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conspirator\"in China’s Aviation Security Convention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China’s Criminal
Law Theory
作者:刘晓山[1];杨町[1]
作者机构:[1]中国民航大学航空法律与研究中心暨法学院,天津300300 出版物刊名:理论月刊 页码:113-119页 年卷期: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航空安保;共谋共同正犯;共谋罪;犯罪事实支配
摘要:由于立法体例与司法传统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共谋犯的定性与处罚并不相同。在法系国家或地区,在立法对共谋性质做出明确规定之外,其之理论争议主要表现为共谋是否具有共同正犯的性质;在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共谋是一种不完整罪,其更多地关注与共谋所达成的协议。由此可见,法系讨论的所谓\"共谋共同正犯\"中的共谋和英美法系中的\"共谋罪\"的共谋并不是一个概念,那么,对航空安保公约中的共谋犯的处理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的立法规定。而在我国,刑事立法虽规定某些共谋行为单独成罪,但并没有对共谋犯中\"共谋而未共行\"的犯罪类型做出明确规定,而\"共谋而未共行\"的核心在于讨论\"共谋而未共行\"是否构成共犯和如果构成共犯的话是否构成共谋共同正犯。基于此,航空安保公约中的共谋犯尤其是\"共谋而未共行\"是一种共犯,并不主张\"共谋共同正犯\"概念,应根据个案谋者的犯罪支配状况进行具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