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早教市场

浅谈早教市场

来源:易妖游戏网
浅谈早教市场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开发右脑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伴随着“二胎”的来临,社会上各类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早教机构成为万千家长心中的育儿“圣地”。

怀揣育儿梦想的父母们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与纠结,早教班高昂的收费、良莠不齐的师资、无人监管的现状,如今已经不只是幼儿家长们心中的一道难题,更成为了摆在教育专家、和社会面前的必答题。

“起跑”焦虑:一课时需花费百余元

“孩子自打上了早教班,花钱就跟流水一样,一张1万元的课时卡,4个多月就用完了,一到快续卡的日子心里就着急,我和老公真是典型的‘孩奴’。”虽然小宝贝才1岁,但和念叨起早教班的高收费时,语气中却充满了无奈与辛酸。 同样作为家长的,也咨询了多所早教机构,想为自己的宝宝寻找一个更好的“学堂”。可咨询下来,她迷茫了,“高端的早教机构是按每节课来收费的,打包收费需要近万元;而中低端的早教机构我又看不上,真是愁坏我了。”

口中所谓的高端,是指那些环境优良,教学与全球同步,或是引进西方早教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早教机构,大多是按每节课45分钟进行收费,每节课在100元至200元之间。中低端早教机构则环境一般,每节课50元左右。

面对如此高的消费,家长们很是迷茫。“国际连锁”“全球同步”直击了家长们虚荣的软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难不能难为孩子……很多家长丧失了应有的理性和辨别能力,盲从跟风。

“洋噱头”能否吃香

一家早教中心自称沿用意大利蒙台梭利教育理论,问前台咨询老师:“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具体如何操作?”对方答非所问:“我们的课程全部引自国外。”又问:“国外的课程是否有授权证明?”对方又说:“外国的教学理念只是借鉴,要经过本土化的‘改造’,才能适用于中国的孩子。”

发现,不少早教机构都打着“洋品牌”的名号。有业内人士透露,“洋品牌”只是吸引家长的噱头,经营者自己也不一定懂。

火爆市场的背后,则是高得离谱的市场价格。一套课程学下来,花费少则一两千元,多则高达近万元,远比孩子“入托”贵得多,早教市场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很多早教机构其实就是变相的培训班,为了让家长“看得见效果”,往往急功近利地进行“填鸭式”教学。专家指出,一些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英语、运动、音乐、思维训练、绘画等,五花八门,通常都是投家长所好,并冠以某些著名的幼教流派,如蒙台梭利早教、奥尔夫早教等。而家长所好是什么呢?基本是那些他们认为能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知识技能。

因此,从教授内容来看,不少培训机构其实是做了小学的先修学校,借智力开发提前对孩童进行英语、语文、算术等课程的教学。部分艺术课程的开设也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有任课教师向抱怨:“不少家长的需求是两年弹得像克莱德曼一样。”

专家提示:在幼儿神经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早教可以影响孩子的发育,但不能改变其智力或智商。正规的早教应该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运动,二是旋律,三是色彩。最重要的是运动,也就是锻炼身体。国外的早教强调自由发挥,注重启发孩子,给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国内的早教,哪怕是一些很知名的机构,课程都是以技能传授为主。还有很多早教机构,各种理念喊得很响,但实际课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拥趸者变成声讨者

和一样,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更规范的早期教育而毅然选择高收费早教班的家长不在少数,但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由最初对早教的满心憧憬,最终变成声讨早教行业只重商业利润、忽视教育内涵的“主力”。

在早教论坛上,网友“天使爱美丽”和2岁宝宝的经历更让人无语。由于在布袋装水果游戏中宝宝不太配合,早教班的老师竟斥责“天使爱美丽”,让她“看管好自己孩子”。“当时我听到老师说出这样的话觉得她实在太不专业,而更让我心痛的是,宝宝虽然还不太懂事,但在这种气氛下,后半堂课一直很蔫,更不敢看老师。真担心早教班非但没让宝宝学到东西,反而让孩子在成长中受到伤害。”这位妈妈无奈地说。

“或多或少有些跟风心态”

对于“为什么送孩子上早教班”的问题,家长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归纳整理,主要有这么几种考虑:

一是可以学习一些知识,开发智力。说,孩子两岁前后语言和认知能力到了一个爆发期,“这是什么”“我要听故事”几乎成了口头禅,“但我和爱人工作都比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平时就是爷爷奶奶拿着平板电脑放动画片来安抚孩子,但这并不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选择送孩子上早教班。”

二是有针对性地弥补孩子的一些弱点。说:“我的孩子比较敏感,偏内向,饮食方面也不像有的孩子那么‘生猛’。所以我给他报了跆拳道和游泳。希望这种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的体能,对性格产生纠正作用。”

三是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也给亲子互动提供一个不一样的场所。家长说:“我送孩子去早教班,主要是给孩子增加一个玩的场所,增加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没有考虑让他在早教中心学到什么。”

应该说,上述几种考虑都有其合理性,不过在采访中却明显感到,不少家长送孩子上早教班其实目的并不明确,教育理念也不清晰。“或多或少有些跟风心态”,家长说,哪怕一些家长表面上理由充足,但其实内心只是因为焦虑: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早教重在培养健全人格,“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在微信妈妈群里做了个小调查,相对于“一孩”妈妈的“憧憬”,家里老大已经上过早教课的“二孩妈妈”们都不打算给“小二子”上早教课。“上课的作用不太明显,还不如多带孩子在小区里和小朋友一起玩玩。”网友说。

早教是否有必要?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可早教究竟应该教什么?听听教育专家的建议。

首先,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早教就是给予孩子一个社会化的环境,让他能够逐渐适应社会。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少同伴,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合作与分享。

3岁之前,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充满探索欲望且能积极表达和控制自己的孩子。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如生活自理能力、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对规则的理解与遵守、对任务的坚持等。

其次,早教应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在专业早教教师的指导下,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戏,能让孩子深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帮助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的确立,有助于孩子将来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同。在游戏的情境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有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从长远来看,一个亲近社会和他人、有生活能力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最后,促进身心发育、智识培养也是早教的一个内容。专家指出,3岁之前的孩子,需要充分的活动和适宜的信息刺激,以促进其身心发育,这包括身体动作、语言习得、认知与情绪发展、艺术感知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智识培养不等于技能培养。如果以认识多少字、会弹几首曲子来衡量早教的效果,那就大错特错了。

采访中,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重点强调,早教的重要内容,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早教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指导父母成为称职的教育者。因此,除了教孩子,家长也是早教的对象。

正规的早教机构,不仅给家长提供亲子游戏的机会,还应该指导家长成为称职的父母。当家长掌握了科学的育儿观之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才会更有质量,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