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适合传输三路数据流的最小距离MIMO预编码

适合传输三路数据流的最小距离MIMO预编码

来源:易妖游戏网
第31卷第2期 2013年3月 应用科学学报 Vb1.31 No.2 Mar.2013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OI:10.3969/j.issn.0255—8297.2013.02.005 适合传输三路数据流的最小距离MIMO预编码 古 强 , 许小东 , 蒋 轶 , 戴旭初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合肥230027 2.高通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92121 摘 要:基于最大化接收信号的最小欧氏距离准则,提出一种适用于传输三路数据流的多输入多输出预编码新算 法.该算法利用实参数旋转矩阵约束,从几何角度将非凸预编码优化问题的求解转化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两步 实施,并获得表征最小欧氏距离的闭合表达式,其中离线计算部分通过搜索三维空间中依特定条件膨胀的二次曲 面并获得所有可行曲面,而在线计算部分则根据信道条件选择可行曲面,从而构造出相应的预编码矩阵.仿真实验 结果和分析表明,该算法相比于其他同类算法不仅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而且随着正交幅度调制星座图的增大 可以获得超过3 dB的误比特率性能增益. 关键词:多输入多输出;预编码;最小欧氏距离;曲面膨胀 中图分类号:TN911.22 文章编号:0255—8297(2013)02—0135—07 Minimum Distance-Based MIMO Precoding for Triple-Stream Transmission GU Qiang ,xu Xiao—dong ,JIANG Yi。,DAI Xu.chu j.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China,Hefei 23002%China 2.Qualcomm Incorporated,San Diego,CA 92121,USA Abstract:A new MIMO precoding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maximizing the minimum Euclidean dis— tance between points in the received signal space for triple.stream transmission.Under a real—valued rotation matrix constraint,the proposed algorithm solves the non—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two steps from the geometric viewpoint,named offline step and online step,respectively.In the ofiine step,allf feasible sur— faces are collected by expanding quadric surfaces within 3-dimensional space.In the online step,the precoder matrix iS constructed with respect to the unique feasible surface chosen by particular channel implementation. Meanwhile.a closed—form expression of the minimum distance is also provided in this paper.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outperforms existing schemes with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but also has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more than 3 dB in terms of bit.error—rate fBER1 with increase of the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constellations. Keywords:MIM0,precoder,minimum Euclidean distance,surface expanding 当收发双方完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时,发送端预编码技术可以显 著提升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来无线和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一般地,MIMO 预编码器主要采用最大化互信息量[2】、最小化均方 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3-4】、最 MIMo)系统的频谱效率和链路质量f1J,并成为近年 收稿日期:2012一Ol一09; 修订日期:2012—12—19 大化最差子信道的接收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07109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No.2012ZX03001007—002) 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基金(No.KJ2012A283)资助 通信作者:许小东,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和信号处理,E—mail:xdxu@ustc.edu.ca;戴旭初,教授, 博导,研究方向:新一代无 线通信系统,E—mail:daixc@ustc.edu.ca 136 应用科学学报 第31卷 SNR)l5_6],以及在平均功率约束下最大化接收信号 的最小欧氏距离[ ]等设计准则. 