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芙蓉大道湘阴段道路工程B标施工起点桩号为K31+680,终点桩号为K39+860,路线全长8.18公里。共设计了2座中桥、1座立体交叉分离式桥、9道桥通。桩基总共82根。桩基首件工程定在K39+702小桥的3-4桩基,直径
1.5m,桩长30m。
二、资源配置
1、人员:桩基作业队的人员配置如下:
施工总负责:余XX
现场负责人:曾峥
质检工程师:孙
现场专职安全员:杨
施工班组长:殷森林
工人:50人
2、材料:
⑴、水泥混凝土材料:采用水下浇筑C35混凝土,各种原材料已经确定,配合比设计已经完成,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审批。水泥选用牛力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采用湘江的5~31.5mm碎石,砂选用中粗砂,水采用饮用水。
⑵、钢筋:I、II级钢筋选用冷钢生产的钢材。
⑶、配合比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比,水泥:砂:碎石:水:=330kg:666kg:1134kg:160kg,设计坍落度为160~200mm。开工前已对水泥、碎石、钢筋等原材料的试验已经过试验监理工程师检测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3、施工设备配置
三、施工准备
1、首件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组织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作业技术交底,并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商议确定解决办法。2、首件工程所用的各种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抽检认可,配比经过批复,并进行了试拌,控制坍落度在设计范围之内。
3、现场施工放样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埋设的护筒中心与设计的桩位中心位置偏差得到测量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大于桩身半径的距离在四周设立十字护桩,做好标记并固定好。
4、整理施工便道,满足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运输。保障现场的水电供应。
5、钢筋笼的加工与运输,在拌和场的钢筋加工区进行制作,同时,制作检孔器,并通过了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利用炮车,通省S102公路运输到现场。
6、声测管的安装,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声测管的安装,在安装之前,对声测管的接头进行水密性试验。
7、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试验,并对其进行编号。
8、打捞设备的配置:打捞设备为直径90cm的螺旋钩,并在钻锥后部焊接反向钢筋,以利于对脱落钻头的打捞。
四、施工过程
1、在准备工作结束、钻机就位并复测桩心位置后,于20__年2月21日16:00开始进行开钻。声测管按间距2m一道绑扎在箍筋上,四根声测管呈正方形布置。
2、在开钻后一个小时内,利用反循环原理进行泥浆制备,检测泥浆指标:比重为1.26;粘度为18s,满足使用要求,随后按反循环进行钻孔,在钻进过程中,每钻进3m(一根导管长度)进行泥浆比重检测(数据见质检资料),同时与设计图纸核对地质情况。
3、2月22日00:40成孔,测得实际钻孔深度为33.4m、孔底沉淀厚度为25cm,用检孔器(直径1.1m,长度4.4m)检查孔径及倾斜度,倾斜度为0.28%(满足不大于1%的设计要求)。
4、下钢筋笼,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对准钻孔,保持垂直,慢放入孔,并严防孔口坍塌,使钢筋笼中心和钻孔的中心一致。钢筋笼接长时,先将第一节钢筋笼利用穿杠固定,然后吊起第二节钢筋笼,对准位置用单面搭接焊焊接,在接头长度区段内,接头间相互错开的距离80cm。现场使用两台电焊机同时焊接。焊接时上下钢筋笼的中心在同一垂直范围内,焊接长度和焊缝的质量现场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最后在钢筋笼最上层的架力筋四周焊定位钢筋,确保在混凝土全过程不会移动。钢筋笼吊装好后再次进行泥浆沉淀检测,测得此时沉淀厚度为37cm,组织进行二次清孔,使用比重为1.05的泥浆按正循环原理进行。
5、二次清孔后,测得沉淀厚度为18cm,泥浆比重为1.08。
6、安装导管,根据导管编号,先下大号码导管,共下导管13节(每节长
2.65m),根据护筒顶标高计算导管底部距孔底高度,计算结果为0.45m,固定导管位置,使之不得上下移动。导管安装结束后,再次对钢筋笼平面位置进行检测,方法是:对护桩、钢筋笼的最上层箍筋进行交叉挂线,通过垂线复核两个交叉点的相对距离,测试结果为0.6cm。
7、计算首灌混凝土的方量: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必须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22V≥πD/4_(H1+H2)+πd/4_h1
22=(π_1.1/4)_(0.4+1)+(π_0.3/4)_18.4
=2.6m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取值1.1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实际为0.33m,保守取值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暂定为1m
d——导管内径(m),取值0.3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18.4m
8、混凝土灌注:第一车混凝土(10m3)运至现场,进行坍落度检测,结果数据为180mm,通过调整之后,第二车检测结果为200mm。
在导管上方安装容积为3m3的大漏斗,出料口先塞一个直径略小于导管直径的橡皮球,再盖上一块直径大于导管直径的钢板(预先焊接一个环扣,并用钢丝绳连接好)。先对漏斗进行卸料,在混凝土快要装满漏斗的时候,通过吊车提拉钢丝绳进行首灌连续关注。
9、首灌浇筑结束后,进行导管埋深检测,第一次检测埋深为7.5m,没有对导管进行拆除。
10、随后进行混凝土的正常灌注,灌注记录表附后。
11、从2月22日09:00开始,到11:13灌注结束,灌注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90cm,3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混凝土运输罐车数量较少,需要增加,以保证灌注连续进行。
2、控制导管埋深不严,在今后的施工中需要加大检测、计算力度,确保导管埋深在2~6m之间,防止出现导管无法拔出的现象。
六、结束语
1、混凝土拌和质量较好,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人员、机械设备投入满足需求,施工工艺可行。
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规范,钢筋尺寸、保护层等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