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项目质量管理
俗话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产品是一种特殊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分公司自2002年进入河南市场以来,始终坚信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信誉的基本保证。并以此为突破口,扩大和提高分公司在河南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充分展现企业实力,使郑州分公司能够屹立于河南强手之林,铸造中建三局金字招牌,为分公司赢得市场提供制胜法宝。
项目质量管理是分公司质量管理的一部分。一定意义上,直接代表分公司质量管理水平,由此可见,项目质量管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丝毫不能放松。
(一)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正常运行是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要保证。
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才能确保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有效。质量管理体系就像一张网,由许许多多的节点交织而成,每一个节点又彼此直接或间接联系。如果某个节点出现状况,这张网都将出现漏洞。我们每个项目上配备了与质量有关的各个岗位,岗位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也正是这些岗位组成了我们所说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一不可。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转,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
二是努力提高执行力,完善、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体系正常、规范运行。大家都知道,在不同质量控制阶段,会制定相关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质量管理制度,这是我们管理的依据和手段,因此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须保证其严肃性。严肃制定,不能朝令夕改;认真实施,不能大打折扣。同时,如果没有执行力或执
行力度不够,再好的管理理念,再好的制度都将成为空谈,因为执行力是企业管理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企业制度、法规落实的动力。因此,我们的管理一定要突出坚决的执行力,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尤其将落实质量责任制作为质量保证体系的中心,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充分利用好分包方质量管理资源。分公司自有质监员12人,其快速发展与现有资源矛盾突出。必须将分包方质量人员纳入管理,对其加强监督,提高其主动做好工程施工质量的意识和内部质量管理能力,以缓解分公司质监系统人员不足的矛盾。
(二)不断提高分公司质量基础管理水平,努力推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分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就必须从不断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做起:一是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性,实行“差异化”管理机制。各在建工程要以计划理顺管理,以计划落实促进管理,根据自身质量特点和控制难点以及特殊、关键工序进行疏理,建立台账,实行重点监控,并及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08年分公司将继续加强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重点控制,采取过程巡查与验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及时、有效控制,坚决杜绝重大质量缺陷的发生。二是进一步完善手段,强化、落实各岗位质量职责,正确认识。三是引入质量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坚持以奖罚为手段,但不能以罚代管,要适时把握方式和力度,切莫过于机械、武断,以达到质量控制目标为目的。五是认真实施住宅分户验收工作和经验总结。2007年是河南省实施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的头一年,郑州大学教师公寓工程作为首批试点工程,经过细致策划和安排,该工程1054户全部验收通过。为了真正实现分户验收实施意义,展现企业质量水平,各在建项目及时进行“分户验收制”的经验总结,深化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专项治理,为以后的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经验支持。
(三)精细策划,认真实施,以创优工作提升质量精细化管理。
精品工程的实现离不开两个方面:事前精细策划,事中认真实施。2007年年初分公司首先提出实现精品工程的理念和目标,以此指导了分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新的一年分公司将继续围绕这一理念展开质量工作:一是通过质量基础管理工作,实现过程质量管理和过程创优。要对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细致策划和思考,精心编制指导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地施工方案、质量预控措施和创优计划。正确认识质量管理工作与创优的关系,加大质量管理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质量过程管理和过程创优,最后,通过对各阶段的目标管理,来最终达到质量目标。二是积极发挥精品工程榜样力量。今年分公司在结构、装饰装修工程中分别树立1-2项品牌工程,组织内部学习。寻找合适机遇,在取得监督部门支持下,积极组织外部观摩,提升分公司外界影响力,并为工程创优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利用“质量月”,通过专项观摩、知识竞赛、讨论、技能比武等,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人员的参与广泛性,以此为契机进行观摩、学习,来带动分公司质量氛围增强,提高分公司创优意识和创优能力。这是分公司工作计划的要求,各项目要积极努力,内部营造氛围,掀起做好工程质量的高潮,为分公司提供先天条件。
(四)正确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各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质量、成本、工期“三大目标”关系。质量、成本、工期“三大目标”是对立与统一的。因此,在确定目标值时,不可能达到三个目标都是最优,也不能使每个目标都绝对满意。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他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二是正确处理好与工长的关系。与工长的相处我借用一个词—“求同存异”,来实现“矛盾”的统一。三是正确处理与业主、监理、分包队伍及主管部门关系。一方面,处理与业主、监理的关系时,
要遵循既灵活,又认真的方式进行,力争做到有礼有节、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对于业主、监理提出的问题要灵活对待,不做“老实人”,同时他们合理的意见、要求要认真对待,要做“老实人”。另一方面与分包队伍交往过程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理相待,客观公正。再者,努力做好与部门沟通和联系,疏通创优渠道。
(五)合理控制、组织、调配施工生产“五要素”,突出“人”的因素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是对工程项目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的全面的管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不能“单打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以人为本”是分公司提倡和践行的管理思路。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确保质监能力,分公司快速发展与现有资源矛盾突出(2007年人均监理面积8.9万平米),因此充分发挥每个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活管理中最重要的“人”这一要素,是分公司质量管理成功的关键。分公司将持续加强质量系统年轻员工的培训力度,帮助、督促年轻同志学习进步。2008年分公司坚持从教育入手,组织内、外部培训交流,努力拓宽了业务专业知识。每月定时召开质量例会,促进人员交流,并及时关注人员思想动态,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激励质量系统人员积极进取。
另外,施工、操作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践行奖惩机制,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
气。
(六)充分重视施工工序控制质量。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七) 搞好工程资料规范化,保证资料体系的可追溯性。
有些项目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存在一定问题,有的项目资料收集不及时,工程资料不能与工程同步,事后补做,失去了资料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一些项目资料由于人员调动及未做好移交工作,资料遗失。有些项目的工程资料填写人员对规范的学习程度不够,业务水平不高,导致了填写不规范甚至是表述错误等问题。因此,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实现工程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及时性、标准化也是分公司急切要面对的问题。另外,分公司业务系统对于资料人员的调动要综合、慎重考虑。人员调动前,
工作交接要完全,并且有专人进行检查交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