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共29题,题分合计145分)
1.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他原名是 ,籍贯 。我国著名诗人。臧
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曾写了一首抒情诗《 》,热情地歌颂了鲁迅的 的精神。《藤野先生》是一篇 散文,选自散文集《 》。
2.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以分为 散文和 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属于 散文,贯穿全
文的叙事线索是 。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能诗文,善书画,通晓音乐。《红楼梦》是他的早年作品。 ( )
(2)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是一篇写法很别致的小说,小说在作者的叙述、描写、议论中穿插了大量的引文。马克·吐温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杰出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
(3)《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称。 ( )
第1页,共23页
(4)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
4.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一般内容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叙述和抒情。 ( )
(2)《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本文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
(3)《君子于役》选自《诗径·王风》。《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作《诗》,编成于春秋中期,收录从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0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
(4)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向刘禅上这篇表文的原因是担心蜀国太弱小。 ( )
5.《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是________,本文体裁是_____,在初中还学过其作品是《__________》。 6.《〈还乡梦〉自序》是美籍华裔诗人__________为自己的诗集《还乡梦》写的序言。 7.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党见的五种表达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一次讲演》作者是________他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空
A. 书籍从使用角度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工具书的种类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是_______,是讲______为主的______著作。 D. 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E. 现代图书家族,从出版形式角度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F. 图书馆是人类_____和_____的宝库。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G. 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的图书馆。 H. 书目的种类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根据戏剧文学的常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面画\"√\",错误的画\"×\"
①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的艺术形式。 ( )
②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③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 )
第2页,共23页
④剧本的情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 ( ) ⑤剧本有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用来展开情节。
( )
⑥戏剧可以分为话剧、歌剧、戏曲、独幕剧、悲剧、喜剧、舞剧、历史剧。( )
12.文学常识填空。
⑴《醉翁亭记》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朝人。 ⑵《岳阳楼记》作者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
⑶《孟子二章》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时邹国人,他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__家大师。《孟子》是_________的书,共________篇。
⑷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是________诗,诗句“______ ________”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⑸《水调歌头》是________代杰出文学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
13.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
赋于其上。属作文以记之。
①交代重新修建岳阳楼的背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页,共23页
②岳阳楼重新修建后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③最后一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本段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赏。
15.判断正误,正确的后面画\"√\"。
(1)《藤野先生》选自《呐喊》,是回忆鲁迅先生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全文充满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
(2)《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是传记文的一种。本文作者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追述了母亲的事迹。( )
16.下列文体表述不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打\"×\"。
A.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 B.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 ) C.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 ) D.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驳论和辩论三种。 ( )
E.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论据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 ( )
F. 议论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有时也用叙述,如以事实来证明正面论点或反驳反面论点,交代议论的背景,介绍议论对象的情况等。 ( )
17.《〈农村调查〉序言》是为《农村调查》写的一篇 。这种体裁的文章放在卷首叫 ,附在卷末叫 。
的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 , , , 。
18.同志说:“没有调查 。”
19.写调查报告,首先要进行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 、 、 等。
20.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要分析研究,其步骤是: 、 、 、 。
21.写调查报告没有固定格式,一般写法是分为三个部分: 、 、 ,其中,正文又包括 、 、 三
部分。
22.写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是 。在语言表达上 ,要求做到 ,言简意明。叙述事实
要 、 、 应画龙点睛,一般不需要 。
2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后面画\"√\"。
