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期中复习概念卷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期中复习概念卷 沪教版

来源:易妖游戏网
概念卷

①二十亿八千三百万写作( ),四舍五入用到亿位是( )

亿。

②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计算:

崇明东滩湿地面积约85( ),蓝鲸重135( )。 43平方米=( )平方厘米 60t50g=( )g ③ 在

91011、、这三个分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 101112④ 阴影部分占大正方形的( )或( )或( )。 ⑤ 小胖把(9+A)×9看成9+A×9,这样算出来的结果与正确得数相差

( )。 ⑥ 根据5、7、10、10这四张牌算24点,我的算式是:( )。 ⑦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如果把被减数、减数、差加在一起,结果是300,已知差是76,减数是( )被减数是( )。 ⑧ 西瓜有88只,苹果有39只,增加( )只苹果后,西瓜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 ⑨ 2019毫升、2升106毫升、2160毫升、2升610毫升四个数量中,

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⑩ 小胖在心里想了一个数,把这个数加上36后再除以12,得到的结果是8,小胖心里想的这个数是( )。 ⑪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到432千米/时,进站前,平均每分钟减速

45千米。9分钟后,速度为( )。 ⑫ 小巧做一道除法题,把除数38看成了83,结果得到的商是24余60,想一想:正确的商是( )。 ⑬ 400 m2 =( )cm2; 2070 mL=( )L( )

第1页/共4页

2433⑭ 把 5、7、5、7这四个分数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三个的是

mL

( )。

⑮ 如果1升水重1千克,那么18000升水重( )千克,合( )

吨。 ⑯ 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4( );小巧家的鱼缸蓄水约25

( )

17.根据3、3、3、3四张牌算24点,我的算式是:( )。 ⑰ 商店从工厂批发的260箱牛奶,每箱50元,若商店按照每箱60

元卖出,卖完后能赚多少元?小巧列算式:260×(60-50),请你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 )×( )=( )。 ⑱ 小亚和小巧两人去书店买同样一本书,如果分开各买一本,小亚带的钱还差5元,小巧带的钱还差3元;如果他们把钱合起来买一本,还是差2元,这本书的单价是( )元。 ⑲ 小巧在计算110—□×5时,把运算顺序弄错了,结果得到500。

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 (二)选择(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答案的编号) ① a×4=20,如果a增加了3,那么积增加( )。

A 、3 B、 4 C 、12 D 、无法判断 ② 根据“A减去B除C的商,所得的差再乘D,结果是多少?”,该选择下面的算式( )来思考。

A、 A-B÷C×D B、 (A-B÷C)×D C、 (A-C÷B)×D

3.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9份是( )。

A. 9毫米 B.

9 厘米 C. 9厘米 D. 9米 100

4.45□800≈450000,□里可以填的数字有( )。

第2页/共4页

A.1 B.4 C.0~4 D.1~4 5.小巧和小亚做数学题,小巧做了她总数的,小亚做了她总数的 ( )剩下的多?

A. 小巧 B. 小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6. 根据□÷○=△,下面算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应用题

1.老师要批改78份数学卷,如果3分钟批改2份,老师批改完这些卷子,共需要多少分钟?

2.去体育用品商店买15只篮球,结果发现自己少带180元钱,

于是 改买12只篮球,找回了24元,想一想,每只篮球多少元?

带了多少钱? 3.一本书 960 页,小明原计划 20 天看完,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看

12 页, 他可以提前几天看完?

4.小蜗牛6分钟爬12分米,照这样的速度,小蜗牛爬1小时可以爬多少分米?

➢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

第3页/共4页

494, 9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小胖的方法:12÷6=2分米/分,表示:

2×60=120分米, 表示: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请你将小胖的方法补充完整)

➢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我的方法:

第4页/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