当采用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接 收机时,最小欧氏距离准则与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准则相似,基于该准则设计的预编码器具 有非对角化矩阵结构,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 许多有益的结论[%12】.相比而言,诸如max-z ̄mj 算 法 、注水算法(water filling,WF)[14]等其他算法 均采用对角化预编码矩阵,面对ML接收机时性能相 对较差.然而,由于最小距离预编码器优化问题的离 可以表示为 =HFs+佗 (1) 式中,H E CMr 帆是信道矩阵,F E cMtx3表示预 编码矩阵,s E C3 代表取自方型QAM符号集的3 路数据流输入信号,而n∈cMrx1是循环平稳复高 斯噪声.不失一般性,假设s和n均满足零均值和单 位方差统计特性,即E『88H]:jr3,E『nnH]=/Mr, 其中(.)H表示共轭转置, 表示 维单位矩阵.用集 合 表示所有可能的输入向量,则接收信号的最小欧 氏距离可以表示为 散组合特性,目前仍然无法获得普适解法.文献f71 利用角度参数使信道矩阵和预编码矩阵参数化,然后 根据数值搜索方法得到全局最优的复参数预编码器, 但只适用于两路数据流、调制方式限定为二进制 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或者4 阶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AM)等低阶调制场景.文献『81利用QAM调制星 座点分布的自相似性,将文献『7l提出的方法拓展到 16一QAM.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关于最小欧氏距 离的闭合表达式,文献『7-81均依赖于穷尽搜索设计 预编码器,故计算复杂度较高,且随着数据流数目的 增大呈指数增长.为了拓展至高维数据流情形,文 献『9—1O1采用子信道配对方式获得一种次优MIM0 预编码器,但只适用于数据流数目为偶数的情形.针 对3路数据流传输这一常见场景,文献『111提出了一 种SNR—like max—d i 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路是把3 路M—QAM信号转换为1路M3一QAM信号并选择在 最强的虚拟子信道中传输,从而有效降低了算法复杂 度.然而,正如本文在仿真实验中所指出的那样,这 种处理方式是以较大程度地牺牲预编码器性能作为代 价的. 本文兼顾性能和计算复杂度,基于最大化最小欧 式距离准则,提出一种适合3路数据流传输的MIMO 预编码新算法.该算法建立在以下事实基础上:1)将 预编码矩阵为实参数矩阵对整体性能的影响极 小[10】;2)实对称矩阵与空问中的二次曲面一一对应. 因此,该算法的新颖特征在于它从几何观点出发,将 预编码矩阵的非凸优化求解转化为寻找三维空问中依 特定条件膨胀的二次曲面,且基于这种曲面膨胀原理 可以较易获得关于最小欧氏距离的闭合表达式,从而 可获得较好的BER性能并有效降低算法复杂度. 1 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 假设收发两端均可完全获得CSI,考虑在一准静 态MIMO平坦衰落信道中传输3路数据流,发 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分别为 和M ,则接收信号 d in一min  l(2) 。 , ,∈5IIHF(s 一 J)l,≠ ,式中,符号 为求取向量范数. 本文将发送功率约束为正实数 ,研究基于该约 束的最小欧式距离最大化问题,即 (P1):Fopt =argmaxd i F∈CMt×3 s.t.(FFH)= 式中,trace(・)为矩阵求迹操作.当接收端采用ML均 衡器时,最小欧氏距离准则在高SNR区域可以渐进 等效为BER准则[7】_ 定义差向量 =8i—sj,其中i≠J.令包含所有 的集合为 ,则式(2)可以写成 mi喇n IIHF ̄I I对信道矩阵日做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 composition,SVD):H=UAH H,其中U∈ CMr Mr,V∈cMt Mt是酉阵.令 为日的秩, 则AH对角线上包含了H的K个奇异值{ H, ) 并以降序排列.文献f151已经证明,最优的预编码 矩阵F的左奇异矩阵是H的右奇异矩阵,即F的 SVD分解可以表示为F= B,其中酉阵B是 F的右奇异矩阵.在这里只考虑3路数据流的情 况,即F=V B,其中 由 的前3个列向量构 成, 包含F的3个奇异值f5ri) 并以降序排列. 用AH∈R弘。表示AH的主子矩阵,则式(3)可重 写为 = min l lH B II 问题(P1)是一个非凸优化问题,由于具有NP hard特性(15],若直接利用文献『7—111中采用的穷尽 搜索方法求解,将导致计算复杂度过高,几乎不可实 现.SNR-like max—d i 算法尽管具有较低的计算复 杂度,但性能损失较大,这一点很容易在本文的仿真 实验中观察到. 