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

来源:易妖游戏网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 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根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2、感知反应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件:音乐〕

4、学生练习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读。 5、学生个读 6、学生齐读

读着这首精美的小诗,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真诚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全诗。与冰心一起走进这艘思念的小船吧!〔教师起头〕 〔三〕精读品析

1、有的是诗人喜欢用思想对别人说话,显得高深、玄奥;有的诗人愿意用心灵和我们交谈,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中都有哪些写得精彩的地方呢。先让我们看第一节诗,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一节诗中你认为那些词语用的非常好?说说你的理解。〔总是、一只一只、很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创造性地思考,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引导启发。〕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楚、不理解。〔学生质疑讨论〕 〔四〕美读欣赏

1、一艘小小的纸船飞跃重洋,从异乡女儿的心里流到故土母亲的梦中,托起它的是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满载着的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我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子,来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诗。让我们与李子老师一起再一次步入这艘满载着爱与思念的纸船吧!〔课件〕

2、首隽美的小诗,文情并茂,令人感动,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和着音乐练习两遍,然后请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小诗真是太美了,每一次朗读,都仿佛与这位“最具爱心、也一般温柔的〞世纪老人作了一次倾心的交谈,都仿佛游历了一次丰富的情感旅程。下面,让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把这首小诗背下来,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好吗? 5、提问背诵。 6、齐背全诗。 〔五〕拓展延伸

2、冰心是世界上书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正如她所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用纸船,寄予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泰戈尔老先生也曾永金色花抒发对母亲的爱。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爱最无私、最伟大,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创造性的作业,给大家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时机。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模仿《纸船》写一段文字或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课件出示〕

纸船――寄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有表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语气和节奏,读出感情。 3、斟酌诗中的字、词,体会诗情,仿写诗句。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在柔和的背景音乐中〕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许多不显眼的一景一物也往往因为融合了这种深沉、伟大的爱而让我们多了一份向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共同感受那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纸船。 2、介绍冰心及《纸船》的写作背景〔可由学生搜集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记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轻声倾诉〞的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能传达出诗的情感。

2、个别学生朗读,其它同学点评

〔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划分重音、节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消沉〕

3、全班同学分男女角色,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 方案如下:

〔女领〕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女合〕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男领〕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男合〕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女领〕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全班〕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女领〕母亲,倘假设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的入梦。

〔女合〕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全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感知、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赞歌。 三、合作、探究、质疑

学生四人小组自由讨论、提问,加深对诗中较难诗句的把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悟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可参与学生交流。 我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文中为什么连续用2个留着?

3、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4、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为什么要用求他? 5、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6、 诗人为什么借纸船来抒情?

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做适当引导,同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对5、6两题参考如下:

〔5〕、思念之苦,难以摆脱。一直在母亲身边,一旦远行,与母亲远隔千山万水,想念母亲的滋味,最是难受,浓浓的爱与悲哀萦绕在诗人心中。

惟有梦想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而纸船正符合身处海上的环境,也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四、练字练句,体会诗情

〔以第一段为例,改动个别字词,体会表达效果〕

我从来不肯丢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叠成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丢下在海里。

五、体验拓展

《纸船》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非常关注朗读感受的过程,从“轻声倾诉〞式的自由朗读,到“个别朗读〞到“深情演读〞式全体朗读,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朗读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根本上能传达出作品的真情,能感受美、体验美,朗读气氛活泼。

2、改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了诗用词的精练,也进一步理解了诗中蕴含的感情。在此根底上的仿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写诗的热情,全班同学互相探讨,热情高涨,纷纷用纯真、童稚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我对好的作品整理修改后,专门编辑了一期《献给母亲的歌》的诗文,在班中阅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纸船――寄母亲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新颖的构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孝敬父母的高尚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解决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合作、自主探究。 教法学法:

教法:授导法、任务型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讨论归纳法 课前准备:

教师:完成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 学生: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纸船-----寄母亲

教师利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沧海、小船及相应音响, 活动2【讲授】纸船-----寄母亲 一、明确目标

1、预习检查,抽学生答复。 2、探究内容:

