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

来源:易妖游戏网
第13卷第5期2007年5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ExperimentalTraditionalMedicalFormulaeVol.13,No.5May,2007

   

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

刘淑芝,郭春燕,金日显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方法:结合作者的实验研究与体会,对基质处方设计思路,基质原料选择方法,基质配方研究,以及基质的成型工艺,制剂的成型工艺,影响成型工艺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形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药巴布剂;基质配方;制备工艺

[中图分类号] R283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29903(2007)0520062203

3

1 概述(1)基质因素:巴布剂基质所用主要原料均为高分子巴布剂是一种由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基质材料

[1]

组成的外用贴膏剂。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由于相关的文献资料缺乏交流,巴布剂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收稿日期] 2006208215

[通讯作者] 3刘淑芝,Tel:(010)84043227

聚合物,其中主要原料国内同类品种缺少药用规格。

(2)设备因素:巴布剂所用设备国内尚无定型产品,因而,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3)国内贴膏剂市场活跃,虽然存在过敏性,刺激性问题,但疗效确切,仍然被广泛使用。使这一剂型虽引进多年却无大的发[2]

展。巴布剂普遍受到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巴布剂的基质配方、制备工艺、透皮吸收,以及

[3] 平其能.现代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2152231.

[4] 刘婉如,庞善起,张千里,等.关于正交设计与均匀设

果确定的是定性指标,如颜色、气味等,可把各号样

品试验结果按规定指标及其重要程度相互比较,把最好的试验结果定为100分,其它样品酌情扣分处理。③如果试验结果为越小越好,可用减法转化分数。若为结果越大越好(如有效成分含量)则可用加法,例如所有样品中测得最高含量为45μg,则用Y′1=55+Y1的公式计算,即(55+45)=100分。以此

计的比较[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14(2):41246.

[5] 唐红芳,毛丽珍,徐世芳.正交试验法研究三七提取工

艺[J].中草药,2001,32(1):26228.

[6] 王鹏,王玉珠,沈建民.均匀设计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

[J].沈阳药学院学报,19,6(4):2972306.

[7] 曾诠,易登录,吴洪元,等.用均匀设计法优选侧柏叶

类推,其余各样品综合评分均小于100分。

以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在中药提取工艺规范化,即GEP实施中数理统计学的运用,都是一些普及的内容,但却显示了较之比较试验法更优越、更科学之处。只有充分而灵活地运用数理统计学于中药提取工艺设计之中,才能实现GEP所期待的目标,才能奠定好中药现代化实现的基础。[参考文献]

[1] 史道华.中药现代化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对策[J].中

中槲皮苷的提取纯化工艺[J].中草药,1998,29(12):

8052807.

[8] 孙振球.医药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812186.

[9] 赵应征,鲁翠涛,梅兴国.常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优

选实验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

6242626.

[10] 李矗,唐丽琴,刘圣,等.混合指标的正交设计法优选

麦冬、枇杷叶的复方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药,2003,7(4):2452248.

草药,2004,35(9):961.

[2] 孙成逊.中药提取过程标准化(GEP)与药品质量的关

系[J].中成药,2006,23(2):276.

・62・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13卷第5期2007年5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ExperimentalTraditionalMedicalFormulaeVol.13,No.5May,2007

设备和品种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 中药巴布剂的特点

标和实验方法,从外在的物理性状到内在的对药物的释放特性,综合评价,所选择的配方配比才能科学合理。目前多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或均匀设计法,以膏体的粘着性能为评价指标,进行基质配方配比的筛选,用体外透皮实验来筛选合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并揭示其透皮特性

[6,7]

巴布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合后,涂布在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

[3]

。具有如下特点:保湿性强,与皮肤的

相容性、亲和性、透气性好,贴着舒适。载药量大。适合中药用药量大的特点。耐老化、可以反复揭帖,随时中止给药,用药安全。刺激性、过敏性小,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方便治疗。无有机溶媒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3 中药巴布剂基质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思路探讨

