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
1. 艺术创造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一般采用___________。 ( ) A.艺术思维 B.抽象思维 C.理性思维 D.逻辑思维
2.诗剧《浮士德》是______的代表作。( ) A.A.雨果 B.歌德 C.狄德罗 D.席勒
3.徐冰的《生命潭》是一幅______作品。 A.A.油画 B.摄影 C.水彩画 D.版画
4.艺术活动产生于人类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前期 C.奴隶制后期 D.文明时期
5.赵飞燕是______朝著名舞蹈家。 A.A.汉 B.唐 C.宋 D.元
6. 由蔡楚生和郑君里合导的中国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是______时期中国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7.从艺术构思方法上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 )。 A.变形 B.移情 C.整合 D.概括
8.徐渭是我国明代艺术成就最高的( )之一。 A.小说家 B.音乐家 C.画家 D.雕塑家
9.《沧浪诗话》的作者是宋代的( )。 A.严羽 B.司空图 C.谢赫 D.钟嵘
10.艺术魅力的发源地是( )。
A.审美情感 B.审美想象 C.审美感知 D.审美理解
11. 擅画奔马并融西洋绘画技法于国画创作之中的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是( )
A.刘海粟 B.徐悲鸿 C.黄宾虹 D.齐白石
12.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______。
A.A.精神活动 B.审美活动 C.艺术活动 D.情感活动
13.林黛玉听《牡丹亭》的引文,最终达到心痴神迷的地步,这种共鸣是因为______
A.A.思想观点相同 B.生活经历相近 C.爱情遭遇相同 D.审美趣味相同
14.《霓裳羽衣舞》是哪一时期的乐曲() A.秦 B.唐 C.宋 D.清
15.《马踏匈奴》产生于()
A.秦朝 B.汉朝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朝
16.音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______艺术。 A.A.情感 B.音符 C.乐音 D.声音
17.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有______。( )
A.A.《诗学》 B.《诗艺》 C.《诗品》 D.《论崇高》
18. 下列选项中,不是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片是( ) A.《林家铺子》 B.《林则徐》 C.《早春二月》 D.《城南旧事》
19. 我国古代著名绘画作品《洛神赋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张择端
20.《匈牙利狂想曲》的作者是()
A.肖邦 B.莫扎特 C.李斯特 D.贝多芬
21.话剧《玩偶之家》是( )创作的。 A.易卜生 B.曹禺 C.莎士比亚 D.老舍
22.下图中的绘画作品是( )
A.《簪花仕女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历代帝王图》
23.《羊脂球》是法国作家( )的作品。 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罗曼·罗兰 D.莫泊桑
24.12.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有 ___。( ) A.《诗学》 B.《诗艺》 C.《诗品》 D.《论崇高》
25.中国古代书法家中有“书圣”称号的是( ) A.A.王羲之 B.怀素 C.张旭 D.颜真卿
26. 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最高成就者、被后世称为“悲剧之父”的是__________。 ( )
A.赫拉克利特 B.埃斯库罗斯 C.柏拉图 D.贺拉斯
27.戏剧文学属于( )。
A.表演艺术 B.造型艺术 C.综合艺术 D.语言艺术
28.《伏尔加河纤夫》是俄罗斯巡回画派代表画家__________的名作。( ) A.米勒 B.列宾 C.伦勃朗 D.康定斯基
29. 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__________。 ( )
A.“强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则” B.“诗情画意” C.“尽量违背自然” D.“讲究
对称与均衡”
30.踢踏舞这一传统民间舞蹈形成于() A.美国 B.葡萄牙 C.俄罗斯 D.西班牙
31.德国的______首先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别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A.A.康拉德·费德勒 B.黑格尔 C.格罗赛 D.狄索瓦
32.首先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别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学者是( )。
A.乌提兹 B.康拉德.费德勒 C.格罗塞 D.狄索瓦
33. 我国著名的青铜器雕塑作品《人面鼎》产生于______时期。 A.殷商 B.战国 C.东汉 D.西汉
34.“十八描”指中国古代人物画中( )。
A.面部表情的各种描法 B.形体动作的各种描法 C.眼神变化的各种描法 D.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35.狮身人面像是______的雕塑作品。 A.A.泰国 B.法国 C.南非 D.埃及
36. 19世纪法国画家大卫的代表作是
A.《马拉之死》 B.《向日葵》 C.《日出·印象》 D.《夜巡》
37.提出境界论的近代文艺理论家是_____。 A.鲁迅 B.王国维 C.刘熙载 D.曹雪芹
38.艺术鉴赏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体验与想象 B.理解与创造 C.直觉与感知 D.领悟与净化
39.(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罗丹的名作《思想者》、《巴尔扎克像》等。
A.19 B.18 C.17 D.16
40. 影片《城南旧事》由_____导演,曾获金鸡奖。 A.谢添 B.谢晋 C.吴贻弓 D.滕文骥
41. 我国传统戏曲剧种排在前五名的是______。 A.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秦腔、越剧 B.越剧、黄梅戏、评剧、京剧、粤剧 C.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戏
D.京剧、川剧、豫剧、二人传、花鼓戏
42. 在影片《林则徐》中成功地塑造了林则徐这一民族英雄形象的著名演员是
A.孙道临 B.赵丹 C.崔嵬 D.李默然
43.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中,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的是______。 A.弗洛伊德 B.荣格 C.普列汉诺夫 D.泰勒
44.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位于( ) A.A.柬埔寨 B.缅甸 C.越南 D.印度
45.黑格尔的美学代表著作是()
A.《诗学》 B.《诗艺》 C.《美学》 D.《美育书简》
46.《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张择端 C.王世贞 D.唐伯虎
47. 审美的客体是__________。 ( ) A.鉴赏者 B.艺术家 C.艺术作品 D.观众
48.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形成于( )。 A.17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末 D.20世纪末
49. 话剧《龙须沟》的作者是 A.曹禺 B.老舍 C.夏衍 D.洪深
50.体现了卡夫卡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念的是( )
A.《装在套子里的人》 B.《变形记》 C.《乡村医生》 D.《判决》
二、填空题(10题)
51. 一般说来,我国古代的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主大型的_____园林,另一类是江南小型的_____园林。
52. 艺术创造中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53.雕塑分为_____雕和_____雕。
54. 戏剧艺术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广义戏剧包括话剧、戏曲、_____、_____等,狭义的戏剧主要指_____。
56. 戏剧文学也称__________,是供__________用的文本。
57. 艺术构思可以通过_____、_____和_____三种方式完成。
58. 《毛诗序》提到诗有\"六义\",分别是风、雅、颂、_____、_____、_____。
59.按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的理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按照__________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__________。