第2期 古强等:适合传输三路数据流的最小距离MIMO预编码 137 2 基于曲面膨胀的MIMO预编码方法 本文限定旋转矩阵B为实正交阵,已有研究表 明这种对预编码器的整体性能影响很小[10].事实 上,将旋转矩阵B限定为实矩阵,不仅可以大大简化 运算规模,而且便于对d2mi 做出较清晰的几何解释, 从而为运用曲面膨胀原理获得优化问题(P1)的近似 解,从而为推导出 ; 的闭合表达式提供可能. 2.1几何解释 式(4)中,d i 需在复值向量集合 中进行计 算.当B限定为实矩阵时,d i 实际上可以在实值向 量集合中计算获得,其理论依据源于引理1. 引理1对于实矩阵B,输入信号可采用方型 M—QAM调制,则d i 可由式(5)计算获得 最 l lH B叫Il (5) 式中,w=Q0 \f0),Q={一、//M+l,一、/M+2, …,、// 一1}T,0代表所有元素均为0的向量. 证明 由 ∈ 可知, =Ref ∈Q0 及 {=Im{ }∈Q 1,且 和 不能同时取0,其中 Ref.1和Imf.)分别代表取实部和虚部.由于B是一 个实矩阵,积j 的表达式可以分解为 d i : min {IIAH ̄B= l l+Il H B tI (耋 )∈Q。× \{0 (6) 根据方型QAM星座图的实部虚部对称性,当且仅当 式I取得非零最小值而第2项(第1项)为0时整体才能 l H Bz +l IH B t 中第1项(第2项) 取得最小值.不失一般性,只需计算llAH ̄,Bx ll在 集合W上的最小值即可.证毕 显然,集合W中的所有元素构成了3维空间的 有限网格点阵列,如图1所示.这种几何理解将为后 续处理带来方便. 直接求解非凸优化问题(P1)非常复杂,为了便 于从几何观点求解该问题,考虑另一种形式的优化问 题,即给定单位最小欧式距离约束的最小化发送功率 问题 (P2) Eopt=argrainp s.t.I IH B II ≥1,"∈w,BBT= 式中,实变量p—trace( ),符号(.)T表示共轭转置. 从形式上看,优化问题(P1)与(P2)并不相同,但事实 上两者的最佳解之问存在确定性关系,如引理2所述. 图1 4一QAM方式F情况1对应的可行曲面 Figure 1 Feasible quadric surface for 4-QAM in Case 1 引理2针对实矩阵B,输入信号采用方型 M—QAM调制,优化问题(P1)的解F0 与优化问 题(P2)的解 pt及B。pt满足关系 Fopt=(Po/∑ trace( ̄o2pt)) 。ptB。pt (7) 证明对于任意实对角阵 ,可以用参数P、=垒一  01、02来表征[11]: @ g C O S 假设给定实矩阵B和对角阵 H,则由引理1知 . S d i : min ∈wIl H B lC  lp- m∈inw wTBT H@。Bw, 即 与预编码器功率增益成正比.因此,给定发 o S 2 送功率约束的最小距离最大化问题的最佳解F0.S 。 与给定最小距离约束的最小化发送功率问题的最 Ⅱ 佳解F= 。pt.S Ⅱ B0pt之问仅相差一标量功率因子 P0/trace( 2 ,不难验证引理2成立.证毕 2 考虑到(P1)和(P2)两个问题的等价性,将集中 8 精力求解(P2).假设A=BT AHB,则(P2)的 约束条件可以写成二次型的形式 切TAw≥1,W∈w (9) 因为A是一个半正定的实对称矩阵,方程WTAw =1与3维空间中的中心位于原点的二次曲面 一一 对应,称A为曲面矩阵.因此,优化问题(P2)的约 束条件可以从几何上解释为:所有由集合W定义的 网格点均不包含在 内部. 不妨假设 = 0AH diag( 1,A2,A3),即 扎= 备 2,i=1,2,3,其中 1≥ 2≥ 3.由解析 几何相关理论可知, 的方向由旋转矩阵B决定,而 的大小和形状由 决定,l/v%,i=1,2,3即 的 第i个半主轴的长度.因此,优化问题(P2)可以用几 何语言描述为:通过调整参数九和旋转矩阵B,寻找 138 应用科学学报 第31卷 空问中符合形状和方向约束的二次曲面 ,从而使得 盯 达到最小,即使P最小化,同时保证 不包含 i‘=——1。 max—d i 算法类似,而与SNR-like max-d i 算法不 同的是,本文仅当第1虚拟子信道的增益显著大于其 他两个虚拟子信道时,才选择使用该预编码器,且性 能损失较小. 任何由集合W定义的网格点. 此外,作为引理2的直接推论,可以求出接收信 号的最小欧氏距离的闭合表达式. 推论1与式(7)中预编码矩阵F0。t对应的最小 欧氏距离d i 可以由闭合表达式(10)得到 2=情况2 rank(A)=2,即 1, 2>0, 3=0 此时可行曲面 是一个中心位于原点的椭圆 柱面(elliptic cylinder,EC),曲面上恰好有5对关 于原点对称的临界点.图2给出了一种可行的椭圆 Po/trace( Po (10) 柱面,该曲面母线方向为(k , 2,k3)=(0,1,、//M), 2.2 曲面膨胀原则 与优化问题(P1)相同,严格求解(P2)几乎是 不可能的,但可以依据几何解释得到它的一个近似解. (P2)的优化目标可以写成min P=min∑九/ 备 显然P是关于 i的严格递增函数,或者说是关于 的半主轴参数的严格递减函数.因此,在网格空问中, 通过选择九控制曲面 的形状,通过选择B来控 制曲面的方向,从而让曲面最大程度膨胀,同时保证 曲面内部不包含任何网格点.基于该原则可以获得问 题(P2)的多个局部最优解,比较这些局部最优解即 可得到(P2)的近似解.定义满足曲面膨胀原则的曲 面为可行曲面,可行曲面上的网格点称为临界点.不 同的A矩阵对应不同的空间曲面,因此,若令rank(.) 表示矩阵求秩,则本文将根据矩阵A的秩分成3种情 况分别讨论. 情况1 rank(A)=1,即 1>0, 2, 3=0 此时 是一个中心位于原点的一对平行平 面(parallel planes,PP),如图1所示.容易验证 P= 1/ 备 与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于 是(P2)的优化目标等效于寻找一对间距最大的平行 平面.