313 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巴布剂的制备

工艺研究主要包括:基质的成型工艺和制剂的成型工艺。中药巴布剂的制备工艺还包括了药材的提取、纯化,制成一定稠度的浸膏,以便用于中药巴布剂的制备。哪一个工艺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产品质量。

31311 基质的成型工艺 基质作为药物的载体,在

中药巴布剂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是膏体粘弹性。目前,有的品种仍然存在粘弹性不够,稳定性差,制剂经长时间放置后,膏体因失水而硬化,或因贴敷时吸收皮肤汗液而失去粘性。分析原因,主要与基质配方和制备工艺有关。下面就个人的研究体会做初步探讨。

311 基质原料选择 巴布剂基质原料的选择,是巴

外用贴膏剂中至关重要。影响基质优劣的因素除原料的影响、配方、配比的影响以外,制备工艺亦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它包括各种原料间的组合,组分间的添加顺序,各种成分的添加方式,机械强度的影响以及膏体炼和温度、时间的影响等等

[8]

布剂基质配方研究的重要环节。实验表明:原料的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产地,甚至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均对巴布剂基质的成型影响很大。因此,原材料选择合适与否,关系到巴布剂产品的质量。在巴布剂的基质配方中,大量使用高分子聚合物,聚合物分子量对成型后基质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分子量大,基质的刚性较强,但黏附性差,分子量过小,则基质过软,赋型性不好。所以,选择原料要注意品种,也要明确规格。如:聚丙烯酸钠有分子量的问题,聚乙烯醇有醇解度的不同,羧甲基纤维素钠有粘度、醚化度的区别,要通过实验研究,选出最佳的规格,有些时候不是一种规格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多种规格配合使用,才能收到满意效果。312 基质配方研究 基质处方研究是巴布剂研究

[4]

31312 制剂的成型工艺 中药用于临床多以复方

的形式,中药外用贴膏剂又以大复方居多,药味多、成分复杂,提取方法各异。中药浸膏、中药中挥发性成分等对成型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基质成型后,制剂的成型也不容忽视。影响中药巴布剂制剂成型工艺因素包括:①中药粉末或提取物与基质的添加顺序。②基质与药物合理的比例关系。③不同药物成分的成胶条件。④中药提取物的性状等等。31313 影响成型工艺的因素

①膏体含水量对成型的影响:水作为巴布剂的湿润剂在制剂中起着介质的作用,高分子材料通过水溶胀,溶解,并产生粘性。但含水太高或太低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中药巴布剂的含水率以30~60%较适宜

[8]

。具体含水量视巴布剂的制备方

的基础,是巴布剂研究的核心内容。当然,前提是要有优质的原料。只有配方合理,才能发挥原料的优势,配方不当,则制备不出好的基质膏体。巴布剂基质是由粘性剂、保湿剂、骨架材料、交联剂等物质组成,各成分性质不同,在基质中的作用不同,决定了加入量的差异

[5]

法、成胶条件而定。

②膏体含药量对成型的影响: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一般很难提纯,多以稠浸膏形式入药。中药巴布剂最适宜的载药量需通过实验确定,含药太高,赋型性差,影响制剂的成型和稳定性。含药太低,造成基质浪费且成本提高。笔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含药

量(指中药稠膏)以不高于30%为宜。

③搅拌速度和时间对成型的影响:在基质和制剂的成型工艺中,通过搅拌炼和的方式使膏体均匀混合并成胶,搅拌速度、时间对膏体影响较大。速度

・63・

。因此,各种物质的合理配伍、配

比,是制成优良基质的关键。从近几年文献报道看,基质配方研究主要围绕着粘性剂,骨架材料,保湿剂的配比展开,也有对填充剂,交联剂的选择研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基质配方研究要恰当选择评价指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13卷第5期2007年5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ExperimentalTraditionalMedicalFormulaeVol.13,No.5May,2007

太快,时间太长,一方面会带进大量气泡,同时,长时间搅拌,由于持续的剪切力会破坏膏体形成的氢键而使粘度下降。速度太慢,膏体不易混合均匀。一般在20~40min即可,可以根据药料量来决定。

