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
学习难点:
1、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新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
口算卡、相关实物、口诀表。
学习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习目标:
1、学会整理和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和整理,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学习准备:习题课件。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提出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和整理有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知识。板书课题。
你打算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
小组进行交流。
二、整理和复习
1、整理
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对这一单元进行复习?
那你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
如果让你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你认为哪个是重点?哪个是基础?
你最喜欢的内容是什么?
交流小组的意见,整理知识点,绘制整理图。
2、说说你的整理结果
请学生上来汇报。
你认为这个单元的重点在哪?那你能来当小老师,帮助大家复习嘛?
3、重点复习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它。
你能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吗?编写。
先估计一下它大概得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请分别笔算这两道题。边计算边思考笔算方法和注意点。
汇报。笔算时,我们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做十。)
如果是连加连减,或者是加减混合呢?那怎样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练习1,再同桌互改。
2、先估算在笔算。(练习4)
3、(练习2)选择两道你敢兴趣的题目完成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最想和大家说什么?
板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估算 口算 笔算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表内乘法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强乘法含义的理解,增加他们对乘法学习的信心。
2、进一步熟练表内乘法
3、加强乘法的应用。
复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目标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同学们都各自说了自己复习的方法。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乘法的世界。看看在那,我们曾经留下些什么?
二、整理和复习
1、关于乘法,你了解到什么?你想对它说些什么?乘法听到有这么多小朋友这么了解它,一定很开心。
2、那你们知道这样一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吗?乘法和加法有什么联系?
3、怎样可以让我们更快更对的计算表内乘法。
是啊,我们可以请口诀表来帮忙,我想再听一次你们流利背口诀的声音,好吗?
是啊,我们可以背的这么熟练。
口算口算卡片
4、那乘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应用)
三、综合练习
1、听算
把听到的算式的得数写下来。
2、口算
同桌出题,请对方回答,比一比,谁算得快。
3、解决问题
⑴看图列式
⑵二(1)班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参加科技班的有4人,参加舞蹈兴趣班的人数是科技班的2倍。参加舞蹈兴趣班有几人?……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和爸爸妈妈介绍乘法,出一些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考考爸爸妈妈。
反思: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复习内容: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能在具体情景下进行简单的估计。
2、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进一步掌握熟练画角和直角。
3、用数学的眼光来描述生活。
学习准备:
课件、文具
学习过程:
一、 米和厘米
数学不仅仅是用来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它。比如说,你想知道教室的长和宽,我们的课桌有多高,我们长的多高。我们需要测量。板书:米和厘米
关于米和厘米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谁来比划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1米=( )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你来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课桌的高?数学书的长和宽?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
请你来估计练习5中两条线段的长并进行测量。
请你来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同桌测量判断。
二、 角和直角
同学们都会量物体的长,也会画一条规定长的线段。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下面老师请你来判断,这是什么图形?课件出示“角”
它有什么特点?请小组互相说一说,并指名汇报。
你会画角吗?
试着在本子上画一个你最喜欢的角。
谁来介绍你的角。
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引出直角。
那你的角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你是怎么判断的。那如果我们要来画一个直角,我们用什么工具比较合适?
请画一个直角,并请同桌帮你判断是否是直角,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活中哪些角是直角,哪些比直角大,哪些比直角小。你是怎么判断。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哪些角是直角。
在图形里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增加四个直角呢?增加两个直角呢?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1米=100厘米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观察物体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了解物体各方位的形状。能根据图判断那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应该是那个图形。
2、能正确判断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有一定的了解,能判断对称图形。
学习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提出目标
这个节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这一单元。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有哪些收获?你最喜欢
那块儿的知识?那块的你觉得最难。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单元的知识,在复习时我们来找一找这一单元中还需努力的内容。
二、 展开复习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瞧,这三位小朋友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样物体,你知道哪位小朋友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吗?请连上线。
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的好方法。
你能说说从你的角度看到教室的哪一面吗?
2、是啊,我们要学会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你瞧,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来说一说,怎样的图形可以称为是对称图形?
你能画一个对称图形吗?请在书本P104页的格子图里画一个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指出它的对称轴吗?
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对称图形?
判断一下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3、这是一位小朋友在镜子里看到的时刻,你知道它真实的时间吗?
你是怎样来判断的?
三、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对称图形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统计
复习目标:
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复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 看统计图
课件出示统计图。
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统计图能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
上个学期我们也学过统计,和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2?
二、 画统计图
1、统计我们班男女生各有几人?制成统计图。
你打算怎样制作统计图?
需要收集数据?怎样进行?
横轴代表什么?竖轴代表什么?
你打算怎样画?
2、选择小组感兴趣的统计内容制成统计图。
选择内容:
(1)统计班级在红黄蓝三色中最喜欢哪种颜色。
(2)统计班级同学一天看课外书
(3)统计班级同学现在的心情指数
……
三、 总结。
在看统计图和制统计图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做好统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四、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统计家中的餐具,并制成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