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三套)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三套)

来源:易妖游戏网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体会除法的含义并掌握除法的读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方便和干练,并理解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除法的含义

一、引入新课

1.谈话。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对!真聪明,京京就是这样的一头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要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京京就准备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要把这些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4个好朋友来了,可是,京京该怎样把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呢?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京京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京京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放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对,我们班小朋友真棒!谁愿意上台来帮京京分一分?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师:谁和他分的方法不一样?(提问不同的学生)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分,有的是两个两分或三个三个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竹笋?)

活动2【讲授】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二、新授课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熊猫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物品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1.介绍除号

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学生练写,教师)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师:我们已经会写除号了,那么要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我们要先看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最后就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6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并说说每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如: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6)

活动3【活动】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三、活动与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条鱼?平均放在几个盘里?每盘里分几条?怎样列除法算式?

1、让学生先用笔连一连,然后在书上填空。

2、再让学生说一说: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里,除号后面写5;每盘分3条,等号后面写3)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5等于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抽卡游戏”的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此题让学生上台抽取算式卡片,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一读算式;二说意义。

活动4【练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四、巩固与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五、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和今天一样表现出色!

【板书设计】: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12÷4=3

.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熊猫、竹笋、盘子板画。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出新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教师出示带着生日帽的大熊猫)你们看它是谁呀?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对,今天是熊猫盼盼的生日,它请早去竹林挖了

12个竹笋用来招待小伙伴。

课件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师:盼盼想把这些竹笋平均分放在4个盘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呢?你们能帮帮它吗?

活动2【活动】二、动手操作,明确除法含义

1、动手操作,激活经验

师: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代替竹笋,动手分一分。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2、直观展示,形成表象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结果怎样?

课件呈现结果图。

3、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师:结合操作过程,你能说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吗?

生: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手动的生活情境,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统一表象,温故知新,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述,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准备。】

活动3【活动】三、自主尝试,突出含义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熊猫盼盼很知道刚才分竹笋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你能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大胆尝试,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案例。

2、展示交流,突出含义

师:将你在吗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12:3 3 3 3 12〈4---3 12-3-3-3-3=0 3+3+3+3=12 12÷4=3

观察同学们创造的算式,虽然形式不同,但表示同样的含义,都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的表征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表达的含义。】

活动4【讲授】四、建立概念,学习除法

1、激发需求,认识除法

师:刚才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如果不加以说明别人很难理解,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该用一个怎样的算式统一表示呢?教师出示小精灵的对话“用除法来表示。”关于除法你都想理解那些知识呢?(板书课题: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

师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渗透文化,深化含义

课件出示: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天横线把两个小圆点分开,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3、写出算式,体会关系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可以写成

板书:12÷4=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谁来说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表示的含义是什么?(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感受学习除法的价值。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

4、及时巩固,灵活运用

出示课件:(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并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师归纳小结:数学中平均分的问题就有用除法来解决,上面的这3个算式中12我们称为总数,平均分成的4、3、2、6份是份数,每盘放的个数叫每份数。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活动5【练习】五、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P13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1)“10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 )根?”

(2)“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根?

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

并能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吗?

2、参加盼盼的生日派对。

课件分别出示4个餐厅,请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品尝生日蛋糕后,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让它们顺利进餐。

3生活中的数学,在小组内说一说出生活中平均分的事例,用除法算式。

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6【练习】六、总结

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小吗?

活动7【作业】七、作业布置

把今天的收获分享给你的伙伴及家人,并留心生活中哪些经历可以用到今天的知识。

活动8【讲授】板书设计

除法含义和读写法

分竹笋图

大熊猫图

12÷4=3

除号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案(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生在本单元初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并在前一课中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有了这些知识作奠基,教学本课时,教师可利用学生所

学的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竹笋、分圆片写算式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的方法。

2、通过同桌交流,能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评价任务】

1、完成分竹笋、分圆片等操作活动并写出除法算式。

2、完成“做一做”第2题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欢迎同学们来到快乐大闯关!

第一关:

1.什么是平均分?平均分的情况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课件出示圆片图,学生看图说说图的意思,再写出算式。

学生完成。

活动2【活动】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第二关:

1.动画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5。

(1)让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教师: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算式。

(教师板书:20÷4=5)

(3)请学生结合熊猫分竹笋来说一说,20、4、5在这个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呢?20÷4=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互相说一说)

2.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们分别起个名字吗?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活动3【练习】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第三关:

分一分,填一填。完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写算式。

第四关:

说出每个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完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同桌任选两个算式,说一说。

第五关:

圈一圈,填一填。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

同桌先说一说图意,再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

第六关:

展示台:根据题意写出除法算式。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在这次闯关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