其方程可以写成(aw1+bw2+CW3) 一1,相应 的曲面矩阵为 02 nb ac 0b 62 6c (11) 0c 6c c2 显然APP有3个待定参数,则 上有3对关于原点 对称的临界点.对于 —QAM来说,可行曲面的一组 临界点为:(0,0,1)、(0,一1,、//M一1)、(一1, ̄/M一1, 、//M一1),由待定系数法可以求出各个系数分别为 a=M、b=、//M、e=1,由式(11)可以求出APP.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预编码器实际上 将3路M—QAM信号转换为1路M3一QAM信号并 选择在最强的虚拟子信道传输,这一点与SNRJ_like 其中M为QAM调制阶数.柱面与平面W3=0 相交得到的准线如图3所示,它是一个中心位于 二维平面原点的椭圆,其形状由(1,0)、(0,1/ ) 和(1,一1/ )三个点确定.假设其归一化方程为 WTG =1,G∈R2 ,则有 G= 2 图2 4-QAM方式下情况2对应的可行曲面 Figure 2 Feasible quadric surface for 4-QAM in Case 2 lw2 ◆—————、1 O 一一 L ./ (1,一O.5) 图3情况2中柱面与平面W3=0相交所得准线示意图 Figure 3 Directrix of feasible cylinder surface in Case 2 根据母线和准线方程可以推知椭圆柱面的方程, 相应的曲面矩阵为 AEc= TG (13) 第2期 古强等:适合传输三路数据流的最小距离MIMO预编码 139 步骤1根据曲面膨胀原则计算3种情况下所有 可行曲面及其曲面矩阵A ; 二 ] 步骤2给定信道矩阵日,根据式(10)计算与 Ai对应的最小欧氏距离d i 情况3 rank(A)=3,即 1, 2,入3>0 步骤3在所有可行曲面中选择使d i .i最大的 这是最一般的情况,此时 是一个中心位于原点 A ,令其为A。。t; 的椭球面(ellipsoid,ES),如图4所示.其方程可以 步骤4对A。pt进行特征值分解A。pt= 写成allW2+a22w2+033叫32+2a12wlw2+2a23w2w3 B。pt ptB。pt,并根据式(7)计算预编码矩阵F0pt, +2a13W1W3=1,相应的曲面矩阵为 将其作为对应于信道矩阵日的最佳预编码矩阵. 算法的第1步与具体信道实现无关,因此可以视 011 al2 a13 作离线计算,且在算法实现过程中该步骤只需执行一 AES= a12 a22 a23 (15) 次即可.由于该步骤计算过程并不复杂,因此对实际 通信系统而言,其计算复杂度可以忽略.步骤2^一4中 a13 a23 a33 主要的运算量在于完成一次SVD分解和特征值分解, 显然,AES共有6个待定参数.满足曲面膨胀原则的 两者的复杂度相当,均为o f 0),其中 为收发天线 可行椭球面恰好存在6对临界点.考虑到对称性,定 数的较小值.现有算法[7-11]均依赖于穷尽搜索,其复 义W的子集w+={ ∈wltI, 0},只需要在集合 杂度远高于O f 01,相比而言,本文算法在运算复杂 W+中搜索所有满足条件的临界点,并通过解线性方 度上具有显著优势. 程组得到可行的椭球面方程及曲面矩阵AEs.需要说 对于给定的信道矩阵,不妨令 明的是,对于高阶调制(M>4)来说可行椭球面并 AH=diag(AH,1, H,2, H,3) 不唯一,此时AEs指代所有满足曲面膨胀原则的可 A =行椭球面. v ̄diag(cos7l,sin 1 cos 2,sin 1 sinv2)(16) 式中,P= 1+ 2+ 1和 2的定义域保 ,.证 H.1≥ H 2≥ H,3成立.显然,不同的信道实 现对应于不同的曲面矩阵和预编码矩阵,说明信道参 数影响算法的在线计算部分.图5和6分别显示了 4一QAM和16一QAM调制下由信道参数决定的曲面矩 阵的选择区域.当 1较小时,算法选择APP来计算 预编码矩阵,对应于一对平行平面;当 1较大而 2 较小时,算法选择AEc来计算预编码矩阵,对应于一 个椭圆柱面;除此之外,当3个虚拟子信道增益差别 较小时,算法选择AES来计算预编码矩阵,对应于一 图4 4-QAM方式下情况3对应的可行曲面 个椭球面. Figure 4 Feasible quadric surface for 4一QAM in Case 3 2.3预编码算法 基于曲面膨胀的MIMO预编码算法包含两部 分.第1部分是离线计算,即利用曲面膨胀原则计 算出3种情况下所有可行曲面及其相应的曲面矩阵 A ,i=1,2,… ,其中 表示最大可行曲面数目,本 文中针对4一QAM和16一QAM两种情况可取为T=3; 第2部分是在线计算,此时需要根据信道条件选使最 yl/rad 小欧氏距离最大化的可行曲面及其对应的曲面矩阵 图5不同信道条件下4-QAM对可行曲面的选择 A。。 ,并构造相应的预编码矩阵.算法的具体实现步 骤可以归纳为: Figure 5 Choice of feasible quadric surface ofr 4-QAM 140 应用科图6不同信道条件下16一QAM对曲面的选择 Figure 6 Choice of feasible quadric surface for 16一QAM 从图5和6还可以观察到,随着调制阶数的升 高,APP和AE 的可选择区域逐渐缩小.由于SNR_ like max—d i 算法并不根据具体信道条件进行预编 码器设计,而是针对所有信道均选择APP方式,于是 可以推断出,当调制阶数升高时,SNR-like max—d i 算法的性能损失越来越大.与SNR-like max—d i 算 法不同,本文算法可以根据不同信道状况选择不同的 传输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接收信号的最小欧氏距离.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不失一般性,采用一个3×3的MIMO系统仿真 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性能,其中预编码器功率增益 P0=3.