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线————————————————————2016年高考全国1文综卷-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好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答案写在给定位置。
一、选择题(共12题 每题4分 共48分)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 已完成对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 D.宋太祖不愿史录其真实言行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的形象 C.与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第 1 页 共 4 页
——————————————————————密——————————封——————————线————————————————————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 是近代欧洲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4. 成立时间 1955 1960 1962 1970 名称 国际茶业委员会 石油输出国组织 可可生产者联盟 填入橡胶生产者协会 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 美国对欧洲( )。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的根源
二、材料题(共3题,共52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国家对不离的国际经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 35.1947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现=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
第 2 页 共 4 页
——————————————————————密——————————封——————————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页 共 4 页
—————————————2016年高考全国1文综卷-历史
参
24-28CDABC 29-33CDBAB 34B 35A
40 【正确答案】(1) 社会稳定;取消人头税,进行赋税改革;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土__ ___—__—__—__—__—__—__—_号线考—_—__—__—__—__—__—__—__—__—__封__—__—名—姓—__—__—__—__—__—__—__密__—__—级—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学— — — — —— ——地的开垦。
人口增长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开发,有利于增加的赋税收入。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也造成资源紧张,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草原荒漠化等问题,并引发社会矛盾,激起民变,造成社会不稳定。
(2)近代学者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主要有向人口较少的地区进行迁移;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实行晚婚晚育等。他们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缓解人口压力的问题,人口迁移只是暂时缓解,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压力;兴办实业能够有效解决人口问题,但投资大,见效慢;晚婚晚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人口压力问题,但长久来看也会造成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程度提高等新的社会问题。 41 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 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 【正确答案】(1)重修《氏族志》,不限地域和民族渊源;重修的氏族只排等级,但不作为任命的依据;氏族等级以官爵高下作为氏族等级高低的新标准。
(2)唐太宗的谱牒改革打击了世家大族社会地位,有利于打破他们对官位和政治的控制;家族门第不再作为选官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按照官爵高低将皇室排为第一等,有利于提高皇族的地位,加强统治。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