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由于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增益不是无穷大,只有当它的差模输人电压足够大时,输出电压UO才为±UZ。UO在从+UT变为-UT或从-UT变为+UT的过程中,随着UI的变化,将经过线性区,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滞回比较器中引人了正反馈,加快了UO的转换速度。例如,当UO=+UZ、UP=+UT时,只要UI略大于+UT足以引起UO的下降,即会产生如下的正反馈过程:UO的下降导致UP下降,而UP的下降又使得UO进一步下降,反馈的结果使UO迅速变为-UT,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电压传输特性。
本电路中该电路的作用是将正弦信号转变成方波信号,其传输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正弦波传输特性 1.3 方波转换成三角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信号为方波时,其输出信号为三角波,电路波形图如下:
2、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
2.1 正弦波发生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中采用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其电路图如下所示
RC桥式正弦振荡电路
该电路Rf回路串联两个并联的二极管,如上图所示串联了两个并联的1BH62,这样利用电流增大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减小、电流减小时动态电阻增大的特点,加入非线性环节,从而使输出电压稳定。
此时输出电压系数为 Au=1+(Rf+rd)/R1
RC振荡的频率为:f0=1/(2∏RC)
该电路中,C=1uF
f0=1/(2*3.14*R*10)≈20Hz——〉R=8000欧
-6-6
f0=1/(2*3.14*R*10)≈5000Hz——〉R=30欧≈0 所以可变电阻的范围是0-8k欧。 用Multisim10.0对电路进行仿真得到下图
仿真波形
从图中可得出产生的正弦波U=3.9V; T=1.9×4≈7.6ms. F0=1/T=131Hz.
仿真得出的数据在理论值范围之内,电路正确。
2.2 正弦波转换方波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中采用滞回电压比较器将正弦波转成方波,其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滞回电压比较器电路原理图
滞回电压比较器原理前面有描述,此处不赘述。 本电路中用到的稳压管,其稳压电压为24V 电路中阈值电压为:
R2R1 UT1=UREF-UZ
R1R2R1R2
R2R1 UT2=UREF+UZ
R1R2R1R2 本电路中UREF=0,所以 UT1=-
R1UZ
R1R2
UT2=
R1UZ
R1R2
用Multisim10.0对其进行仿真得到如下波形图
波形仿真:
从波形中可以得到方波电压为±12.7V,与理论误差不大,可得出电路是正确的。
2.3 方波转换成三角波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中方波转成三角波采用积分电路,其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积分电路图
1u(t)dt+u0(t1) 积分电路U0=-RCt1电路仿真如下图所示
t2 电仿真中三角波,Umax=5.4V
2.4仿真电路
该电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RC桥式正弦振荡电路,其功能是利用RC振荡产生特定频率的正弦波;第二部分为电压比较器电路,其功能为将正弦波转成方波;第三部分为积分电路,其功能为利用积分电路将方波转成三角波; 在正弦波产生电路中f=1/(2∏RC),改变RC的值可以改变电路的信号频率,在电压比较器中,改变参考电压UREF的值可以改变方波的比例。
四、总结
这次课程设计是我受益匪浅,终生受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技能。
感谢老师感谢学校。
当拿到课程设计题目时感觉很茫然,不知道从何入手,只有一张设计要求、没有工具、没有资料、没有材料,如何能完成设计要求呢!后来经过本人上网查资料了解到电路设计好了之后可以使用Multisim10对其进行仿真,无需将电路事物图做出来。用Multisim10对电路进行仿真真的很方便,而且安全,还便于对电路进行修改。
本次设计中采用电路模块化理念,将本来非常复杂的电路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单元电路,然后设计单元电路,单元电路设计起来就简单多了。最后将每个单元电路连接起来便成了一个复杂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本次设计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还是一个一个的将问题解决了。个人感觉收获最大的就是学会了设计电路的这种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
五、参考文献
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