实验1比较了4一OAM调制下采用本文算法 与SNR-like max—dmj 算法接收信号的最小欧氏距离, 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到,当 较小时(即 APP区域),本文算法获得的最小欧氏距离略低于 SNR-like max—d i 算法,这是由于预编码矩阵被限 制为实矩阵而造成的;除此之外本文算法可以显著 增大接收信号的最小欧氏距离.正如第2节所述,与 SNR-like max-dini 算法只选择一个虚拟子信道传输 信号不同,本文算法可以根据不同信道状况选择子信 道的传输模式,从而提高接收信号的最小欧氏距离. 实验2比较了本文算法和SNR-like max-dmi 算 法以及注水算法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性 能.令传输信道为瑞利衰落信道,采用最大似然接收 机,分别以4-QAM和16.QAM两种方式作为输入信 号,各自完成100次蒙特卡罗仿真,得到了各算法的 误比特率(BER)一平均信噪比(SNR)性能曲线,如 图8和9所示.由仿真曲线可知,注水算法是一种 对角化预编码算法,它对系统的BER改善有限.因 此,不论采用4-QAM还是16一QAM,BER性能均较 差;在4-QAM输入情况下,SNR-like max.d i 算法 性能优于注水算法,然而在16一QAM输入情况下,性 学学报 第3l卷 能损失严重,与前文的分析相吻合;相比而言,本文 算法在两种调制方式下均保持良好的性能,尤其是对 于4一QAM调制来说,本文算法与SNR-like max-d i 算法相比大约有4 dB的性能增益. 综合而言,本文算法相对于SNR-like max-dini 算法来说性能改善较大,且在线计算复杂度非常低, 适用于多数据流传输和高阶QAM调制系统.此外, 图8和9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当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检 测时,接收信号的最小欧式距离可以形象地反映系统 的BER性能,该结论与文献l71相似. 0・4O O.35 O-30 兰 。.15 。・1。 ……… ……… ………严- … t 1.0 0‘050 1/rad 图7 4-QAM调制下接收信号最小欧氏距离对比 Figure 7 Comparison of nfinimum Euclidean dis— tance for 4-QAM 10。 l0一 10一 ∞ 10一 10一 10一 2 4 6 lU l2 l4 I6 SNR,dB 图8 4-QAM调制下本文算法与其他算法的BER性能曲 线对比 Figure 8 BER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existing methods ofr 4-QAM 4 结 语 本文从几何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曲面膨胀的 最小距离MIM0预编码器,可用于传输3路数据 流的情形.该方法将预编码矩阵的非凸优化求解过程 转化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两步完成.离线计算部分 第2期 古强等:适合传输三路数据流的最小距离MIMO预编码 141 l0。 10一 1O一 蛊 10一 10一 l0一 8 l0 12 14 16 18 20 22 24 SNR/dB 图9 16一QAM调制下本文算法与其他算法的BER性能曲 线对比 Figure 9 BER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he pro- posed method and existing methods for 16一 QAM 遵循曲面膨胀准则搜索并存储所有可行二次曲面,该 步骤只需实施一次,与信道状态信息无关。在线计算 部分则根据具体信道条件和最小欧氏距离的闭式表达 选择特定的可行曲面,并据此设计预编码器,其计算 开销非常低.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SNR-like max—d i 算法、注水算法等其他算法,本文提出的算 法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BER性能,且具有较低的在 线计算复杂度. 参考文献: PALOMAR D P,JIANG Y.MIMO transceiver design via majorization theory【J1.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heory,2006, 3(4):331—551. I2I XIAO C,ZHENG Y R,DING Z.Globally optimal lin. ear precoders ofr finite alphabet signals over complex vector Gaussian channels lJ1.IEEE 1 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11,59(71:3301.3314. 13I SAMPATH H,STOICA P,PAULRAJ A.Generalized lin_ ear precoder and decoder design for MIMO channels using the weighted MMSE criterion lJI.IEEE 1 ans— 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1,49(12): 2198— 2206. I4l武大伟,何晨,蒋铃鸽.