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3期2019年6月
JournalofJinzhongUniversity晋中学院学报Vol.36No.3Jun.
2019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及路径探析———以山西大学为例
李明(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大动训要:练专业学生的就业困惑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职业规划问题主要有:1.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深入认识;2.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就业取向不明确;3.职业规划目标模糊、观念陈旧;4.就业意向存在从众思维,缺乏思考.因此,通过对职业规划依据进行分析,结合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需要,提出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制度,增加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比例的职业规划路径.关键词: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职业规划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志码:A1673-1808(2019)03-0098-05文章编号:运动训练专业是我国体育学学科的重要专业之一.根据国家专业设置要求,运动训练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去向为:各级体校、运动队和体育部门的教练
[1]员、体育工作人员等.随着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变化,以及我国高等教[2]育、高等体育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发展的趋势,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越来越难以就业.实践当中真正能
够在上述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少之又少.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面对社会发展科技化的挑战、各类学科综合化的趋势、体育事业社会化的发展等新形势,逐渐变得迷茫与困惑.[2]将来的出路在哪里?自己该从哪个方面发展?这些问题成为每一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面对的核心问题.
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本身因为专业比较特殊,所以在创业与就业方面缺乏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市场的建立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的就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客观上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对于毕业生成功就业意义重大.[3]因此,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研究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就业困惑以及职业规划,不仅能够厘清该专业学生面临的困境,也能为该类学生的职业规划献言献策.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就业困惑与职业规划.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利用晋中学院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检索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的文献资料,为
[收稿日期]2019-04-02[作者简介]李
明(1985-),女,山西长治人,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窑98窑
李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及路径探析———以山西大学为例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问卷调查表,对山西大学2014~2017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见表1).
表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表
调查对象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合计
发放问卷
36323234134
回收问卷(份)
32323032126
有效问卷(份)
30323028120
回收率(%)
1009494.194
有效率(%)
83.310010085.2
1.2.3访谈法
针对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现状,2018年9月到12月专门走访了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陈某、闫某、分管就业副郭某和2014~2017年级的辅导员,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访谈:1.您对于学院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意见?2.您认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依据有哪些?3.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4.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中,学校和学院能够提供哪些支持与保障?(咨询学校和学院领导)5.您对本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之间的契合度有何看法?6.您对本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7.您认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促进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以及选修课程的选择有那些促进作用?8.通过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完善专业实习与就业的对接,在操作上是否具有可行性?
1.2.4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7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用百分率表示,为论文的写作提供数据支持.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
明确的目标和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是完成好一项工作的基础.对于大学生而言,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全面深入了解,以及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关系到学生在学习期间知识结构的选择和构建.为此,本文针对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关调研和访谈,从而在整体上对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有了一个概要的了解(见表2).
表2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调查表
年
级
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
1518.51723.5
发展方向不明确(%)
14.5161926
课程选择不明确(%)
36333828
职业规划不明确(%)
25202219
其他(%)9.512.543.5
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
由表2可知,2014~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选修什么样的课程(课程选择)和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业(职业规划)两个方面,所占比例最高;2017级学生则在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课程选择上较为迷茫.总体来看,各年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比例,说明学生缺乏相关学习或培训.
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理性安排,是大学生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支撑.大学生要获得满意的工作,谋求好的职业发展路径,与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发增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综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主要存在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窑99窑
李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及路径探析———以山西大学为例
2.1.1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深入认识
由表2可以看出,山西大动训练专业2014~2017级各年级都有15%以上的学生缺乏对运动训练专业的深入认识.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该专业,与学生高中阶段文化课基础差、运动水平较高有直接关系.为了能够步入大学殿堂,学生和家长只能通过学生的特长被动选择运动训练专业,至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形势则无法顾及.加上运动训练专业在设置初期就遗留下来的专业自身目标摇摆、难以定位、难与社会接轨等问题,使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自身也缺乏准确的定位和认知,最终将这种风险转嫁于学生身上.[4]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搞不懂该专业将来到底能够干什么?如果当教师,而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属于师范性质;当教练员,国内高水平职业运动员安置尚且困难,根本就轮不到自己;自主创业,又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机制.
依据以往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并未从事与本专业所培养的方向相关的职业.也就是说,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各专业队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去向为各级体校、运动队和体育部门的教练员、体育工作人员.[5]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很难在该类工作单位就业,往往是通过后天努力进入学校或直接步入社会自主创业.这种信息反馈,使得在校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失去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是该按照学校的培养规划进行学习,还是要另辟蹊径完善自我?多数学生就在这种摇摆和迷茫中度过了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涯,最终也没有认识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2.1.2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就业取向不明确
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缺乏清醒的认识,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有明确的职业取向,但是缺乏对该职业的深入了解,因此在校期间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升自身能力存在困惑.为此,本文针对山西大学在读的2014~2017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进行了职业取向调查,发现学生倾向于教师职业的有38.3%,占比最多,想考研的约有17.5%,还有约9.2%的学生对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并不清楚(见表3).
