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廉江市庞西垌银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

廉江市庞西垌银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

来源:易妖游戏网


廉江市庞西垌银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

[摘要]庞西垌银矿床以银为主,伴生有金、铅、锌等元素的蚀变破碎带型银矿床。通过现有地质资料分析,银金铅锌矿体总体向南东倾伏,在矿体上部金银矿化较强,往深部倾伏方向铅锌银矿化渐趋增强,具有明显成矿分带性。

[关键字]廉江银矿 矿床地质 找矿潜力

1 矿区地质概况

庞西垌银矿床位于广东廉江市与广西博白县的交界, 云开隆起的西南端, 吴川—四会大断裂与梧州—博白大断裂中间夹持部位。 是一个以银为主, 含有金、铅、锌等伴生有益组分的银多金属矿床。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前震旦系(Pzl)的一套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普遍经受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大面积出露的混合岩,局部为片岩、变粒岩。

本区北北东—北东断裂构造甚为发育,主要有庞西垌断裂,是本区一级断裂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属压扭性断层,具多期次构造特征,它控制着本区银金矿床的分布。断裂走向35°~55°,倾向北西,倾向55°~65°,沿走向有尖灭侧现象和膨胀收缩现象。呈舒缓波状产出,延伸70km,构造破碎带宽度11~40m,最宽达94m,构造岩有碎裂岩、压碎岩、构造角砾岩等。该断裂带是银金矿床的控矿断裂和含矿断裂, 庞西垌银矿床赋存在该断裂带内。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塘蓬花岗岩体,位于矿区南侧,呈岩基状北东向产出,出露面积约500km2,与东西两侧的围岩为断裂接触,北部为侵入接触或交代接触,在岩体内部和边部常见混合岩残留体分布,残留体条纹走向与混合岩区域片理走向一致,岩体分过渡相和边缘相。过渡相为塘蓬岩体主体部分,以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边缘相分布在岩体北西侧边部,庞西垌至禾寮一带,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地质

庞西垌银矿床的矿体主要赋存于庞西垌主断裂带中,受破碎带的控制。大部分矿体产于断裂带的中心部位,主要位于断层泥砾岩下部的绢英岩化压碎岩中,部分存在于绢云母化、硅化花岗质碎裂岩中,在断层泥砾岩上部的蚀变混合质碎裂岩中很少见矿体产出。断裂带由北东至南西长约5km,从北东向南西分为六环矿段、甫嶂矿段、庞西垌矿段、牛时力矿段。广东境内有甫嶂、庞西垌、牛时力矿段,长约4km。而主要工业矿体分布于廉江银矿所在的甫嶂矿段,矿段长1.30 km。

目前矿区共发现的矿体有Ⅰ-1、Ⅰ-2、Ⅰ-3、Ⅰ-3-1、Ⅰ-3-2、Ⅰ-3-3、Ⅰ-4、Ⅱ-1、Ⅱ-2、Ⅲ~Ⅹ等16个矿体,其中Ⅰ-1、Ⅰ-2、Ⅰ-3为主要矿体,主要矿体地质特征如下:

Ⅰ-1号矿体:为一盲矿体,是矿山主要开采对象。倾向北西,倾角61°,向西南侧伏,侧伏角25°。据工程圈定长约650m,宽80~200m,矿体厚0.55~7.68m,平均2.55m,厚度变化较大,往上、下及两端厚度变薄以至尖灭。银金铅锌工业矿石平均含Ag381.13g/t、Au1.g/t、Pb1.27%、Zn1.70%,矿石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以银矿石为主,其次为铅锌矿石。

Ⅰ-2号矿体:为一盲矿体,倾向北西,倾角60°,向西南侧伏,侧伏角35°。据工程圈定长约675m,宽180m,矿体厚0.58~3.98m,平均1.36m,厚度变化较大,往上、下及两端厚度变薄以至尖灭。银金铅锌工业矿石平均含Ag47.21g/t、Au0.86g/t、Pb0.80%、Zn0.50%,矿石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以银矿石为主,其次为铅锌矿石。

Ⅰ-3号矿体:是矿区规模较大、矿化较好的矿体,矿山主要开采对象。Ⅰ-3号矿体地表未出露,为一盲矿体,倾向北西,倾角58°,向西南侧伏,侧伏角30°。据工程圈定长约450m,宽70~130m,矿体厚1.01~28.40m,平均6.04m,厚度变化较大,自中部1线~5线-40m~-80m标高之间,往上、下及两端厚度变薄以至尖灭,其形态从透镜状变成脉状。银金铅锌工业矿石平均含Ag459.93g/t、Au0.62g/t、Pb0.92%、Zn0.58%,矿石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以银矿石为主,其次为铅锌矿石。

2.2 矿物组成

银金矿石的矿物种类多。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自然银、银金矿、螺状硫银矿、辉银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方解石、重晶石。