鲁棒的基于几何均值分解的矢 量预编码算法『J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 45f71:1046—1049. Wu Dawei,HE Chen,JIANG Lingge.Research on robust GMD—based vector precoding IJI.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1 1,45(7): 1046—1049.fin Chinese1 JIANG Y,LI J,HAGER W W.Joint transceiver design for MIMO communications using geometric mean de composition『J1.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 cessing,2005,53(10):3791—3803. 【6l高献坤,崔岩,傅洪亮.连续迭代优化SLNR准则的 下行多用户MIMO预编码【J】.应用科学学报,2011, 29(3):251—255. GAO Xiankun,Cui Yan,Fu Hongliang.Downlink pre・-coding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 with succes sive iterative optimal SLNR fJ1.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1,29(3):251—255.(in Chinese) 【7】COLLIN L,BERDER O,ROSTAING P,BUREL G.Op— timal minimum distance—based precoder for MIMO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s【J】_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4,52:617-627. I8】NGO Q T,BERDER O,VRIGNEAU B,SENTIEYS O. Minimum distance based precoder for MIMO—OFDM systems using a 16一QAM modulation[Cl//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Dresden,2009:1-5. 【9】VRIGNEAU B,LETESSIER J,ROSTAING P,COLLIN L, BUREL G.Extension of the MIMO precoder based on the minimum Euclidean distance:a cross—form matrix【J1.IEEE Journal of 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2008,2(2):135—146. 【101 SRINATH K P,RAJAN B S.A low ML—decoding complexity,full-diversity,full—rate MIMO precoder 【J1.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11, 59(11):5485—5498. 【11】NGO Q T,BERDER 0,SCALART P.3-D minimum Euclidean distance based sub—optimal precoder for MIMO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s【C1//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Cape Town,2010:1-5. 112l RUSEK F,KAPETANOVIC D.Design of close to opti— mal Euclidean distance MIM0.precoders『C1//2009 IEEE Internati0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 ory,Seoul,2009:1268—1272. 1 13I SCAGLIONE A,STOICA P,BARBAROSSA S,GIAN— NAKIS G B.SAMPATH H.Optimal designs for space time linear precoders and decoders IJ1.IEEE] ans. actions on Signa1 Processing,2002,50(5):1051—1064. f141 TELATAR E.Capacity of multi.antenna Gaussian channels lJI.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Telecommu— nications,1999,10(6):585—595. 【15】 PAYARO M.PALOMAR D P.On optimal precoding in linear vector Gaussian channels with arbitrary in- put distribution lCl//2009 IEEE International Sym— posium on Informai ion Theory,Seoul,2009:1085— 1089 (编辑:秦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