(1)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情节包括开端、发展和结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 )
(2) 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概括介绍或具体描绘;有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第4页,共23页
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 )
(3)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竞选州长》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的和荒谬,戳穿了美国\"自由竞选\"、\"民主政治\"的虚伪本质。文中的\"我\"是作者马克·吐温。 ( )
(4)《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红楼梦》第4回。题目中\"葫芦\"二字的意思是不清不白,糊里糊涂。 ( )
24.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改正。
A.《史记》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陈涉世家》就是其中之一。作者是西汉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B.《左传》传说是战国时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通史,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C.袁枚写的《黄生借书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指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学习。
D.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陌上桑》就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
25.判断译句,在错误的后面画\"×\"。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效忠就治我的罪,我认为应当告诉先帝的灵魂。( )
(3)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文:凶暴的小吏来到我们乡,在东西边叫感喊嚷,在南北面骚扰,喧闹叫嚷着惊扰的气势,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我期待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这种情况
26.填空
A.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__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__________________。
B. 所谓环境,包括________环境和_______环境,重点是______环境。 C.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出来的。
第5页,共23页
D.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来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_________,后面还有________。 E. 根据篇幅和情节,小说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
27.填空
A. 《海燕》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国籍)________伟大的__________,他著名长篇小说有_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全诗成功地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B. 在这篇散文诗中,海燕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暴风雨象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海鸥、海鸭、企鹅象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青纱帐-甘蔗林》作者______是_______国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
D. 青纱帐原指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青纱帐象征_________,甘蔗林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是____代_____。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个题目包含两个内容:①_____
_______②__________诗的前_______句着重__________,后_______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
G. 《沁园春·雪》一词的作者是_______,写于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雪\"是_____,这首诗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手法。 H. 《沁园春·雪》一词中\"望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惜\"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点题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学常识填空。
(1)《岳阳楼记》是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的_____家、______家。本文是他的好朋友______重修______而作的记。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是邹国人,是_________家_________家,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书,现存_________篇。 (3)《愚公移山》选自《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_________和_________。
第6页,共23页
(4)《醉翁亭记》一文,选自《 》,作者是北宋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_(人名),字________号_______。文章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_________的图画,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感情。
29.《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_诗,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
起,被称为\"_________\"。
得分
阅卷人 二、填空题(共17题,题分合计34分)
1.选出下列作品、作者以及作者所处国家对应有误的一项
A.《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B.《谈读书》-培根-英国 C.《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法国 D.《夜》-叶塞宁-苏联
2.选出下列作品、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主人公对应正确的一项
A.《故乡》-鲁迅-杨二嫂 B.《范进中举》-施耐庵-范进 C.《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 D.《杨修之死》-罗贯中-杨修
3.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沁园春 雪》是同志于1936年2月长征途中所写的,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放,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B.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C.《故乡》一文中的闰土从一个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变成一个神情麻木的“木偶人”,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悲惨生活,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的挣扎着的中国庸俗的小市民的代表。
D.《孤独之旅》中的“孤独”一词指的是杜小康失去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来到陌生的环境后的痛苦和寂寞。
