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 参x
1 白鹭
1.B 解析: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本文作者的了解.
2.白鹭钓鱼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晚飞图 解析: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概括即可.如:选文第一段中的“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我们就可以概括出:白鹭钓鱼图.根据“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句话可以概括出“白鹭瞭望图”.根据“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可以概括出“白鹭晚飞图”.
3. 水田钓鱼 枝头闲立 黄昏低飞
和谐自然 悠闲舒适 生机勃勃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段落的概括能力.第一列分别交代了白鹭的所处位置和时间.第二列填写白鹭的样子.第三列填写白鹭的状态特点.
4.C 解析: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作者称之为“一种恩惠”.这同样是一种宛转的说法.
2 落花生
1.答案: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解析:认真读前几个段落.根据文中人物对话写出答案. 2.答案:C
解析:根据当时的课文写作背景可以知道当时父亲是位好官.所以他当时工作很忙.一心为老百姓.很难有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并不是他不喜欢孩子.他也是一位好父亲.为了工作.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很多机会..所以A不正确.C正确.B项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坏天气不可能影响父亲跟孩子们团聚.
3.答案:桃子.石榴.苹果;地里 枝头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解析:根据文中父亲说的这段话概括提炼重点词语.填写在相应括号里.4.
1 / 9
解析:课文前面简单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的经过.这几段重点详细叙述了议花生.答案:议花生 详写
5 搭石
1.答案:流水潺潺.月光融融.笛声悠悠.
解析:本小题不要求写成语.所以是ABCC模式的四字词语即可. 2.答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解析: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也有在段落中间和段落结尾的.找出来用曲线画出来.
3.答案:忧人之忧摆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互相谦让过搭石 解析:根据对选文各个段落的理解.抓住重点词句概括提炼即可.
4.答案:发现 放下 找来 踏 满意 离去 ;勤劳 奉献 充满爱心
解析:读一读第一段话.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写下来.并结合短文写出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5.答案:(动作) (协调有序) (声音) (踏踏.像轻快的音乐) (画面)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画一般)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的词语把握和关键词句的选取.怎样的美一空.意思达到即可.
6 将相和
1.
答案:《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
解析:这道题是对文学常识和课文主要人物的的考察.根据自己的掌握填写正确.
2.
答案: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解析:这道题是考察人物的描写手法.首先要明白主要有哪几类.然后根据这几句话抓住重点词语写出来.
3.答案:宽阔胸襟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解析: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然后结合蔺相如和廉颇各自的人物特点用词语概括.
2 / 9
4.答案: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解析:认真阅读人物对话.理解人物品质.概括总结.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 手上呢?
3.列数字 4.解析:认真读片段.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判断.答案:√××
9 猎人海力布
1.示例:1.彤云密布 北风呼啸 瓢泼大雨
2.(1)心理描写(2)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3.含.念.扶.领.赶.走.好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述.很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情景.使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场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脑海之中.
4.C 解析:海力布听到了鸟的对话.如果不告诉别人.他就不会变成石头.但是为了群众的生命.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所以A选项不是他变成石头的真正原因.海力布得到龙王嘴里的宝石.不是贪财.而是为了打猎方便.给百姓分到更多的猎物.所以B选项也不对.因为小白蛇告诉过他.不能把自己听到的动物的话语告诉别人.如果告诉了就变成石头.但是海力布为了让大家尽快搬走.避免灾难.只好说出了实情.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5.答案:舍己为人 心地善良 有爱心有勇气 解析:联系课文内容.写出赞美海力布高尚品质的词语即可.
10 牛郎织女(一)
1.答案示例: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乐呵呵 美滋滋;一清二楚 三心二意;笑容满面 和蔼可亲
解析:认真看要求.注意每个词语后面括号里的填写要求.写出不同格式的词语.
2.
答案: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因为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B 2.人们怎能轻易相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
不好好照看它.就对不起它.
3 / 9
解析:认真读选文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子读一读.找出答案.用通顺的句子写出来. 3.
B
解析:“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这句话是中心句.后面几句话都是围绕这句话详细描写的.所以是总分结构.选择B.
4.答案: (1)在吃的上面很用心.挑最好.最干净的草.(2)在喝的上面很用心.在小溪上游喝最干净的水.(3)根据气候变化合理照顾老牛的起居.(4)从居住环境上保证老牛生活舒适.
解析:可以根据段落内容划分层次.再概括出来.
12 古诗三首
(一)1.邸:旅店.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休:停止.罢休. 直:简直. 熏:吹 2.C
3.答案:√√×
解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前两个小题都是正确的.(3)是错误的.“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二)1. 清 龚自珍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九州:中国 恃:依靠. 喑: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 终究.毕竟. 3.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4.答案B
解析:AC的说法都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因为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句.而不是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1.梁启超.
