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妖游戏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易妖游戏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310244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1.01

(21)申请号 201820655986.X(22)申请日 2018.05.04

(73)专利权人 远洋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 100020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

区888号(72)发明人 陶德祥 孙振 耿江卫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代理人 高芳 晁璐松(51)Int.Cl.

E04G 21/1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57)摘要

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包括支架、导轨、连接组件和水平挂杠;支架至少有两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每组支架沿纵向间隔设置;支架的底部与混凝土板的底面平齐,支架的顶部与混凝土板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导轨至少有两根、分别纵向通长设置在支架的正上方,并且导轨的底面与混凝土板的顶面平齐;导轨通过连接组件竖向可调;水平挂杠设置在相邻两根导轨之间;该水平挂杠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腹板和翼缘板;水平挂杠的两个翼缘板分别搭设在对应一侧的导轨上;腹板的底面与均混凝土板的顶面平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控制地面平整度的施工方法中板面平整度控制误差大、施工质量差以及后期的修补及补强费用大的技术问题。

CN 208310244 UCN 20831024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安装在待浇筑的混凝土板(1)位置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2)、导轨(3)、连接在支架(2)与导轨(3)之间的连接组件以及搭设在导轨(3)上的水平挂杠(4);所述支架(2)至少有两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其中每组支架(2)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2)的底部与混凝土板(1)的底面平齐,支架(2)的顶部与混凝土板(1)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导轨(3)至少有两根、分别纵向通长设置在支架(2)的正上方,并且导轨(3)的底面与混凝土板(1)的顶面平齐;所述导轨(3)通过连接组件竖向可调;所述水平挂杠(4)设置在相邻两根导轨(3)之间;该水平挂杠(4)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有竖向的腹板(4.1)和设置在腹板(4.1)顶部两侧的翼缘板(4.2);所述水平挂杠(4)的两个翼缘板(4.2)分别搭设在对应一侧的导轨(3)上;所述腹板(4.1)的侧面与导轨(3)的侧面面接触,腹板(4.1)的底面与均混凝土板(1)的顶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为三脚支架,包括有三根斜杆(2.1);三根所述斜杆(2.1)的顶部相交于一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两个支架(2)之间的间距为1500mm~2500mm;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架(2)之间的间距为1500mm~2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顶部与混凝土板(1)的顶面之间的间距为40mm~6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螺杆(5);所述螺杆(5)的数量与支架(2)的数量相适应,分别对应连接在支架(2)的顶部;在螺杆(5)上部、靠近混凝土板(1)的顶面位置处连接有上螺母(6)和下螺母(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由槽钢制成,在导轨的底板上、对应连接组件位置处开设有孔洞;所述导轨(3)水平穿设在螺杆(5)上,上螺母(6)和下螺母(7)分别固定在导轨(3)底板的上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挂杠(4)两侧的翼缘板(4.2)分别搭设在对应一侧的导轨(3)侧板顶部。

2

CN 208310244 U

说 明 书

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型厂房及一些工业建筑的包装运输车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及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自动化运输器材的使用要求这些区域地面的水平度误差越来越小。因此要求这些区域在结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及水平度。

[0003]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控制的常规做法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2米铝合金刮杠随收面随刮平,通常都是采用预先投放在墙柱甩茬钢筋上的50cm线作为标高控制的依据,但是这种做法的误差较大,浇筑的混凝土板面标高控制基准线的距离大,因此施工时,人为因素较多,找平后的板面标高误差较大,这种做法,只能作为普通要求的地面平整度控制,对于这些需要达到自动化机器人行走的地面水平度来说,后期的修补及补强费用是非常巨大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要解决传统的控制地面平整度的施工方法中板面平整度控制误差大、施工质量差以及后期的修补及补强费用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安装在待浇筑的混凝土板位置处;该装置包括有支架、导轨、连接在支架与导轨之间的连接组件以及搭设在导轨上的水平挂杠;所述支架至少有两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其中每组支架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的底部与混凝土板的底面平齐,支架的顶部与混凝土板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导轨至少有两根、分别纵向通长设置在支架的正上方,并且导轨的底面与混凝土板的顶面平齐;所述导轨通过连接组件竖向可调;所述水平挂杠设置在相邻两根导轨之间;该水平挂杠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有竖向的腹板和设置在腹板顶部两侧的翼缘板;所述水平挂杠的两个翼缘板分别搭设在对应一侧的导轨上;所述腹板的侧面与导轨的侧面面接触,腹板的底面与均混凝土板的顶面平齐。

[0007]优选的,所述支架为三脚支架,包括有三根斜杆;三根所述斜杆的顶部相交于一点。

[0008]优选的,横向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的间距为1500mm~2500mm;纵向相邻的两个支架之间的间距为1500mm~2500mm。[0009]优选的,所述支架顶部与混凝土板的顶面之间的间距为40mm~60mm。[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螺杆;所述螺杆的数量与支架的数量相适应,分别对应连接在支架的顶部;在螺杆上部、靠近混凝土板的顶面位置处连接有上螺母和下螺母。

