斯特罗姆夫 公共性和社会共享性.直接体现社会价值导向和价值判 断。较个体利益而言。公共利益是一种公众利益,受益 主体具有普遍性或不特定性的特点,即,公共利益不是 妇沿着布坎南的思路,通过对“公共池塘资源”的开创 性研究,对物品特性的相对意义做了有实证依据的判断: “任何消费性的物品其量和质几乎都不是完全不可分的 ……个体利益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多数人利益在数量上的直 接体现,它是社会共同的、整体的、普遍的利益。但公 共利益通过个体利益表现出来,对所有人或大多数个体 有利就是公共利益.即公共利益影响着所有成员的绝大 多数成员,具有社会共享性。公共物品具有经济学意义 上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但不具社会价值。但为实现公共 利益而使用的公共物品则可以因公共利益的终极目的被 赋予社会价值。即体现于社会性上。第二。公共利益具 有客观性。如前所述公共利益不是个虚构体,它是分 离于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一种的利益。 ,在一定的供给界限之内,一个人使用一个物品会部 分地减少其他人使用和享受该物品。使用每增加一个单 位,都会妨碍特定一群使用者中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消费的排他性和共用性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 在绝对排他或者彻底共用的东西。”⑨公品理论放松 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严格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定义 纯公品和非纯公品,即公品的概念得以拓 宽。当然,公品概念的扩展并没有涵盖私人产品之 外的所有物品,而且,安排或提供的物品仍远远超 它不为个人利益所左右.个体的主观意愿无法影响到公 共利益的行径。不管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公共利 出公品的范畴,仅仅靠物品分类理论还是不能解释 的作为。正如很多人质疑的那样,即便是通常认为 的纯公品一国防,也并非真正所有地区都享有同等 益都是客观的。公共服务作为公共利益最主要的现实表 现形式。其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公共利益.体现其公益性。 第三,公共利益具有开放性或非排他性。公共利益是个 的防务;相反,基础教育既不满足非排他性,也不满足 非竞争性,然而当今绝大多数国家却都将其视为最基本 体利益的综合,应体现为社会共享性,但公共利益也不 能排除单个人的享有机会.因而.公共利益既不是封闭 ,的公共服务。物品分类理论仍在继续发展,意图在于为 的也不会专体现为某个像个体所愿也就是说,公共利 江汉论坛 2010.9 @ 益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诚然,公共利益中对“公众” 公共通信、公用设施和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是保障公民 范围的界定应采用地域标准、人数标准还是其他标准, 起码的日常生活和自由:四是基本安全服务:包括公共 学界一直未有定论,而“利益”这一涉及主体价值判断 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主要目标是保障公 的概念应包含哪些内容也是十分抽象的和不确定的。因 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对公共利益的理解也尚难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释 对基本公共服务中“基本”的理解.本文认为应从 义。但这不代表对公共利益的把握含混不清,其基本特 两个角度去限定:一是基于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征决定了公共利益的大体范围,而确定大体范围正是本 能保障民众最为基本的公共需求,即最为根本的生存和 文所需。综合前述,公共利益应是为符合社会全体或大 发展方面:二是基于现有的基本财力状况和可提供 多数成员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意志.让他们共同受益 的基本支持。从供给主体的角度理解,基本公共服 的那类利益。从其具备的具体特征和特质来看,实现公 务就是在可能提供的范围内,向民众提供最基本的 共利益应是公共服务运作的动机所在和终极使命。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也就是说提供的公共 从两个视角界定的公共服务均有其适用范围,以物 服务范围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福利水平和具体生存 品分类理论为基础的规定局限了公共服务的作用,而且 的状况。从民众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基本公共服务是指 也脱离了公共服务的本质内涵,因为在特定场合公共服 全体公民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应该享有的同等权利。能 务不排除提供私人物品,因此,物品属性不能成为判断 够享有相对合理的、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诚然,绝对 公共服务规定性的依据。从本质上讲,提供公共服 均衡的享有公共服务是不可能的,从本质上讲,提供基 务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对公共利益的判断也是判 本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公民个人的公共服务需求.但每 定公共服务的内在依据,物品只有与公共利益相结合才 个人自身特征、状况不同。所产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具有公共服务的特性。假定能够代表公共利益,将 也不尽相同。所以,所有公民均衡划一的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利益最大化就是的使命,一个如果不能实 是不现实的。 现公共利益.就不能说它是一个对公民负责任的; 注释: 一个如果不能有效保护公共利益、不致力于公共利 ①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商务印书馆1993 益最大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责任。这样,公共利 年版,第2O页。 益实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出于此,公共服务可以界定 ②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上海三 为,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提供各种需要物品 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97页。 (有形物品和无形物品)的活动。也就是说,公共服务并 ③E・S・萨瓦斯: 《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 不受物品属性的,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时,任何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④吴双: 《建设公共服务型问题综述》, 《信息与研 物品都可以作为公共服务提供的内容。 究》2005年第3期。 基本公共服务是在厘清公共服务基础上的进一步界 ⑤王锋、陶学荣: 《公共服务职能的界定、问题分析 定。目前,理论界从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社会 及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学等角度。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均有所涉及,但对基 ⑥刘旭涛: 《行政改革新理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国 本公共服务的认识却莫衷一是。有的学者从消费的角度 改革》1999年第3期。 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一是从消费需求的层次看,与低层 ⑦刘尚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实要求和路 次消费需要有直接关联的即为基本公共服务。层次低的 径》,《浙江经济》2007年第13期。 就是基本的.吃饱、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 ⑧转引自柏良泽《公共服务研究的逻辑和视角》,《中国 安全、穿衣等也是基本需求。基本需求得到保障后,人 人才》2007年第3期。 们追求高档消费就不是基本需求了,这不再是的职 ⑨[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利诺・奥斯特罗姆: 《公益 责:二是从消费需求的同质性看,人们无差异消费需求 物品与公共选择》,载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与地方 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如对食品和药品的消费,无论是穷 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4页。 ⑩刘尚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及路径》, 人还是富人都要保证质量安全,尽可能减少对健康带来 《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6月12日。 的危害。这样的消费需求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 ⑥陈海威、田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是“基本”不是绝对的,它会因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 《福建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化曲 根据提服务的性质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分为 作者简介:韩小威,女,1973年生,吉林长春人, 四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底线生存服务:包括就业服务、 经济学博士,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吉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主要目标是保障公民 林长春,130012;尹栾玉,女,1974年生,经济学博 的生存权;二是公众发展服务: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 士,黑龙江桦南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吉林长 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体育,主要目标是保障公民的 春,130012。 发展权;三是基本环境服务:包括居住服务、公共交通、 (责任编辑陈孝兵) @ JIANGHAN LUNTAN 20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