60. 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点。
三、简答题(10题)
61.简述三种艺术分类的方法。
62. 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63.简述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简述艺术批评的功能。
65. 简述艺术流派的三种类型。
66.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67. 如何正确看待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68. 简述艺术批评的特征。
69.简述艺术活动中艺术创作与艺术制作各自的涵义。
70.简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因素。
四、主观题(10题) 71.艺术传播有哪些要素?
72.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73.举例说明综合艺术的种类。
74.简述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
75. 建筑赏析:《帕提农神庙》
76. 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
77. 简述艺术创作中审美理解的内涵。
78.简述抽象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10题)
79.以欧洲文艺复兴和现代艺术流派出现为例,试说明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潮的联系。
8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81. 试论艺术创造的主要心理因素。
82.试述电影和电视的运动的画面语言的特征。
83.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及其主体能动性。
84.结合实际论述艺术鉴赏流程和审美效应。
85. 艺术作品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这一观点。
86. 结合实例论述审美理解的特点。
87.试论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主体性。
88.结合实际论述艺术鉴赏的基本过程和审美效应。
六、(0题)
.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有哥伦比亚的,其代表作为_____。 参 1.A 2.B 3.D
4.A考古发现,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即原始社会。 5.A 6.C
7.B移情,即将自己在甲事物中体验过的审美情感移入类似甲的乙事物之中。包括把对人的情感体验移入花草树木、动物甚至无生命的山水等。题中诗句将诗人的感伤与恨别的情绪移入花鸟之中,属于移情。 8.C 9.A 10.A 11.B 12.C 13.B
14.B《霓裳羽衣舞》也称《霓裳羽衣曲》,原名《婆罗门》,是一首唐代乐曲。
15.B《马踏匈奴》石雕,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是汉代石刻艺术的集中代表,也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 16.D 17.A 18.B 19.B
20.C由李斯特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在钢琴艺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1.A 22.A 23.D 24.A 25.A 26.B 27.D
语言艺术即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28.B 29.B
30.A踢踏舞有拍打敲击的意思,是现代舞蹈的一种风格。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31.A 32.B
德国的费德勒在19世纪末极力主张将美学和艺术学区分开来,也因此被后世称为“艺术学之父”。 33.A
34.D“十八描”是我国古代画技法名,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有琴弦描、竹叶描、行云水描等共十八种。 35.D 36.A 37.B 38.C 39.A 40.C 41.C 42.B 43.B 44.D 45.C 46.B 47.C
48.B19世纪末,“艺术学之父”费德勒首先提出了“美学的根本问题与艺术哲学的根本问题完全不同”的新见解,在此基础上,艺术学发展成为一门的科学。 49.B
50.B卡夫卡的创作旺盛期正值德国表现主义文动的高潮时期。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可以说是表现主义的典型之作。表现主义的创作主张是遵循“表现论”美学原则而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相对立
的。
51. 皇家 私家
52. 审美感知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53.圆 浮
54. 剧本 演员 观众
55.歌剧 舞剧 话剧
56. 剧本 戏剧演出
57. 整合 移情 变形 58. 赋 比 兴
59.人们的精神生活 消费品
60. 实用与审美 物质与精神 技能与创造
61.(任选三种)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 (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
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
62.(1)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1) 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63.(1)艺术创作客体与主体相对应而存在。艺术创作主体即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不但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点技巧,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而且具备的人格和丰富深刻的情感。艺术创作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创作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 (2)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即主体可以影响客体、作用于客体,客体
也可以影响主体、作用于主体。主体可以向客体运动、转化,客体也可以向主体运动、转化。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1)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 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 (3) 通过艺术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 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1)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 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 (3) 通过艺术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 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65.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形成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下面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二是这些艺术家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历史阶段容易产生对社会生活、艺术创造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和理解即他们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包括审美趣味)以至在艺术创造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艺术流派是在人类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在原始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平实古朴的集体风格是不具个性而由模仿实物而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形成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下面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二