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范进中举》一文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屡试不中的士人范进终于中了举人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他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B.《三国演义》一书,施耐庵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
第7页,共23页
政治理想棗仁政。
C.《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情节跌宕起伏,围绕着于勒的变化,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
D.《雨说》一诗借春雨的拟人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故乡》一文中塑造了三类典型人物代表:闰土、杨二嫂和“我”。小说中的“我”就是作者,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对闰土之流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B.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蝈蝈与蛐蛐》就是这样的一篇代表作。
C.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D.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相当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还擅长用洗炼的笔墨揭示人物内人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心声》是一篇神话小说,通过小学生李京京的故事,揭示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B.《傅雷家书两则》以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C. 叶赛宁的诗歌《夜》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D.《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通过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结论。
7.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致女儿的信》一文以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B.《不求甚解》一文是一篇驳论文,批驳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个错误观点。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从两个方面批驳对方论调,一方面揭露当局其实早就失掉了自信力,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提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的结论。
D.《智取生辰纲》一文节自《水浒》,故事紧紧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暗写护送队伍头领杨志警惕性之
第8页,共23页
高,明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当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成为“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B.《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广泛搜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的基础上,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形成了这部“七虚三实”的历史小说巨著。
D.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漂亮朋友》《项链》等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9.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范进中举》一文中作者吴敬梓充分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胡屠夫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揭示了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自私自利的市侩形象。
B.课文《孤独之旅》是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的一个片断,也是成长中的少年“被抛”的生存主题。 C.《心声》一文取名相当巧妙,既指李京京执著的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的“心声”;也指李京京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的“心声”;更指教师能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的“心声”。
D.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谈读书》一文运用了比喻、排比和引用等说理方法,充分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用书的智慧,以及读书的方法等。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通常被评价为一部反面反映和歌颂农民的小说。 B.《杨修之死》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作风,同时也揭示了曹操既奸诈又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
C.《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短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但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个中心却始终贯穿其间。
D.《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浪漫主义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史的描绘,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现实,表现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是封建社会末世一幡宏伟的历史画卷。
11.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第9页,共23页
A.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据记载始于汉代,以后各朝在此基础上或继承,或变化,大体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B.《史记》把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纪、世家和列传,这是根据传主的地位和影响来划分的。陈涉虽出身低微,但他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将他列入“本纪”可算是一个特例。
C.历史人物传记主要是表现主人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突出作用,叙事不需要重点突出,但要保持事件的完整性。
D.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主要作用就是表达君主对臣子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1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主要使用了对话描写,生动的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B.《出师表》一文写于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全文紧紧围绕“出师”两字进行叙述。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陈寿是西晋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隆中对》一文选自《三国志》。
1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水浒传》继承了民间说话的传统,十分重视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总是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B.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却早已脱离开历史上真人真事的,被创造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
C.《香菱学诗》一文,既写出了一个饱读诗书、深谙教艺的好老师林黛玉,也写出了一个聪颖灵秀、极富悟性的好学生香菱。
