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云南省《关于推进全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精神,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完善我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着眼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着眼于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基本职能作用,着眼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文化站设施免费开放,向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二、文化站规范化建设的目标
有效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建设四室一厅(读书室、书画展室及电子阅览室、陈列室、民族文化展室、多功能会议厅),2012年底达到州一级文化站标准。与深化文化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相结合,实现综合文化站规章制度健全,职责任务清晰,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实现免费开放,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使免费服务成为的重要民生项目和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 1 -
三、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内容及标准
(一)建设内容:按照文化站免费开放的要求建设四室一厅(读书室、书画展室及电子阅览室、陈列室、民族文化展室、多功能会议厅)。
(二)建设标准:
1、三楼大间设读书室,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达到藏书2000种4000册以上,年订阅报纸、杂志5种以上。
2、三楼小间设书画展室及电子阅览室,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墙上悬挂书画,配备电脑6台,接入互联网,供查阅资料、学习等用。
3、二楼大间设陈列室,室内四周安装摆放物品的柜子,分五个展区:
第一展区(北墙)展出木制品及土瓷制品:木盆(木瓢)三至五个,木盒子三至五个,木刀侉子二至三个,木蒸子二个,木背板二个,荞棒三根,犁坝各一个,安子一个,骑安一个,做乔粑粑及烤酒用的木具各一套,木橱柜木桌子(古时地主用)二套,土罐三至四个,土碗三至四个,瓷罐三至四个,瓷碗三至四个,装籽种的烧罐四至五个,酒壶二至三个。
第二展区(东墙)展出古物:大队印刷机一套,放映机装片机一套,影片十张,流音机一个,音响一套,收音机一个,老式电脑一至二台,老照相机一台,老摄像机一台,铜钱、建国时期银元、印有毛画像的物品视收集情况定量。
第三展区(南墙)展出竹制品及杂物:大小篾箩筐四个,装鱼的笼子三个,竹饭盒三个,竹针线活三个,篾筷笼三个,竹蜂笼三个,竹篮子三个,鲁剑二对,铜炮一杆,火药一杆,铜
- 2 -
茶壶二个,汽灯小马灯三至四个,麂皮包一至二个,香炉二至三个,三角二个,火钳二至三把。
第四展区(西墙)展出乐器:号角一至二个,三弦二至三个,二胡二至三个,扯二胡的扩音一个,片插一个,锣一个,吹的牛角,羊角各一至二个。
第五展区(展室)展出纺线机一架、石磨一套、古时地板砖二至三块、柱角石二个。
墙上悬挂大河新石器遗址照片二至三幅,民族民风照片二十幅。
4、二楼小间设民族服饰展室。室内安装柜子两台,上台摆放模特五个,下台摆放小件展示品,一面墙用木条固定吹塑纸,用于固定展品。展室展示我乡大村、小河女性图腾服饰各一套(包括帽子、衣服、百褶裙、膝图、围腰),男士麻布男装一套(衣服、裤子),依沙拉么或毛居拉童装一套(帽子、衣服、裤子),山羊皮褂一件,绵羊皮褂一件,马甲一件,特色绣花围腰三块,绣花鞋(草鞋)四双,鞋垫四双,本地图腾挎包三个,其它特色小饰品可适量展出,墙上悬挂刺绣品装框十幅。
5、一楼大间设多功能会议厅。正面墙以百草岭风景画为背景(喷绘一张),侧墙展示我乡发展思路及发展成就(喷绘各一张),以我乡四大资源图片各四张做衬托,厅内配备会议培训桌椅、开展棋牌活动桌椅二套、安装投影仪、音响、电视机、DVD、教材、教具,可开展各类培训,举办小型文艺活动,开展棋牌活动。
五、文化站规范化建设的管理
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完成后向广大人民群众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内容包括:一是公共空间场地的免费开放;二是与其职能相
- 3 -
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向群众提供。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后的管理请遵照《文化站免费开放实施方案》及各室(厅)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