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生班导师制
来源:易妖游戏网
航海教育研究2012.1 五年制又又营业人才培荠模式下 酗本科生班舅liiif ̄t.i 张常宾 。于慧艳 (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大连 116028) 摘要:基于五年制双专业学生的学习任务重的特点,提出在五年制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本科生班导师制,从 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意义出发,探索班导师的实施方案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五年制;双专业;人才培养;本科生;班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2)01—0087一O2 一、引 言 治工作,而且每名辅导员指导的学生都基本上超过 200名,有的甚至超过300名。在这种情况下,单 靠专职辅导员来做细致的学生思想教育及指导学 生的学习,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实施班 导师制,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个 性化培养,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三、实行班导师制的改革内容和目标 1.改革内容 本科生班导师制是指一种由导师对学生的学 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 度,即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加 强对学生选课和成才的指导。在大连交通大学五 年制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推行本科生班导师制, 旨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本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学习和学习进程,自主 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长,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 以学校管理学院为试点,以五年制双专业本科 生为背景,在大连交通大学旅顺校区本科生建立班 导师制度,为管理学院的五年制双专业的大一学生 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有专业教学经验、思想政治素质 质和分析问题、适应社会及工作的综合能力。 二、实施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意义 本科生班导师因学分制产生而创设,是教育教 学管理新模式的产物。学分制和导师制是密不可 分的一个整体,并且在实践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实行本科生班导师制,可以保证学校各项教学任务 较高、具备一定社会阅历和科研水平的教师或具有 中级以上职称、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热衷于教育 事业的行政干部担任班导师。 2.改革目标 的顺利完成,可以促进学分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 高等学校改革的顺利进行。实行本科生班导师制, 能够满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要求学生早日成才的 (1)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传统的学生 指导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统一性、模式化的要求, 很难兼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班导师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个别交流为 基本工作方法,通过个别谈心、网上交流、团队活动 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最大限度 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愿望,能够实现高校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目 标,也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高质量、多元化的要求。 1.班导师制有利于开展学生第二课堂 学校五年制双专业在招生时分数线普遍低于 四年制本科生,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低于四年制 (2)以学业指导为主线,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 本科生。另外,五年制双专业学生所修得的学分要 素质,指导学生正确的做人做事。提高学生的综合 高于四年制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无法合理安排 素质是班导师的职责,但以专业指导为核心的学业 自己的课外活动。建立班导师制度可以有效指导 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进程。 指导始终是他们工作的主线。他们以专业教育为 依托,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班导 2.班导师制有利于对学生个性化培养 政治辅导员主要职责是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 ★收稿日期:2011—09—12 基金项目:大连交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DJDJG201158) 师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3)实施人文关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班 作者简介:张常宾(1978一),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五年制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生班导师制 导师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业发展提供建议和指 造平等而自由的学术氛围。学生通过与导师的沟 通不断成长,教师则通过与学生的密切接触而履行 导,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互动 是其重要特征,协商与交流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 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4)激发学生主体性,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实 施班导师制度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个性 教育的责任。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相长,形成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关系。 五、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成果 1.学习方面 的形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培 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本科生班导师制的具体实施 1.实施方案 (1)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善于将复杂的 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知识深入浅 出地给学生讲解,帮助学生增强专业信心与兴趣。 (2)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基 础、学科偏好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 择专业发展方向,制订中长期学习计划,指导学生 进行社会实践、见习、实习,指导学生制定每学期的 修读课程等。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能将自己主持或参与 的课题介绍给学生,并把学有余力的学生吸纳到课 题组中来。鼓励并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 训练、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 (4)密切联系学生。每周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 至少1~2次,在专业思想、学习习惯、学业规划、科 研能力等方面给予具体化指导。 2.可行性分析 大学本科教育过程中实施导师制,不是简单地 拓宽大学本科教育的途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制 度,它会对整个大学本科阶段教育形成冲击,带动 大学本科教育的整体改革。要成功实施这种新的 教育制度,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导师的选派工作。目前学校拥有一支 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相对 稳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 了充分条件。 (2)做好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学校可 在校级质量监控下,实施学院的二级质量监控体 系,全方位地对本科生班导制进行质量监控。 (3)导师的激励工作。为了鼓励导师们能够真 正地起到导师的作用,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机 制,如发放导师的岗位津贴,进修学习优先安排,在 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先进评比等方面给予倾 斜,充分体现对导师工作的肯定。 在导师制活动中,师生互相接纳、互相理解,营 通过参与导师制活动,班级学习氛围更浓,学 生更加了解本专业,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 趣、特长选择学习的课程,确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对专业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 规划。 2.科研方面 与未实施导师制的班级相比,实施导师制的班 级学生更愿意参与富有挑战性的学生课题,希望通 过各种方式参与导师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3.个性方面 实施导师制的班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有明 显的提高,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在发展 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 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 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 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 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4.生活方面 实施导师制的班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 社会,能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正确处理学习、生活 及娱乐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正确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 实践证明,班导师在五年制双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生可以在班导师的指导 下,合理安排紧张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综合素质较其他学生有了大幅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岩,王中兴.本科生班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沈 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 [2]靖圆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2005(5). [3]赵铸.发挥本科生班导师的立德树人功用[J].中国高 等教育,2oo8(17). [4]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oo1(21). [5 3刘振彪,陈晓红.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现代大学 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