3

CN 208310244 U[0011]

说 明 书

2/3页

优选的,所述导轨由槽钢制成,在导轨的底板上、对应连接组件位置处开设有孔

洞;所述导轨水平穿设在螺杆上,上螺母和下螺母分别固定在导轨底板的上下侧。[0012]优选的,所述水平挂杠两侧的翼缘板分别搭设在对应一侧的导轨侧板顶部。[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0014]1、本实用新型中三角支架的高度可通过混凝土板的厚度自行确定,导轨通过螺母固定于螺杆上,导轨底板标高即为混凝土板的板面标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顶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板面标高控制不准的施工难题。[0015]2、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混凝土浇筑时精确的控制混凝土板面,在导轨之间搭设水平挂杠,并且导轨的底面标高和水平挂杠的底部标高均与待浇筑混凝土顶面标高平齐,从而使混凝土板面的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0016]3、本实用新型中支架预制,安装方便,并且导轨安装采用螺母紧固方式,易于安装,导轨安装标高调节方便。[0017]4、本实用新型中除三脚支架外,导轨可拆卸重复利用,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并且现场作业仅有三角支架安装,导轨螺母固定,极大的缩短了作业流程,无焊接等明火作业,有利于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及消防保卫工作。[0018]5、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顶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板面标高控制不准的施工难题,克服了混凝土板面施工中,人工控制精确度低,标高控制点稀少的现象。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在待浇筑的混凝土板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平挂杠的结构示意图。[0022]附图标记:1-混凝土板、2-支架、3-导轨、4-水平挂杠、4.1-腹板、4.2-翼缘板、5-螺杆、6-上螺母、7-下螺母、8-板钢筋。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用于控制板面平整度的装置,安装在待浇筑的混凝土板1位置处;该装置包括有支架2、导轨3、连接在支架2与导轨3之间的连接组件以及搭设在导轨3上的水平挂杠4;所述支架2至少有两组、沿横向平行间隔布置;其中每组支架2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支架2的底部与混凝土板1的底面平齐,支架2的顶部与混凝土板1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导轨3至少有两根、分别纵向通长设置在支架2的正上方,并且导轨3的底面与混凝土板1的顶面平齐;所述导轨3通过连接组件竖向可调连接在支架2的上方;所述水平挂杠4设置在相邻两根导轨3之间;该水平挂杠4的横截面呈T形,包括有竖向的腹板4.1和设置在腹板4.1顶部两侧的翼缘板4.2;所述水平挂杠4的两个翼缘板4.2分别搭设在对应一侧的导轨3上;所述腹板4.1的侧面与导轨3的侧面面接触,腹板4.1的底面与均混凝土板1的顶面平齐。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为三脚支架,包括有三根斜杆2.1;三根所述斜杆2.1的顶部相交于一点。

[0025]本实施例中,横向相邻的两个支架2之间的间距为1500mm~2500mm;纵向相邻的两

4

CN 208310244 U

说 明 书

3/3页

个支架2之间的间距为1500mm~2500mm。[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螺杆5;所述螺杆5的数量与支架2的数量相适应,分别对应连接在支架2的顶部;在螺杆5上部、靠近混凝土板1的顶面位置处连接有上螺母6和下螺母7。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3由槽钢制成,槽钢规格为100×48×5.3mm,在导轨3的底板上、对应连接组件位置处开设有孔洞;所述导轨3水平穿设在螺杆5上,上螺母6和下螺母7分别固定在导轨3底板的上侧和下侧。[002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槽钢规格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挂杠4两侧的翼缘板4.2分别搭设在对应一侧的导轨3的侧板顶部。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采用 12mm螺丝杆和 12mm螺纹钢焊制而成,导轨3横向间距为2m,支架2的高度可通过混凝土板1的厚度来确定,支架2顶部与混凝土板1的顶面之间的间距为48mm,导轨3竖向可调连接在连接组件上,导轨3的底面标高即为混凝土板1的顶面标高。

[00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轨3横向间距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般与横向相邻的两个支架2之间的间距相适应,在1500mm~2500mm之间;所述支架2顶部与混凝土板1的顶面之间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一般在40mm~60mm中选取。[0032]本实施例中,导轨3安装工序如下:混凝土板1的板钢筋8绑扎过程中,穿插安装已经焊接完毕的支架2,支架2的横向间距为2m,支架2的纵向间距为2m;待混凝土板1的上部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导轨3下部的连接组件,将导轨3竖向可调连接在连接组件上;并根据混凝土板1的顶面标高调整好导轨3的位置。

[0033]施工中将水平挂杠4搭设在相邻的导轨3之上,直接刮平混凝土板1的顶面即可,能够达到要求的混凝土板1的板面标高。

[0034]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5

CN 2083102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