④搅拌炼和温度对成型的影响:搅拌炼和的温度对成型影响较大,温度高,膏体形变较快,容易混合均匀,但会使膏体粘性下降。一般膏体搅拌时的温度以不高于50℃为佳。

⑤各组分添加顺序对成型的影响:巴布剂基质组成中,有合成的或半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亦有作为稀释剂的无机物,其理化性质的不同需要合理的添加顺序,否则,直接影响巴布剂膏体的状态。有研究认为添加顺序应先将其它赋性剂、稀释剂混合后,再加粘性剂。基质制成后,再加中药提取物,挥发性成分最后加。

⑥工艺条件对膏体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巴布剂基质组成中,有多种高分子物质,它们在水中溶胀,溶解,并形成高粘度凝胶,稳态下呈半固体状态,但在膏备过程中,需以搅拌炼和方式施以外力,以使膏体变形,流动达到各组分均匀分布,这就涉及到所使用的机械能及力学性质对流变性的影响。在搅拌炼和过程中,搅拌时间,温度,速度都是影响基质膏体粘弹性的因素,而膏体的粘弹性恰是巴布剂的重要的物理特性,笔者采用流变仪测定巴布剂膏体的流变学特性,通过试验探索其变化规律及剪切力对膏体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测得不同频数下的复黏

33

度η,复弹性G,弹性模量,粘性模量G″及损失因子tgα。从而证明,所优选出的基质配方和制备工艺条件,对膏体流变学特性无明显影响。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不影响粘弹性。提示了合理的制备工艺应该对制剂的粘弹性不产生影响。

⑦制备方法:巴布剂组方较复杂,不同产品有不同配方,自然有不同制法。在近几年的专利和各种杂志报道的文献中,公开了一些基质配方和制备工艺,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配方有不同的制法,因此,巴布剂至今尚无统一的制法。但工艺流程大致相近。巴布剂的制备工艺与贴剂类似:按基质配方先配制基质,然后将中药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溶解或均

匀分散在配制好的基质中,涂布在衬布上,再覆盖防黏层。有的涂在防黏层上。再覆盖衬布。4 中药巴布剂的质量和剂型评价

中药巴布剂是外用贴剂,它首先应当能贴敷。只有膏体与皮肤有良好的密着性和黏附性,并具有药物释放和透皮吸收性能,才能使药效得以发挥。因此,经皮给药的剂型特点要求它贴敷性好,保湿性强,对皮肤无刺激性、过敏性,安全有效。要满足临床需要,除了对剂型进行系统评价,还需建立质量评价系统。

5 中药巴布剂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中药巴布剂研究的日益深入,辅料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新技术的使用,中药巴布剂存在的问题已经得到改善,制剂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基质原料的国产化,到生产设备的研制和改造,都有长足进步。收到可喜成绩。新设备,新产品不断问市,我们高兴地看到,中药巴布剂作为经皮给药剂型正在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认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开发热已经形成,它潜在的巨大市场将被开发,它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可限量。[参考文献]

[1] 日本公定书协会.第十二改正日本药局方解说书[M].

东京:广川书店,1991.A1362141.

[2] 刘淑芝,费虹,汤亚池,等.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J].国

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5):13216.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9.

[4] 刘淑芝,费虹,郭春燕,等.均匀设计法优选中药巴布剂

基质配方[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1):17.

[5] 陈穗,陈胜辉,曾婷婷.均匀设计法在筛选巴布膏剂基

质处方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1998,13(2):13214.

[6] 冯永辉,买昭文,屈巧先.杏钱巴布膏剂基质筛选[J].

西北药学杂志,2002,17(3):F003.

[7] 马云淑,刘月圆.黄连解毒巴布膏剂的研制与体外透皮

吸收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5(3):31233.

[8] 刘淑芝,费虹,汤亚池,等.中药巴布膏剂制备工艺的实

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3):9211.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