2.3 矿石结构构造和类型

银金矿床的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和它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残余结构和乳浊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微脉浸染状构造、星点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

按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可划分为:银金多金属黄铁绢英岩化压碎岩矿石、银金多金属黄铁绢英岩化花岗碎裂岩矿石、含银多金属硅化岩矿石、含银多金属萤石重晶石矿石、含银多金属石英脉矿石和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石英脉矿石等自然类型。

2.4 热液蚀变

银金矿床热液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萤石化、重晶石化等。不同蚀变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有差异,硅化、绢云母化是分布最为广泛的蚀变类型,钾化、绿泥石化分布在蚀变带的外侧,黄铁绢英岩化在蚀变带的中心。银金矿化与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蚀变带的中心部位。

3 成矿地质条件

3.1 地层条件

作为云开贵金属成矿区的一部分, 研究区域内银金元素的分布特征总体上与整个地体一致, 但也存在自身特点。矿床所在的广东廉江和广西博白地区的前寒武系) 寒武系岩石中具有相对较高的ω (Ag) 和ω (Ag) / ω ( Au) 比值, 与云开地体东部具有较高ω (Au) 和低ω( Ag) / ω ( Au) 比的特征形成反差。研究区域总体具有较高ω( Ag) 和较高ω(Ag) / ω( Au) 的地球化学背景, 与该区域贵金属矿床以银为特色相对应。与之相比, 云开地体东部高要—清远地区, 总体具有较高ω( Au) 、较低ω(Ag) / ω( Au) 背景, 主要发育金矿床。尽管研究区域内基底岩石总体具有较高的Ag、Au含量, 但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银金含量有所差异。总体上看, 从浅变质岩、片岩、混合岩到混合花岗岩, Au、Ag 元素的含量趋向变低, 在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中含量最低, 即变质程度越高, Ag、Au 的含量越低。研究区域不同变质强度岩石中成矿元素的规律性变化表明, 基底岩石在区域变质过程中, 元素发生过重新分配。

3.2 岩浆条件

塘蓬花岗岩体具有较高质量分数的Al2O3、K2O + Na2O 的值大、相对富钾贫钠的特点, 属于钙碱性I型花岗岩。对塘蓬花岗岩的含矿性分析表明, 英桥花岗岩中Au的质量分数较低, ω( Au) < 0.27 ×10- 9, ω( Ag) 为0.2 ×10- 6~0.3 ×10- 6 ,远高于地壳的含量, 成为Ag矿床的衍生矿源层。

塘蓬花岗岩与庞西垌银金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密切的关系。在空间上, 庞西垌矿床均赋存在塘蓬岩体与混合岩围岩接触的断裂带中。在时间上, 银金矿床的形成与岩体大致同期, 但稍晚于岩体, 暗示岩体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3.3 构造条件

矿床的产出严格受庞西垌断裂带的控制。该断裂带是一延深近10km的大断裂带, 开始形成于印支期, 并曾多期次活动, 形成初碎裂岩、碎裂岩、压碎岩、断层泥砾岩等各种构造岩。在晚燕山期, 断裂带重新复活, 为花岗岩浆活动提供通道, 而且使两侧的岩石产生节理和裂隙, 有利于热液的循环、淋滤和定位, 并直接作为矿质沉淀的场所, 成为含矿断裂。

4 找矿潜力

庞西垌银金矿床是中低温蚀变构造岩型矿床,通过分析老地层的岩性特征,寻找银金背景值较高的地段。在银金背景值较高地段,研究变质程度,特别是变质程度已经达到混合岩、混合花岗岩阶段,岩石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在低压带(碎裂岩带)内形成富集带。而这种富集带是找矿远景地段。

此外变质岩区断裂是低压带,是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和成矿物质的沉淀场所。断裂带穿过的地层出现混合岩化、混合花岗岩地段,断裂带出现强烈的围岩蚀变的区段,特别是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叠加的区段,是热液活动强烈地段,容易形成矿床。

5 结语

(1)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可以作为本矿床找矿的直接标志。硅化岩尽管普遍含银不高,但就目前矿体出现的部位而言,矿体上部都有硅化岩出现。

(2)主断裂与多组不同方向次级断裂交汇部位控制了富矿地段的产出。断裂构造岩对矿体有明显的控制,矿体均产于压碎岩带内部。

(3)通过现有地质资料分析,银金铅锌矿体总体上向南东倾伏,在矿体上部金银矿化较强,而往深部倾伏方向铅锌银矿化渐趋增强,具有明显成矿分带性。

参考文献

[1]王祖伟,周永章.粤桂边境庞西垌-金山银金矿床特征与成因[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26(2).

[2]张乾,潘家永,张宝贵,等.广东庞西硐银金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J].广东地质,1994,9(1).

[3]陈辉琪.广东庞西洞银金矿床地质特征[J].广东地质,1987, 2(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