2.少年中国主语是中国.强调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中国少年主语是少
4 / 9
年.强调中国的少年正意气风发的投入到建设中国的热潮中.没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就无法建设强大的中国.少年中国就不存在.没有中国的.人民便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谈不上去建设少年中国.二者是彼此交融的关系.
3.选C.解析:C项正确朗读停顿应为: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4.(1)答案: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解析:中心论点就是那段话中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其他句子都是围绕这个论点来叙说的. (2)答案: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解析:认真读短文.找出描写龙的句子读一读分析一下写出来.
(3)答案: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解析:认真读原文.找出有关描写干将莫邪的句子写下来
5.主要内容: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引领崭新的强国时代;一幅幅家国画卷.则讲述着每一个平凡人的努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生产总值增速稳居世界第一;蓝鲸2号.蛟龙号.全国银幕数量总和稳居世界第一;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173项扶贫;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高速公路网总里程世界第一……拥有灿烂历史和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饱经风雨.如今以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5 / 9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 参考
答案x
1.答案: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热闹非凡 十分幽静 .
解析:找出文中描述建筑物特点的句子读一读.找出重点词语写下来.2.举例子.
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比喻(暗喻).这里把它比作博物馆.艺术馆.表达喜爱和赞美之情. (出示句子) 5.
A
解析:A是错误的.因为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圆明园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为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6 太阳
1.B
2.一亿五千万千米 一百三十万万个地球 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
3.(1)举例子 列数字 (2)作比较 列数字 大 (3)打比方 能量 (4)引用
4.太阳离我们很远 太阳很大 太阳很热
17 松鼠
1.漂亮 乖巧 驯良 2.答案:D
解析:ABC三句话虽然都有比喻词“像”.但是都不是比喻句.D句虽然没有用比喻词.但是却是一个比喻句.是暗喻. 3.面容清秀 玲珑 美丽的尾巴 ;机灵
6 / 9
4.驯良 树上 夜晚
18 慈母情深
1.梁晓声 《慈母情深》
2.C 解析:环境描写.如:破旧不堪.低矮.潮湿.阴暗.酷热.毡絮满天飞.噪声震耳欲聋.说明母亲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工作条件极端恶劣.劳动场景高度紧张.说明母亲挣钱十分不易.
3. “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从母亲极其瘦弱的弯曲着的脊背.忙碌的身影我们读出了慈母情深.
4. √×√√ 解析:(2)这句话说明作者对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既感到悲哀.辛酸.心痛.又深深体会到母亲的辛苦.疲惫.同时.更感受到母亲的坚强.慈爱.美丽与伟大.母亲看到儿子后很不好意思.她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挣钱辛苦.她只想把苦难留给自己.要把阳光和快乐留给孩子.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 父爱之舟
1.吴冠中 父爱之舟
2.B 解析:从“又”字和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作者不是第一次看到这只小渔舟.这只小渔舟是父亲送我去城里借用的.而不是送给我家的.所以A\\C是错误的.
3. 一方面是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前住店被臭虫咬醒.教训太深刻了.
4.半夜我被臭虫咬醒.父亲要加钱换一间较好的房间.因为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由此可以看出父爱情深.
21 古诗词三首
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松.泉.竹.莲” 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烘托.
7 / 9
3. 明月的清晖.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
4.D 解析: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2 四季之美
1.答案:时间顺序(季节顺序).解析:文章四个段落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所以填写时间顺序或者季节顺序都可以.
2.飞舞 细雨 匆匆 结队 比翼 心旷.例句:秋天到了.成群结队的大雁正急急匆匆地赶着去南方过冬.解析:认真读原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填写.注意要跟原文一致.写句子时主要求是选择两个词语写成一句话.不要写成两句话.
3.春天——黎明——鱼肚白的天空.彩云 夏天——夜晚——明月.萤火虫
秋天——黄昏——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冬天——早晨——雪.霜.火盆 4.
B C 解析:本文是针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的.不分主次.所以是并列关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四个季节都有各自特色的美这个中心.
5.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
23 鸟的天堂
1.巴金 鸟的天堂 二 早晨
2.①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用曲线画出来.好处: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
②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好处: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8 / 9
3.A 解析: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儿活动的情景──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
4.动态描写 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是动态描写.写文章时.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5 古人谈读书
1.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2. 心到.眼到.口到.
3.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4.B 解析:最后一句话是反问句.而不是设问句.
26 忆读书
1.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心动神移
2.精彩 烦琐 索然无味 人物栩栩如生 3.学会挑选.比较
4.冰心 读书好——主要是强调读书给人的好处.读书是提升文化内涵的一种途径;多读书——是强调‘多’.应该多读书.并且最好把书读透;读好书——则从侧面说明书是有好坏之分.只有选择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好书.才能从书中受益.
5.(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