D.选文《陈涉世家》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写了陈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棗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资产阶级运动。
14.选出下列诗句的作者正确的一项
①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②零落成泥碾作土,只有香如故。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④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A.晏殊 陆游 刘方平 王磐 B.晏殊 刘方平 王磐 陆游 C.刘方平 王磐 晏殊 陆游 D.陆游 刘方平 王磐 晏殊
15.选出下列诗句的作者正确的一项
第10页,共23页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④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A.辛弃疾 苏轼 张扬浩 李清照 B.辛弃疾 李清照 苏轼 张扬浩
C.苏轼 张扬浩 辛弃疾 李清照 D.苏轼 张扬浩 李清照 辛弃疾
16.选出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
A.《沁园春 雪》 《望江南》(梳洗罢) B.《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C.《卜算子 咏梅》 《观刈麦》
D.《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7.选出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
A.《桃花源记》 B.《岳阳楼记》 C.《小石谭记》 D.《官场现形记》
得分
阅卷人 三、选择题(共26题,题分合计57分)
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语言》是事物说明文,《食物从何处来》、《天气陛下》是事理说明文。 B. 这三篇课文都抓住了事理的本质特征。
C. 这三篇课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
D. 按课文的顺序,这三篇课文的语言特点依次是:平实说明,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生动说明。
2.作品、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或国籍)对应不完全正确的是( )
A.《藤野先生》 鲁迅 现代 B.《岳阳楼记》 范仲淹 宋朝 C.《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 元朝 D.《变色龙》 契诃夫
第11页,共23页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陈涉的志向和报负。 D.《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
4.下列语句按课文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④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⑤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⑥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A. ①③⑤②⑥④ B.①②⑤③⑥④ C.⑥④⑤③①② D. ④⑥③⑤②①
5.从备选答案中,选出应填在括号内的语句的序号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可计日而待也。 A.兴复汉室 B.则汉室之隆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E.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F.悉以咨之 G.以塞忠谏之路也 H.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B.我放弃了竞选。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 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C.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D.雨村忙具衣冠接迎。 具:是穿戴的意思。
。侍中、尚书、长史、参第12页,共23页 )
7.联系原诗意境,判断下面诗句属于写想像中虚景的是( )
A.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C.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作家、作品、出处不正确的是( )
作家 作品 出处 A. 吴敬梓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B. 马克·吐温 《我的叔叔于勒》 《羊脂球》 C. 鲁迅 《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 D. 吕叔湘 《人类的语言》 《语文常谈》
9.下面各句和原文完全一样的一句是( )
A.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B.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记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杀三虫,去死肌。
D.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0.对应用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总结的内容应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重点是成绩和经验部分。总结材料要真实,观点材料要统一。 B. “启事”“倡议书”“申请书”“计划”“总结”在结尾处都应写祝词。
C. 书信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称呼,称呼后加冒号。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回行,顶格写。 D.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姓名及邮政编码。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明顺序有顺叙、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B.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C. 《防治近视长识问答》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D. 按文体分类,《谁是最可爱的人》和《〈还乡梦〉自序》属于记叙文,《苏州园林》和《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属于说明文。
12.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被他发现了。
第13页,共23页
B.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怎么不被他发现呢? C. 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13.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是( )
A. 《孔乙己》、《故乡》这两篇小说,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呐喊》。
B. 小说是以构思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故事情节包括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等部分。
C.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作者通过描述贾雨村徇情枉法、草菅人命的情节,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倚财仗势、狼狈为奸的罪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官场黑暗、政治。
D.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1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1936年2月,率领红军东渡黄河,他看到祖国雪后壮丽河山,展望的灿烂前景,怀着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魄宏伟的诗篇。
( )
②1945年,毛赴重庆谈判期间,应柳亚子先生索求,将《沁园春·雪》手书赠给他。不久公开发表,传闻中外。( )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了诗人因朋友反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沁园春·雪》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了无产阶级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 )