表3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取向调查(N=120人)
读研究生
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合计占比(%)
83462117.5
教师10151294638.3
专业队教练
3223108.3
社会体育指导员
24531411.7
机构教练员
2233108.3
其他231286.7
不清楚3332119.2
由表3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自己未来职业定位为教师,在所调查职业去向中占比最高.而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教练员、社会指导员等工作,学生选择的却很少.但是,由于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性质属于非师范类,培养目标并未指向体育师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相应的师范类课程安排.这种课程安排与学生的就业取向不相匹配,导致这部分学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提升自己.由于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与自己理想的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不匹配,致使这部分学生对学院开设的课程不感兴趣,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那些本来就不清楚自己未来能干什么的学生来说,情况就更加不乐观了,他们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在该专业的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没有充分的认识.从现阶段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来看,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除了自己的专项之外,其他项目掌握程度较差,不能做到一专多能,以至于在面临择业时选择面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3]而多年的专项练习使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身体机能过于专项化,在其他项目技术学习中较为吃力,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对学校设置的其他体育项目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而自己又不知道该学些什么.窑100窑
李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及路径探析———以山西大学为例
2.1.3职业规划目标模糊、观念陈旧
由表4可知,在调查的120名在校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中,仅有2.5%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有高达74.2%的学生完全没有规划;另有23.3%的学生有规划但较为模糊.这种现状与学生自身基础薄弱、缺乏对运动训练专业的深入了解有必然的关系.但同时也与学校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有直接的关系.据访谈得知,山西大学在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当中,虽然涉及到了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但课时较少,且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二学期才开设.此时,学生已经面临毕业,由于前期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相对于用人单位的要求往往存在较大差距或不匹配现象,导致就业困难.
表4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调查(N=120人)目标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较模糊没有职业规划
人数328
比
例(%)2.523.374.2
从走访辅导员老师了解到的往届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进校时的就业选择取向与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有很大差异,这也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不足,需要学校慎重考虑和决策.
通过访谈得知,当前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受到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对新兴市场机会缺乏认同感,观念过于保守.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首先都会考虑公办院校等事业单位,以求稳定的待遇,地域上也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或发展较好的大城市,相对于农村、乡镇、西部地区等发展欠佳的地域就算是待遇优厚也很少有毕业生去考虑.这种就业选择目标过高而自身能力不足的尴尬现象,衍生出当下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窘境.其实质仍然是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培养教育,因此,开设运动训练专业的高校应该尽快对现有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调整.
2.1.4就业意向存在从众思维,缺乏思考定位
在对选择将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访谈过程中发现,其中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教师职业,并不是自己对教育事业有多么热爱,而是缺乏思考的意识,看到周边的同学(尤其是体育教育免费师范生)大多选择教师职业,因此,在未经深思的基础上,盲目跟随,选择从大流.[4]这种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缺乏思考,还与学生从小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也与我国多年来执行计划生育息息相关.目前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于什么事都由家长安排妥当,缺乏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只要学好或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考试即可,至于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科目,则很少有人会主动思考,学校老师也都是偏专业的教师,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很少有人愿意为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或指导.而学校也没有相对应的职业规划课程来为学生提供指导.
2.2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依据及路径
通过查阅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材料以及与相关领导的访谈,结合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当前职业规划的问题,总结了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依据,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探析了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路径.
2.2.1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依据
1)新时代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是各专业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正经历着巨大变革,表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例外要经历一次大的洗礼.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应尽早与社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才能保证自身长远发展的基础不动摇,反之则会为社会所抛弃.[6]相对于高校发展而言,作为高校诸多专业中生存本来就较为困难的运动训练专业,如果还不能够痛定思痛,抓住最后的改革机会,那么发展前景就会愈来愈灰暗.
2)把握专业特点,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运动训练专业设立的最初目的是国家为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提升退役运动员文化素养,促进二次就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专业的招
窑101窑
李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及路径探析———以山西大学为例
生对象已转为面向社会的全体体育特长生,随着招生规模逐渐放大,使就业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在现有基础之上,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应该紧紧结合自身特点,“以我为主”,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选取体育领域内与自身兴趣、特长相对应的职业作为完善自身的方向,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从而为最终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7]2.2.2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路径
1)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专业培养方案.山西大动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中没有针对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对于学生该如何选择就业岗位,该从哪方面提高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专业培养方案势在必行.为此,结合现阶段社会各界对于体育人才的需要,培养目标应与时俱进,课程设置也应实现动态更新,尽快改变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化的现状.
2)建立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制度.学校应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快制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大学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度,使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制度的保障下落到实处.如,仿照我校本科生导师制度,由老师专门负责几名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对指导教师学校和学院也应与时俱进,进行专门的培训,也可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职业规划指导类课程.[8]3)增加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比例,拓宽实践渠道.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实习是在大四上半学期,实习时间只有一个半月,而多数学生实习的内容往往与教育专业雷同,或负责实习学校的体测工作,学生很难从中实践到有益于就业的内容,致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基于这种现状,学校应敞开学生实践的大门,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实习,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实践到与自身未来发展直接相关的知识.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山西大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自己专业不了解、不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发展方向、课程选择和职业规划不明确、就业意向缺乏思考定位并存在从众思维、就业观念过于陈旧、目标期望过高等几个方面.
2)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依据是根据社会需要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
3)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路径为: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制度;增加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比例、拓宽实践渠道等.
3.2建议1)针对山西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对于职业选择目标的模糊问题,学院应在学生入校后就设立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时间应该安排在大二阶段.
2)学校应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和目标,建立并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规章制度,要培养以高级教师为主体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宋信勇.对我国省属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审视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1):86~.[2]姜海花.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3]张现峰.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41~42.
[4]彭贻海,彭超然,唐建倦,等.华南理工大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及其优化培养措施[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
(6):108~112.
[5]李淼.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21.
[6]岳冀阳.我国体育院校应用型本科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8):52~55.[7]成航宇,成玮骐.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636.[8]王战伟.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
(编辑
窑102窑
申嫣平)