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标准文案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工作计划
文档大全姓 名研究领域课题名称所在单位导师姓名起迄时间 (开题报告)
农村与区域发展
年 月 日填写
: : : : : :
实用标准文案
说 明
一、论文工作计划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字迹清楚。 二、本计划一式四份,本人、导师各一份、研究生部两份。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一、立题依据(课题的研究或项目开发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集聚的发展问题不断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成为产业组织学、技术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热门领域。而“义乌商圈”的小商品产业集聚现象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增多,义乌作为浙江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县级城市,发扬“鸡毛换糖”传统优势,依托小商品市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被理论界称之为“义乌模式”。义乌市场和工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浙江乃至临近省份的许多周边市、县、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都明确提出了接轨义乌、融入义乌的发展思路,并且通过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开展来料加工、山海协作等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一个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即“义乌商圈”己初步形成。与全国的情况形成对比的是,义乌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示了收敛的迹象。“义乌商圈”己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但是如何深化“义乌商圈”向产业集聚转化,走什么路径,采取什么措施,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如何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的环境和方向等理论和实际问题函待研究。本篇论文主要就是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其的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找出义乌小商品市场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提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竞争能力,进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目前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是: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主流,尤其是美国,不仅产业集聚区行业分布广,而且创新能力卓越;欧洲是产业集聚区的发祥地,在西欧、北欧等发达国家,产业集聚区发展都很成熟;亚洲地区产业集聚区在20世纪中期以后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也开始形成。除中国以外,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一些拉丁美洲、非洲国家,产业集群也开始兴起。随着产业集聚现象的兴起,国外大量学者对于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Flew和Terry(2010)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出发,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他们认为集聚与规模经济有关,集聚的产业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David Throsby(2010)对产业集聚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他们认为高阶服务和人性的特点决定了面对面接触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集聚,而像传统的依赖于高科技、信息化、交通便利这些要素远不能导致一个区域集聚的短时间形成。 国外学者对于产业集聚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2)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 国外研究区域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区位论:研究区区位理论的标志是杜能(J.H.von Thunen)的著作《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韦伯(Alfred Weber)的《工业区位论》。杜能提出“杜能圈”,阐述了“企业的利润受到市场和农场之间距离即市场半径的影响”的农业区位论的思想。韦伯指出最优产业布局区位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合力所指向的区位。2)空间结构理论: 空间结构理论是由德国的博芬特尔(E.V.Boventer)所提出的。该理论建立在古典区位理论基础上,综合考虑三大产业和城镇居民点区位优化,通过分析各种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和集聚程度,得出各种经济体在空间中的最优组合和位置,同时分析了各种经济体相互作用的演变规律。3)产业集聚经济理论: 产业集聚经济理论为县域经济的合理产业规模确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该理论通过对产业集聚规模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产业集聚导向的研究,经济集聚相互关系的分析,得出适合的本地区的产业集聚规模与经济发展方式,采取合理的产业集聚规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获得最大的集聚经济效益。4)比较经济学理论: 比较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区域间资源流动的基本理论,可以解决作为县域经济资源流动评价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他提出在区域间如果根据本地的特色来优化配置资源。根据该理论,在县域经济评价时应注意考察县域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技术禀赋条件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行业,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 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国内研究产业集聚的方向较广,主要有产业集聚的方式、产业集聚竞争优势、产业集聚的载体、产业集聚的成因、产业集聚的区位等。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产业集聚度测算工具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对区域的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为产业集聚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欧雪银(2013)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她提出了产业集聚与企业家精神有着一定的关系,以辽中南城地区为具体的案例,对产业集聚与企业家精神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家的精神。 刘瑞芳(2014)对产业集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内黄县农业为具体的案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例,对农业产业集聚的规模、产业数量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制定了产业集聚发展的策略。 吕金飞(2014)对浙江纺织业的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他分析了集聚特征,为大城市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王海军(2015)对产业集聚与金融的关系进行分析,他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更好的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理论的比较和研究,对文化产业和产业集聚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界定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这为本文后续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笔者主要就是在此基础上,以江西省吉安电子信息化产业集聚为具体的案例,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2)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 我国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对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比较重视。区域经济是基础经济,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生态基础影响极大。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尤其是区域产业发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早期对县域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经济定义及其研究范畴界定方面。王传福认为,区域经济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主导产业为主体,在围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经济。杨万江、朱允卫认为,区域经济是以区域为发展空间,区域经济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区域性经济。 参考文献 [1]Flew, Terry. Toward a Cultural Economic Geography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Urban Development: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J].Information Society,2010. [2]David Throsby.The Economics of Cultural Policy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3]马延吉.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J].经济地理,2010. [4]李景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 [5]刘振杰.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3. [6]肖怀德.我国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问题探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4. [7]马延吉.