导语说起诗,同学们马上就会想起李白、杜甫的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却很少想到冰心的诗。冰心,这位我国的女作家,写了大量的反映社会生活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隽永、富有哲理的小诗,曾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她文思潮涌,彩笔纵横,谱写出许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们学习冰心的一首诗《纸船――寄母亲》。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启程赴美留学,在漫长的旅程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独,日夜思念亲爱的母亲,于是写下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朗读诗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 生字 叠dié抛pāo 生词

天风:大自然之风。 吹卷:吹动翻卷。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例:无端生事。 至爱:至,极;最。例:欢送之至。至爱:最爱。 2、朗读诗文,理解全诗内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3、自由领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颂读,重点品味其精神实质。 三、总结、扩展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八月十七日,她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在向大洋此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了这首诗。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亲、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那么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思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见到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2、提问:这首诗分三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童真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废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诗的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可见她这种强烈诚挚的愿望。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如果说这一现象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所在。 活动3【练习】纸船----寄母亲

《繁星》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你是那春光吗?思考题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谢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谢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活动4【作业】纸船---寄母亲

2、折一纸船或纸鹤或写一首小诗交上来。

纸船――寄母亲教案4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衬托气氛。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不要惊讶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 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⑴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纸鹤》。 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

纸船――寄母亲教案5

学习过程: 诗歌导入:

(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答复:纸船〕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

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纸船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简介

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确实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鼓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 朗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 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 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深沉的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假设你梦中看见一只 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 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学法指导:

教师导入: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教师总结:“从来〞、“妄弃〞“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来已久; 合作探究: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惆怅》一诗可以印证生病的冰心悲苦的心灵体验〕 〔冰心以孩子般的天真和纯洁,在儿童的游戏的世界中找到了寄托母爱的情感中介物〕

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关于本首诗歌的疑难问题,由学生老师帮助共同进行解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 拓展延伸: 《纸船

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纸船――寄母亲教案6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答复〕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1、学生看注释了解冰心概况。 三、朗读诗歌

1、过渡:本学期我们读过不少的现代诗,也学习了不少读诗的方法,许多同学对

朗读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预习中,一些同学用心地自己录制了《纸船》的朗读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音带二至三盒,学生欣赏。〕 2、小黑板出示评价标准,请同学评价。 诗歌朗读评价标准:

〔1〕读音准确〔2〕停顿正确〔3〕语速适中 〔4〕重读恰当〔5〕语调适当〔6〕配乐和谐 3、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评价。 四、整体感知

1、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2、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学生归纳总结〕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五、阅读赏析

四人小组细读诗歌,从不同角度提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三至五个并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六、写法探讨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纸船在这里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学生讨论答复后,教师归纳板书: 〔见板书设计〕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千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七、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大家其实也常常会借物抒情。亲人生日时,送上一串精心叠出的千纸鹤;朋友远行时,捧给一盒辛苦折成的幸运星,即使你什么话也不说,但纸鹤、星星已代表了你的心。我这里就珍藏着今年教师节,一位同学送我的一串美丽的千纸鹤。我还为此写了一首小诗。下面,我想读给同学们听听: 千纸鹤 伏在办公桌前 我匆忙批改着又一叠 小山一样高的作业 “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随之

一样东西递到眼前 抬起头

一个漏出洁白牙齿的笑脸闪过 随即 便消失在门外 翻开纸包

呵,好美的一串千纸鹤 闪着熠熠的光芒 仿佛展翅欲飞

挂它在我的书桌前 疲惫时 抬起头

恍假设看到了那纯洁美丽的笑脸 失落时

抬起头宛如有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眸子 闪着期待、鼓励的目光 于是 伸伸臂

捶捶酸痛的脖颈 我又低头 用心写出

一串串朱红的作文评语

现在,请同学们也选一个具体的形象来写一首小诗,抒发你的感情吧。 〔学生创作,交流〕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诗。 附:板书设计

纸船――寄母亲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衬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答复“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土、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纸船――寄母亲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中、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体会诗中童真雅趣,鼓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真挚情感,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设计理念:《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又并不完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