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活动记录表
课题名称 研讨主题 活动时间 参与人员 主持人 活动 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实践研究 阅读经典小说,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2016.9。25 地点 花园小学 观摩室1 活动形式 研讨课、评课 课题小组成员 赵珊 记录人 杨帆 陆彩虹执教《推敲》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 (学生上台做动作)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活动 效果 (学生听着音乐,很投入地读着想着) 生: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生: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生: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 生: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生: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生: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一位学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得很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生:他读出那晚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美好景象。 生;听了他的朗读,我看到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远了。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老师借助优美的音乐,特意让学生慢慢地、轻轻地边读边想像,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把课文内容“还原”了,文字意境“美化”了。这样,学生自然读出味儿来,对贾岛能即兴写诗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 师: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范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板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评:读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使每个学生真正地带着问题而读,使他们都有收获。] 生: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师:(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行为。 (生自读自演) 师:(指名上台表演,该生只做了推门敲门的动作。)大家评议一下,他做得怎样? 生:他只把推门、敲门的动作演示了一遍,很不够。因为贾岛在斟酌文字,应该反复做这两个动作。 生:我觉得他没有把贾岛沉思的神态演出来。贾岛是不知不觉进的长安城,可见他斟酌得很投入。 生:我觉得他的表演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句子中说,贾岛是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的。但是他没有把贾岛吟哦诗句表现出来。 生:我还觉得贾岛的吟哦是很轻声的。 师:那贾岛吟哦什么呢? 生: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师:那现在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学生积极举手,教师指名上台,该生的精彩表演引起同学们的笑声。) [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语文学习其实是应该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环境中进行的。语文同时是有情趣的。] 师: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生:大家快瞧那个和尚,奇怪吗?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 生: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 生: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 生: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评:刚才,同学们大笑不止。这儿,教师很自然的提问,把同学们当成大街上的人,让他们谈谈想法。教师抓住了这个机会,不但让学生倾吐了心中的话儿,而且又是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的空白处,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又为后面同学们对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有个深层次的感悟做了一个铺垫。]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师: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同桌正在分角色读着,评着。) 师:(指名读,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做评委。) 他们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 生:我听出韩愈很生气,贾岛在请求宽恕。 (再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评:朗读时,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讨文章中人物形象的不同特征,恰当处理。这儿,教师通过读评的形式训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悟性。] 师: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 生:不是。 师:还说了些什么? (生读书上句子:“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 生:我昨夜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友人,谁知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回想起,觉得诗句中有一个字似乎有些不妥,我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生:韩大人,贫僧昨夜去拜访友人,可是没有见着。我虽然没有见到他,可是昨晚月色美好,一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美好的情景使我诗兴大发,我写了一首诗留了下来。可是我觉得诗句“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似乎有些不妥,我正在考虑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正在犹豫不决时,没想到路上冲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评:把文中的转述改成贾岛的直接叙述,这有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语言训练点。] 师: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同学们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指名上台表演,两位学生的表演投入、到位,扮演贾岛的同学居然还跪在韩愈面前说话。台下师生一片掌声。) [评:虽是模拟表演,但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渲染,掺和进自己的想像,学生的思维一下字“活”了起来。] 师:(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生:我觉得用“敲”好。 生:我也决定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 生:“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 生:“敲”读起来嘴巴张得大,很响亮。 师:(转身问扮演韩愈的同学)下面,我们来听听韩愈怎么说? [评:巧妙的提问使刚才中断的表演继续下去,使表演有了一个完整性。] “韩愈”:我认为用“敲”字好,因为用“敲”不但表明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你看呢? “贾岛”:是啊,多谢大人赐教。 师:同学们,其实,你们比韩愈厉害呢,大家早就感觉到用“敲”好了。 (众笑,教师示意两位学生回座位。) [评:积极幽默的话语是对同学们的鼓励,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 师: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生:(马上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评:与前文联系,呼应开头,让学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这又是教师特意安排的一个教学细节。] 师: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 师;(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师: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 生: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 生: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评:这儿,教师让学生再说一下想法,同学们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 师: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板书) [评: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板书,不仅是文章的精华,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风格,以及本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板书。] 六,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师:(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 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点击“绿”字,这个字呈现绿色,同时旁边出现“到、过、入、满”这几个字)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师:对,就因为这样,他的这个推敲文章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评:学习《推敲》一文,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而从课外找例子,能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个设计可见教者的精心和细心。] 师: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生:好。(兴致很高,很有把握的样子)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生: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 关注写字教学,注重方法指导。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早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缺少的是书写不够美观大方。写好字是我们眼前每个老师的教学重任,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要着力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写好间架结构。本课中,陆老师教学“碍、敏”两字,注重用口诀引导,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结构的方法,扎实而有效,课上给了学生五分钟的陆间认真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