是这些艺术家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历史阶段,容易产生对社会生活、艺术创造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和理解,即他们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包括审美趣味),以至在艺术创造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艺术流派是在人类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在原始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平实古朴的集体风格,是不具个性而由模仿实物而
66.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任何一个艺术门类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多种艺术风格任何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与众不同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任何一个艺术门类,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多种艺术风格,任何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与众不同,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67.(1)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经常出现的客观现象要科学地解决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就应该对灵感现象有正确的理解。 (2)灵感的特征有三点:突发性事先难以预料的控制;超常性极为兴奋、强烈的创造激情;易逝
性持续时间短暂稍纵即逝。 (3)灵感来自强烈的生活感受、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艰苦的艺术构思。形象思维和灵感具有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1)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经常出现的客观现象,要科学地解决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就应该对灵感现象有正确的理解。 (2)灵感的特征有三点:突发性,事先难以预料的控制;超常性,极为兴奋、强烈的创造激情;易逝性,持续时间短暂,稍纵即逝。 (3)灵感来自强烈的生活感受、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艰苦的艺术构思。形象思维和灵感具有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68.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往往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情感体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他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
不开艺术的感受。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往往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情感体
69.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将其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是艺术生产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的地位日趋重要,具有了相对性。
70.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艺术的发展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题材。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艺术带来新的艺术观念。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艺术形式。另外,艺术形式的生成与衰落也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
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因此,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是十分复杂的关系,不能简单化地把艺术发展置于社会发展之下。
社会发展制约着艺术发展,但是,艺术发展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二者既有平衡的一面,又有不平衡的一面,正是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构成了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真实关系。
71.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指艺术传播活动中传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是信息的起点和源头。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包括艺术活动的现象和意味。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传播效果是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产生影响的程度。
72.答案要点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它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艺术家应该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
(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
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3)艺术意蕴。它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73.(1)综合艺术的种类主要包括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 (2)戏剧艺术是指以舞台演出为表现形式由演员扮演角色为观众现场展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基本表现手段以舞台美术、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多种技术手段为重要构成要素。 (3)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义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唱、念、做、打是戏曲主要的表现手段。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特征。(1)综合艺术的种类主要包括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 (2)戏剧艺术是指以舞台演出为表现形式,由演员扮演角色,为观众现场展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戏剧以演员的动作和声音为基本表现手段,以舞台美术、音响、服装、化妆、道具等多种技术手段为重要构成要素。 (3)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既具有戏剧的一般特点,义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段和审美特征,唱、念、做、打是戏曲主要的表现手段。程式化、虚拟性是戏曲的主要特征。
74.(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①实用与审美结合;
②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 ③讲究技能与创造。