④\"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的\"愁\"和\"惨\"是全诗的点睛之词,构成了诗的基调;\"望长城内外\"的\"望\"字和\"惜秦皇汉武\"的\"惜\"字在上下阕起统领作用。
( )
⑤\"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用以表现友人上路时的艰难情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显现出者的凌云壮志和伟大胸怀。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大约是元末明初人。 B. 《沁园春·雪》是毛写的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衔接上下两阕的句子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海燕》是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其文体为散文诗。
D. 《杜少府之任蜀州》《望天门山》《天净沙·秋思》这三首诗的作者依次是唐朝的诗人王勃、李白、马致远。
16.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是( )
第14页,共23页
A.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B. 以表达方式为标准,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如《有的人》,叙事诗,如《木兰诗》等。 C. 以体裁为标准,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如《木兰诗》,新诗,如《有的人》。 D. 新诗就是自由诗,有的诗押韵,有的诗不押韵,如《有的人》
17.关于文体知识说法完全正确的的是( )
A. 消息,又称新闻,一则消息通常所不可缺的三部分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B. 《记一辆纺车》、《白杨礼赞》、《听潮》、《藤野先生》、《枣核》五篇散文的线索依次是:纺车、白杨树、海潮涨落的景色、鲁迅先生思想感情的变化、美籍华人思乡之情。
C. 《故乡》、《变色龙》、《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海燕》、《白杨礼赞》、《荔枝蜜》运用了象征的写法。 D. 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反驳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课文《俭以养德》、《\"友邦惊诧\"论》均有驳论的方式。
18.关于应用文的格式说法正确的是( )
A. 书信、计划、通知、启事都必须写标题。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B. 通知正文后面写\"此致\",\"敬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C. 申请书、倡议书、感谢信、书信均要在开头顶格写称呼语。 D. 书信写完后,要先写日期,再写姓名
19.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
A.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而竭。
B.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其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C. 借第令毋斩,而戌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既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20.下面关于\"倡议书\"格式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 第一行正中用大号字写上\"倡议\"或\"倡议书\",有时也可以不写。 B. 第二行空两格写称呼。 C. 第三行顶格起写正文。
D. 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注明日期,写上发倡议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21.对通知的格式说法有错误的是( )
A.第一行正中写\"通知\"两字。
B.通知对象的名称写在正文的上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C.正文后面写\"此致\",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
第15页,共23页
D.发出通知的单位名称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2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A.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鲁迅写的《藤野先生》是一篇小说。 B.散文有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记一辆纺车》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是抒情散文。
C.戏剧可按不同标准分类,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白毛女》是歌剧,《陈毅》是话剧。
D.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海燕》是散文诗。
23.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诏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诚宜开张圣听,恢弘志士之气,以光先帝遗德,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C.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 D.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4.文学、文体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做适当的叙述和描写。
B.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海燕》就是一首散文诗。 C.小说是以表现故事情节为中心的,《我的叔叔于勒》《竞选州长》都具有这个特点。 D.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25.选出译句有误的一项( )
A.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常常思虑,然后才能够振作起来。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但一定要按实情去处理。 D.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我认为中的事情,都可以拿来询问他,就一定能使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6.下面是对倡议书在格式上的说法,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倡议书的名称写在第一行中间。 B.第二行顶格写称呼,后边加冒号。
第16页,共23页
C.正文下面空两个格写\"此致\",下一行写\"敬礼\"。 D.在倡议书的右下方先署名,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得分
阅卷人 四、简答题(共5题,题分合计28分)
1.判断正误。将错误的在括号内改正。
(1)《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节选自《论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篇政治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 )
(2)《治学的秘诀》和《求知如采金》是两篇杂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议论文,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多样,笔法犀利,文学色彩浓。《治学的秘诀》的作者是约翰·罗斯金。( )
(3)《工作的大小》是刘绍楹写的一篇思想短评,思想短评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多样,一般论题较小,但阐发的是大道理,它发表及时,有针对性,被誉为\"轻骑兵\"。( )
(4)学生腔就是\"一执笔为文便摆起架子来,话不由衷,有现成的话不用,故意去找些不必要的词儿作装饰。\"引号内的话选自《怎样丢掉学生腔》,此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文艺短评。
2.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只写序号)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其中的\"向\"的解释是( ) A.向来 B.对„„来说 C.从前 D.一向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其中的\"躬\"的解释是( ) A.弯腰 B.勤劳 C.诚恳 D.亲自 (3)\"可以已大风\",其中\"已\"的解释是( ) A.治愈 B.停止 C.已经 D.以后
