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来源:易妖游戏网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与《登鹳雀楼》相同,皆为远望之作。诗人李白将望见的景“日、香炉、紫烟、瀑布”写入诗中,让读者见其所见,又用“三千尺、银河、落九天”等词,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奇丽。诗文注音并配有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认识事物,借助插图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学生一年级已经学了5首古诗,了解了诗的一般特点,并且尝试了诵读。在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生字,掌握七言诗的基本读法与节奏,尝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与画面。

1.正确认读“楼、依”等6个生字;正确书写“楼”、“依”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一)教学重点:

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六个生字,会写“炉、烟”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二)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拓展,导入古诗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欣赏美景,你们想不想去?老师这有几首咱们学过的诗,读对了才能去看。

投影李白的《古朗月行》、《赠汪伦》、《静夜思》,学生齐读。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几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点——作者都是李白(投影李白简介,指名读)。

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存世诗文千余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你们想不想跟随李白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以诗引诗,创设了学诗的情境,同时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进行衔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

(二)疏通诗句,初知诗韵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要想欣赏美景,先要过“生字关”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

(2)指名说说圈了哪些生字,在大屏幕上将生字标红。学生圈出“瀑”、“布”、“炉”、“烟”、“遥”、“川”。

(3)投影生字,生领读。

(4)依次讲解几个生字:

“瀑布”:瀑布是什么样的?谁见过?叶圣陶先生曾在《瀑布》中这样说到瀑布:(边读边出示瀑布的图片及视频)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道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你觉得图片和视频里的瀑布是什么样的,说一说。

“炉”:炉是什么?谁能说说?(出示香炉的图片)炉就是香炉,大家想一想炉为什么是火字旁的呢?(炉子下方出示一团火苗),理解“火字旁”。

“烟”:当香炉被点燃,香炉顶上就会冒出——烟(出示一缕青烟理解烟的意思)请你再观察一下烟是什么偏旁?(火字旁)他们都是火字旁,这两个字都与什么有关系?(与火有关系。)

师:这两个字又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观察生字,说出不同点并试着说出该如何书写,

教师范写,生书空。“炉”和“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炉:先写火字旁。一点横钟线,一撇起笔高,竖撇竖中线,一捺变成点。右边点的起笔与竖撇齐平,横长折短要写直,竖撇写在竖中线,收笔收到点下方。烟:火字旁占格与炉的火字旁占格一致,右边因,竖在竖中线,横短折长要写直,里面的“大”一捺变成点,最后要封口。展示、学生互评。

④“遥”:遥是什么意思?你能组个词吗?(组词遥远)想一想,咱们之前在哪一课学习过遥远这个词?(出示《我多想去看看》中的句子,学生齐读。)除了遥远的,还有什么距离我们也很遥远呢?填空练习:遥远的()

⑤“川”:川是什么意思?老师这里有一个川字的甲骨文,看看这个字像什么?(出示川的甲骨文,甲骨文像大河流水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

师:生字大家都认识了,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白的脚步去庐山瀑布看看吧!(出示全诗,指名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2.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师:他的诗读完了,谁想当当小老师,给他点评一下?

总结: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出诗的韵律美(多种方式诵读古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师领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读

(4)齐读设计意图:夯实低年级词语教学这一基础,让学生在认识生字、积累字意的基础上走进古诗,进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将诗的美内化于心。

(三)想象画面,领悟诗意。`师:大家都会读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1.自读古诗,圈出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圈出“香炉、紫烟、瀑布、川、银河”

(1)出示香炉、紫烟香炉是什么?它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香炉,它其实是庐山上的一座山峰。因为形状像香炉而且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紫烟又是什么?结合图片说一说诗人为什么会看到香炉和紫烟呢?难道是进了寺庙吗?(诗人看到了香炉峰上的烟雾,就好像是香炉生出烟一样,是诗人想象的。)诗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这个场景用一句诗来说就是“日照香炉生紫烟”,生齐读。

(2)出示“川”刚才我们学习了川是什么意思?诗人明明看的是瀑布,怎么又会看到大河呢?(这还是诗人想象的,瀑布就好像一条大河一样)这条瀑布是缓缓流淌的吗?(不是,是从上到下像大河被挂起来了一样)你们可真会思考!这个场景用一句诗来说就是“遥看瀑布挂前川”。现在请你想象刚才的画面,一起读前两句诗。

(3)出示“瀑布”这条瀑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快、直、高)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人真的去量了瀑布有三千尺吗?(没有,这是个虚数)我们以前还在哪首诗里学过与它类似的手法?

学生回答,出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因此,在这里三千尺说明什么?——瀑布高。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4)出示“银河”银河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在这里银河说的其实是——瀑布(出示瀑布图片)为什么把瀑布说成是银河了呢?(瀑布很高,就像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这个场景用一句诗来说就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生齐读。如果把落字换成流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落的速度更快)师:请你想象刚才的画面,一起读后两句诗。

2.多种方式诵读,边读边想象瀑布的画面。师:现在,想象你现在就站在山顶遥望庐山,高高的香炉峰顶上,烟气蒙蒙、云雾缭绕。在日光的照射下,好似屡屡的紫烟从香炉中升起,紫色的云雾下,一道瀑布像一条宽阔的河流挂在山前。女生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那瀑布从山巅喷涌而出,沿着陡峭的山壁飞流直下,真是气势磅礴,一泻万丈。仰望云端,忽然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象,这该不会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吧!男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仿佛看到了那瀑布喷涌而出、听见了瀑布敲击山崖时发出的阵阵轰鸣声。如此雄伟壮观的瀑布!怪不得李白能作出这令人震撼的诗篇!设计意图:通过抓住意象理解诗句,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想象画面,把握古诗。

(四)当堂达标,巩固升华

1.师配乐读现在,站在瀑布面前,我就是李白。我是李白。我今年五十岁了,我从五岁起读书习字,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自然从不亏待于我。那天我走到庐山,意外发现这美丽的景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美啊!可是我如今已经年迈,我怕我以后再也走不动了,这祖国的大好河山,孩子们你们可愿意替我多看一看?你们愿意吗?

2.指名读现在你是李白,请你到瀑布前作出你的诗篇。(指名学生到讲台表演)

3.熟读成诵站在这瀑布面前,你是李白,你是李白,你们都是李白。(全班起立)你从远方赶来,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见到了美丽的庐山瀑布,瀑布的快与峭壁的陡令你震撼与感动,你不禁诵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多么雄伟壮观的瀑布!

师:孩子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大好河山还等着你们去探寻,这次我们暂别庐山,下一站我们将去往秀丽神奇的黄山!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反复诵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相关拓展练习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