75.古希腊建筑高踞于雅典城一个不大的山冈上是雅典卫城建筑之一。帕提农原意为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是卫城上最美丽的建筑。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完成于公元前438年时值古希腊最繁荣的时期。 帕提农神庙属希腊本土上最完美的多立克柱式的庙宇神庙总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饰有金箔檐部则布满雕刻并涂以红、蓝、金等浓厚鲜明的色彩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帕提农神庙的雕刻十分精美尤以雅典娜的故事最为精彩生动技艺超群是辉煌的杰作。神庙的列柱雄浑刚健比例匀称整个神庙尺度合宜体现了以追求和谐为目的的形式美。 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帕提农神庙也几乎成为卫城及至整个希腊的标志。古希腊建筑,高踞于雅典城一个不大的山冈上,是雅典卫城建筑之一。帕提农原意为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是卫城上最美丽的建筑。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完成于公元前438年,时值古希腊最繁荣的时期。 帕提农神庙属希腊本土上最完美的多立克柱式的庙宇,神庙总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尖上饰有金箔,檐部则布满雕刻并涂以红、蓝、金等浓厚鲜明的色彩,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帕提农神庙的雕刻十分精美,尤以雅典娜的故事最为精彩生动,技艺超群,是辉煌的杰作。神庙的列柱雄浑刚健,比例匀称,整个神庙尺度合宜,体现了
以追求和谐为目的的形式美。 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帕提农神庙也几乎成为卫城及至整个希腊的标志。
76.(1)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艺术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1) 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 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 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艺术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77.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与客体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与客体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
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78.抽象思维往往在文艺创作的一些关键地方发挥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在艺术创作虽然主要依靠艺术家的形象思维,然而抽象思维也不可缺少。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它贯穿于人类的各种理性活动中,艺术创作也不例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性质和作用不同,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常常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思维活动中相辅相成。在艺术创作中,抽象思维的介入,可以提高艺术家的整体思维能力,使理性思考与形象思维平衡起来。创作中,理性太弱就驾驭不了形象,形象思维太弱就使思想直露,而损害艺术性,两方面应取得内在的协调。
79.在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中,社会上的经济、政治、哲学、科学以及文化方面的重大斗争和变革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思潮,反映到文艺上就会产生一定的文艺思潮。
欧洲16世纪,正是资产阶级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是向封建领主统治者要自由、要平等,而配合这场变革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它的哲学基础是以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反封建、反教会的人文主义思潮。而在艺术领域里,出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这一时期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
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全部人格化了,再不是中世纪带灵圈、僵化的神了。他的《蒙娜丽莎》描绘的是人,是有着美好瞬间微笑的人。
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石雕像,把年轻的大卫塑造得非常完美,是人体的典范,他的精神、气质都是人的,是少年英雄气质的体现。 至于拉斐尔,他塑造的圣母,全部是善良而美丽女人的典型,他认为善良而美丽的女性都可以做圣母,他画的《西斯廷圣母》、《岩间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形象都不一样,表现的都是美丽善良的人间女性。他们歌颂的都是人,而不是神。
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王子复仇记》同样无一不是突出了人性美,突出人的神圣。
欧美的现代艺术流派的出现,或是革新或是保守或是审美观点不同而形成的。如法国的巴比松画派,是受启蒙学者卢梭的空想主义的影响,希望在现实社会中找到一个世外桃源。他们继承了17世纪荷兰画派和18世纪英国风景画的优秀传统,到巴比松林区去追求大自然的意趣,如米勒、科罗等画家。另一方面他们将风景画从古典主义束缚下出来,又发掘出比浪漫主义更美妙、更完善的美的境界。 19世纪下半叶,印象派画家不满足官方学院派的墨守成规,在艺术上要求创作自由。由于当时光学的迅速发展,他们在继承巴比松画派的
基础上,把光和色的科学原理运用到艺术法则上来,大大丰富了绘画色彩的表现能力,如莫奈画的《日出印象》。
与此同时出现了后期印象派。逐渐把现实变形,抓住艺术的某一特点给以夸张,就又有了毕加索的立体派,及至以梦境为内容的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派。最后在美国又出现了超级现实主义等众多流派,这些流派有的只是昙花一现,有的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的也有明显脱离现实的倾向。
总之,艺术流派或艺术思潮,必然有其特定的思想基础、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艺术趣味。在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特别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
80.我们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都是把它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来欣赏的,但当我们对艺术作品进行剖析和研究时,又可以将它看作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的,即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下面我们分别论述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童蕴三个层次:
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意象和意境。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它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深刻性。艺术意蕴是衡量艺术作品境界高低的重要尺度。
注:论述题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结合实例,论述严谨,行文流畅。
81.(1)审美感知。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经由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较为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2)审美想象。①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1)审美感知。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经由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较为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2)审美想象。①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
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
