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征信体系建设国内外研究综述
作者:刘粮
来源:《商情》2014年第33期
国外的征信业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国内征信业发展较晚,发展现状与信用经济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国内外视角对征信体系建设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进行梳理总结,为以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征信体系信用经济社会信用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信息的重要性及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国外很多经济学家很早之前就坚信信息在信贷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论证了由于随着时间的发展信贷市场涉及很多交易,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带来许多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方面的问题,而且不完全信息更有可能在贷款价格和贷款利率上发挥市场出清的作用。最后会导致信贷配给,一些潜在的借款者无法获取信贷支持。在信贷市场中,不完全信息问题越严重,信贷配给的限度会越大。贷款者和那些能够及时还款的“诚信”借款者有很强的动机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贷款人可以通过对借款人以往交易的记录进行直观评价,进而提升贷款人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认知。(Diamond 1991),(Petersen 和Rajan 1994),(Berger 和Udell 95)以及(Peek 和Rosengren 1995)都在文章中提到了构建银行业关系的过程中信息共享的重要性。贷款者通过自己的放贷平台搜集私人借款数据存在很多。然而,这些包括信息搜集范围、人数、时间、成本等都是信贷发展需要克服的问题。同时,从借款人的角度出发,如果贷款者以私人方式搜集信息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果信贷市场信息不共享,则借款者有可能由于贷款者无法区分其是否诚信而收取较高的的租金。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征信体系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
1935年,王维因《征信问题与信用调查》是中国最早专门探讨征信问题的专著,对征信所的组织、信用调查制度、信用调查活动的开展及银行信用调查部的组织、办法等问题详细论述。值得注意的是,王维因还详细介绍了欧美信用分等和依据资产负责表进行信用分析的方法,有助于中国征信所信用调查量化指标的制定。近年,对信用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问题的研究方面有专家指出,在20世纪20、30十年代兴起的信用问题,实际上是中国近代市场经济发育所取得成果的延续,且主要表现在中国信用制度的演进方面,信用机构的产生、信用工具的增加、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企业治理结构等都是其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关于国内外征信建设的对比及经验借鉴方面的研究
郭熙保,徐淑芳(2005)将世界征信体系分为公共征信体系和私营征信体系,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征信体系。他们总结各国经验发现,美国的私营征信业最为发达,欧洲的一些国家公共征信体系运营时间较长,发展较为成熟,而发展中国家倾向于以建立公共征信体系为主。随后作者对影响征信体系制度安排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为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借鉴。谈儒勇,金晨珂(2010)通过比较公共个人征信体系和私营个人征信体系两种模式,认为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是以公共征信系统为主体、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私营个人征信系统为辅,同时应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放开信用消费机构准入对个人征信体系的促进作用。
张吉光(2002)对美国个人征信体系从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信用立法体系、和相应的信用执法机构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过程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李俊丽,王家传(2006)详解解释了美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的成功经验,适宜的市场环境、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备的征信监管框架、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都是美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成熟的基石。随后作者从实施渐进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模式、健全法律法规、构建监管框架、利用网络技术、制定适用标准五个方面对我国个人征信提出具体建议。唐明琴(2010)主要通过对比美国和中国的征信体系,分析我国征信体系在征信法律、征信机构、征信监管、征信行业标准化、征信教育与市场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对美国征信行业发展的经验,提出我国在完善以上征信体系缺陷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周宜强(2010)首先从征信业、征信机构、征信系统的建设三个方面简述了我国征信业的起源和发展,随后对我国征信体系法制建设进行梳理。同时在对比我国与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的征信业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征信体系发挥功能的因素。最后,在完善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方面给出了五点相应建议。 (三)有关互联网金融征信机制研究
钟曜璘,彭大衡(2014)通过对阿里巴巴这一独有商业征信模式的分析,明确了阿里征信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在阐述我国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互联网征信前景的基础上,对人民银行主导的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但是文中并没指出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具体措施。刘芸,朱瑞博(2014)详细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作用,得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征信体系的深化。袁新峰(2014)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征信的重要性,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纳入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提出了前瞻性的构建措施。张静(2013)在分析网络金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网络金融在金融业务以及金融监管体系方面对金融领域的挑战,提出良好的征信服务体系有助于网络金融的良性发展。同时,作者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阐释了网络金融是制度创新的产物,有助于打破原有垄断格局,而传统的制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社会进步。但张静并没有对网络金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冲击传统金融垄断地位,金融租金和金融利益如何重新分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行具体分析。 三、小结
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观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征信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征信法律体系严重滞后,征信机构市场竞争力较弱、协作机制缺失,缺乏有效市场监管机制,征信文化建设和征信教育宣传滞后。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征信法律、征信市场,征信监管、征信宣传教育、征信文化五个方面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Kallber,J. and G. Udell. The Value of Private Sector Business Credit Information Sharing : The US Case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3,27(3):449-69. [2]玛格里特·米勒.征信体系与国际经济[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杜金富,张新泽,李跃,王振营.征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