(4)\"以光先帝遗德\",其中\"光\"的解释是( ) A.光明 B.发扬光大 C.显明 D.荣誉
3.将下列九句话,按原文排列,把排列好的序号依次填在括号内。
①悍吏之来吾乡 ②视其缶 ④吾恂恂而起
③哗然而骇者
⑥叫嚣乎东西
第17页,共23页
⑤隳突乎南北
⑦则弛然而卧 (
⑧而吾蛇尚存
⑨虽鸡狗不得宁焉 )
4.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
(1)《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认为当前的形势诚\"危急存亡\"? 答:
(2)《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 。 (3)《捕蛇者说》中与\"若毒之乎\"相呼应的语句是 。
(4)《捕蛇者说》一文中,结尾段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的那一句是 。
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用十二个字概括本段依次写出的四个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太守宴\"之前为什么先写\"滁人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守宴\"上\"杂然而前陈者\"是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是怎样描写众宾欢乐的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页,共23页
文学常识答案
一、填空题(共29题,合计145分)
1.6答案:文学 思想 周树人 浙江绍兴 有的人 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叙事 朝花夕拾 2.21答案:叙事 抒情 叙事 母亲勤劳的一生 3.102答案:(1)× (2)× (3)√ (4)√ 4.123答案:(1)√ (2)√ (3)× (4)× 5.736答案: 魏巍 通讯 《我的老师》 6.770答案:刘庶凝
7.771答案:列图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 8.772答案: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9.796答案: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0.822答案:A. 为了学习知识或欣赏 为了解决疑难需要翻检的书
B. 本身不提供确切的答案,只提供资料线索 类书、年表、年鉴等 C. 《尔雅》 字义 集体 D. 《古今图书集成》
E. 书籍 期刊 报纸 视听型图书
F. 智慧 知识 搜集、整理、典藏和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料 G. 北京图书馆
H. 国家图书 专题专科书目 推荐书目 图书馆目录 联合目录
11.941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2.976答案:(1)《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 北宋 (2)范仲淹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3)孟子 战国 儒
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七(4)五言律诗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5)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13.977答案:
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块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③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第19页,共23页
④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⑤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样络绎不绝定是滁州人在出游。
⑥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14.981答案: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交代作者写此\"记\"的缘由。
④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5.18答案:(2)√
16.48答案:A.× D.× E.×
17.58答案:序言 序 跋 印发《农村调查》的目的 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 进行调查研究的正确态度 进行
调查研究的正确方法
18.59答案:就没有发言权
19.60答案:调查 开座谈会 问卷调查 访问 阅读有关资料 20.61答案: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分类整理 得出正确结论 21.62答案:标题 正文 署名和日期 开头 主体 结尾
22.63答案:用事实说话 力戒空话 准确实在 简明、扼要 议论、描述 23.109答案:(1)× (2)√ (3)× (4)√ 24.149答案:
A.应将\"政治家\"改成\"史学家\"。
B.应将\"战国时期\"改成\"春秋时期\";将\"纪传体通史\"改成\"编年体史书\"。 C.√ D.√
25.157答案:(2)× (3)× 26.884答案:
A. 刻画人物形象 完整的故事情节 反映社会生活 篇
27.920答案:
B. 社会 自然 社会 C. 现实生活创造
D. 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序幕 尾声 E. 长篇、中篇、短
第20页,共23页
A. 高尔基 前苏联 文学家 《母亲》 《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 象征
B. 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先驱者 高潮时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一触即发的形势 害怕的形形色色的假和不者 C. 郭小川 我 当代 诗人
D. 北方长得高高的遍地的高梁 民主时期 社会主义和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美好生活 E. 《岑参集》 岑参 唐 诗人 描写西北风雪奇景,抒发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 F. ①白雪之歌 ②雪中送别 十 咏雪 八 雪中送别 G. 1936年2月 词牌名 题目 写景 抒情 议论
H.\"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8.960答案:①范仲淹 宋 政治家 文学家 滕子京 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轲 子
舆 战国 思想家 教育家 儒 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七 ③《列子·汤问》 古代寓言故事 神话传说 ④《欧阳文忠公集》 文学 史学 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太守与民同乐 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
29.997答案:送别 王勃 唐 四杰
二、填空题(共17题,合计34分)
1.1686答案:D 2.1687答案:C 3.1688答案:B 4.16答案:B 5.1690答案:A 6.1691答案:A 7.1692答案:D 8.1693答案:C 9.1694答案:D 10.1695答案:B 11.1696答案:A 12.1697答案:C 13.1698答案:D 14.1699答案:A 15.1700答案:B
第21页,共23页
16.1701答案:C 17.1702答案:D
三、选择题(共26题,合计57分)
1.26答案:A 2.76答案:C 3.116答案:A 4.118答案:A 5.125答案:HDEB 6.133答案:B 7.136答案:D 8.141答案:B 9.142答案:D 10.7答案:B 11.768答案:A 12.847答案:C 13.867答案:B
14.8答案:①√②√③√④√⑤× 15.905答案:C 16.906答案:C 17.1017答案:D 18.1018答案:C 19.150答案:D 20.33答案:A 21.86答案:C 22.90答案:A 23.156答案:D 24.169答案:C 25.171答案:A 26.173答案:C
第22页,共23页
四、简答题(共5题,合计28分)
1.42答案:(2)将\"约翰·罗斯金\"改为\"刘绍楹\"
(3)将\"刘绍楹\"改为\"邹韬奋\"
2.121答案:(1)C (2)D (3)A (4)B 3.124答案:①⑥⑤③⑨④②⑧⑦ 4.126答案: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又安敢毒耶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983答案:(1)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2)为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也为体现作者与民同
乐的主旨 (3)鱼 酒 山肴野蔌 (4)射者中„„起坐而喧哗
第23页,共2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