82.电影艺术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蒙太奇和镜头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视艺术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它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电视艺术与电影在审美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既是综合艺术,又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电影与电视是主要依靠画面来表现的。由画面构成的艺术语言,是它们的第一要素。电影在早期,是无声的“默片”,完全依靠诉诸视觉的画面来表达一切。影视画面是运动的,与绘画、摄影具有静止性的画面根本不同。它们不是通过瞬间来反映生活,而是可以直接反映生活的某些过程。
电影在成熟的过程中,利用拍摄成的胶片可以任意组接这一优势,创造了蒙太奇。蒙太奇是从法国建筑学上借来的名词,原意是把各种材料按照总的计划安装在一起,使它们各自的作用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画面语言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使镜头之间通过组接,获得更多更深的涵义,产生“1+1>2”的效果。例如一个英雄在斗争中倒下的镜头,接上一个青松高耸入云的镜头,就不仅有两个镜头单独的内容,而且进一步象征了英雄的伟大与不朽。
长镜头也是构成画面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采用较长时间不间断地连续拍摄,比较充分而且更具有真实感地交代出一段情节或一个场面。
随着摄影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例如追随摄影、空中摄影等等,以多种方式使用长镜头具有更大的可能性。电视在处理画面语言的时候,同样采取这样一些手法。
83.①艺术鉴赏的性质。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②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几个方面。①艺术鉴赏的性质。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②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几个方面。
84.(1)鉴赏流程: ①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_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及其意义的初步感受。 ②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
程中,主体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所包含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列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逐渐生成审美愉悦。 ③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结果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与完善,正是审美再创造的结晶。 (2)审美效应: ①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而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②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③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85.(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意境及形式所凸显出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4)例证适宜分析准确论证严谨表达流畅。(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隐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意境及形式所凸显出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
一。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4)例证适宜,分析准确,论证严谨,表达流畅。
86.审美理解是与感知结合在一起的在直觉过程中对作品的直接领悟。它的特点表现为: (1)它是一种渗透在审美感知活动中的对作品形象、意蕴及整体价值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不需借助于任何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中介。比如看了《老井》的电影画面接受者就可直接领悟到其中表现的愚公精神。 (2)它是一种情感化的理解。艺术作品本身是人的生命情感形式接受者只有带着审美情感去与作品的审美形式对话才可能理解其中所表达的生命情感意味。一个冷漠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红高梁》中所进发出的原始生命力和中华民族决不屈服的生存精神。 (3审美理解是与感知结合在一起的,在直觉过程中对作品的直接领悟。它的特点表现为: (1)它是一种渗透在审美感知活动中的对作品形象、意蕴及整体价值的直接把握和领悟。不需借助于任何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中介。比如看了《老井》的电影画面,接受者就可直接领悟到其中表现的愚公精神。 (2)它是一种情感化的理解。艺术作品本身是人的生命情感形式,接受者只有带着审美情感去与作品的审美形式对话,才可能理解其中所表达的生命情感意味。一个冷漠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红高梁》中所进发出的原始生命力和中华民族决不屈服的生存精神。 (3
87.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一般人进行艺术鉴赏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获得娱乐享受。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指鉴赏者从自身的关注点出发,可以获取有关艺术的专业知识,或者对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鉴赏者能够发现和判断艺术作品是否具有深层文化价值。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是鉴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
88.基本过程:
(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体验与想象。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象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
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审美效应:
(1)共鸣。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2)净化。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3)领悟。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我们面对毕加索的杰作《格尔尼卡》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线条以及包围着它们的画框。这幅画仅用了浅灰和白两种颜色,也许就在第一眼中,人们就通过杂乱无序的构图,直觉地感知到这幅画表现的痛苦与绝望。在进一步的欣赏中,我们可以看到画的最右边的那个大张嘴巴、发出惊恐尖叫并且伸出双臂的人,画躺着受伤的马和马蹄下方的士兵,画的左边,一头公牛奔向一个怀抱死去的孩子绝望地仰天大叫的妇女。从右到左欣赏的过程伴随着体验与想象。我们从左边的高举的双臂想象与体验他的遭遇与极度的惊恐,从左边妇女的朝向天空扭曲变形的
嘴形与面孔体验到她的绝望与无助。体验使我们更深入地接近作品,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形成。最后,我们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及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创作技巧的了解,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与把握,对看似凌乱的画面的调整与组合,对它表现的形象、意境的完善、补充,体现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但是所谓的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不是清晰地三段式前进,而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因素复合地起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觉中蕴含着理解与创造,理解与创造也往往是直觉的结果。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