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讼的读音是:cí sòng。
辞讼的拼音是:cí sòng。 简体是:辞讼。 繁体是:辭訟。 注音是:ㄘˊㄙㄨㄥˋ。 结构是:辞(左右结构)讼(左右结构)。
关于辞讼的词语
调词架讼 词清讼简 政平讼息 悖言乱辞 卑辞厚币 政平讼理 兴词构讼 辩口利辞 聚讼纷然 计过自讼
关于辞讼的成语
辩口利辞 聚讼纷纭 包揽词讼 不辞而别 兴词构讼 卑辞厚币 聚讼不已 词清讼简 悖言乱辞 调词架讼
辞讼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辞讼císòng。(1)诉讼。辞讼[císòng]⒈诉讼。英lawsuit;基础解释:诉讼
二、引证解释
⒈诉讼,打官司。引《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者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三、网络解释
辞讼辞讼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周礼·地官·小司徒》,解释是诉讼。综合释义:诉讼,打官司。《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者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辞讼[císòng]诉讼。《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汉书.卷六.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也作「词讼」。汉语大词典:诉讼,打官司。《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者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国语辞典:诉讼。《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汉书.卷六.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也作「词讼」。辞讼[císòng]⒈诉讼。也作「词讼」。引《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汉书·卷六·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其他释义:诉讼的言词:听其辞讼,施其赏罚。
关于辞讼的造句
1、此时正值大宋末年,朝廷,皇帝昏庸,内有奸臣当道,外有敌寇入侵,文官不识辞讼,武将不明兵法,人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
2、民辞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
3、对他的辞讼请求,我们会认真考虑的。
4、苏威奏请五百家置乡正,使治民,简辞讼。
5、丁酉,分命使者巡行州郡,听察辞讼,纠劾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