区域产业集聚理论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7. [8]张道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中的地方经济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9]陈旭.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动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0]胡启兵.低碳产业集聚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2. [11]李宇慧.武汉城市圈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 [12]赵培华.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13]马学钊;杜增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 [14]王海军.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5]郭爱平.我国产业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 [16]欧雪银.企业家精神与产业集聚关系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3. [17]刘瑞芳.内黄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J].河南农业,2014. [18]吕金飞.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选择实证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19]义乌市统计年鉴[M].1998-2007. [20]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M].2007. [21](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2](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3]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J].财贸经济,2004(2). [24]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1). [25]陈通,田红坡.集群企业信任机制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2(10). [26]何雄浪.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J].财经研究,2006(4). [27]惠宁.分工深化促使产业集群成长的机理研究[J].经济学家,2006(1). [28]李晶.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发展的思考[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9]陆立军,白小虎,王祖强.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0]陆立军,王祖强,杨志文.义乌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1]陆立军,王祖强.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2]陆立军,杨海军.市场拓展、报酬递增与区域分工——以“义乌商圈”为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4). [33]陆立军等.义乌商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4]石伟,张文海.南安石材城:市场开发带动产业升级[J].石材,2007(8). [35]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模式”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5). [36]陶金国.传统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市场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5(5). [37]汪斌,董赞.从古典到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与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J].学术月刊,2005(2). [38]王秉安.专业市场与制造业产业集群共生现象研究——福建实证[J].发展研究,2005(10).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39]吴德进.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集群组织发展—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视角[J].经济学家,2006(6). [40]吴延兵.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7(5). [41]徐俊毅.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与功能分析[J].北方经济,2007(4). [42]张芳.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群互动发展研究——以嘉兴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8(5).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二、研究(或项目开发)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研究目标: 1.理论方面: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增加市场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方面的理论研究,也使得相关的研究理论更加完善。 2.实践层面: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揭示义乌小商品市场产业集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产业集聚SWOT分析,提出加快义乌小商品市场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3.最终成果: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并完成整篇论文的撰写,撰写和提交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学位论文及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案例结合的方法对义乌小商品市场产业集聚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收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产业集聚的现状有所了解;其次利用相关的理论来对义乌小商品市场产业集聚的主要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对相关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以及机遇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根据竞争力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的策略,从层面、社会层面、园区层面以及企业自身层面入手分析,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带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进而促进浙江省的经济发展。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的阅读、分析、整理,对产业集聚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产业集聚发展的理论有所掌握,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2)案例结合法:为了更好的对产业集聚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为主要的案例,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分析,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技术路线 实验方案 本文从空间基尼系数、市场集中度、产业结构对比三个方面来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描述,客观、准确的阐述义乌小商品市场现状。 加快义乌小商品市场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发挥引导作用 2培育社会服务机构 3做强集聚的龙头企业 4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 1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2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3义乌小商品市场SWOT分析 相关理论介绍 1产业集聚的概念 2都市圈空间界定理论 3都市圈与区域经济关系 研究问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的方法 4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三、研究基础(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与已取得的工作成绩) 四、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点有两点:一是视角上的创新,将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主要论足点,通过市场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市场与产业集聚的完善更好的对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行完善;二是研究思路上的创新,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了市场与产业集聚问题研究经验,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论文预计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五、论文进度安排 (1)2015年4 月 日— 2015年4 月 日 选定论文题目 (2)2015年5 月 日— 2015年8 月 日 查阅相关资料 (3)2015年9 月 日— 2015年9 月 日 定期完成论文大纲 (4)2015年10月 日— 2015年10月 日 定期完成开题报告以及文献综述 (5)2015年11月 日— 2015年12月 日 完成论文初稿 (6)2015年12月 日— 2016年4 月 日 完成论文修改 (7)2016年5 月 日— 2016年5 月 日 提交论文成稿并进行答辩 六、经费来源及预算 本次论文的全部经费初步预算为3000元,具体的预算包括以下项目: 花费项目 参考资料 交通费 上机查询资料 打印费 版面费 金额(元) 1000 500 500 500 500 经费来源: 开 支 预 算 开 支 项 目 金额(元)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合 计
七、审查意见 学员所在 单位意见 主管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文档大全
实用标准文案
专家评审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研究生部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文档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