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作者:顾雪飞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4期
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非常注重每一章节的章首导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唤起学生注意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针对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设计技巧。
一、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列举式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
三、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如何根据声音判断陶瓷的好坏”“如何设计简单的家庭电路的电路图”“如何制作望远镜”等等,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解答。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例如电学中“在教室里,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几盏灯泡的亮与灭,能否判断这个电路中的几盏灯是串联的?”解答时,可以叫一个学生取下一盏灯,看看其他的灯是否还亮,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从学生游戏活动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既活泼又紧张的情节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确立“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限时用筷子夹玻璃球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玻璃球不好夹时,提出为什么而引出摩擦力。 六、从故事导入
初中生还是比较好玩的,可以通过故事的曲折情节、惊奇的结局,使学生产生共鸣。如:学习《气体压强》时,先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据报道,在某铁路桥道口,一个女孩在火车急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坐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头发卷起,并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这时学生就会对这女孩惋惜,而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在物理发展史中,典故也很多,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利用联系紧密的充满悬念的故事片段,既能愉悅学生的身心,同时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新课的引入形式多种多样,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再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引入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宜陵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