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智能建筑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个时期是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施工、监察和管理技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文章根据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和研讨了我国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前景;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Chinese intelligent building also ushered in greate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eriod is the Chinese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t period.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China’s Intelligent Building, analysis and discus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from a practical.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prospect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工程为载体,集成通讯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和保安自动化(SA)等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建筑。
1984年,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我国智能建筑于1990年开始投入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智能建筑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和一些中心城市。其中最主要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管理和服务进行改革,以用户的需求为标准寻求最优化的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便利、高效、实用的个性化生活、工作、休闲环境。那么智能建筑有那些特点呢?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又是如何?我们又应当怎样应对呢?
一、智能建筑发展的特点
智能建筑既是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又是区别普通建筑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它的特色主要在于它的风格、空间与结构的构造、社会思想与人文思想的体现。
与环保及业主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联
智能建筑是根据现代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观念建设,不仅具备遮风避雨、通风采光的基本功能,还要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起着保护生态的特殊功能。因此,智能建筑与环保和业主的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与环保和业主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现代智能建筑遵循生态学原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设计、选材、施工、验收、管理等多个方面都体现了环保、节能、便利等功能和需求。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建设的要求,从设计、选材到施工、验收所需要的资源都比其他的建筑耗费多。例如:在智能建筑完成投入使用后,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的要求水平比一般的物业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物业管理费用也相应有所增长。对于环保,不仅是在智能建筑的建设时经济消耗较大,在投入使用后与环保相关的管理以及投入都相对其他的建筑要多。可是,它却实现了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智能建筑是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居民家庭生活智能化、自动化、能源节约化要求下的产物。智能建筑也使得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同时,智能建筑也使社会信息的利用在社区、在家庭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民众共享社会信息资源搭建了平台。因此,智能建筑的构想、设计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宗旨。
首先,智能建筑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信息需求、尽量给人们提供安逸、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为目的。智能建筑做到的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全新打造为人服务的建筑环境。其次,智能建筑的环保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环保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最后,智能建筑的系统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多媒体信息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社会安全防范系统,社区服务与物业管理服务,街道服务与家庭智能控制服务等多种智能系统,有效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安全性。同时,还重视建筑规范,在重视对人员的防范的基础上,建设了科学的防范系统,利用先进的智能系统,增强了对业主的安全保障。
二、我国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水平不高,设计质量较低
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证明,经济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水平比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建设水平要高。我国的智能建筑建设起步晚,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智能建筑建设整体水平偏低,设计的质量也较低,这是我国智能建筑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
在整个智能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设计是最关键的环节,只有做好设计这一步才可能建设出高水准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设设计中,自主研发的设计系统和设计结构较少,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在网络频宽的上,数据传输的速度与数量之间难以平衡,数量的增加和多媒体的使用,要求要有宽裕的网络信息交流空间,使得网络需要重新调整音波频率,这对技术的要求就相对高了许多。另外,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多种因素,满足多种设施功能建设需求,要做到环保、方便、快捷、舒适。这就给设计增加了不少难度,起步晚又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上表现出很多的不足。设计的智能建筑质量较弱,水平较低。例如在智能建筑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数据的安全性与无缝语音与数据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就可能造成数据的连接上出现故障,无法使用较高科技的通讯工具。
(二)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不健全
我国智能建筑的施工规范与验收标准体现出不健全的缺陷。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建设中,在工程设计、建设规划、工程施工、工程管理、质量监察、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都缺少规范的制度,特别是在工程施工和工程验收方面。规范、标准的不健全使得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没有目标,难以突破,难以达到质的飞跃。
工程施工缺少规范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我国现有的施工规范无法适应智能建筑施工的需要,从而造成施工的不合理,以至于整个智能建筑整体水平较低。
正因为缺少相应的规范,建筑的规划、施工往往是由开发商说了算,而有关部门对工程的验收也只是仅限于工程质量的验证,对于智能建筑体现的多功能服务没有系统、全面的进行专业化的评判与验收。据中国建筑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目前的大多数智能建筑都没能够实现其智能的功能,人们的满意度较低。
系统集成商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近年来,在国家的宏观下,我国的房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但是,房地产仍然是我国的主要产业。智能建筑的建设是房地产实现瓶颈突破的一种手段,可是有些开发商却只是重视眼前利益,打着智能建筑的名义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
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较低是智能建筑发展的障碍之一。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智能系统的调试、应用和管理。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系统集成技术商大多数是外商,民族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的集成产品,在我国智能建筑市场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国外的几家公司。同时,各个系统集成商的价值理念和职业道德素质都有所不同,致力于我国智能建筑研发的集成商少之又少。
重建筑轻管理
重建筑轻管理主要体现在物业管理上,物业的微博利润使得大多数物业管理不愿多投入,也有无法接受和吸收智能化管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以致于不少物业公司辞退高技术专业管理人员以弥补财政开支的不足。此外智能建筑的设备设施的运行周期较长,其运行和管理的费用相对较高,有的智能化设施的管理费用比其本身的费用还高。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不管是“建筑”还是“管理”都同等重要。不能只是做到“硬件”的建设而忽略“软件”的建设和使用。相信再好的系统和功能也需要有人来进行管理,进行维护,实现其功能。另外,再好的设备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进行操作,又怎么能够体现其优越性呢?因此,建设智能建筑不能够顾首不顾尾,只管建设而不管维护与管理,并且智能建筑的智能特点也只有在后期的运行中才能够得到有效体现。
环保节能及生态保护方面重视不够
生态、环保、智能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但是,我国智能建筑过多的注重对智能的建设而忽略了生态和环保。智能建筑是多个行业的结合体,它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自动化、通讯、空调、土建行业的综合体,也关系着环保和生态。近年来,国际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已经转向生态和环保,然而我国仍旧停留在功能的建设上,没有将“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相结合。目前,我国正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时期,建筑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新竣工的建筑中,节能建筑面积不到1亿平方米,尚不足竣工建筑的5%。时至今日,我国城乡约有建筑4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只有3.2亿平方米房屋是节能建筑,不到全国现有建筑的1%。现阶段,我国生态、环保、节能、智能建筑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作为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发展智能建筑,任重而道远。
三、结语
智能建筑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十分迫切,它在我国更具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因此,仅以此文肤浅之见,将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之一斑,呈现给关注我国智能建筑研发、建设的同行们,共同商榷、探寻智能建筑之发展。
参考文献:
[1]寿太云.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展望[J].建筑学报,2007.
[2]珠兴产.有关智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J]现代经济信息,2010.
[3]陶林.智能建筑市场浅谈[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