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来源:易妖游戏网
(一)《孔子论修身》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提倡“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性,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2、本文属于语录体性质的散文,内容侧重与增进学业和修养人格方面。孔子认为,增进学问,要有实事求是的为学态度和将学习与思辨结合起来;修养人格,贵在从善如流,见贤思齐,贵在以身作则,贵在经得住考验,要时刻维护仁义。

3、恶乎(怎么可能);然后(这样才能);造次(匆忙、紧迫);颠沛(挫折、磨难)。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秋水》(节选)

1、庄子,名周,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老庄”;《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学派的经典;庄子散文一般采用寓言的形式,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辞藻瑰丽,善用连类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极富浪漫色彩。

2、本文是一篇文言说理性议论文,它运用寓言的艺术形式和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融入比喻、排比、反诘等等修辞手法,说明在无限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

到主客观条件的,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启发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不断学习,不断前进。其中,(“井底之蛙”、)“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均出自此文。

3、东面(朝向东)而视;少(小看);轻(轻视);自多(自我夸耀);方(正)存乎见少;不可为(用)量(数量)数(计算);

4、“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说(三)《断魂》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代表作有《月牙儿》,短篇小说代表作有《断魂》,话(戏)剧代表作有《茶馆》等,1951年北京市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作品充满着地域文化色彩,被称为“京味”十足的“市井文学”.

2、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首先介绍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古老传统文明正遭遇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迫使传统文明的改变。然后通过对身怀“五虎断魂”绝技的镖师沙子龙的描写,一方面它对往昔神的威风八面满怀留恋,另一方面又在痛苦无奈中将镖局改成客栈,并执意“不传”断魂来与时代抗衡。通过沙子龙复杂心理,小说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社会大变革时代一时找不到现实延续点和连接线的焦灼困境,揭示出当时国人在时代变迁中一时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位置的孤寂与悲凉。

3、文中通过欲扬先抑、传统白描的手法为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了殷实的铺垫,既刻画了一个没落英雄沙子龙的形象,他对民族文化的可悲境遇有了清醒的认识,有落于与时代、保守封闭,及自我叹息、自我欣赏有孤傲执着、具有顽强抗衡力量;而王三胜是

一个争强好胜、性格外露的人物;孙老者是一个乐观直爽、对武艺积极进取的人物,但同时又和王三胜、小顺子们一样,意识不到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而抱着老祖宗不放。

(四)《麦琪的礼物》

1、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写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2、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对平穷的年轻夫妇杰姆和德拉忍痛割爱互赠礼物(杰姆的是一套纯玳瑁发梳,德拉的是一条白金表链)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两位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故事构思巧妙,一虚一实,既避免重复,又制造悬念;行为和表情描写出色,清晰反映人物心理变化;小说写他们贫困的生活是浸染着悲剧的色彩,赞美他们善良的心地和纯洁的爱情时,则又充满戏剧的氛围,具有“含泪的微笑”的风格。善良的心地和真挚的爱情都是最美丽、最聪明的。

附:文中,“麦琪”是指初生时,从东方来耶路撒冷给他送礼物的三位贤人,他们是非常有智慧的人。德拉夫妻二人为了对方割舍了自己最喜爱的东西,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所爱,为对方送一份圣诞礼物,他们的爱情是最纯真和美丽的,他们也是懂得如何创造纯真爱情的人,因而他们也是最聪明的人、自有智慧的人。所以说“他们就是麦琪”。

五《翠翠》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翠翠,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她是一个天真无邪、自然善良、情窦初开的少女,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她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从她身上看到苗族青春少女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祖父,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撑渡老人。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安于清贫,忠于职守,对女儿,外孙女有着挚爱。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外孙女的挚爱亲情,与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保存那古老的传统美德。

(六)《采薇》

1、《诗经》,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历史的305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他奉为经典,称为《诗三百》。全书按音乐特色的不同,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重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瞻含蓄。其中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赋、比、兴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2、本诗是一首征战诗,出自《诗经·小雅》。诗歌通过士兵的口吻,叙写了欲滴的决心和胜利的喜悦,也抒发了叹战求和平和思乡的强烈感情。语言朴实,比兴巧妙,重章叠句,一咏三叹。诗中“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个意象语言朴实,意境深幽。将对故乡的惜别和回家后落寞无助的性情完美的表达出来,显示出《诗经》在诗歌意象捕捉上的高度

审美水平。

3、“采薇采薇,薇亦作(刚长出)止(句末语气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轻轻摇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纷飞飘扬)。行道迟迟(迟缓),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七)《燕歌行》

1、高适,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燕歌行》是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附:在唐代诗派中,有边塞诗派的“高岑”,有“以文入诗、追求奇险”的“韩孟”诗派,有新乐府诗派“元白”,有山水田园诗派的“王孟”。

2、这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的七言歌行体诗歌。本诗叙写了疆场战争的惨烈和战士戍边的辛苦,揭示了军中苦乐不平、将帅腐化的现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结束战争、解除士兵痛苦的心情。诗风雄厚深广、悲壮淋漓,对比手法的运用,深化了诗歌主题。本诗中,从“山川萧条极边上··历尽关山未解围”语段写战斗的进程及结果,旨在揭示战斗失利的原因;第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敌人来势凶猛;第二句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将帅生活恶,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3、横行(驰骋疆场);边庭飘鹞(同“飘摇”,动荡不安);死(为··而死)节。

4、“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深、暮)秋塞草腓(枯黄),孤城落日斗兵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八)《长恨歌》

1、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前期诗作以揭露时弊为主,后期独善其身,写过不少闲适诗。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它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下《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艺术上,白诗平易晓畅著称,诗作数量颇多,为唐人之冠。

2、本诗是一篇长篇叙事诗,铺叙了唐玄宗林基隆宠幸贵妃杨玉环以及它们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既包含对唐玄宗好色废政、爱情至上的批判(如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但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李、杨悲剧的同情、怜悯(如揭示题旨的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和对两人真心相爱的歌颂(如表露杨贵妃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艺术上,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成功,叙事详略得当,语言自然流。

3、御宇(驾驭宇内,即统治天下);恩泽(皇帝的宠爱);可怜(可爱,值得羡慕);委地(抛弃在地);信(任由)马归;参差(好像)是;泪阑干(纵横流淌)。

4、“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九《江城子》 苏轼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是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作者对妻

子无夜不思,思极而致梦。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上阕记实,下阕记梦,(正面描写梦境)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词的悲伤基调。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全词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手法取胜。

(八)《鹊桥仙·纤云弄巧》

1、秦观,字太虚,一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婉约派词人;秦观少从苏轼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2、本篇是一首咏写爱情的词,属婉约词;词的上阙,从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写起,借景抒情,赞颂相会之珍贵、爱情之圣洁;下阙写离别,两情依依,骤又分离,但作者却凭空转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结语,揭示了人间爱情的真谛。全诗运用象征的手法,又砸如传说,将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炉。

3、词中的第一阙是借景抒情。作者以一个对句起头,既写七夕景色,又于景中见情。从牛郎织女一年不得相见的离恨写起,过渡到终于迎来一夕聚首:“银汉迢迢暗度”。双星渡河,“迢迢”二字极写牛郎织女相距之远和相思之苦。四、五两句将一年一度的相会借冰清玉洁的金风玉露加以衬托,又与人间一些虽长相守却真情不再的婚姻做尖锐对比,赞颂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珍贵和爱情的圣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